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要做个好人,后来却似乎对好人的概念越来越模糊了,自己认为对的,别人看来可能是错的,自己认为是好的,别人觉得是坏的。面对纷繁的世界,总感觉力不从心,也时常显得手慌脚乱、不知所措,于是,有些懈怠,有些颓废,有些得过且过的随遇而安。
现在,看似落魄的自己,又偶尔写些乱七八糟的文字,也许,在很多人眼里,这家伙有些神经质,有些愤世嫉俗,甚至有些胡作非为。有可能是因为人生失意了,亦或许是因为工作被打击了,其实不是,我过得很好,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一直都在向善的路上。而恰恰是,向善的路上,走得越急,越什么都干不了。突然理解,为什么和尚除了诵经修炼,不问世间恩怨情仇,有可能就是至善而无为吧。
刚毕业时,想去做一名新闻记者,然后去省电视台法制频道应聘,后来发现,记者,不是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心想,如果有某一天,对某一事件不能伸张正义,对某一困难不能施以援手,在那里,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又有多大呢,于是,不再坚持当初的想法,落荒而逃。
后来,阴差阳错当成了老师,很好,工作单一,交际单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工作状态比较规律,只是偶尔面对调皮的学生,有些不知所措而已,但农村的娃娃都比较乖巧,只是学习不够主动罢了。所以,当个乡村老师的日子,过得悠闲自在,因为没有利益冲突,工作强度不大,偶尔会和孩子们一起去田间劳作,去披上摘野菜、淘野果。闲暇时,还会去走亲串门,跟乡亲父老大碗喝酒、大声聊天,把工作和生活的时光,过得不紧不慢、不咸不淡。
再后来,成家了,生活变得有些复杂细碎了,为了家庭,不得不改变一些想法,于是,在教书育人的路上走走停停,工作岗位也在不断变化,虽然这短暂的十年,有过转行机会,有过岗位选择,但还依然站在当初的那个驿站,还依然保留着那颗不谙世事的心。与其说是一种坚守,不如说是一种懦弱和无能。我害怕走进官场,也害怕走上官位,因为害怕“该为而不为,不该为而为之”的身不由己。这话说起来是多么荒唐和可笑,在他人看来,无非就是给自己找一个不求上进的借口。但是,不管是懦弱也好,借口也罢,只想做一个简单的,真实的,问心无愧的自己。想想陶行知先生的“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这句话,亦惭愧难当,有时候面对孩子,感觉自己很丑陋,因为自己的人生不再纯净,自己面对的世界也不再简单。
时常要求孩子,要知恩图报,而自己却悄然干着过河拆桥的沟当,有时候不仅没能体会别人的善良,甚至还消费了别人的实诚;时常要求孩子,要诚实做人,而自己却往往是口是心非,要么甜言蜜语,蛊惑人心。要么阿谀奉承,不辨是非。
时常要求孩子,要勤俭节约,而自己却吃碗里的还望锅里的,今天赶车子,明天忙房子,争权夺利;时常要求孩子,要认真学习,而自己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投机取巧,推诿扯皮。
凡此种种,举不胜举,时常为这些感到悲哀,自己都没有一个健康的人生,如何去给予孩子们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如何去塑造孩子一个健康的人生?
著名音乐人、导演高晓松,去一趟北欧回来后,曾写道:“这里的人不聊金钱,不聊地位,也不聊你读过什么名校。在北欧没几天,我居然都不太敢跟人说话了。因为我觉得自己的内心很丑陋,很粗鄙,我每天琢磨的都是如何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跟人钩心斗角,跟北欧人的境界实在是差太远了”。
高晓松所说的,多少反映了我们一些人的状态,急功近利,在物质或权力面前,我们变得浮躁不安,并有形无形扮演了道德界里的小丑,我们不仅丑陋,还不够温柔。这样的自己,如何去面对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