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其凯的头像

杨其凯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3/23
分享

我的创作谈

 

惊觉相思不露,原只因已入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恨不知所终,一笑而泯。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唯独对你情之所钟。

可能最初对文学抱着的态度就是恋爱心态吧。钟情文学,初心使然。

从最初写作文到痴迷铅字到热爱其实套路是一样,喜欢被表扬夸赞,自己的作文当范文,在班里读。每每盼望的时刻。我在《我的三个故事》里提到过:

那时我上小学。

教我的老师是我们村的代课老师,叫小兰。小兰老师长得微胖,眼睛很大。几乎每次作文课我的作文都能在班上被小兰老师作为典范读给其他人听。于是,我很享受,越发喜爱作文课。只要是作文课,小兰老师总会先点评,再宣布谁写的好。我忐忑的心情总是会暴露无遗:既感觉自己写的不好,又渴望被老师选上。总是在这种纠结中,让我感到自己的不足并立即有了下次写好的冲动。

受我影响,一个学生叫许天宇,写了两部网络小说了。虽然没出版!倒迷恋其中。我觉得这也叫传承吧,我们教了一辈子书,如果没有几个信徒或是传其衣钵者,不能不说一是一种失败吧。如实说,我们教一辈子书,真的影响不了几个人。

刚开始作文,颇有舞文弄墨之嫌,就喜欢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追求辞藻的奢靡、华丽,堆砌,或是大量引用诗句。看看我的《感伤中秋》,这还是我们的一篇教师下水文比赛的作品: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自古便有离人感伤,注定了这万般凄婉的中秋。

对于离人而言,暂时的欢颜遮不住幽幽伤感,前路的漫漫只有孤单相伴,那一袭蓑衣随着东逝的恨川怅然流转。或许仍有些许期盼记挂心间,耐不住时光的荏苒,匆匆交付了流年。

离人伤秋是才子佳人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

黛玉葬花,看似飘零的漫天飞雪般的花瓣,何尝不是她孤寂无依、人海茫茫的一份心境。

一篇文章里不引用几句诗歌,不堆砌几个词好像就不叫一篇文章一样。还有《繁华落尽》也是如此:

继续前行,看花的兴致顿减。

远远的,看到了,一片颓败残景,和想象中的大红大紫相去甚远。

花期已谢。大朵小朵地凋落殆尽。有的垂下那曾高傲的头颅,十分羞赧;有的斜搭在别花茎上,慵懒无力;有的甚至已经零落成泥,化为尘土。

我索然寡味,一步步挨向那片野花。驻足花间,竟犹闻暗香浮动,沁脾怡心,不禁情趣陡增。俯首低望,虽是芳花迟暮,绿暗红稀,但植株临风肃立不减傲色,花朵颔笑相迎不吝挚情,纵是娇妍不再,繁华已去,但沉香凝色,更显逸韵高致。她们或立或卧,任凭风起瓣落,依然悄寂无语,熏香润穹野,别离不言殇,化作春泥护来春……

繁花落尽。

今日的凋落,预示着明朝的繁盛。其实,人何尝不是,繁华褪去,铅华洗尽,才更有一番吹尽黄沙始到金的韵味。人生的每一次高潮和低谷,本就错落交织,拥有一种宠辱不惊的心态,一份千帆看过的气度,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纡[yū] 余方为妍,云渡仍从容。这才是生活真谛!启车回程,重听《不要忘记我爱你》,却是别样的触怀,不舍、欣慰、感叹各种情愫交相叠映。花景渐远,心自暗吟。记住,我爱你,晚秋的花簇,落红满地,不说再见;记住,我也爱你,有花开花谢的世界,虽烟尘跌宕,不言放弃,泰然处之。

即使到了《我的三个故事》这一时期也还是喜欢大量引用:

