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流星的头像

流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6/16
分享

承载乡愁记忆的水磨房

在知情人的指引下,走过热水塘错落有致的村庄,来到了村尾一个名叫四节田的地方,寻找昔日热闹非凡的水磨房。

只见一条深沟从一片农田中窜过,把农田一分为二,直抵羊旧乍河。沟边生长着三棵树,一棵已经枯萎的攀枝花树,岁月已经将它打磨得只剩数支光秃秃的枝丫和苍白笔挺的树干;两棵郁郁葱葱的榕树,碧绿的树叶随风飘荡,发出唰唰唰的声响,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越发油亮闪光。树旁的包谷地和桑树地交界的梗脚静静地躺着一扁圆形石碾砣和一堆大小不一的石块,当年的水磨房早已不见踪影。

据说,水磨房是热水塘的发现者和开创者刘氏主导建造的。他善于观察交流,也爱思考钻研,头脑灵活,触类旁通,从四川一路寻来,看中了这湾依山畔水的肥沃土地和泛着热气、金黄色的池水,就决定定居于此,将挑萝里带来的五谷杂粮种子播种下后,凭着辛勤的精耕细作和“热水”的滋养,连年获得大丰收,让附近的人看到之后羡慕不已,管氏、熊氏等族人慕名而来,发展壮大了村子。

年复一年的丰收带给他喜悦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烦恼。收回的五谷杂粮用石臼窝舂捣,即使是一家人轮番上阵,一天只能舂十来斤,不仅满足不了生活需求,还耽误了生产劳动,占用了他一家人休闲的时间,而且舂捣稻谷时,稻壳舂不细,米粒却被舂得三瓣两块的。

一次外出赶集和他人闲聊时,听说羊旧乍河上游的拉里么,有个叫胡石匠的人会制造磨,用他造的磨来加工五谷杂粮省时省力而且粗细均匀。他立即回家,背了上好的稻谷和鸡鸭,星夜前往拉里么,求胡石匠为其造磨。在胡石匠家,他看到胡石匠把两块坚硬的石头打磨成两个圆形的磨扇,一扇在中间打个洞在边缘凿个槽在平面上錾出螺旋纹,在另一扇錾有螺旋纹的石面中间打了个坑边缘打了个洞反面则凿了一个旋边。两扇磨的洞是不一样的,带槽的磨扇(又称下扇磨)洞口与磨扇垂直,直径不变;带旋边的磨扇(又称上扇磨)上有两个洞,位于中间洞口呈坑状,大小、形状和下扇磨的洞一样,但没有贯串磨扇,另一个位于边缘直接贯串磨扇的洞,两面的开口都比较大,呈倾斜状,而且在磨扇的侧面还有一方形的坑。安装时,把下扇磨放到高度适中的石头或木架子、土愣子上,找一大小、长度适中的木棒从下扇磨底部楔入,以能楔入上扇磨坑但不顶起磨扇为宜;找一7字型木棒楔入上扇磨侧面的方坑作为磨把手,即可。

他用毛驴将石磨驮回家,安装在家里,使用人力推动磨把手让上扇磨转动起来,可一边推动磨扇一边添加五谷杂粮,磨多磨少随心掌控,比起用石臼窝舂捣起来方便快捷了不少。可使用久了,他还是觉得有点美中不足,磨谷子,米粒被磨碎了;磨包谷、磨麦子一遍磨不细,得磨两遍三遍,推磨的人须有足够的臂力,老人小孩是推不动磨的,壮年男女生病的时候也推不动。

一天下午外出,他把木轮车推过晒着谷子的稻场,车轮碾过之后,他发现露出了一些白米,这一意外的发现让他惊喜不已,遂即放弃了外出,推着木轮车来来回回的碾压稻场上的谷子,可稻场上有的地方土质松软,谷子被压进了土里,有的地方凸了起来,车轮一过谷子便被碾得四散开去,只有场地平整、有凹槽、地面坚硬的地方,谷壳才会被碾开,露出白米。

他思来想去,反复的琢磨了好久,才恍然大悟,碾谷子得“硬碰硬”、有沟槽。想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他又找到胡石匠,商讨制作一个可以碾米、又不用人力的物件。

