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阳忠的头像

李阳忠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18
分享

在昭通古城,适合慢走

1.古城与故城

比起许许多多商业化的现代城市,我更喜欢原汁原味,古色古香,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安静而悠然的古城,尤其是昭通古城。对于昭通古城的偏爱,不只是源于对故乡的依恋,而在于一座古城就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在于一座古城所彰显的文化风格和美学元素,在于血脉中流淌的千年积淀的东方传统。

昭通古城,坐标: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所在地:二木那。远古名:孜孜普乌、孜孜来芨、觉图姆古。外号:朱提、乌蒙、天梯、“小昆明”。昵称:秋城。称誉:“会馆之都”,“中国最具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城市”。

在云南,昭通千年古城知名度不是太高,很低调,低调得让人心疼。穿过大半个中国,只记得在昆明长水机场,有一个风光秀丽的旅游广告:“磅礴乌蒙,神奇昭通”格外引人注目。昭通古城,四周被高大的现代化建筑围得密不透风,不张扬,不显山露水,像一只大乌龟,卷缩在城市中心,像一个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同时,昭通古城又是灵动的、开放的,护城河,古城墙早已不见踪影,只有通向四方八面的城门、古道,只有宗祠、茶馆、客栈、戏台、古玩、店铺、旧书摊、铁匠铺、老房子。苍凉中显出雄健,阳刚里透着豪气,苦涩中带着坚韧。不像依山傍水的丽江古城,以水为核心,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不像有“东方瑞士”美称的大理古城,建筑风格统一,有棋盘式布局的城池和极具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也不像石屏古城,建在一个浮在水面的大神龟壳上,有取之不尽的水源,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昭通古城为滇川黔三省结合部之重镇,以辕门口为中心,街巷纵横,会馆众多,规模宏大,民居建筑以清代建筑为主体又包含民国、中西合璧建筑形式的多元建筑风格,还有不少美轮美奂的庙宇殿堂。让人沉思的是它千年历史,如西部滚滚的金沙江一般,波涛汹涌,荡气回肠,曲曲折折,起起伏伏,甚至是大起大落。

昭通,作为滇东北一个边远小城,在历史长河中,曾远离中原频繁的战乱,故事不多。然而,东汉末年和明清时期,这个乌蒙山区的古城突然热闹起来。

夏商时期,昭通属于古凉州,周代属于窦地甸,秦汉时期,属于夜郎国,世居民族为僰民。西汉王朝时期,大批汉族进入朱提,同时,迁徙中的部分彝族也在山区定居下来。朱提正式被纳入中央政府管辖,设朱提县(郡),为是中央政府在云南最早设置郡县的地方,直到626年唐在此设朱提郡,前后近八百年间。"朱提",一个在彝语中富有诗意和想象的名字,先为山名,继为县名。读音:zhū tí,为彝语音译,意为“金银、美好”。据说,云南虫蛊之数的发源之地便是古滇国,古滇国自古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东汉初年,随着古滇国的消亡,以滇池为中心的滇文化断裂,云南文化中心北移,朱提成为云南文化三大发祥地之一。

在一个蛮荒之地,是什么吸引了秦始皇把五尺道修到滇东北的朱提江大峡谷来?汉武帝为什么又在朱提江大峡谷开凿了“南夷道”?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朱提山就已开采、冶炼银矿。至西汉晚期,朱提成为全国最著名的大银矿,有乐马厂、金沙厂,朱提银和堂琅铜名扬九州,朱提郡曾被称为“汉洗之乡”“世界白铜之乡”。于是,这里的城市叫朱提城,这里的山叫朱提山,这里的江叫朱提江。“朱提”成为了上等银子的代称。但三国时期,由于大量开采,朱提银产量渐渐萎缩,慢慢淡出流通,一座繁荣昌盛、声名远播,在朱提大姓的辂车华盖、银瓶铜洗中巍然站起的朱提古城便成为一种“江湖”传说,加之晋后期的长期战乱,汉民、僰人纷纷向滇中、滇西迁徙,之后,这里矿冶废弛,农桑不兴,极为萧瑟、荒凉,文明几度中断。

到了唐代,云南南诏、大理相继立国,而可悲的是昭通建制却中断500多年,成为唐、宋中央王朝与南诏、大理地方政府之间一艘漂泊不定的航船,搁浅在远离历史的港湾。此时,被中原移民挤压生存空间的彝族祖先被迫分布在山谷间,成为乌蒙大地的主人。

