搜索
鸿鲲的头像

鸿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6/19
分享

云台山三题

远古时期的造山运动,造就了焦作南太行奇特的台型地貌,山间常年飘绕的云雾,把这台式山峦缥缈得如仙似幻,让山有了云台之名。因其主峰茱萸峰像一口倒扣的鼎锅,唐朝人也把云台山称为覆釜山。

《中国国家地理》说,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游过了焦作云台山,才知道此言不虚。红石峡、叠彩洞、茱萸峰……靠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云台山当得上“中原第一景”的美名。

盆景峡谷红石峡

初到红石峡,先是好奇它位于地下的位置,等下到谷底观赏,就惊叹于它风景的瑰丽奇秀了。

被两面红色的崖壁夹持着嵌入地表之下八十六米,峡谷中却有飞瀑深潭、涌泉溪流。作为夹在两山之间的水道,红石峡当然具备峡的特征。不过比起黄河三门峡的气势如虹,长江三峡的秀美大气,红石峡是以小巧精致取胜的。

最宽处不过二十米,最窄处不到五米。从架在峡顶的桥上向下望,红石峡只是一带窄窄的深沟,沟两边的顶部长满树木,和别处并无不同。红石峡,是深藏于地下的美景。看景,要沿一条狭窄弯曲的阶梯路下到谷底。

谷底却是别有洞天。抬头,相对而立的两面岩壁陡直地立在眼前,给人以逼仄之感;低头,脚下是碧绿的潭水,潭上有溪流欢快地流过。流水的声音把险峻崖壁带来的压迫冲淡,让人的心情重归平和的同时,也有淡淡的兴奋涌上心头。

石阶之外就是水。潭水深沉,首龙潭、黑龙潭、青龙潭、黄龙潭、卧龙潭、眠龙潭、醒龙潭、子龙潭、游龙潭,全以龙的命名,看似平淡的名字里,却让人生动地感受到潭水颜色、形态的差异;溪水欢快,一条溪水把九座潭水串联起来,起名就叫九龙溪;泉水从容,从上下石层中挤出的泉水,陡然挣脱了山石的束缚,舒一口气,转身就变成了慷慨激扬的飞瀑;瀑水激越,从深潭涌出的瀑水结实粗壮,从山顶倾泻而下的瀑布似白练轻扬。谷口南端“一线天”上飞流而下的瀑布洁白如雪,像一条飞龙从天而降,起名就叫白龙瀑。

构成崖壁的都是红色的砂岩,一层层、一块块,层叠堆垒着托举向上。有的地方齐整得像一堵墙,光滑的石壁连树木的跟脚都容不下;多数地方则是怪石嵯峨,尽显随意洒脱的样子。丰富的铁元素让岩石呈现紫红色,又因铁的含量不均匀,岩石的颜色也深浅不一。看千石红遍,层岩尽染,石峡崖壁尽峥嵘。只用层次丰富的红色,红石峡就把自己勾勒成一幅天然的红石图。

似乎每一块岩石都被游人看红了脸,红中透着腼腆,红中带着女儿的柔情;红,却也不尽是温柔,红石峡的崖壁天然峻峭,自带一股英姿挺拔。如果把雄峻的山峰比作男儿,那红石峡就是女中豪杰梁红玉或女扮男装的花木兰了。

不只是红,崖壁间的石缝中,能插下脚的地方,就有矮小的树木生长;低处光滑的崖壁上,则是青苔。有了水的滋润,夏日里凉爽宜人;有了崖壁的阻隔,冬日也温暖如春。这北方极为少见的丹霞地貌峡谷,躲在地表之下,少受外界冷空气的影响,青苔常绿,花卉时鲜,也被称作温盘峪。

小小的峡谷内,崖壁峰石、泉瀑溪潭、草树苔花齐聚,本身更是一副多彩、灵动、绝妙的山水画。

峡谷内的观景桥上常常站满了游人。头上是一线纯净的蓝天,脚下是一泓泓碧绿的潭水,两壁红绿相间的岩树间是飞流而下的白瀑。集万千情愫于一身,稳重中透着热情,虽然狭小,红石峡却并不单调。

水向低处流,人望高处走。只有三四里路长的狭长峡谷里,一条在崖壁上凿出的岩间道自谷底向谷顶向谷顶迤逦向上。欣赏着高处崖壁的俊俏,近距离感受着岩间奔泻而下的飞瀑,游人们带着惊叹走向峡顶。那里,子房湖的水被大坝拦截,正化作一条条飞瀑,欢跳着加入到红石峡的溪流之中。

