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 |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细雨洗出早春的诗情画意
-
告别乍暖还寒的二月,跟随新年的脚步开启草长莺飞的三月,烟雨濛濛的江南又要走进古画里洗练诗意去了。古代诗人们用善感的情思扑捉到许多春天的优美画面,有的形象生动,有的意境深邃,有的意蕴绵长……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青草的春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江南早春的画意;“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生气蓬勃的春天的韧劲。
轻轻细雨飘落,蒙蒙烟雨笼罩,人们视觉里的春天最先到来。湿潮的树枝闻到了空气中的暖意,开出点点花骨,不出几日,个个花苞鼓胀;被白雪棉被裹过的泥土也冒出颗颗嫩芽,小嫩苗儿一晚能拔高几个身子。
春天小的时候
-
最先闻到的春意在风中,缕缕淡香隐隐约约飘来;最先看到的春意在后园的桃树枝,不经意间的推开窗户,满是疙瘩的桃木就被风裁出了满枝春色,桃树完全没耐心等着绿叶来衬托花的娇贵。如此先有花而后有叶的景色,令人著迷。
记得小时候,春天的脚步总是神出鬼没,雪一消融,小屋旁的桃树就冒出满树桃花,清风里,桃花朵朵妖艳,摇曳多姿,那样娇媚的模样还经常被稚嫩的笔捕捉到,一转身,成了受到老师和同学一致赞赏的作文内容呢!
小时候的春天出乎意料地来,也毫不留恋地去。春风把山野绿了一遍后,也让泠泠的小溪丰腴起来,曲曲折折的溪流载着叫不出名字的花奔入河流,那时候不懂,那时也没有很努力地去守住春天。
绵绵酥雨,有人欢喜有人“愁”
-
以前,喜欢春雨的一般是农人。熬过整个干燥少雨的冬季后,田地在酥雨的浸染下恢复生机,播种和劳作的时候一起到来,看到绵绵不断的雨脚着落,农人的脸上也挂上了笑容,那笑容似乎在说,“这场雨下得真及时!”
还有一种人也喜欢春雨胜过春日,“细雨湿衣看不见”,看不见的还有诗人的欣喜感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潭水里的鱼儿也忙着饮用春雨,微风中,燕子斜飞,掠过水蒙蒙的天空,此情此景,要独自欣赏,要美上心头。
可能只有小孩不喜欢春天的雨了,天真烂漫的小脑袋怎会多愁善感呢?况且,下雨天上学还要戴斗笠,穿蓑衣(塑料衣),在小路上笨拙地走,生怕颠倒,摔出个大黄泥屁股。就是放学了,也只能开窗望雨,等天放晴。
忙趁东风放纸鸢
-
最是人间春日好,几日雨后半日晴,空气中满是枯草和泥土的气息。清风缓送,翠山茂林,阳光也懒洋洋的,云卷云舒之际,远山的雾帽子又厚重了几分。
轻风昼夜吹着的时候,小孩们在雨天做好的风筝也起飞了,不等原野干透,“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天空中,雄鹰、蜻蜓、蜈蚣、蝴蝶……一个个争抢风行的高度,而小孩的欢声笑语也让春日的温情又上升了几分。
沉醉在早春三月
-
春风如剪刀,裁剪出万紫千红装点山野,让枯黄的树木草叶重获生命,再次绽放在这一年之始。如雪的梨花、如笑靥的桃红、如碎蝶的樱花,都争着抢着霸占枝头,也是为“春色”贡献一己之芳。
不要等到芳菲停歇才去野外,不要等到春日将暮才想方设法留住它匆匆的脚步,“有花堪折直须折”,这是古人的感悟。享受生命中最精彩、最绚烂的时候,这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无悔青春的不懈追求。不到白头、不待迟暮,不如就沉醉在这早春三月!
胜日寻芳,去原野里看“无边光景”
-
春有百花,春风花草香。都说春是一个妙龄仙女,随风潜入夜,润物无声,唤醒沉睡的大地。从树木凋零到花木扶苏只须要她嘴唇的淡淡一吻;从枯黄遍野到绿荫匝地只须要她足尖的轻轻一点;从白雪到葱茏,原野换上新装,春天从此开始。
有百花盛开,有蜂蝶翩飞的时候,就选一个雨后初晴的日子去野外走走,重温一下久违的春日时光。闻处处啼鸟,看嫩叶沾水,赏乱花迷眼,不负春日好时光。
待一霎和风,拂去衰朽,洗出新意。蒙蒙细雨有朦胧的湿意,久雨初晴有晴天的温暖浪漫,这是三月的春暖花开,这是早春的云卷云舒,是属于每个人的新春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