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余文飞的头像

余文飞

网站用户

其他
202202/09
分享

果马坝子的传说

果马坝子是寻甸县有名的万亩坝子之一。对于果马坝子的范围,一说是指现在羊街镇周遭的坝子,一说是指现在嵩明县龙院村、尖山村延伸至寻甸县金所天生桥一长溜地方的统称。无论怎样划定范围,从地形上看,果马坝子确系夹在前后两溜绵延亘长的山峰之间,宛若两条巨龙东西护佑的玉带,是寻甸县一个土地平整,水源充沛,物产丰富,人口密集的富庶之地。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从西北方来了一只成精的母猪龙。母猪龙看到车湖(即现在的清水海)水清境幽,就跑进去打泥,玩了一阵,感觉车湖太小,不够翻身玩耍,于是就往下窜,进了果马坝子。母猪龙看到果马坝子地大物博,很是喜欢,就打算围堵起两头,把车湖的水放下来,蓄积周遭水源,把坝子淹成湖泊,供其栖息玩耍。打好了主意,母猪龙说干就干,沿着车湖方向低头就是一气乱拱,一直拱到大贝单,把莽莽的大山拱开了一溜长沟(即现在从羊街镇黄土坡村背后绵延至大贝单村东北部的山沟)。拱了一阵,母猪龙有些倦意,停下来歇口气,抬头看看天色已晚,便回头冲着果马坝子怪吼几声,要老百姓立即搬走,明日清晨就要沉降果马坝子,说罢就腾云而去,赶去驮山运石。

话说余家屯村子里数月前来了个邋遢道人,整日介在粪堆里摸爬滚打,不仅搞得臭粪四散飞扬到处都是,自己也弄得臭气熏天,惹得大家都避而远之,不拿正眼看他。

这日,道人被一群调皮捣蛋的小孩扔石头驱赶,嘻嘻哈哈地来到一余姓人家门前躲避。余姓人家没有嫌弃他,斥退了那些调皮的小孩,把道人请进家门,帮他梳洗,好饭好菜招待他。道人吃完饭后,一溜烟窜到场院边的粪堆上玩闹。余姓人家又是好言相劝,又是生拉硬拽,可道人却始终不领情,就是赖在粪堆上不起来。余姓人家没奈何,只好听之任之,每顿吃饭的时候,也不嫌弃道人,总是盛好饭添好菜,端到粪堆上给他吃,晚上道人睡着了,就偷偷送去被子给他盖好。道人也不客气,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如是七七四十九日,余姓人家丝毫没有怠慢他。

母猪龙放下狠话后,余姓人家只好跟村里人一样,赶紧收拾东西准备逃命。临走时,一看道人还裹在粪堆里呼呼大睡,连忙把他叫醒,说明原委,要带着他一起逃命。这时,道人忽地正襟危坐,对余姓人家说,你家是大善人,这些日子承蒙你家照顾,现在是我报答你们的时候了,一会儿我变成一只大公鸡,你们一家人都爬到我背上来,我驮着你们远走高飞。

余姓人家以为道人在说笑,不由分说拉起道人就走,忽地眼前一道金光闪过,一只金光灿灿的大公鸡站在面前,一展翅膀,整个场院都遮盖住了。余姓人家慌得赶紧跪下,请求饶恕。倏地一下,大公鸡又恢复成邋遢道人。道人扶起余姓人一家,连连说不敢当。余姓人家又赶紧跪下,请求道人救救果马坝子的百姓,赶走母猪龙。道人摇摇头说,不是他不肯帮忙,那母猪龙道行高深,自己法力尚浅,斗不过母猪龙。余姓人家又再三哀求,要道人无论如何想想办法救救大伙。道人沉思了良久,想到一个主意,对余姓人家如此这般地嘱咐了一番。

于是余姓人家连夜挨家挨户地交代,村里又赶紧派人到附近的村子里交办。不久,附近的村民按照道人的主意,拿着筛子簸箕,分批聚集在龙盘山的磨盘寺和瑞松山的三台寺,留守村里的人也准备了筛子簸箕,悄悄地打开鸡舍。