民风倒也淳朴。村里人热情好客,尊师重教,凡是从河里钓个蚬,抠个蛤蜊,必定请去尝个鲜。这个待遇,于我还是比较超出规格的,每次都受宠若惊。只要人家瞧得起,我绝不推辞,实实在在,能喝多绝不喝少!海鲜就酒,越喝越有!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晕晕乎乎,头重脚轻,也好不虚度了这一日光阴。人生自在常如此,何事能妨笑口开?醉酒回来难以入眠,我就又枯坐在破旧书桌前发呆“赏月”。月上中天,稍微偏西,月光照射进来,轻轻挪移着不急不缓的脚步,我等它慢慢爬上我的稿纸,在素笺上留下长短不一的印记,我便把长久的构思诉诸笔端,一吐为快!云破月来花弄影,往事后期空记省。累了,就斜斜躺去,让困意和醉意恣意吞噬自己。

到了后期,尤其近一两年尽量简洁,力求平淡。《我和睡眠有个约会》比较诙谐幽默:

人过中年午过晌,近来睡眠有点涨。不是中午犯困,就是晚上想早躺,身子如中枪,争分夺秒抢觉忙,无非多睡梦黄粱!

晚上取消一切社交活动,唯一的任务就是陪孩子写作业。经常弄到晚上十三四点。这种通宵达旦、夜以继日的生活让人感觉永无出头之日,那种崩溃的心理感觉地狱也不过如此!毫不夸张地说有时开着车都能打个小盹,抢一觉睡!人到中年,工作的强度和生活的压力,已经把人磨扁了!压平了!我们一个个都变成了纸片人!我们的时间、我们的空间被压缩到几乎为零,已由立体变回平面,再逐渐变成无数条线,我们就在这单调的线上跑,单位、家;家,单位!最终变成一个线头——点!睡觉、睡觉,好似怎么也睡不够!只要有机会倒头便睡,沙发上、电脑边,坐车回家的路上……有时和衣而眠,有时恨不能吃完晚饭便上床先睡一觉,早晨即使醒来依然想再来个回笼,若是周末直想睡个昏天黑地。到底是睡眠占据了我们,还是我们占据了睡眠,不得而知。想必天地初始,一片混沌,也不过如此罢。想想头疼,还是不想了,去偷着睡一觉?《我和睡眠有个约会》

《村湾之殇》(大约八千多字)《和土地相依偎》(大约九千多字)比较平易,语言力求接近口语。我竟有种能不用则不用成语的冲动,看以下几个词语和句子:

我“嗷”的一声裂开大嘴开始嚎啕大哭!急乱间两只粗布鞋都穿差伙了,一头撞在门框上,磕得门框上的土簌簌地落下来。我三步并作两步连窜带蹦往学校方向颠。

印象最深的是那次借砘轱辘子。

二嫂子是村里有名的大马虎(在我们当地对女人的一种蔑称, “马”此处读一声)。就是特kóu的那种女人,膀大腰圆,人高马大。不得便宜受不了,还好咋咋呼呼,嘴上没个把门的,心里不藏话,啥也都敢说。

门窗上的用来挡风的玻璃纤维早被风扯成丝丝缕缕,在风中发出嘶喽嘶喽的呻吟,像奄奄一息的痨病病人。这种玻璃纤维特别烦人,有时不小心弄到身上、手上特别痒痒。

冬季结冻后,孩子们喜欢在结了冰的水面上打滑扯㖻,即使大人掐破耳朵眼的嘱咐也白搭。但南湾的冰面上就少有孩子闹腾。不是不好玩,而是有一年一个孩子一个滑扯㖻把自己给打到冰窟窿里,打没了。

