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秋不高、气不爽的日子里,去了号称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西塘。
曾去过几个古镇,知道江南的古镇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格调,一条或两条穿过全镇的河道,千篇一律的翻新仿古民舍,狭长巷子里的石板路,两侧喧嚣的商铺,当然更少不了的是河道上几座各具风格的石桥。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喜欢在有机会的时候在这样的古镇上去走走,在城市里呆久了,换个环境,总是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好心情。
西塘与其他小镇不同的是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朴素,长长棚廊上的木结构椽子沉积着岁月的烟色,斑驳的墙角因为石灰的剥落露出了青黑的砖石。穿过那些开间不大的客栈旅店略显陈旧的门洞,里面常常会有令你感到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精致小院落。坐在茶馆临河的窗前,一杯香茗散发出清新的茶香,载着游客的木船在“欸乃”声中从平静的水面轻轻滑过,船后的水面便留下了一道道细微的涟漪,悠闲的下午时光也随着河水慢慢地流淌。
去古镇,最好是在细雨蒙蒙的日子里,似乎唯有濛濛细雨才能更增添小镇的韵味。烟雨中,民舍的白墙黛瓦越发显得黑白分明,高墙之间狭长的青石板路在天光下泛着岁月的油光。“润物细无声”的细雨悄悄地落下,湿润了你的鬓发,也似乎湿润了你的心灵。走在窄窄巷子的石板路上,也许不会发思古之幽情,却仿佛会穿过时光隧道重返过去的时光:光脚板走过的是头戴毡帽、脸色黝黑、肩上扛着一头挂着空空竹筐的扁担,粗糙而骨节粗大的双手正在数着皱巴巴钞票的农夫;也有身着长衫穿着皂色小圆口布鞋的青年夹着油纸伞斜背着布包袱忧心忡忡步履匆匆地走过,没准他就是后来扬名天下的大家或者是声震四海的旧时代掘墓人;那些虚掩的门里,待字闺中的女孩正埋头在綳架前千针万线地绣着将要出阁时的嫁衣;雕花的窗牖后面,面带愁色的少妇正在期盼着在外经商的丈夫早日归来。或许是自己民国时代的文学作品看多了,才会在今天的古镇上随想出这样不合时宜的东西来。
朋友告诉我:去西塘,更美的是夕阳西下夜幕低垂的时候,少了白日里摩肩接踵的熙熙攘攘,小镇恢复了她原本的宁静。河道两岸房舍上悬挂的红灯笼一一亮了起来,染红了一河秋水。在沿河的酒肆里临窗小酌,一碟河虾,几条小鱼,一壶当地的黄酒,慢慢地斟,浅浅地饮,细细地品着恬淡人生。带着几许酒意回到客栈,漏花窗外是灯光浆影的河水,躺在雕花的架子大床上,耳边隐隐传来年轻人的笑声浪语,碾转反侧之间有种淡淡的落伍与孤寂,在月当中天的时候渐渐进入梦境,不知在梦中能否追寻到那远去的并不浪漫的青春岁月。
小镇是诗意的,三年前西安一位很有才华的朋友秦人在游玩了江南古镇后写下了一首颇有几分禅意的律诗,一时兴起也依韵唱和了一首,一并重新抄录如下,权当这篇随想的句号。
秦人原玉
五律
春游乌镇
绿水浮明月,小桥三径通。一身天地外,万事有无中。
柳岸栖春鸟,乌蓬待晓风。他乡不买酒,留醉与江东。
五律
依韵和秦人
江南邀客至,绿水青山中。桨乱桃花浪,歌翻杨柳风。
斜桥烟树远,深巷履声空。醉步谁家女,酡颜映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