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赖俊权的头像

赖俊权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4/22
分享

绿意山川入画图

近日,我与一群文友前往石扇、巴庄水库、红南村等实地采风,但见群山环抱、层峦叠嶂、群峰竞秀,围龙屋、吊脚楼等客家古建筑随处可见。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热土,满是乡愁,让人流连。正是:绿意山川入画图,梅北福地好人家。

据《嘉应州志》载:历史上石扇镇因境内南岭岃有两块大石,高丈余,开展如扇,故名石扇。它由石扇村、巴樟(庄)村和象村三部分组成,各属三个不同流域,即石扇河流域、巴樟(庄)河流域和象村河流域。石扇溪河密布,是天然种植农作物的好地方,沙田柚、蜜柚、早熟柚、龙眼、荔枝、杨桃、李、西瓜等随处可见,瓜果飘香,这里是梅县区最大的优质梅州金柚商品生产基地,也是梅县区金柚的最大产区。

我们在镇里稍作停留后,前往巴庄水库。一路山环水绕,绿意盎然,虽然是初夏,路道旁的各色花儿尽情绽放。这是一座客家小型水库,兴建于1970年8月,1971年2月竣工,水库集雨面积24.5平方公里,除险加固后总库容714万立方米,正常库容610万立方米。目前建有堤坝,维护着下游1万多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耕地灌溉等。

我是第一次来巴庄水库,虽然曾在周溪源头的文章里提到该水库,但亲身来到这里,倍感亲切。伫立坝顶,库面宽阔,水面密绿,群山环绕,看不见的尽头里,一湾碧水满苍翠,沁人心肺。明媚的阳光,青葱的树木,绵延起伏的群山,如水墨画般,虽没有大海的浩瀚辽阔,没有梅江河的历史悠久,但它宁静秀美,有独特的诗情画意,为梅城假日消闲胜地。

美丽的南水坑,清清的水,如涓涓细流,不断地流入巴庄水库,流入美丽的梅北大地,流入石扇,滋润着万亩良田,滋润着绿洲上的万物生灵,也滋润着石扇人民的心田。

我们沿着巴庄水库继续前行,来到美丽红南村。红南村海拔450多米,坐北朝南,背山临水,地处梅县、平远分界的丫区嶂大山脚下,溪水往南流,故名红南村,由南水坑、大水坑、乌树屯三个自然村组成。

这里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村中有株千年古树,绿叶茂盛。行走红南村,物产丰富,山顶松树、杉木林立,山腰草药材丛生,山脚李树、柚树、瓜田连片。当天我们沿着山路漫步,这里多为山间梯田,是典型的山区农村,为梅县区森林覆盖率较高的村落之一。

红南村是梅县区革命老区,一位正在摘菜的阿婆向我们说起村里的打油诗:“三栋琉屋十八家,无个男人在屋夸,四条天街行下转,统统都系老人家。” 这是当年红南子弟支援抗战的真实写照。

晴耕雨读,守望相助。石扇红南村是我见过保存比较完好的村落之一,这里的客家古建筑保存完整、客家民俗文化浓郁。据统计,红南村现有各式客家古建筑30多座,古建筑保存率达85%。

红南村的客家建筑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村民从事传统的农耕生产,家家户户有着石磨、谷砻、风谷车、蓑衣等传统生产用具。“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这里虽经数百年,私塾、桥梁、古道、庙宇皆有,村民聚族而居,生活怡然自得,令人羡慕。

我们流连徘徊在红南村,特地在一排叠屋下的小瀑布前拍照,并沿着布满苔藓的石阶爬上爬下,好一幅诗情画意。

回程路上,我们还在高山上眺望石扇,遥想当年出自此处的大批名人乡贤风采。

中午我们在镇里吃鱼焖饭。石扇鱼焖饭是以秘制之法炮制,用的是客家自榨花生油。盛出饭来,但见粒粒金黄,入口松而不腻,鱼香满口。

行走石扇,绿色柚园,锦绣田园,红色热土,生机勃勃,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正绘就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蓝图!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