原先以为几个好词就把文章渲染的笔下生花,装饰的文质兼美了。其实不然,那仅仅就是个做菜的葱花,点缀而已,故事背后的那种含蓄内敛、那个核才最打动人。第一这就是所谓有趣吧。套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说法就是: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才百里挑一。如果需要人云亦云,鹦鹉学舌,这个世界造几台留声机和复读机就ok了。你得让别人感知到。贾平凹说,你在写一个人的故事的时候,这个人的命运发展与社会发展在某一点交叉,个人的命运和社会的时代的命运在某一点契合交集了,你把这一点写出来,那么你写的虽然是个人的故事,而你也就写出了社会的时代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一个伟大的故事。这就像一朵花,这个花是你种的,种在你家门口或者是你家外面的路口,可以说这个花是属于你个人的,是你家的,但是它超乎了你个人,因为你闻到这朵花的芬香的时候,每一个路过的人也都闻到了这朵花的芬香。有趣大家都能感知到吧。第二就是创新。太行风说创作要想突破,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做到:有现代意识和人文精神,要做到博爱和大度,仁慈和宽容,悲悯与人道,要进行人性深度的挖掘,要写出个体的生活感受和生命体验。有位名家说:“中国文学为什么远离诺贝尔文学奖,大概也和中国文人太机警、心性狭窄、机巧和处处卖弄世俗‘聪明’与‘中庸’有关。伟大的作品永远都是不动声色、大巧若拙和指向宏大的。”我创作的一篇人物小品文:《黄西河》,我就感觉不能仅仅记叙他的生平,写成他生活过往的复制粘贴,要引起了村里很多有过相同记忆人的共鸣,往深里挖掘,写出新意。

黄西河始终独身,腰板挺直,行为做派几十年如一日,丝毫未改。他骑车单肩挑水成了永恒。要说黄西河的传奇就在于此,他最终也是死于挑水。是死在去村北桥头挑水的路上!猝死!彼时,我正离开家乡在外地求学,具体细节,人们也语焉不详。你想想,人们几时有空和一个上学的半大孩子讨论生活中的各种酸甜苦辣。猝死这—在常人看来有点令人无法接受的死法,自会让人们唏嘘不已,但我想这何尝不是黄西河修来的福分,无儿无女,如果长期卧病在床,谁来伺候?!久病床前都无孝子,哪能不受呵斥和罪过,像他一辈子心高气傲,怎能受得?就这样在劳作中溘然长逝,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也算是老天开眼、功德圆满吧!他的骤然离世,居然让我有几分释然,怪哉!死者为大,为尊者讳,我该叫他一声黄大爷了吧!

时光飞逝,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期间,我经常回家乡,但是很少听人说起黄西河,好像他从来没在这个村子存在过一样。突然无端想起《孔乙己》结尾说那句话,黄西河是这样令人叹服,但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写完这篇小文,停下笔,我抬起头来,恍惚看见黄西河大爷就站在家乡的小河边,挑着一担不知送给谁家的水,冲我憨憨地笑……

还有《母亲》一文,当时阅读量过千,还上了今日头条,并被收入《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我也通过三件事来展现母亲的高贵品质,也通过我的三次落泪来表达母子情深。

母亲,再普通不过的称呼,却承载了太多,多少苦难与隐忍,多少欢笑与坚强,都可包容在这一称呼之下,因为,这个人是母亲!我的母亲!

母亲生性豁达,淡看生死。……看着母亲进进出出、里里外外的忙碌,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母亲现在能照顾自己,可这样的清浅岁月、安然时光能一直延续吗?她老人家是看开了生死,我却做不到。多么希望她一直陪着我,到洪荒地老。念及此,泪奔涌!

母亲挂牵儿女,大爱无疆。她总是挂牵着我们做儿女的。……听着母亲音不高却掷地有声的话,我的泪再也控制不住,顺着双颊无声地淌下来。她把爱播散到这个家里每一个人!母亲啊,您的爱让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您的爱让我心之所向,虽九死其尤未悔!

母亲心思缜密,未雨绸缪。母亲虽然年纪很大,却考虑周全。一……我鼻子一酸,赶紧把头扭过去,快步走出门外,生怕她看到我落泪。母亲考虑的太细了,她都把身后事想好了,不想给我们添一丝一毫麻烦。百年身后事,全盘考虑中。一个母亲,不去考虑生前出人头地、死后极享哀荣,仅仅是为了怕麻烦儿女,在你面前安排身后事,你是什么感受?站在空空的屋后,泪哗哗而下,我哭了个痛快!