时光在岁月的长河里流淌,文明在时光中穿梭。宋封乌蒙,明代置乌蒙府,并建土城于天梯(今旧圃镇),雍正九年,雍正又将乌蒙府更名为昭通府。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朱提银矿再次兴盛,大兴六十余载,十三省商贾云集朱提山、昭通古城,形成了古滇文化、中原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多元的朱提文化。两百多年间,仅滇铜采炼及京运,就卷入几十万铜矿工人,穿越中国大地8个省。昭通古城车如流水马如龙,呈现出一幅空前繁荣的景象。有这样一首民歌:“乐马厂的银子多,骆驼扯成线,骡马排成河,我在这河上放眼望,那白银养活了大清国。”

然而,天梯土城避开了“改土归流”,却没能躲过清雍正八年的“乌蒙之乱”。云南巡抚鄂尔泰调动三省大军攻破了天梯土城,被临阵斩杀及擒讯枭示之人一万多,天梯土城血流成河,城池尽毁。一将功成万骨枯,由乌蒙土司引发的一场浩劫,天梯土城再也没有昔日的富庶美丽,而是“四野荒莽,城郭毁尽,军无所资”。人口稀少,杂草丛生,残阳如血。

现在,我们所见的昭通古城,是雍正十年由知府徐德裕主持新建的,在“二木那”,北有龙山环抱,南有凤凰为屏。整体布局呈龟形,城中设有四城门,东为抚镇门,南为敉宁门,西为济川门,北为趣马门,是古城最具特色的地标性建筑。城中衙署、庙宇、牌坊、书院、亭台布置鳞次栉比,井然有序。城门既是与外部交往的通道,也是宣示政府意志的最佳场所。据说,清光绪二十年,也就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那年,一个拦路抢劫的人谋杀了两个旅行者,这个人就被用烧红的钉子钉穿手腕,轮流挂在四个城门示众,痛苦地挣扎了四天。

昭通古城与其他古城不同之处就是一段时期风平浪静,繁荣昌盛,而一段时期则巨浪滔天、扣人心弦。好在抗战时期,昭通作为大后方,很多外省客商云集昭通古城,社会经济再次出现空前繁荣和发展,昭通古城又被称为“小昆明”。

历史是厚重的,有温度的,历史的走向也是无法改变的。朱提古城、天梯土城早已成为故城。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载体。据最新考古发掘证实,朱提故城遗址位于昭阳区太平街道永乐社区的诸葛营村,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东南侧紧邻昭通机场,与水塘坝古生物发掘地、清建昭通古城相邻。考古学家确认,朱提故城遗址是云南已发现的面积最大、年代最早的汉晋城址。同时也证实了西南地区从汉代就开始融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历史进程。朱提故城遗址现已列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古城的人间烟火

人有魂,城也有魂。人之魂,在于神,城之魂,在于人。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金木水火土,是宇宙生灭之表象。万物之表象,亦千变万化。昭通古城,从地名来看,五行属火,具有炽热、发散、释放、光明、升腾等特点。朱提银曾经在街上白花花地流淌,沿石门关下的朱提江运往北京,勾起几代人的记忆。明清建筑沉稳、严谨,繁简有序的风格,至今仍令人向往。古城榫卯结构的古建筑一直保存至今,虽历经千百年的风雨、地震,但没有遭到致命的破坏,依然呈现出一种婉约的沧桑;湿漉漉的挑水巷,店铺林立,至今任生出一股凉意。

昭通古城,有炊烟袅袅升起,就再没有断过。远古时代,“昭之为地,本属荒服,地广人稀。”这是民国《昭通县志稿》的记载。说的是说凉山彝人禄氏初到昭鲁坝子,在九龙山下发现一处向阳的高坡,人居条件十分理想,遗憾的是已经有马湖子部族的人在此居住,于是,纠集人马,赶走了马湖子。为了“长治久安”,禄氏土司在这片高坡上修筑了一座城堡式的古城,这就是传说中的“禄氏故城”。此后,禄氏土司人丁兴旺、经济繁荣。

千百年来,传说中的“禄氏故城”如梦如幻,而现实中的昭通古城也有不少烟火人间、安康祥和的时光。

“家有天井,子孙兴旺”,走进古城,你会看到,低矮、别致的土木结构的民居多为四合院结构,三五家一个天井,天井端方平正。讲究空间、结构、线条,讲究古朴、自然、和谐,即使排水路线也屈曲而行,从暗沟排除,有聚而不散、风水含藏之意。有的在天井中摆设莲缸、花盆,莲叶亭亭,兰草幽幽。一天之中,光线,明暗跳动;环境,动静相宜;色彩,深浅浮越。足不出户,即可将日月星辰尽收眼底,高墙重门,似是看破风尘,与世无争;坐井观天,取无为而有为,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这大致就是人们追求的阴阳和合之境。