三更天时分,母猪龙驮着几座大山呼哧呼哧地来了。说时迟,那时快,道人一声令下,领头一声鸡啼,大家都相互拍打着筛子簸箕,模仿着公鸡扑翅,捂着嘴,捏着桑,学公鸡叫。有鸡叫领头,村子里的鸡儿们也都蹦出鸡圈,跟着啼叫起来。霎时,整个果马坝子鸡鸣声此起彼伏,响彻天宇。

母猪龙一听鸡叫,以为天要亮了,自己的法力就会散去。慌了手脚,一扭头就往西山跑。大家按照道人的嘱咐,一听见母猪龙的呼哧声近了,就拼命拍打筛子簸箕,学公鸡打鸣。母猪龙冲到龙盘山山脚,听得磨盘寺鸡鸣阵阵,吓得赶紧往西南方跑,冲到瑞松山山脚,听得三台寺鸡鸣阵阵,吓得一哆嗦打了个趔趄,鼻尖上的一坨泥土掉了下来,形成了后来何家村北侧田坝里的耗子山。(此山不大,占地两亩见方,尖尖的,五六层楼房高,豁然突兀在田坝里,周围却都是田坝,而当地群山绵延,孤立的山峰确属罕见。小时候从十里箐挑柴回来,常在山脚歇肩,听大人说,山里耗子特别多,据传是因为山是从母猪龙鼻子上掉下来的,沾了母猪龙的鼻涕,耗子喜欢吃,故耗子聚集。近几年,有建房铺路者为方便取土,已经把山挖平了,此山已经不复存在。)

听得鸡鸣声越来越急,母猪龙也顾不得许多了,一低头冲向西山,猪鼻子巨大的冲击力把三台寺西北方向拱开了一道大沟,也就是现在绵延在山间的十里箐水库。(从十里箐水库一直往里走,爬上岔箐,还有一处石崖,听大人们唤作老母猪拱洞,石崖下有一处会出水,小时候去挑柴还经常到那里喝水。)母猪龙身上驮着的几座山歪倒在山脚下,成了现在磨盘寺西南方向不远处的七头山。

椭圆: 民间故事母猪龙向西逃之夭夭后,大家都纷纷恳求道人帮人帮到底。道人央不过大家的恳求,也为了让母猪龙不再来祸害果马坝子,便带着几个主事的村民翻山越岭,一一查看山脉风水,推演术数。(在磨盘寺西南方向五六公里处的山半腰,有一座小山叫杨梅山,山侧有一条盘山小溪,据说当时道人和村民们走累了,在此歇息,摘杨梅解渴,杨梅尚未熟透,又酸得瘆牙,越吃越渴,忽地看到小溪,便兴奋地奔上前想喝水,可水在低处流,又无水具盛水,只好弯下腰来喝水,有好事的村民就把此地戏称 “弯腰板吃水”,后来应是方言的误传,叫成了“弯腰不吃水”或“弯腰布吃水”。其实,大凡到后山打柴采药的人们,到了此地,都会歇下脚,弯着腰趴在小溪边,饱饱地喝一气,若是杨梅成熟的时节更会去摘几个嚼嚼,打发奔波的疲乏。)最后,道人指点大家把西山一处山巅唤作猪圈门,意为用圈门拦住母猪龙,并在此施了法术。(现在西山还有一个名叫猪圈门的村子哩。)指点结束,道人便化作一只金鸡,飘然而去。而那母猪龙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那两条母猪龙拱出的深沟,一条被人们稍加开凿,便把清水海的水引到果马坝子;另一条被大家在山麓出口处筑坝围堵起来,蓄积山泉,形成了绵延十里的十里箐水库。自此,果马坝子恢复了往日风调雨顺的景象,勤劳善良的果马人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犁锄兴旺。


——首发于《昆明地名故事》【云南人民出版社   2020年1月第1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