回头俯视,红色的石峡重又变成一带深深的沟壑,把嶙峋的红崖,满谷的葱茏,欢快的水声收进谷中,也把红崖碧水的美景深深刻印在游人的心中。

何年鬼斧劈层崖,鸟翼飞来一线开。

斜阳在山归意懒,不堪回首重徘徊。

明代怀庆知府徐以贞的诗,道出了到红石峡一游人们共同的感受。这深藏地下的桃花源,以瑰丽的色彩冲击着人的视野,也用奇异的姿态涤荡着人的心灵,让人禁不住流连忘返。

 立体画廊叠彩洞

“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莽,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心中徘徊着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我们沿修陵公路赶往茱萸峰。本是奔着心中的文化景观去的,没想到却先被脚下的路震撼,被路边的美景给迷住了。

自华北平原进入南太行,从中国地势的第三阶梯进入第二阶梯,反复进出着隧洞,车辆进入了修陵公路叠彩洞段。不是隧道,就是盘山道。随着在反复的转弯中逐渐爬升,我们的心中的惊叹也不断增加。

隧道都是一样,只有长短和曲直的分别,隧道外的景色则是丰富多彩。里侧是被人工开凿而出的陡峭山体,直上直下的,多是光秃秃的山岩,让人想到是当初施工的艰难;景色都在外边的山谷、深涧和远处不断变换的山峰间。树,就在高处的山顶,也盘根错节在山腰,遍生于深谷深涧之中;水,从石缝中流出,漫过道路流向山谷,形成溪流或瀑布;云,汇集在高处的山峰,弥漫在低处的山谷,也飘带一样缠绕在更高处的半山腰上。山腰间狭长的绿色的子房湖不时转入眼中,一路攀援向上,我们欣赏到的是山水画一样的南太行立体美景。

遂洞共有十九个。“山水迎宾”,一号洞以亲切的称呼迎接远来的客人。二号洞左上方的山峰上,岩石的纹理如同青竹围屏,就称为“翠屏峰”。最能冲击外来人的视线的,是三号洞外峭壁上的太行花。六月,正是太行花开的季节。岩石的缝隙之中,翠绿的叶片托举着洁白如雪的小花。为了汲取水分和营养,扎向石缝中的根是自己身体的几十倍。像太行山一样,太行花是以坚韧、生命力顽强著称的花。它对环境的要求高,只生长在南太行山一千多米高山的阴面。因洞外的太行花生得繁茂,三号洞得名“太行花壁”。

拐着U形弯,出了长长的洞口,才发现六号洞的出口竟和入口在山体的同一侧面,上下落差足有二十米。六号洞,是五至十号洞六个连续U隧道中的一个。这几个连续的U形隧道,如以平面图的方式看,就像地板下地暖的热水盘管,连续转弯后再平行着向前。不过真实的叠彩洞的U形管是螺旋式交错上升的。每前进一百米就会爬坡升高五米,十九个隧道,共爬升了九百多米。在一千多米高大山的山体之中,盘旋上升着近十里路长的隧道,我们禁不住震撼于叠彩洞庞大的工程量了。

五号洞和六号洞之间,是观看整个叠彩洞的最佳位置。串联起个个隧洞的一层层公路,像极了一节节登山的阶梯。到处都是淡淡的云,而九号洞“云岚绝胜”的周围云却多了不少,翻滚、缠绕,层层、团团地包围着洞口,一直不见散去。有人说此处或是神仙居所,这些白云正在等待神仙的驱使吧。

出十二号洞,左侧峭壁上的观景台,被称为西嬴观,站在此处可居高远眺。再过两个隧洞就要转向茱萸峰,离开叠彩洞了,人们都抓住最后的机会观看难得的沿路美景。西边,连绵群山间涌动的白云,像大海的波涛一样,惹得我的思绪也随之起伏起来。

亿万年来,是这连绵险峻的太行山挡住了来自西方的风沙,形成了黄土高原;千万年来,也是这难以逾越的太行山,阻断了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交通。让人们进出晋豫、冀晋,只能依靠山底狭窄的陉路。陉,是山间中断的缝隙、沟壑。“太行山首始于河内,北至幽州,凡有八陉,是山凡中断皆曰陉。”据《述征记》记载,太行八陉中,连接着河南沁阳与山西晋城的陉道被称为太行道。现在,人们是把道路从谷底搬上了山顶,造出了新时代的山顶“陉”路了。