民居大多是砖木结构,以木板为壁,青砖为墙,简洁、流畅、灵动,部分民居门窗、屋檐雕工细腻,山墙盘花翘角,古色古香,非常精美。昭通人向来豪爽、坚韧,热情好客,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热辣辣的《四筒鼓舞》《芦笙舞》,铿锵有力的舞步叩击着乌蒙高原,热辣辣的山歌《好玩不过昭通城》,抒写着昭通古城的生活情趣。难怪马可·波罗用马蹄叩响了这片土地,他在《东方见闻录》中说道:“……其人虽褐色而不白皙,然甚美,善战之士也……”。走进古城,老人们也许正在喝着小酒、看着电视,说不定你还可以看到屋檐边蹲着的、门前坐着的,围着摆龙门阵、下棋的男人,都抱着一个大烟筒,生活有时就是这么悠闲、简单。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我就一直与昭通古城为邻,相距不到二十公里。心中想去的地方,脚步也能抵达。你别说,那个年代农村人进城都是用脚步去丈量的,四十里山路,三个半小时。只因为那人,那物,那景。那书店,那公园,那古巷道,那古建筑,那电影院,还有那些传统特色小吃,陡街、馋嘴街的酸辣面、包子、馒头、凉粉、锅锅饭、烧洋芋、苦荞粑粑,西街月中桂的绿豆糕,油糕饵块稀豆粉,常常让人魂牵梦绕。偶尔,走进古城,在大局街叔父家的明堂小住三五天,体验城市的生活方式,探寻城市的发展轨迹。走进小吃店,来一碗炎山热凉粉、兰州拉面,漫步在公园,拍几张照片。漫步在古街,满街的商铺、会馆、寺庙,还有那分布在城内的民宅、客栈、梧桐,仿佛让人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在昭通古城,适合在温暖的午后到处闲逛,点上一杯咖啡,品一壶清茶,听一曲古筝,或者买一碗稀豆粉几个油糕,任时光慢慢地流淌。适合在光滑的青石板路上,打一把油纸伞,遇到拐角的花,古老的民居,或者一座四合院一个会馆一个戏台,感受一下历史与现实交织而成的人间烟火。适合站在李氏宗祠的某个角落,听老人们讲述晚清时期滇云首富李耀廷“急公好义”,赈灾济贫,解救国难的传奇人生。适合坐在姜亮夫先生的故居,听老先生谈古论今。适合站在辕门口抗战雕塑前,缅怀抗战英雄的事迹,你仿佛看到,1937年9月9日,从古城中心的辕门口到郊区元宝山,数万人列队夹道欢送,为出征抗日的将士壮行。昭通健儿以保国卫民为己任,奋勇杀敌,用鲜血和生命实践了国民革命军六十军军歌的誓言:“我们来自云南起义的地方,走过崇山峻岭,开赴抗日的战场。”

3.辉煌与乌暗

一座古城,一段历史。一条小巷,一个故事。走进古城,就走入一段隐入烟云的历史。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似乎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个辉煌时代和一个至暗时代,比如英国的辉煌时代是工业时代(日不落帝国),至暗时代是中世纪。罗马的辉煌时代是古典时期(帝国鼎盛时期),至暗时代是中世纪(罗马分裂)。世事沧桑,往事如烟。被时间遗忘的昭通古城经历了一次次的更迭和蜕变,也有其辉煌与乌暗。

昭通古城是清朝雍正年间的历史遗迹。

站在古城核心区辕门口,向东,是民国建筑风格的云兴街、怀远街和“抚镇门”,东边到镇雄,故起名“抚镇门”;向西,视野极为开阔,陡街笔直、整洁,两旁是素面朝天、古典端庄的法国式建筑,西街两旁,从街头到街尾是高大的法国梧桐,再往西是到东川的城门,西北边到四川,所以起名为“济川门”;向南,是姜亮夫先生的故居、孟孝琚碑和“敉宁门”,南边到威宁,所以起名为“敉宁门”;向北,是原昭通女子中学,斑驳、沧桑感十足,沿北正街至环北路是“趣马门”,北边到马湖,所以起名为“趣马门”。此外,古城核心区附近还配置了衙门、文庙、贡院、书院,等等。今天,在世事变迁中,“敉宁门”早已经消逝在滚滚的历史洪流里,月牙塘,填了,杨家牌坊,倒了,连接云贵两省的柏油路变成了高速路,过去的千倾池变成了现代化建筑,但“半截塞在天里头”的望海楼还在,“昭阳八景”之一元宝山的道观还在,纵横交错的古巷道、古民居还在,古朴、幽深、安静,有信仰,有乡音,有温度。