母亲啊,是您把我带到这个世界,让我感受世间的美好,人生百味。而现在我已中年,能尽孝的时光也不多了。多么希望如歌中所唱: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她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她岁月长留!

第三就是得有独立思考,结合现实。比如之前创作的一篇小说《副校长》。以一次经验交流会为线索,描述副校长王贵军在交流会前前后后发生的事情。以王贵军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来展现现代社会、经济背景下人们,尤其是教师生存现状,困境。揭露疤痛,引起疗伤。呼吁关注教师群体,加大教育投入,实现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结尾我这样写道:

午后的太阳慵懒,斜斜地撒下一路光亮,路旁的行道树在微风中摇曳。人们只见一位中年男子推着一辆单车,蹒跚着迤逦[yǐ lǐ]走来,他似乎哭过,无人过问,更无人知晓……风又涌过来,风起北湖……

人总是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自己原来是一无所有,反而要处处装出有的样子。我感觉自己这么多年的文学路就是虚荣心作祟,凯勒也说有虚荣心的人是没有虚荣心的奴隶,因为他们力图博得后者的赞赏。我现在就是别人的奴隶,说实话我是处心积虑想成为一个作家的,虽然至今仍未成功,颇有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之感。不过,仔细梳理自己的创作经历大致有这么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扎根地域,注重本地域文化,以对当地的人文、风物描述为主。以河口区文广新局所办刊物《新淤地》为发表基地。发表了《吾妻吾儿》、《冬日三趣》、《无题》《记一次网络爱心之旅》等作品。

第二阶段以2006年从网易开博肇始,以网易博客为创作基地。创作作品《又见炊烟》、《一件半大棉衣》、《单位人物系列》、《那些渐行渐远的声音》、《故乡风中的磕头虫》等,受到广大博友的喜爱。

第三阶段以微信公众号为基地。创作作品《母亲》、《遇见》、《会讲故事的人》、《人在江湖》、《义和印象》、《无叶果》等发表于东营微文化、黄河口文艺等微信公众号。并于2018年6月结集出版个人作品集子《纸短情长不尽言》,由团结出版社出版,近20万字。

我也粗浅地给我的创作归了归类:

亲情类:《如果岁月可回首》、《母亲》;哲理类:《叶落梧桐静有声》、《无叶果》,我谈谈创作的来由,西湖跑步,经常在转弯处看到一颗果树,只有果实,没有叶子,因此有感而发,创作了这篇文章。在文末我这样写道:

挥之不去的无叶果是要告诉我什么吗?我陷入无限思索的深渊,在时间的黑洞里我似有所悟:久处尘世,忘却了还有世外桃源,心被纷繁外像所迷惑。无叶果,你让我迷雾中见红日,风暴中遇港湾,饥渴时啜甘霖。你给了我启迪,予我以我昭示,赐我以慧根。让我明白:一切皆有根源。无根之木,无叶之花,无花之果,都不会长久,最终都会寂灭,尘归尘,土归土。昔日憨山大师有言“不知法华,则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知楞严则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不知楞伽,则不辨知见邪正之是非”。要我说,不知无叶果,则不知人间至简大道:根深方能蒂固,秋实还需叶茂!

《村湾之殇》引发我感触的是农村很多东西都在消亡,包括前段时间甚嚣尘上的拆迁并村,我们到底该怎样看待,我在文末是这样写的:

渐渐地我又开始追忆起那些形状各异、充满传奇色彩的湾们。人们说如果一个人老是回忆过去的事,就证明他老了。虽然我心里总不服气,但外出时坐公交,或是在健身广场锻炼,已经开始有年轻的爸妈领着的小孩喊爷爷了。恕我很难从命!难道我老了?那些湾怎么总是或清晰或模糊地回到我记忆里。

那鼎盛一时的水库啊,滋润我干渴的喉咙,浇灌我长大;那近在咫尺的湾呀,洗涤我身体,濯我缨浣我足。那些在我记忆中沉渣泛起时过滤下最不能忘记的东西,它咋就在现实世界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是不是现代文明的进程就是以消灭农村朴实憨直为前提和代价呢?谁敢说那消散在历史烟云中的都一定是应该被灭亡的呢?当我们把过往、曾经都统统抛弃的时候是不是也意味着下一个被淘汰的是我们自己呢?是不是只有我们痛彻心扉地感觉到失去不再拥有时我们才会大彻大悟呢?不得而知!

