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流星的头像

流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0/14
分享

返校

笃、笃、笃......手机刚接通,撞击地板的声音一声紧接一声的传入耳内。

“老爸,我就要到宿舍了。”声音洪亮、清脆,还带着一丝激动一丝欣喜的语气。即使隔着百里,此刻,也仿佛看到了带着满脸笑意,昂首走在校园路上的孩子。

“孩子,你真棒,这么快就到学校了,你杵着拐杖,我就不和你多说了,赶紧去吃午饭。”心里虽然有着千言万语,但话到嘴边就变成了简单的几句短语,因为想到孩子一边接听电话一边移动拐杖不方便,更怕他因接听电话而发生意外。

孩子安全返校的消息迅速通过电波传到了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耳中,大家都因此感到高兴,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下。孩子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家人:他长大了,他成年了,他可以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活了!

孩子本月刚满十八岁,是一个月前我们夫妻俩一块送到百里之外的省城读书的,当时我们一出动车站就有接站的师生把我们迎接到了学校,不费周折,不用动脑,跟着引路的学生,乘着学校安排的接送大巴车就入校了。

国庆节放7天的假,孩子也需要到做手术的医院进行康复情况检查,就请假和同学一块乘坐高校直通车回家。

孩子回到家,返校的事情就成了父母的操心事。

当问及孩子如何返校时,孩子顺口就说乘坐动车到省城,然后打车到学校,父亲当即表示认同,这种途经很方便快捷,也很省事,接着便进一步进行返校途径分析。

从家到省城有三种途径,一是乘坐客车,票价90多元,需提前订票,有不按时发车的情况,行程至少三个半小时,到站后可以直接乘坐校车到校。二是乘坐“顺风车”,票价180元,行程在两小时左右(不包含在城内接、送其他乘车人的时间),你可让司机到家门口接,乘车安全风险较大。三是乘坐动车,票价60多元,因是途经停靠站,乘车必须提前10分钟进站,行程不到一小时五十分钟。

省城动车站距学校还有100多公里的路程,打车到学校按2元每公里计,需要200多元;就地转乘两条线路地铁后,打车到学校,总计花费不到60元;出动车站转乘公交车到校车始发站,然后乘坐校车到学校,总计花费不到30元。

无论那种途径都可以到学校,但选择不同的途径到学校,所花的路费、时间都是不一样的,路费的差额是以倍计的,这些钱父母都可以给,但在路费上少花一点钱,就可以为生活、学习节省下更多的钱。懂社会、懂生活、会算账的人,可把一分钱花出两分来;不动脑子、图便捷的人,手里有再多的钱也不够花;学生时代花的钱是父母的不是自己挣的,要为父母着想,不要只顾自己享受,在不经意间给父母增添负担。

返校,首要的就是提前了解清楚情况,如线路、乘车地点、时间、车次、车费、车牌号、经停站、终点站,换乘车的具体事宜,甚至路况及住宿旅店位置、价位等,途经地及目的地天气情况、路况等,做到胸有成竹、有备无患。其次是要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不乘坐“黑车”,不轻易告诉陌生人自己的真实身份及行车目的,不要逞强逞能霸座出口伤人,问路、借道要您好、请字当头、谢谢结束。再次是时间观念一定要强,要有超前意识,提前到达乘车点位,做到忙而不乱,力求花最少的时间到达目的地。

孩子在国庆假期之外,又请了6天的假准备去做手术的医院复查,孩子妈的意思是让孩子在家里多呆几天,即便复查时间不够也可以打电话和老师继续请假。

孩子爸则想让孩子尽快返校参加课堂学习,尽量少耽搁孩子的学习时间,拿起手机翻看起了医院的微信公众号,查阅医院的放假通知、医生的排班表,当查询到给孩子主刀医生排班恰好就在国庆收假当天时,就告诉妻子,和妻子商量,早日让孩子去医院复查,妻子欣然答应,但提出预约挂号等事宜要让孩子自己办。

