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昕昕的头像

李昕昕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10
分享

大山深处荞花香

大山深处荞花香

——记昭通市高原红粮油购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正文

李昕昕

时光迭替、光阴荏苒、岁月悠悠,村庄在星移斗转中静默,也在历史长河中变迁。每一个村庄,都不应该被忽略;每一个村庄,似乎都有自己独特的禀性。

大村,这个朴实而大气的村名,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我在想,当初为村庄命名的村民们,到底要有多大的底气,才敢将自己的村庄叫做大村?到大村之前,我一直在心里揣摩,这个叫做大村的村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存在?

8月17日参加昭阳区作协赴大村村乡村振兴文学采风活动,让我有幸走进这个神往已久的村庄。随着一天的深入采访,大村,这个静卧在大山臂湾的古老村庄,慢慢在我的心里鲜活了起来。不得不说,大村,真是一个地灵人杰的地方。从这里走出来的大村人,有的成了全国名校长,有的成了著名书画家、诗人、银行家、水利专家、企业家……他们从同一个村庄出发,在外面的广阔天地各领风骚,建树非凡,让这个叫大村的村庄更加意蕴浑厚、底气十足。

昭通市高原红粮油购销有限责任公司的领航人张正文,正是其中的一位。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苦寒而贫瘠的大山包,让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让一株株卑微的苦荞昂首挺胸,走向世界。

初见张正文,他给人以温文尔雅、气宇轩昂之感,眉宇间透露出清秀之气,眼神尽显坚定与随和。尽管已步入人生的不惑之秋,但他仍怀揣梦想,步履不停,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从容地应对着岁月的点点滴滴。每一份经历,无论是欢笑还是泪水,成功或是挫败,都被他酿成了生命的佳酿,细细品味,皆成醇厚。

就是这样一个沉稳内敛的男人,却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他原是昭阳区大山包粮油收储公司的党支部书记兼副经理,改制下岗后,他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引领着全公司的职工在商海中逐浪,步伐铿锵一步一个脚印硬是蹚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大山包自古就是苦寒之地,随着人口的增加,无疑给这片本就贫瘠的土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片承载着无数希望与汗水的高原上,一种相对粗放的生产方式悄然蔓延,水土加剧流失,土地沙化严重,随着土地肥力的下降和自然灾害的频发,广种薄收,农作物的产量逐年递减,群众生生活困,无以为继。

那时三十来岁出头的他在大山包粮管所工作,目睹群众生活的艰辛,心中时常泛起阵阵酸涩。他也曾幻想过外面的世界精彩纷呈,知道大山里的人们都怀揣着对远方无限的憧憬。然而,没想到的是,命运却把他流放到西南边陲高海拔的大山包,一待便是几十年,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他的脚步,让他踏上了这条与众不同、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

那时候的大山包,不仅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还常常被世人遗忘在偏远的角落。大山阻隔了外界的好奇与探索,使得这片土地仿佛时间静止,保留着最原始的风貌与淳朴的民风。每当大雪封山,银装素裹之下,大山包更显苍茫与孤寂;而夏日,则是另一番景象,绿草如茵,野花烂漫,牛羊成群,展现出一幅生动的草原画卷。那无垠的草原、连绵的山峦、成群的牛羊、清澈的湖泊和淳朴的民风……他已然被这里的原生态美景深深吸引,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沉醉在这片大自然的怀抱中,不愿离去。

在他眼里,这地方,美得就像一幅未经雕琢的画卷,每一处都洋溢着大自然的韵味,让人心旷神怡。尤其是端午过后,那广袤的草甸上,高原湿地里成片的红花、黄花次第绽放,像极了夜幕后的星星,璀璨夺目;摇曳在风里的荞麦,像是这片大地上唯一的繁盛。山风拂过,如同金色的海洋前浪推着后浪,淡淡清香弥漫山谷,这些看似柔弱的植物,在高山和日照的庇佑下,放弃一切思索与幻想,挺直腰身,待到秋露洗礼后,才把头颅深深垂下,等待给予她生命的人,打包装仓,完成她最后的使命。待暮色驮不住夕阳的时候,牧羊人手里的鞭子,才从山谷深处回响开来,与牛羊的脚步声,相得益彰。

然而,在这如诗如画的风景背后,却隐藏着人们生活的不易。

张正文本就是农村出身,对苦日子有着切身体会,深知每一份收获背后的辛勤与汗水。来到这里,他意外地发现,相比周围的乡亲们,自己的生活竟也算是相对富裕。这里更多的是缺乏劳动力,年轻力壮的因迫于生计都外出务工,看着那些留守儿童,脸蛋比坝区的昭通苹果还要红,仿佛看到小时候的自己。再看着那些勤劳而朴实的面孔,那被岁月雕刻过的皱纹,他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情感。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耳畔总回想起祖辈们常挂嘴边的那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质朴而深刻的话语,可大山包要山有山,要水有水,为什么这里的人们一代代人勤耕细作,一方水土依旧难养活一方人。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苦思冥想,一个鲜活的构想如同春日里破土而出的嫩芽,悄然滋长。