我的村湾我的殇。

游记类:《东北之行》不到八千字、《记忆中的那两条河》《三谒黄河入海口二登东营远望楼》、《人在江湖》。

人情世故类:凉薄系列。木心说任何理想主义,都带有伤感情调。我自认为

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心性细微。我写《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里多有表述:

百无一用是书生!那时真感觉自己诸事不顺,万念俱灰。好在我虽脸皮薄,但心性强!自我疗伤,不几日就能大病初愈,恢复原状。再说,谁会对一个少年察颜观色,他的欢乐和忧伤从来就无足轻重,衣可蔽体,食可果腹,就已经是这个年龄阶段的最高追求了,如果还有什么别的想法那就太奢侈了,就真的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少年的心啊,本就脆弱、敏感,不用使劲在灰堆里用脚揉搓就已经稀碎稀碎的了!还有就像不小心掉到灰堆里的糖,无论它怎样甜,你还愿意放进嘴里吗!生活的磨砺总是比成长来得更快,如同海里的巨浪,你还来不及充分领悟,另一个浪头又劈头盖脸落下,让你猝不及防的同时,还有些窒息。不过,好像真的是从那时就落下了病根:一是直到现在我出去借东西仍唯唯诺诺,惴惴不安,诚惶诚恐;二是只要有人张口向我借东西,我就更感觉惶恐和难过,所以不管借的是什么东西,也不管我有没有,我总会一口答应。

岁月流转,像所有的孩子一样,我也长成了大人。直到现在,说不准某个夜晚或者黎明,我还会静静地想起当年的那个敏感少年,随着年龄的渐长,我发现,属于少年的痛越来越轻,越来越少。痛之外的,属于中年人感悟却越来越多了。

正所谓少年心性岁岁长,何必虚掷慌和张。

整个凉薄系列还包括《亦解市头语,便无邻里情》、《人间争夺丑,我亦寄枯棋》,这篇文章就是有感而发,就是回忆当年在村里浇地,引出的是是非非,谈过往,引追思。

我们浇的是地,又何尝不是在浇人心呢!干涸的不止我们脚下的的苍茫大地吧?人间争夺丑,我亦寄枯棋。 输赢共一笑,马影催归时。

还有《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整个凉薄系列大约六七千字。

最后写了关于我的乡镇义和、我的老家薄家的几篇采风或回忆文章:《义和印象》、《在故乡泥土里芬芳》、《黄西河》、《人在江湖》。

这个人就是义和镇政府办公室秘书朱宏图。我专程去拜访他。朱秘书精干内敛,不善言辞。但说起义和镇的今昔却侃侃而谈,让我刮目相看。我辗转从他那里对故乡了解的更多了。

地处百年黄河故道的义和镇,借着区位优势和大开发、大发展的东风,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全域旅游”项目。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大力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效生态产业带和黄河故道休闲农业观光带。每个村庄拿出一个特色产品,一个拳头产品,形成品牌,以点带面,起到辐射作用。古老而又现代的义和镇散发着新的魅力,田园风光旖旎,一座座现代化庄园如雨后春笋,一个个无公害产品获得认证。薄家草莓、年丰油桃、梁家苹果、大山西瓜、北大屋葡萄、小围子地瓜、西韩无花果、宝二大棚杏等已成为区域内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名扬四海!

我的故乡啊,膏壤沃野千里,足以使物埠民丰。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大地却永远长存!祖祖辈辈的人从来都是依靠土地,赖此生存。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的人们大有可为,具有超强胆识和伟大魄力的现代人有大文章可做!我庆幸故乡的过去、现在始终有一批务实、睿智的创业者们守疆拓土、耕耘撒播、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浇灌脚下这方热土!我坚信故乡的明天会更美好!