以前孩子看病预约挂号、预定车票、签到候诊等一系列的事情都是孩子爸一手操办的,孩子只管坐享其成。当下,孩子爸就充当起“老师”,让孩子拿出手机,教孩子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建立电子健康卡,快速查找就诊科室,选择就诊医生,进行预约挂号,到了医院如何签到候诊,医生开具处方单据之后如何用手机端进行缴费等等。孩子很聪慧,一点就通,一说就会,这让父亲省了不少心。

在医院等待复查结果的过程中,孩子主动提出在出结果的第二天乘坐动车返校。因返校那天是周六,周日就不上课了,孩子爸想着周六到校也上不成课了,就建议说周日返校,想让孩子在家中再呆一天,可孩子却不同意,坚持要提前返校。于是就提前预定动车票,经查询,从家乡途径站到省城的第一趟动车票已经售罄,只可以候补,父亲建议选择候补;母亲则打听到途径站没票始发站会有票,本着宜早不宜晚的原则,选择购买始发站到省城的车票,一查询果真有票,这就是延伸思维带来的好处,能把不圆满的事给办得妥妥的。同时,让孩子借助乘车码、地图等程序,把转乘车的事项查清楚、弄明白。

入校报到有父母陪着,放假回家有同学作伴,返校却意味着一个人的旅行。孩子自出生就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即便是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也是父母接送的,从未独自一人外出过,而且还需杵着拐杖出行。孩子有点担忧的说就我一个人回校了,孩子妈听了孩子话就表示要送,孩子爸则想着尊重孩子意见,孩子要求送就送,不要求送就让孩子独自前往,人生旅途,总有一个人的时候,孩子成年了,今后的事总得自己一个人面对、承担,父母送得了一程送不了一生,有了第一次的独自实践,才能更好的开创自己的未来,好多事只有独自面对了、经历了,才会有感知、才会有收获。

时间飞快的流逝,不容你迟疑、打盹。在返校头天晚上为孩子装衣物时,孩子妈才发现孩子爸洗的包还没晾干,顿时开口大骂,并到街上购买旅行包。那包是凌晨一点多,孩子爸在做完其他家务事之后洗的,晾晒了一个上午,下午因天气转阴而被转移到屋檐下,此时没干,孩子爸也感到愧疚,深责自己没有及早检查、处理,想到了用吹风机快速吹干的办法,而从单位赶回家处理。此时,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任何辩解都徒劳的,只会陡增烦恼、激化矛盾。发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正视问题、不会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本领都是在化解问题中得到提升的。

将包吹干,装好衣物已是凌晨一点了,囫囵睡个觉,五点过就起床煮早点,检查有没有收遗漏的物件,然后带着孩子到动车站乘车。风迎面吹来,凉飕飕的,醒脑提神,随意谈论着话题,很快就到了车站。

其间,孩子说到购票的座位在中间,不方便放拐杖,不好保护受伤的脚,想将座位换到靠窗的一边,如果那人不同意就说“你不晓得关照残疾人吗?”

孩子爸听后阐释道:话这样说是没错,道理也是这样,但别人听后会觉得反感,不应该以质问的口气与别人商量,应以可不可以、能不能等商量的词句、口吻,礼貌的去和别人商量,凡事礼为先,与人交往讲礼貌才是第一位的,以理才能服人,以情才能感人,自己商量不好也不要责怪别人,而要转向请乘务员帮助协调,自己硬干、蛮说是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的。并叮嘱,路上有拿不准的事要及时电话沟通,避免和他人起冲突,上车落座之后,换乘之后,到校之后,记得发信息告诉一下。

在现如今的信息时代,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网络查不到的,沟通随时随地可进行,交流无时无处不在,出行的途径多了,可选择的余地大了,行车的速度加快了,亲人间的互动交流即时了,一个人返校也不是问题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