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其凯的头像

杨其凯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14
分享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陶庵梦忆》既是一部个人的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明时期的生活画卷。通过作者的经历和见闻,可见晚明时期江南生活特别是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由于是苦难过后的追忆,作者不自觉地会过滤掉很多记忆,只留下那些最为美好、值得留恋的东西。但这些美好的情愫都蒙上了一层淡淡忧伤。

文中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思索。原文是“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问他们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在这里。这不是明显的答非所问吗?真的是观雪赏景之人答非所问,还是作者张岱故意为之呢?让我们从张岱个人经历和湖心亭看雪的背景两个方面入手去了解真实的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看张岱个人经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让我们梳理几个时间的关键节点:张岱出生于1597年,清朝建立于1616年,入关是在1636年,占领明都城北京是1644年,湖心亭看雪所述之事发生在崇祯五年,也就是公元1632年。据以上所知张岱在国亡以后,在满清统治下,还作了四十年的遗民。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张岱看雪的背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其境清;“是日更定”,其时晚;“独往”,其人孤。在这个苟延残活、如丧家之犬、有亡国之痛的明的遗民看来茫茫天下,何以为伴?那种内心的矛盾纠结、痛苦挣扎我们可以感同身受。

张岱家世,颇为显贵。自高祖至父辈,累世为官。张岱一直过着这种衣食无忧风流快活的日子,诚如他在自作《墓志铭》中说:“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这一切令他在暮年追忆前尘影事的时候,还悔恨有加,自谴不已。他有矛盾的性格:他崇尚佛教,有浓厚的佛家思想,但他并非闭门清修、不问世事的虔诚信徒;他出身名门、官宦世家,但他却思想自由,因而具有封建士大夫强烈的民族精神。清兵南下,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拒不合作,学伯夷叔齐,归隐田园,不食君禄,以此表达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尽管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亦不后悔。抚今追昔,颇有“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之感。于是他以追忆的方式,记叙早年的见闻,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以寄托故国之思。这一点在《陶庵梦忆》自序中有明确的交代: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

像有如此境遇之人,难得碰到一个志趣相投、高标独蹈的知音,先一番痛饮,灌醉了自己就忘了这尘世的烦恼。饮罢相别,始“问其姓氏”,语焉不详,只说:“是金陵人,客此。”可见这二位湖上知己,原是他乡游子,言外之意,后约难期,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让我想起了同为明朝遗民的朱之瑜。他以故乡“舜水”为号,以示不忘故国故土之情。生前三次征召,坚辞不受。死前遗言:“见予葬地者,呼曰‘故明人朱之瑜墓’,则幸甚。”又一位为反清复明贡献一生,死而无憾的志士。

我们常说“头可断,血可流,志气不能丢”。现在我们可以不可以这样说:身可死,家可破,国不可亡!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啊?!国在,可四海为家;国亡了,何以为家?

宋朝画家郑思肖,原来叫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为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又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郑思肖擅长画兰花,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思是大宋的国土被悉数占领,已经没了。无根的兰花,寓意南宋失去国土根基。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花,只能飘飘荡荡、摇摆在空中,如同这让人悲恸的现实。

郑思肖画兰,画的是一种气节。兰花是传统文化中高洁、淡泊人格的象征。是郑思肖情思的凝结点,写花即写人。“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张岱看雪,看的是孤独寂寞。难得在雾凇沆砀之下仍有此雅好之人,不也一样怀揣家园之思,抑郁难遣吗?

其实二者都是表达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这种士大夫的家国情怀和忠君爱国思想在古代文人中是一脉相承的,毫无二致。家国家国,国亡了,哪还有家?还要姓氏作甚?张岱这有意宕开的一笔,写尽了心酸与凄楚。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当张岱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内心一定有一股难以压抑的情绪,或悲愤或沉重,只能以此来表达故国之思、乡土之情,抒发沧桑之感,寄托兴亡之叹。

人说长歌当哭,当泪已流尽,生活还要继续,是何等的无奈,何等的寂寥。惟有一死报国恩!可现实的处境、复国的梦想让张岱只能隐忍,屈从,生不如死就是最好的注解了。我本无名,国破山河在。那山河还是自己心中的名山大川、盛世美景吗?恐怕也成为了一枕黄粱、触怀伤感之托了吧。张岱曾描绘过一处“琅嬛福地”可风,可月。可如同这湖心亭的雪,看了又如何?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那和什么有关呢?都化成一梦吧!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徒增的是几多烦恼和如一江春水的愁绪!国亡了、家破了、张岱人亦不在了。但张岱这种悲天悯人、遥寄故国之思、怀念故国的那份深情厚意会流芳百世、代代传承。张岱不死,浩气长存。致敬张岱,致敬《湖心亭看雪》!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