在我生命中还接触过马新河。那时还未毕业时和哥哥去大北挖海沙,那种高强度的劳作让我每每提及都一句带过,不愿再多说只言片语,只有来回见到马新河才格外亲切,因为那预示我已结束那梦魇般的活计。以后参加工作了还认识了洮河,到过神仙沟,见识了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闻名的黄河,横跨过长江,北上路过嫩江,领略过松花江风采,邂逅美丽的西湖、东平湖、也有幸去过橘子洲头、北去的湘江、拜识千岛千面的千岛湖,这些都成了稀松平常的日子,大江大河大湖反而在我的生命中没有掀起多么大的滔天巨浪,可能时过境迁,此一时彼一时,看湖、玩水毕竟与依河而居、傍水而生不可同日而语。所谓的人在江湖,也不过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行走在哪方水域就养成了哪种性格。

这些流淌生命的河,浇灌我精神的水,就是我的“江湖”。

从一名纯粹的写作爱好者,到区作协会员,区作协副主席,到市作协会员。从初写新淤地,到转战网络,到结集出书,纯粹是为了跟风,说是留下点东西,有个念想,那倒未必!自己的东西自己有数,都是七拼八凑,一点价值和意义没有!我觉得如果硬说有,那就是敝帚自珍了!有时候,当长夜漫漫无从睡去,或是夏日悠长的一个午觉醒来,真的有一种恍惚,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去向何方?这终极之问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无数次对自己心灵的时时叩击!我们一生孜孜以追求,到底忙忙碌碌为何?是那蜗角虚名,还是蝇头微利!有的人蝇营狗苟,一生卑劣龌龊,有的人慷慨激昂,浑身散发着热和光芒。不同的境界和格局决定了每个人的思想和生活、行为方式!我们该怎么去过好每一天,每一个人心中有一个答案!即使这个答案时时刻刻在发生着改变!我觉得只有内心的丰盈和充实,才能让自己过得不那么纠结和拧巴!

从最初热爱,到中期煎熬,到最后几乎放手,到现在搁笔。一个字一个词也写不出来了!我把自己的经历都写尽了,创作进入了瓶颈。

贾平凹早就说过,文学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就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写什么”,主要是关乎他的胆识和趣味,“怎么写”关乎他的聪明和技巧,这两者都重要,而且是反复的,就像按水中的葫芦一样,按下这个,那个又上来,这阵子强调这个,过阵子又强调那个。在目前,当社会在追逐权力和金钱,在消费和娱乐,矛盾激化、问题成堆,如陈年蜘蛛网,动哪儿都往下掉灰尘,这个时候我们强调怎么写,但更应该强调写什么。

其实回头看看,在自己的文章里大量充斥着人家直陈的问题。想拔高很难,甚至有些高度是我们一生难以企及。就像老薄虽然坐在那里,你感觉好像和她隔了一个人的距离,就这一个人也可能是成百上千人,甚至更远!但我又觉得如果我们不想发表,不想获奖,就是抒点自己的小情,写写自己的心路里程,又有什么样的文字不可以从我们笔下产生呢?我很欣赏围棋里段位一词,就好像跆拳道里的各种带。最通俗的理解就是你把一个60公斤和120公斤举重运动员放到一起比赛。做什么事情都是有层次的,讲究对等。鸡同鸭讲,那就会风马牛不相及。比如今天我们在这里交流,就一点问题都没有,那如果我这话再拿去和班里学生说就有很多不妥之处。受众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很容易理解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但文学这东西就这么怪,一个少年写出的东西不一定比一位老者写出的东西差!所谓悟性使然。悟到了就像打开了任督二脉!所以尊娥又怎样?他会成为我们高不可攀的对象吗,其实不然,只要打开了任督二脉,我们人人可以成为尊娥。