昭通古城建成之后,恰好赶上清代滇铜京运的好机遇。乾隆年间,全国各地来昭通从事矿产开采和经商的人络绎不绝,在昭通修建同乡会馆,昭通古城遍布清代各地会馆,成为远近闻名的“会馆之都”。至雍正年间,旅居昭通的各乡人士先后建成了成都会馆、西安会馆、江西会馆、福建会馆,以及两广会馆、两湖会馆、云南会馆、贵州会馆等十五个规模宏大的会馆,这些会馆各具特色,其中陕西会馆是规模最大的,并具有北方的建筑风格,正殿、前殿、中殿以及戏楼为木质构件,地面为青砖铺设,整个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在昭通古城形成了丰富的清代中国古建筑群落。此时,古城里车水马龙,歌舞升平。滇铜分别从石门道、金沙江水道、镇雄奎香路、罗星渡方向运至京城,滇铜京运支撑了大清王朝半壁江山。

往事如烟,时代变迁。青瓦滴落的雨雪都是风情,岁月留下的印痕都是烟火。也许老城的一些事物终将变成记忆,但老城是值得骄傲的,它的一切展现着老城曾经的昌盛和繁荣,彰显着深厚的底蕴和开放的胸怀。

4.法式建筑与梧桐树

前几天去“六朝古都”南京的中山陵,导游给我们介绍了一种遍布大街,枝干粗壮苍劲,枝桠蜿蜒斜飞,树冠伟岸俊秀的法国梧桐树,传说当年宋美龄特别喜欢法国梧桐,蒋介石爱妻心切,特意从法国引进两万棵梧桐树种,从美龄宫一路种到中山北路,种成一串宝石项链,作为送给爱人做礼物。时至今日,南京人常说,不要看我们南京很热,但是夏天出门不用打伞。

白云苍狗,斗转星移。在昭通古城,你也会看到许许多多矗立在街道两旁的梧桐树,树影里,随意一处,都是古城的文化名片。法国梧桐在几代昭通人心中都有无法割舍的法桐情结,然而,昭通人为什么喜欢法国梧桐,我却无从知晓,也许是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法国对越南、老挝、柬埔寨进行殖民统治统治时期,法国人修建了滇越铁路,西方文化也随之传入云南,当时,云南王唐继尧和龙云等与法国关系较好,于是,法国人在云南修建了大量的法式建筑,云南人在建筑形式上也常常借鉴法式风格。昆明、蒙自、昭通古城都保留了很多法式建筑。同时,在法兰西生活方式的影响下,云南人也大量种植咖啡、梧桐树,吃面包,喝啤酒、咖啡、红酒等,法国人对普洱茶也情有独钟。法国人还在云南创办学校,建立教堂、学校、医院等机构。

夕阳西下,西街、公园路、北正街、怀远街,许多街道两旁,一百多年前的法式建筑素面朝天,露出本真唯美的容颜,以清新、亮丽、现代为基调,强调轴线对称,突出主体,外形端庄、稳重。此刻,一抹夕阳淡淡的余晖,看上去愈发气派、沧桑。从街头到街尾,伫立两旁的这一棵棵梧桐,是古街无法割舍的部分,是古街不舍脱下的漂亮衣裳。经年累月的风雨,魁梧的树干依旧昂立着,不卑不亢。老的新的树皮,或粗糙或绿嫩,颜色斑驳,像那关公的脸。炎热的夏天,参天的枝叶努力地向四维伸展着,伸展出一片片烈日下的荫凉。黄昏来临,夜幕低垂,小桥流水处,偶有晚风经过,梧桐树叶轻轻地摇曳着,把橘黄色的路灯光摇碎,星星点点跌落在地上。一切都恰到好处,舒适、惬意。

南有春城,北有秋城。不是昭通人嘚瑟,这摄氏三十度以上的气温,在昭通古城还真没几天,不少四川、重庆的人都络绎不绝,到昭通来避暑。不久前在挑水巷广东会馆拍几张极具岭南建筑风格的照片,偶遇一位四川成都的摄影爱好者,递上一支烟,他便和我聊起天来,聊摄影,聊工作,聊生活。他还简要介绍了成都宽窄巷子、锦里、武侯祠、杜甫草堂,其实,这些景点我都去过。之后,说到昭通古城,他似乎比我还熟悉。“我绝不是扯把子,确实喜欢昭通古城,巴适的很。”“这把年纪了,带上婆娘和幺儿,在这里租个房间,呆上一两个月。远一点的,去看看罗炳辉、龙云、卢汉的故居,看看僰人悬棺、茶马古道、乐马厂、大山包、樱花谷、铜锣坝、小草坝、娜姑古镇、扎西会议会址和水塘坝新近纪古生物遗址的历史文化、生态自然和人文景观。近一点的,去看看“珠泉涌碧”“洒渔烟柳”,饮一口葡泉水,看一眼索玛花,品一棵红樱桃,赏一处烟雨,觅一帘诗意。去省耕国学公园跑跑步,看看书。去清官亭打打牌,跳跳舞,去挑水巷看看正在恢复重建的迟家大院。还可以去文庙片区,了解一下国家级保护文物汉孟孝琚碑”“今年是一家人第三次来昭通,不是冲壳子,明年还会来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