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化佛刀客的头像

化佛刀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1/14
分享

母亲的端午“草鞋包”

化佛刀客

一直以来,在我的家乡云贵高原地区,人们总习惯将端午节称为“包子节”。记得儿时最大的愿意,就是能在端午节时但却一定能吃上娘做的“包子”。

娘做得端午节的包子与其他家的包子略有不同:中间大肚子,两头尖尖的,有草鞋那么长,做工粗细,故爷爷别出心裁地给它起名为“草鞋包子”。

娘常让爷爷端了她做的包子分给左邻右舍,很快,我们家的“草鞋包子”便在小村里名声在外。姐姐说那叫“憨包子”,她一个都吃不完而我能吃几个。她取笑我说:“你吃那么多,长大了就是个‘憨包子’。”

娘做“草鞋包子”的技艺,一种是“蒸”:竹子做的大甄子,有好几层,包子下面垫着巴蕉叶,一层蒸四个或是六个。另一种是“烙”:大锅底部搁一些水,锅边上抹上油,像烙烧饼一样。娘做的这种“草鞋包子”,皮薄馅多,我爱吃烙的,包子底上焦黄焦黄,吃起来又脆又软又香。馅有糯米的、韭菜的、白菜的。糯米饭用肉炒过,馅里还有黄豆粒大的肉星子,那是我的最爱,但娘不常做,肉金贵啊。我注意过,娘做包子像是做饺子,先把面摊开成薄饼,再围拢成个窝状,端在一只手里,另一只手抓了馅填进去,再合拢。合缝的地方还捏出花边,她说叫“兰花口”。

有时也许这口没捏严实,蒸熟时便炸开了,露出馅来,我们姊妹便从这口子里观察是什么馅的,以便挑拣。端午节,娘总是做这种草鞋包子,或者说,她做的包子就没有圆的。

记得上小学五年级的那年端午节,我放学回来没见娘,就满屋子搜寻,终于找到了发酵着的面,才放了心。娘总是太阳快落山时才回家做包子,今天偏不见人影。天快黑了,娘才背着一大篮猪食草回来,放下蓝子,便忙着去生火洗锅。我有些生娘的气,不理她,一下子跑到院子里去了。

不一会听到娘大声叫我。我以为包子熟了,忙跑回来。娘说:“小兔崽子,光知道玩,快添火,我这手上有面呢。”我没好气地说:“谁叫你回来这么晚?别家早吃了。”娘一听,想说什么又忍住没说。我当时也没多想,添上火后又跑出去玩去了。

过后,我才听姐姐说,娘因为着急回家给我们做“草鞋包子”吃,走到半道,崴了脚。当时她一直忍着疼痛忙里忙外,可我却一直埋怨母亲。现在想来,真恨不得抽自己一个大嘴巴……

去年的端午节前,小妹打电话说,哥,娘让回去过节,你看怎么办?我毫不犹豫答应了,可临时他们几个谁都回不去。无耐之下,我匆忙找了辆出租车,颠簸一个多小时山路赶回家。娘有些不高兴:“就回来你一个?”我说:“都忙,你收了包子我带上,他们还等着吃呢。”娘说:“都忙,有家不回来!老娘老了,以后不做了!”听了娘的话,心里忽然一阵心酸。

现在,老家的路已是水泥路,我也有了车又有了时间。可是,娘没有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