文字是什么?我觉得是记录,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经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生活的高度提炼和凝结。其实不然,生活远比你想象的要狗血!再脑洞大开的编剧和再富有奇思妙想的作家都不足以表达生活。只有脚走出去,才能入的心头来!2007年九年级中考后集体去河南,参观龙门石窟、游云台山,登南岳嵩山;2008年陪刘校长去内蒙古参加校长论坛,组委会组织去了满洲里,差一点出了国;2007年和孟秀爽老师去东北师大参加培训,校方安排逛了长春世纪影城、伪满皇宫;2010年上海世博会,张主任我们一行七八人先上了东方明珠,后又逛了中国馆、沙特馆,还有几个小馆和一个叫拉脱维亚还是爱沙尼亚,时间过去这么久了都忘记了;2011年和海宏去扬州,课题组组织雨中漫步瘦西湖,一脚迈进扬州八怪纪念馆,游览了乌镇;2012年去连云港,组织方带队看了看传说中的花果山,2015年我和李建陪李校长去陕西开课题会,课题组组织,我们有幸参观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秦陵兵马俑,攀爬了西岳华山;2016年去张家界参加文学社论坛,组委会安排进了武陵源,登临天子山,顺道去了一趟芙蓉镇和凤凰古城。2017年和张主任、纯坤再入东北,东北师大精心安排,这次去了心心念的长白山,观赏了雾隐雾散难得一见的天池,与原始森林擦了个边;2017年二返杭州,课题组组织这次去了灵隐寺、宋城,还狠心去了千岛湖。这些经历都为我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素材。尤其是呼伦贝尔大草原这次,我把一路的遭际忠实地做了记录。我就感觉那几篇文字的的确确是反映了我的一段思想和心路历程。(投影出示几张照片,可惜很多照片在一次修理机子的时候都遗失了!《特别九一八》《一路向北》)

写在前面:2008年秋,天转凉。我跟随刘文斌老校长出发。因此记录了这段时间的见闻和感受。

一年一度秋风劲。

适逢九月十八日,恰好是到东北。不由得不让人产生几丝遐想。同事笑曰:也代我们公祭公祭!真的,不知是历史惊人的巧合,还是组委会特意安排,不得而知。今天我们启程,今天恰好是九·一八,公元二零零八年。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日给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留下了永生难以忘记的血的烙印,历史不会在重演,但须我们每一个人深深牢记这沉痛的教训!!

我们是去参加“那吉屯一中杯”第六届中国新教育发展论坛年会暨2008实力校长峰会。据组委会预告参加会议的有著名教育改革家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长魏书生、东北师范大学博导、教授孙鹤娟、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相信一定会大有收获!

天公很作美,不凉也不热。一路北行,会感觉越来越舒服,兴许会议也会一帆风顺,但愿!

终于到了返程的日子。

坐车、坐车、坐车。走……走……走……

我们的日子就是在火车上度过的!

从满洲里上车,一路经扎赉(lai四声)诺尔——海拉尔——牙克石——博客图——扎兰屯——富拉尔基——大庆——哈尔滨。最烦人的事是大小站停车,不等提起速来,就又停下了。真正的走走停停,搞得人也没了胃口,吃吧,吃不下,不吃吧,又让车咣当的肚里空空。我将就着吃了一桶也不知是什么牌子的方便面,坐在车窗旁的小座位上看着窗外漆黑漆黑的夜,看着偶尔闪过的点点灯火,无法入眠!不时有几个乘客经过窄窄的过道,我无动于衷!

坐车、坐车、坐车。走……走……走……

吃喝拉撒全在车上了。

再从哈尔滨上车,一路经长春——四平——锦州——山海关——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德州——济南。头痛、胸闷、眼涩、口干、手麻、腿酸、腰疼,全身都散架了,一点力气也没有。可能是近乡情更切,急于回家的心情,恨不能肋生双翅。等站在车厢连接处实在站不住了,我就慢腾腾爬到我的床铺上,和衣躺下,睁大眼睛听着车轮和路轨接触摩擦出的哐当哐当的声音……

这两夜一天!这漫长的两夜一天。终于快到家了,我写不下去了!

