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再次来到了位于甘肃省临夏市的茶马古市。
屈指一算,距初次来这里,已有一月之余。
那是凉风习习的夏日傍晚,我们一行五人信步游走到这里,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和辉煌璀璨的灯火深深的吸引着我。
遥想当年,叮叮当当的马铃声此起彼伏,赶马人吼着豪迈激昂的调子,南来北往,东进西出。
马帮、茶商、盐商、皮革商在这里互通有无,汉文化、伊斯兰文化、藏文化在这里兼容并蓄,和谐共存。
文成公主进藏,在这里驻足停留。
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南道重镇,唐蕃古道要冲,甘川通衢的枢纽,是西部著名的商品集散地、贸易旱码头。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如今的茶马古市,马帮远去,繁华犹在。
来来往往的行人,尚未打烊的店铺,汇成了一道繁盛的街景。
书画馆内,三五艺术家饮茶论道、挥毫泼墨,怡然自得。四周墙壁上挂满了大师们的作品,雍容华贵的牡丹、清新自然的乡村油画、工整的隶书、潇洒俊逸的行草……足见作者功底之深厚。
进入掐丝馆,只见一妙龄女子埋着头,纤纤玉手握一把剪刀,咔嚓咔嚓的剪着金线,不大功夫,一副牡丹图已跃然纸上。
攀谈中得知,她是掐丝技艺的传承人,七八岁的年纪便跟着家人学做掐丝,后来又去工业大学深造,不断地将这项技艺发扬光大。
从小对匠人心存敬意,而如此美貌的匠人更是让人心生欢喜。
后来在蛋雕馆看到了一窝鸟蛋,着实让人心里怜爱,鸵鸟蛋、鸡蛋、孔雀蛋、鹌鹑蛋,蛋壳是镂空的。在纤薄易碎的蛋壳上,雕刻出各种精美的图案,精湛绝伦的技艺的确令人匪夷所思。
也许是流连的太久,那日的游览因时间关系就遗憾地结束了。
今日再来,正当午后。秋日轻寒的天气,湛蓝的天空上布满了瓦片云,阳光正好。
白天的茶马古市又是另一番味道,雕梁画栋,古朴生香,韵味悠长。
这里还汇集了刺绣、砖雕、木雕、彩陶、刻葫芦、泥塑等,共计十三个非遗项目的展馆。
泥塑大师常天平先生留着一头飘逸的长发,颇有艺术家的风范。
他指着展柜上一件件的作品,侃侃而谈。有体现历史故事的,有体现民居生活的,其中最为生动的是体现农耕文化的一系列作品,打麦、扬场……农夫的神态、动作惟妙惟肖、出神入化,用艺术讲述着鲜活的生活。
贪玩成性的我,后来在彩陶馆完成了一次彩绘。
向来喜欢素净的东西,当我看着还未描彩的陶罐出神时,马老师说我也可以试试,我喜出望外。
心怀敬畏,郑重其事的拿起了毛笔,在大师的指点下,小心翼翼的描了起来,每一个圆圈,每一个线条,都由心而发。
浮躁的心瞬间安静了下来,忘我而专注。
约摸半个钟头左右,我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赭红的罐体,淡蓝色的花纹,浑然一体。细看却是瑕疵不少,线条粗细不均、图案也不是十分对称。
我惭愧的搓了搓手,说自己描的实在不尽人意。大师也许是出于鼓励,说你第一次画能画成这个水平,说明还是很有艺术天赋的。
我备受鼓舞,生出了拜师学艺的冲动,但不知这个愿望究竟能不能实现。
相信每个成年人都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挣扎过,也在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之间权衡再三。
我未能免俗,但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的火种没有熄灭。
艺术之路注定是孤独的。
不知道以后的我有没有这个勇气放下一切,去勇敢的追一次梦。
茶马古市,不虚此行。
它承载了上千年的历史文化,而今更是别有洞天,值得去一一探寻,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