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的历史坐标认识《黄河从这里拐弯》
马有福
今天是庆功先生长篇小说分享会,我是带着耳朵来的,原本就没做发言的准备。但现在既然被主持人点到了,就不敢推辞,那就随便说几句。
关于《黄河从这里拐弯》的价值,刚才诸位评论家从撒拉族文学、黄河源头文化等背景做了精辟的解析,我认为,讲得很好。但我觉得,这其中似乎还缺乏一个重要的参照坐标和背景,那就是这部小说的历史背景。
关于这个背景,我把它与庆功的出发点始终联系在一起来思考。自从拿到《黄河从这里拐弯》之后,我一直在想,庆功兄为什么要写它?最近,我靠一己的主观得出的答案是:他是在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和中国读者的期待中,填补了一个空白,回答了省内外许多读者的关切。
请允许我把话题绕到清代。是清代的《豫师奏章》,《那彦成青海奏议》以及左宗棠文书等官方文书中关于循化的话题结束了循化久在深闺无人识的的历史。因为在此之前,尽管撒拉族在循化生活了好几百年,但并不被全国以及当时的统治阶级所关注,应该说是处在真正百年孤独的境地。可是,自清代苏四十三起义、1895年的河湟事变之后,循化一度成为西北乃至全国的热点和风暴眼,人们借此了解了西北这一隅边地,听说了哲合忍耶、花寺等一些教派概念,也开始了对这一片隐秘大地的持续关注。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青海的近代史上,循化虽然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个大舞台。这不止指循化涌现出了邓春兰、班禅大师、喜饶嘉措大师等一批闻名遐迩的大师级人物。我还想说的是,循化还是张承志先生的小说《心灵史》浓墨重彩地写到的历史现场。正因为这样,每每来到循化,我如今总忘不了发一番思古的幽情。多少次,不由自主地行走,走着走着,总想去张尕清真寺里走走,看看。因为这里曾经是马明心讲学的地方,也是一个巨大的历史现场。如今,这个现场就像磁场,让循化内外的许多知识分子都在思考:那时,撒拉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是谁把这个时代里最深重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转移到了宗教内部?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时过境迁,经历了那个时代灾难的撒拉族儿女有着怎样的今天和未来?
众人之问,就这样汇聚到了韩庆功的笔端。
《黄河从这里拐弯》中我们依旧能听到激荡在撒拉族儿女心中的时代涛声和远古血脉。
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偶然契合,庆功在小说叙述的时代起点也很有意思。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青海抗日骑兵师进入中原大地,这是中华民族走向新生的一个时代节点。写了《万历十五年》的黄仁宇先生在言及中国现代之路时认为,这是一个时代的拐点,难道也是庆功心目中认定的黄河拐弯的地方?
如果说,左边黄河右边崖是循化的历史宿命,那么,走出历史阴影、融入社会大潮、寻路更为广阔的天地则是撒拉族人民的必然选择。在经历了一系列血与火的考验之后,在五四运动的召唤中,循化醒了,撒拉族儿女醒了。就从这时开始,他们一日日得到新生、学会了沟通。而在这之前,《黄河从这里拐弯》的冰山一角下面似乎还潜藏着自尕勒莽、阿合莽以来更为难忘的几百年历史。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我们不能忽视这个背景。
这是我讲的第一点。
第二点呢?我认为韩庆功先生这部书为我们保存了即将消失的河湟记忆中的撒拉族传统生活诸多细节。
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传统河湟的消失势不可挡。一页翻过,下一代人就不知道上一代人的生活。为此,有个人在写了一本书《消逝的河湟》。他在搜集素材时,我把王文忠关于河湟老建筑的画册推荐给了他。与此同时,也把庆功先生的《黄河从这里拐弯》推荐给了他。因为《黄河从这里拐弯》言及的大量民俗和农事已经是下一代人想都不敢想的。把麦子用牲口驮到麦场,摊开,再用牲口打碾,最后把麦粒抛向空中,让风吹去麦糠,让红艳艳的麦子一粒粒落下来,就像雨点般让农人沐浴着麦粒忙碌在麦场,这种有点魔幻色彩的劳动场景,前二十年随处可见,如今却很难看到了。过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恐怕就是三年河东三年河西了,甚至变化更快,来不及眨眼。在这样的时代潮流面前,一个蕴含着大量生活细节的小说文本就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风情长廊,甚至精神血脉的长河。
可能大多数读者都不曾感知,我在读这部小说时感知到了一种亲切的他人容易忽视的气息。这种气息里不仅含着时代,也含着主人公们缘自祖先的精神寰宇和价值坐标。刚才诸位谈到的要“口唤”这一细节简直可以说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里最为珍贵的精神资源,也是穆斯林清洁精神的一个体现。在行骗成为家常便饭,灵魂已经肮脏不堪的时代里,这样的东西,它对未来的精神文明建设,未来一个民族干净担当是一个重要的参照。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了解一个民族。有些事是文件里看不到的,教科书里看不到的,但偏偏是文学会填补这个空白。从这个意义上说,庆功为消逝的河湟留下了很多血肉丰满的东西,在此不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我们认真打捞的话,每一个读者都能从小说里打捞出许多非常珍贵的东西。我愿这部小说成为各民族读者深度了解循化和撒拉族的一扇窗口。
占用大家的时间,请见谅,谢谢大家!
2020年6月2日 循化发言
2020年6月6日根据发言整理稿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