他想象着,如果改变土壤,如果引进技术,如果将这片高原上独有的燕麦、苦荞等特色农产品,与那片广袤无垠、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相结合,是不是就能作为改变这片土地现状发展的双引擎,继而打造一个既能让游客领略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美,又能品尝到地道高原风味的旅游观光胜地。

当这颗梦想的种子落在他心间后,便如那摇曳在风里的荞麦,遇到泥土便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一开始没想那么远,只想脚踏实地,思量着如何让这片土地遍地是庄稼。

于是,他开始用自己的行动去浇灌这颗梦想的种子,期许着有朝一日能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

自那以后,他便成了半个大山包人,乡亲们知道他的想法后都大力支持,很快他便与乡亲们打成一片,吃在一起,聊在一处,每当炊烟袅袅升起,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简单却充满温情的饭菜时,乡亲们总会特别留意他的碗。都知道他从小生活在“鱼米之乡”的坝区,那里的食物丰富多样,口味细腻,肯定吃不惯这带有苦涩味的荞饭。于是,在盛饭的时候,总会悄悄地在他的碗里单独放一勺猪油。不善表达的他默默感受着这份来自乡亲们的温暖和关怀,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感动。他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吃着荞饭,那苦涩的味道在猪油的滋润下变得柔和而醇厚,仿佛也带着一丝丝甜味。乡亲们总担心他吃不饱,饭后还要为他准备一碗“燕麦炒面”,这燕麦炒面可不像平日里我们吃的鸡蛋面条,燕麦炒面不仅味美,而且吃法很简单,只需用白糖或红糖烧成糖开水,将炒面舀入碗内,开水烧沸后倒入里面,搅拌均匀便可食用。这个过程看上去很简单,但还是有一定“讲究”的,开水越沸搅拌的炒面越细致,味道也越好。且糖不宜放多,要使搅拌起来的炒面甜味、麻味和燕麦味三者合起来才适口,隔着很远都能麦香扑鼻。

在他年少的心里,这不仅仅是一粥一饭的关怀,也是乡亲们对他的认可和信任,更是坚定他前行的鼓励和支持。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这份深厚的情谊,不仅要让这里的荞麦卖到城里,还要他它们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这样做不仅能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更重要的是想让乡亲们看到,他们的辛勤耕耘和这片土地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做一行专一行。大山包是以农业、畜牧业为主的传统山区,农、牧业生产相对落后,没有工业污染,要想改变它的价值,就得了解他的功能。于是他就开始上网学习查找资料,发现大山包种植的苦荞,竟是西方发达国家眼中的“东方神草”。1985年,由北京粮食研究所、北京营养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等八家单位共同协作研究,并于1987年在北京组织召开成果鉴定会,确认苦荞麦内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十八种氨基酸,其中粗蛋白、叶绿素、芦丁、硒、锌、镁、铬、钙、生物类黄酮、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份极高,是集营养、保健、医疗为一体的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有特殊疗效,并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所确认,不愧为《神农书》称誉的“五谷杂粮之王”。韩国人称苦荞为“神仙的粮食”,德国人称苦荞为“东方神草”。科研及临床试验证明,苦荞的食疗食补功效极佳,不仅可以降血压、血糖和血脂,还可以减肥健美、美容抗衰老。糖尿病患者食用苦荞食品,既可充饥又能降糖,一举两得,功效明显。不仅如此,那些普通得如同草芥一般的苦荞,还有活血化瘀,拔毒生肌,改善微循环及抗衰老、抗疲劳、健脾开胃,抑制便秘、胆结石、大肠癌,抑杀金黄色球菌、枯草杆菌等细菌的神奇功效。说它是“东方神草”,真是名副其实,恰如其分。昭通市高原红粮油购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好大一对羊”牌苦荞系列产品均取材自昭通市大山包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这里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没有任何污染。又因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生长优良苦荞的绝佳宝地。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是让那些西方国家趋之若骛的“东方神草”具备了无以伦比的神奇效果。

得到这些信息后,他开始深入研究市场,了解苦荞、燕麦的需求和趋势,寻找合适的销售渠道。一开始只是联系了城里的商家、大小餐馆,向他们推介这里的优质荞麦,并承诺提供稳定的货源和优质的服务。同时,他还探索将荞麦加工成各种美食的可能性,如苦荞茶; 苦荞壳枕; 苦荞粥; 苦荞精粉; 苦荞米; 燕麦炒面; 燕麦片等,如用传统手工艺加工,一定是很有特色的原生态食品。

