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瑞龙的头像

杨瑞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8/27
分享

《主角》之外说主角

    一口气读完了陈彦的小说《主角》。这是一部以一群秦腔戏曲人的台上台下、戏里戏外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点开后便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以致于眼睛疼得有点睁不开,看屏上的字也已经有了色彩幻觉。我知道,这是盯屏太久的缘故。


    疫情期间居家不出,正好有了阅读时间,没黑没明地看。有两个晚上熬了通宵,妻久久劝说不下,就恨恨地说:“看来你是不想要你那一对 ’灯’ 了”!


     想来这种如痴如醉、强烈震撼感、深深被吸引、激动处泪流满面,一口气读完几十万上百万乃至这部四百万字文学作品的疯狂式阅读,已是好久没有过了。


     被吸引、被震撼、被感动,是因为小说中人物形象鲜明清晰,矛盾冲突层层推进,角色命运起伏不定,整部作品悬念不断高潮迭起。更因巧妙无痕,恰到好处地跳出故事情节的那些理性文字,把生活、事业、苦难、纠结、感悟、释怀以及对整个人生的解读与诠释严丝合缝地揉为一体,浑然天成而毫无说教感与突兀感的大家手笔。


     由小说中的他们,自然而然地想到生活中的我们。

         

     生于秦地长于秦地听着秦腔,但秦腔于我,却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小时候的我,听到秦腔就头大,一句唱词半天唱不完,急死个人。生旦净丑精彩的表演,远没看电影来劲,所以丝毫提不起兴趣。但是现在秦腔于我却越来越熟悉,越来越亲切。因为父亲、岳父、妻子还有众多亲友,都是秦腔爱好者。父亲和岳父,更是同台演出者。


     我的父亲是秦腔乐队里的鼓师,一手高扬牙板,一手紧握鼓尺(也叫鼓槌)。随着鼓尺落在干鼓巴掌大的鼓心上,打打衣打打,呆呆仓仓,呆呆呆……这些音符就如金豆带着响声噼里啪啦传了出来。秦腔乐队里,鼓师是主角,其它乐器跟着鼓师鼓点走。这茶盘大的干鼓,真起着古战场上“擂鼓前行,鸣锣退兵”中牛皮战鼓的作用。耳濡目染,父亲开场的打打才才仓仓,自然成了我最熟悉却并不喜欢的鼓点音符。父亲的身份,也就是小说中胡三元的角色。我始终觉得胡三元就是父亲的化身,而父亲就有着胡三元那样的身手。胡三元急槌开场慢板落幕的精湛艺术形象,实实就是我多年来看到的乐池里、舞台上、戏摊上父亲的样子。父亲与胡三元,在我阅读过程中反复交替出现,后来,我在心里直接用父亲替代了胡三元。因为他俩一样:视牙板与干鼓、秦腔与舞台为生命的全部!


     我的岳父喜好管弦乐,少年时期就学板胡,而且另一个身份是小提琴手。若论座次,管弦乐里拉板胡的琴师是坐头把交椅的。板胡若偏弦,演员唱得再好也大打折扣。这好比骑车,车把有点歪斜,骑车人怎么着也骑不轻松。为了练好板胡而不影响别人,岳父付出了太多太多。地头埝畔,瓜庵果园,甚至下到红苕窖里刻苦学练,春夏秋冬弦不离手。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此话不假。春去秋来,年年岁岁,岳父腿面上厚厚的琴座布垫,换了一个又一个。手指更是因按拨琴弦由最初的指尖红肿到流血结痂到后来的弦紧弦松音偏音准,一触即知。弦索懂他,他更懂弦索。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物我两相知!有时上台演出,有时居家自娱。三五之夜,明月满墙,杯茗孤弦,或激昂或清越,乐在其中。咿呀咿吱声里包含着生活的喜怒哀乐,手指移换间奏出了秦人秦韵秦之歌。


     我的妻子对秦腔更是喜爱有加,可以说曲不离口,随时随地便会咿呀哎呀两句,对腔对调的。高兴了哼两句“银灯结彩花呀花成双,玉蝉移步过呀麽过东墙”。不开心了“今夜晚月朦胧四野寂静,冷凄凄荒郊外哭妻几声”的苦情悲音张口就来。有时我想要是时空可以转换,一切可以重来,妻从小培养爱好戏校学艺,师从名师,唱念做打,说不定现在就是小说里的主角忆秦娥。不过那时没有兴趣班,接触不到课堂之外的东西,一切的爱好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业余爱好,不可能得到专业指导而有所发展。我们普通人的业余爱好或弃或留,只能依据自身成长环境而定,或终成正果或自生自灭,无法自择。不能成为这个“家”,不能成为那个“角”,那就让爱好继续“业余”着吧,慰藉一颗心,温暖一个家。

        

    人走向衰老的特征是“爱听戏,爱回忆,不夹屁”,一点没错。随着年龄的增长与这种氛围的影响,尤其是婚后这多年妻子的“同化”,我从接受到喜欢到偶尔也不成调地吼两声中站在了秦腔的门口,喜欢上了秦腔。我会就某出戏的故事情节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故事之外的东西,从而体会名家在唱段中是怎么领会人物的内心感受后用唱腔表达出来。例如《周仁回府》,我会欣赏任哲中、李爱琴、杨升娟的唱腔,琢磨他们各是怎么把握声腔的。我还会在唱词里探问究竟,比如《茅庵算卦》里为什么说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的韩信“一不该原郡挖茅坑分井半”。当我看了秦腔本戏《赵氏孤儿》后,我又看了同名电影,本想看看同一人物同一事件,戏曲与电影表现手法有何不同,不料两者故事情节与人物结局不同之处很多,无法判断孰对孰错。便又调出司马迁《史记 . 赵世家》探根问源……如此等等,茶余饭后,秦腔俨然成为了我消遣的主角,也越来越使我觉得“亏欠”秦腔太多而恶补秦腔,一来一去更使我越来越爱秦腔。有人说我是爱屋及乌,也许……嗯……就是。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人民齐吼秦腔。书中的主角,是一个人,而这片土地上的芸芸众生,何尝不是这八百里秦川的主角?我的父亲、岳父以及千千万万献身秦腔艺术的人与和我妻子一样热爱秦腔的戏迷票友,更是延续秦腔生命力的主角!


    莽莽秦岭,亿万年风霜雪雨中铸就秦人品性;大美陕西,千百万秦人奋力描绘幸福蓝图;古朴钟楼,八百载风云变幻盛世风华依旧。这就是秦腔精神秦人胸怀,这就是陕西的主角。


      坎坷人生,我们都是生活的主角。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