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疫情氛围弥漫的春天,花朵灼灼依旧成为这个时节最耀眼的一个主题。人们封闭的狭小的生活空间里,让那些千朵万朵花儿的芬芳,从各种各样的渠道冒出来,在我们的视野中弥漫开来,尤其热闹的是手机的微信空间,你看那些天南海北的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都像在一夜间成了摄影天才,把这个春天那些枝头的迎春花、桃花、杏花、樱桃花、白玉兰甚至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花的千姿百态竞相争艳的热闹景象,喧闹到我们的眼前。此时此刻,我想起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花也有自己的语言,这就是花语,这可能是人们欣赏花最初的动机吧?这个世界万紫千红花朵其实都在表达着一种无声的语言。
花语,是指人们用花来表达人的语言,表达人的某种感情与愿望。花语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其实当时不仅仅花有花语,叶子和果树也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在希腊神话中,就有这样的传说:爱神在出生的时候把玫瑰创造出来了,玫瑰由此就成为了一种爱情的语言。不知从何时起,现代社会的人们,在摒弃人与人之间过分看重物质利益陋俗的同时,开始流行送花的礼仪,逢年过节,给亲朋好友送一盆花,雅而不俗,礼轻情谊重。年轻的朋友之间过生日,不送蛋糕送束花,情人送玫瑰花更是司空见惯。花语的流传,也催生了城市大街小巷众多的花店。这类花店一律在门前摆满花草,让人远远就可闻到风中的花香,可谓“闻香识美人”。我们学校附近的马路旁,曾有个门面朝南的小小花店,也就一间屋子大小,名字叫“178花店”,这名字别具一格,可我迄今也不知这名字的由来。这家花店在那里开了几十年了,记得当年我结婚时候的婚车,就是这家花店的女主人帮着装饰起来的。当时那位女主人约么三十出头,瘦高清秀,不笑不说话,说话很轻柔。听她娓娓说话,就像店里的花草的馨香随风拂来。有一次,忘了哪位学生教师节给我预订了一束花,这位女店主竟然大老远从校外跑来,亲自送到我的手上,让我惊喜之余感动不已。我每次从这家花店门前路过,都忍不住要远远看一眼“178花店”几个字。可最近突然发现,这家花店不见了,那个位置被一个小吃店取代了,内心未免生出了几多遗憾。
我们学校后山有个校友园,每年这个时候,我多年前一位同事女老师,就开始在朋友圈中,很细心地展示自己拍下的每一朵花的姿态。她是中文老师,从二十几岁大学毕业开始当老师,如今也是孙子绕膝了,依旧活跃在大学的讲台上,她拍摄的各色花的照片,很容易让人闻到一种文学气息。在今年的这个特殊的春天,我开始在空间欣赏我的一位女同学那独具特色的拍摄花朵技术。刚开春的那段时间,只有三两只花开始绽放时,她就抓住镜头,一版版的花,迅速在圈内散发开来,惹得老同学们一遍遍点赞。
疫情期间,大学校园按规定严格封闭。我这整天居家的人,难得早晨在学校人工湖畔的角落里晨练一会,呼吸一下这花园中的新鲜空气,也就经常见到三三两两的教师,来到这片种植着各色花的校园小天地,对着湖畔的那几株舒展瀑布一样依依枝条的垂柳和西面的几棵开始缓慢盛开的白玉兰树,拍来拍去。我的微信群中,有一位网名“大乔木”的同事,是学校的一位货真价实的老园丁,做了几十年的绿化科长,从事了大半辈子校园绿化管理工作,还被学校专门派出去进修过园林专业,可谓专业人士,学校的绿化规划都经他的手设计出来的,几乎校园每一棵树,每一棵草,他都能叫出名字。他在圈里发的那些花朵照片,每次我都点赞。我觉得他拍摄的花朵照片,不仅有专业情怀,还有一种深厚的特殊感情包含其中。
在一个夜雨潇潇过后的清晨,也是在这棵白玉兰树下,我邂逅了我们的一位老校长,他曾长年分管后勤工作,可能对校园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舐犊之情。只见他围着那棵最大的白玉兰树,用手机转来转去地拍照,把微雨过后,太阳刚刚升起,白玉兰盛开得最耀眼的一刻,赶紧抓拍到自己的手机中。他对我说:玉兰花开的时间不长,雨后就会变色凋零,要赶紧拍下来。他还告诉我,他已经拍过一次,发给了自己的中学老师。这一次拍下来,回去好好整理一下,再给老师发过去。我想我这老校长的中学老师,肯定是一位耄耋老人,在居家隔离抗疫的这段日子里,能看到几十年前教过的优秀学生发来的白玉兰花照片,该是多么激动啊。这也许是我们这些一辈子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最大的幸福时刻吧。此时,我不由地想起那句吟诵了千百遍的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国学大师南怀瑾曾在《习禅录影》中有这样一句话“等闲若得东风顾,不负春光不负卿”,这恰恰道出了我们这些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者的心态,我们不能辜负每个花团锦簇的春天。这是一个最美好的时代,无论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什么岗位上拼搏,春天的鲜花,都将洒满我们砥砺前行的路上,只要我们带着情怀和对这个世界的爱,去珍惜每一天,那么我们必然会“不负春光不负卿”,回首之处,也会一路芬芳一路歌。
花开花落,都是物候,人间有情,花瓣传递。在今年的这个疫情弥漫的特殊春天的日子里,当我们可以从花树面前走过,或多欣赏一下朋友圈那些带无声语言的照片,总会有那么多关于生活的特殊感慨油然产生。祝福,我们这个美好时代珍惜美好生活的人们!
此文发表于2020年4月16日《烟台日报》“悦生活”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