他们以车轮为模型,用石头打凿出了扁圆形的石碾砣及水沟状圆形的碾槽;以水车为样板,用木料制作了伞状的水轮;在溪边用石头砌起拱桥,将碾槽、石碾砣安放在拱桥上,在拱桥的下面支起水轮,以木头为轴联起水轮及石碾砣。碾米前,先把磨槽打扫干净,再把一百五六十斤左右的谷子倒进磨槽里均匀地铺开,然后开闸放水带动石磙子,经过数十圈的展碾,褪去谷壳,露出白花花的大米之后,就关闭水闸,把碾槽里的谷米收起来拿簸箕筛除谷糠或者用风柜扇去谷壳,就露出了白生生的大米。

又重新打造了一个更大的石磨,将上扇磨改为不动盘悬吊于支架上,下扇磨改为转动盘联接在水轮轴上,制作留有一个开口的环状接料槽放置在一个石墩上。磨面前,先把上扇磨表面及磨眼清扫干净,再提起上扇磨,把磨齿和磨盘打扫干净,然后放下上扇磨,调整好磨的高低,向磨眼里倒入五谷杂粮,开闸放水即开始磨面,需不停的向磨眼里添加粮食、清扫磨盘里的面,一遍又一遍地把磨过的半成品粮食过箩,最终把这些粮食经过一遍又一遍粉碎,一遍又一遍地过箩,就把一袋粮食磨成面粉。

由于太挨近溪边有被洪水冲毁的危险,碾米磨面时产生的声音较大,他就将其安放在村尾四节田沟边。舂起土墙,将石磙磨及石碾磨围进墙里,砍来木头,割来茅草,搭建起了为石磨遮风避雨的房屋,让村里的管氏负责管理。

并从村头引来溪水,在水磨的上方建一个可容纳五六百立方米的水池,两个水闸,一个供泄水用,把不用的、多余的水泄流回溪谷里,让水池不致在涨水季节被洪水冲毁;一个供水磨用,平日用一块漏水的木板挡着,当需要用水磨的时候,抽开木板,水顺引水槽而下冲动伞盘,就开磨了,水槽是用木板制成的,长约四五米,进水口宽,出水口窄小,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增加水的冲力,水的冲力大,伞盘就转得快,沉重的磨盘随之加速转动。

自此,一个以水为动力,以碾米、磨面为用途的水磨房就在热水塘诞生了。它一举解决了长久以来以人为动力、米面混碾、用时长、产量小的困窘,把村民从石臼窝舂捣、石磨轮碾中解放了出来,吸引了附近何家村、叶家组、麻栗树、旧房子等村组的群众前来加工粮食。

由于远近十里八方仅此一座即可碾米又能磨面、且不需要劳力投入的水磨房,庄稼人纷纷赶着毛驴骡马驮着谷子、麦子、荞子、豆子、玉米等五谷杂粮,从四面八方分纷至沓来,排起了长队。刘氏和管氏征得热心肠的热水塘群众的同意,把白天的时间都让给其远道而来的“客人”碾磨,本村群众碾磨都排在晚上,点着松明子火把进行。让水磨房成了方圆几十里内唯一一处一年四季不停歇、昼夜有人、火把通明的地方。

一天,他带了根扁担到村头河边启动水车打水浇灌农田。到了田边他将扁担随手丢到田里,就去开渠放水冲动水车提水。待他看到水车正常转动、回到田边时,看到扁担被水车水瓢的水冲击后翘了起来,水花溅落之后扁担又落下,如此反复翘落不停歇。面对此景,他联想到了每天用石臼窝舂捣五谷杂粮的过程,心想如果用水做动力,建造类似这样一个舂捣五谷杂粮的物件,那且不是省工又省力了么。

他迅速回到家中找来木板、凿子等工具,就开始了创造。起先,他将木板一端放上一个盆,另一端绑上石碓放到石臼窝中,中间用一个土坎垫着,然后打一桶水冲进盆里,可是,水冲少了吧,木板翘不起来,冲多了、冲快了吧又会导致盆子、石碓移位。经过多次的试验及改进,最终他建造了一个“开”字型支架,将下半部分埋进土中,顶端横木固定,中间横木可转动,把木板改成木棒,一头楔进石碓,一头安上一木桶,中间部分固定担在“开”字型支架中间横木上,引来溪水注入木桶中,水满桶下落而使碓头抬起,同时桶中水亦在下落过程中泄出,从而使碓头再次下落,一上一下循环不息,即可日夜舂捣五谷杂粮。此举,将他从每天舂捣中解放了出来,让他尝到了借水舂捣五谷杂粮的甜头。由于水声音较大,他就将其设在村外的稻田沟边,供全村人使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