那段时间,在张正文眼里,这片贫瘠的土地仿佛连一根野草都泛着金光,每一寸土地、每一份资源,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潜力与可能,眼前的一切,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大家践行“愚公移山”精神的另一种诠释。

说干就干,凭着多年来工作中积攒的人脉和不懈的努力,这里的荞麦逐渐在城里打开了市场。

不久,他不仅让传统农产品焕发新生,更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转化为旅游与食品产业的“催化剂”。与此同时,乘胜追击,还投资开发了“好大一对羊”系列天然食品,将大山包的农特新产品推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为了做好这一品牌,他想方设法引进顶尖的技术人才,经过八年的不懈努力,“好大一对羊”品牌系列食品凭借其卓越的品质与纯正的口感,成功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凭借其卓越的产品品质、持续的创新精神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不仅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赞誉与消费者的深度青睐,更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地参与中国-南亚博览会(南博会)和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昆交会)这样的国际性盛会,成为了昭通独一无二、持续闪耀的明星企业。

昭通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成为了云南苦荞、燕麦的主产区,但大山包气候恶劣、海拔较高给高原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和运输造成了很大难度,他不断挖掘高原特色农产品发展潜力,克服种种困难,研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带领公司员工攻坚克难,硬是将名不见经传的高原农产品做大做强,打响了品牌,推向了市场,走出了一条苦事业的甜路子。

笼罩在村民们脸上的愁容早被希望的光芒一扫而空,大家再不用担心种出来的荞麦因交通不便找不到销路了,农民卖给他的苦荞价格也从当初的几毛每市斤涨到了现在的几元,比大米价格还高,这一举措不仅带动大家致富奔小康,同时,还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曾经,那些沉甸甸的荞麦穗似乎只能沉默地在风里飘摇,如今却成了通往外面世界的桥梁,它们仿佛也有了归宿。

回忆起创业路的经历,他感慨地说:“刚开始销售效果也不是很好,后来,在熟客、回头客的带动下,我们生产的苦荞茶、燕麦炒面、苦荞保健枕等系列产品因其绿色生态且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而倍受客商和市民欢迎,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向我们购买,有的还向我们下订单。有一次在昆交会上,一位老挝客商一边品尝着我们的苦荞茶,一边竖起大拇指称赞苦荞是‘东方神草’,那一刻内心五味杂陈,想不到自己能成功,更想不到会得到外界的认可。”

闲暇之余,他总会来到跳墩河畔,侧目而视水面映出的自己,两鬓斑白,发如霜雪,岁月早已把皱褶刻在他那黝黑的脸上,彷佛老树历经风霜后留下的树皮,记录着他一生的辛劳与坚韧。当时间之河从他心间趟过,胸口处涌动的激情,不仅回放着他无数次与高原烈日对峙,与风雨殊搏片段,还镌刻着心怀梦想、勇往直前、敢于奋斗的勋章。

“高原红”,这三个字,不仅仅是公司的昵称,也是生活在高原山区人们涂抹在脸上的胭脂红,它更像是这片土地上的一抹绝美风景,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也寓意着张正文和他的团队在粮油购销领域的不懈探索与卓越追求。从一粒种子的播种,到丰收时的金黄满仓,再到千家万户餐桌上的安全与美味,他们始终在这条路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二十五年的光阴,对于历史的长河而言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张正文和他的企业,却是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见证。

如今,当他站在新的起点,回望过去,张正文和他的昭通市高原红粮油购销有限责任公司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他们的故事,就像高原上的风,虽然无形,却充满了力量与温度,也如同那草甸上的野花,虽不起眼,却坚韧不拔,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他们的故事,将永远镌刻在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上,成为后来者追寻梦想、勇往直前的精神灯塔。

尽管离开老家多年,也算是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是,那个依山傍水的村子,还是成为他无数次回首顾盼的地方。他说:“离乡太久,心系故土,半辈子都在高原上摸爬滚打,奋斗的点点滴滴,已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未来,打算回到自己的家乡昭阳区旧圃镇大村村,将自己的余力反哺家乡,继续发展农业旅游观光,将这片土地上的美丽风景和丰富农产品展现给更多的人,让游客们亲身体验农耕文化的魅力,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生活即是一场漫漫的远征,无论是奔跑还是蹒跚,一直在路上,本身就已经超越了驻足和彷徨。一个人无论走得多远,始终无法挣脱故乡牵盼的目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