一路向北,一路走,一路观,诸多感慨,却如鲠在喉,难述成文,聊记如此。

写作也是一种是倾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当你有种生无可恋、满腹伤心事想诉诸笔端的时候你也会倚马千言。大家都知道余秀华,一个被标签化为脑瘫患者的诗人,我认为对她的评价是不公平的。她的代表诗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题目有些粗俗,但我感觉却是她内心的真实渴望,那种对生命自由不羁的追求,那种掏心掏肺的诚实!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这是人性的呐喊,您觉得呢?前几天偶刷抖音又看到余秀华,强扭着头,尽力吐字清晰,一句一句在吟咏:我有想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听着看着我不禁流下泪来。我们很多人一生都是在写自己啊!其实,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路的风景和怀揣的那份激情。要我说人生更是一场修行:成人达己,你可以高尚,但允许别人有一点自私,你可以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但允许别人有一丝丝懒惰!我们崇尚奉献,也不惮索取。我们歌颂光明,谁也保证不了世界有黑暗!法不孤起,仗缘方生。修心修性也好,忘我忘它也罢,适合自己的最好。石钟山说,作家写到一定程度后,写的不是文字和技巧,而是胸怀!我经常跟自己说几句话:第一享受生命每个当下。第二当你持续地说非常忙碌,你的明天就永远不会来。第三每天早上两个简单的选择:回头去睡或起身追逐梦想。话是这么说,但是我却做不到,可能是心性使然。因此在我的书稿后记中我写到:

很多年了,一直在写。我喜欢舞文弄墨,虽然水平不高,却也欲罢不能。曾经有那么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我不行了,整天沉醉于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的应酬之中,并且自得其乐,很享受的样子,如果有几天不沉沦在这种境况,就感觉百无聊赖,生活没有一点意思。我知道我是得了病。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曾几何时,我已经陷落在这红尘俗世,不能自拔。其实,我已经背离了初心,与来时的路渐行渐远。无数个深夜里,辗转难眠,究竟我想要的是什么?扪心自问,竟无从作答。当一个人醒着醉着都无法看清自己的时候,是这个人彻彻底底地迷失了自我。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啊!

我亦不能免俗。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大家生来就不是对等的。比来比去无非是物质上的那些东西。可这些谁又不想要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我只愿意做我喜欢的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根植骨子里的善良、融入血脉的怜悯、毕生追求的豁达和奋力提升的修养,这才是我要的!比吃吃喝喝有意思吗?比宝马香车有意思吗?比高楼大厦有意思吗?你说有就有,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每个人的想法也就不同,或是每个人的想法不同,追求就不同。好的物质条件人人都应该追求,所幸在我想要得到这些时,我还依然坚守着我的精神家园,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啰里啰嗦说了这么多,有些词不达意,敬请大家原谅。《突如其来的压抑》中有一句歌词我很喜欢:这世上总会有突如其来的遇见,和始料未及的喜欢。当然也有猝不及防的再见,和毫无留恋的散场。我之前也写过一篇《遇见》。

生命的长河里,我们都是过客,正所谓天地悠悠,过客匆匆。而遇见恰是一段不可言说、莫可名状的奇幻历程。邂逅一个人,只需一眼;相恋或是相忘于江湖,终需一生。

想想人生可不就是这样吗?米兰·昆德拉说遇见是两个人的事,离开却是一个人的决定,遇见是一个开始,离开却是为了遇见下一个离开。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那就让我最后送给大家一首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与大家共勉,做个告别吧。

                          西江月    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无论是我们怎么怀念也回不去的过往,还是轰轰烈烈的当下,还是你怎么都不想让它到来都阻止不了的将来,我们抱着这样一种心态就好,如曾国藩所说: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活在当下!人,总是有一点情怀,有一些故事的!愿你我不白来这伟大的时代一遭。活出自我,给世界留白!谢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