离开西赢观,继续行走在叠彩洞中时,列御寇的《愚公移山》突然冒上心头。靠着天帝的帮助,搬走了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古代,列子只能依靠充分的想象,用神话移走阻挡愚公行程的大山。可现实中的太行险阻,却是靠焦作人民的聪明和苦干搬除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产力虽有发展,但比起现在的施工手段,无疑还是落后了太多。为了连通晋豫,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他们靠人定胜天的精神艰苦奋战,用十年时间修建了这条山体中、悬崖边上的公路。没想到叠彩洞不但沟通了山内外的经济,还成了今天的明星旅游景点。

雨果说:“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是的,思想也是劳动。用行动改造自然,让神话变成了现实,焦作人民给了云台山一个美好的未来。

   聊慰离思茱萸峰

离开叠彩洞十四号洞“丹凤朝阳”,车辆转向茱萸峰。

远远地发现,和云台山其它山峰一样,茱萸峰的峰顶也是平的。而且,它更像是一口倒扣在群山之上、突出于众峰之间的巨大鼎锅。

还没爬山,峰下平台上孙思邈和王维的白色雕像先吸引了游人的目光。坐姿的孙思邈一派仙风道骨,凝望的眼神中带着思索,浑身充斥着“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幻中”的风姿神韵。他熟读老庄,对道家教义有着深刻的理解,还是一代药王,活了一百四十一岁,对眼前事、身后事都有深刻开明的见解,自然风姿洒脱。站立着读书的王维就拘谨多了,登茱萸峰时只有十七岁,正秉行着“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的古训游历天下开眼界、长见识,对眼前的世界自然充满着好奇,神态也就端庄。

公元718年,王维来云台山时,茱萸峰应该只是个自然的山峰。药王才离世几十年,去往峰顶半路的药王洞,不知是否已有了香火。不过看现在脚下陡且窄、仅能容下半个脚,让人不得不一直注意着脚下的台阶,怕当时来的人也不一定很多。

虽然离山顶只有四百米,陡峭的台阶却消耗了不少体力,好在药王洞可以让人暂时休息。药王洞,一个镶嵌在陡直山体中的穹隆形天然石洞。因为茱萸峰上多茱萸,且山中盛产人参、灵芝、山药、天麻、当归等药材,吸引来了药王。此洞高且深,正适合居住炼丹。洞口那株枝繁叶茂的红豆杉,据说就是药王亲手栽种。

继续向上,高直的台阶尽头,两个殿宇的飞檐正张扬地向外探出,那是山顶的玄帝宫在招手了。

王维离开后多年,为供奉道教祖师太上老君,唐玄宗在茱萸峰上建玄元庙。宋代以后,玄元庙改称玄帝宫,改祀真武大帝。明朝时,朱棣大建武当山,祭祀玄武真君,武当被尊为南顶,离武当山不远的茱萸峰被称为北顶。在明朝,茱萸峰玄帝宫的香火达到了极盛。

比武当山的金顶宽阔多了,茱顶萸的台式山顶最适合建庙观。于是有了真武殿、玉皇殿、甲子殿、老母殿。正殿真武殿内供奉着国内最高的真武大帝铜像。后殿玉皇殿供奉着三清,东跨院甲子殿供奉比干、赵公明、范蠡三位财神,西跨院老母殿供奉碧霞元君、送子娘娘、眼光娘娘三位女神。山即是庙、庙即是山,茱萸峰,把上天的杰作与人工的巧思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站在茱萸峰顶,我努力想象着十七岁的王维登高远眺的样子。南边,辽阔的平原一望无际,黄河变成了一条窄窄的飘带;北边,翻滚的白云间,太行山此起彼伏的山峦连成了一片。古人称太行山为天脊,黄河为地脉。山为阳,河为阴,站在茱萸峰顶,正可体悟深邃古老的太极文化。汉献帝、竹林七贤,都曾在云台山居住盘桓,应该也看到过如此辽阔的景象吧。可惜兄弟远在家乡,不能一起欣赏这壮美的山河。自己在茱萸峰登高,他必定也插戴着茱萸,正站在家乡的最高处思念自己吧,于是就有了这首著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兄弟情深的咏叹留在了云台,茱萸峰的名字却随诗飞越千山万水,成了九月九登高怀思的文化符号。茱萸峰真得有幸,因为一首诗,永远留住了王维登高远望的身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