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玉根的头像

刘玉根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1/25
分享

我的主编

五年前的那个阳春三月,和往年一样平常。花开花落,在我眼里掀不起任何波澜。谁能想到,无意中因一篇文章,给我带来了新奇与惊喜。

那篇文章发在一个叫《东营微文化》的公众号上,文末写着,投稿需加主编微信。就这样我关注了《东营微文化》,结识了主编郝立霞。

我喜欢写诗歌和散文,可是身边有相同兴趣的朋友极少。文学边缘化,喜欢写作经常遭到嗤笑,被视为不务正业。经济利益至上,谁有闲情搭建一个草根文学平台?当时,这样的平台很少,《东营微文化》让我看到了一片新天地。

加上郝立霞微信,看不到真人,我便研究她的微信头像。

五大书记雕像面前,高大帅气的儿子站在中间,细长的胳膊,一只搂着略显严肃的爸爸,另一只搂住喜笑颜开的妈妈。妈妈右臂横端在胸前,左臂从儿子身后穿过轻轻挽住,一家人就这样紧紧地靠在一起。满屏洋溢着和谐。

三人上身穿清一色的绿色圆领体恤衫,上部印着伟人头像,中间是几个红色的字,看不清楚。后来问郝立霞,才得知是“为人民服务”。当时就想,我也是伟人的铁粉呀,这样的体恤衫还是第一次见到,心底深处便产生了某种认同感。

随着投稿增多,我逐渐跟郝立霞熟络起来,同时也被她无穷的耐心和敏锐的思维折服。

我是机盲,手机盲,对智能手机的先进功能知之甚少。语音交流稿件,还是郝立霞教会我的。

那时,我还不太会用智能手机。郝立霞和我沟通我的一篇文章,我打字慢,跟不上她的节奏。她建议我用语音。可我对着手机,摆弄来摆弄去,急得抓耳挠腮,就是不会。郝主编详细说明,截图标注录制语音的位置,一步步引导。终于,我成功发送出了。现在看来简单得很,可在当时对我而言,是一次里程碑的进步啊。

两个月后,参加垦利区作家协会组织的采风活动,终于见到了真人。在采风后的座谈会上,东营市作家协会陈谨之主席点名我发言,当时说的啥,现在全忘了。随后郝主编发言,说的啥我也忘了,但是她爽朗的笑声、侃侃而谈的神态,令人眼前一亮。

《东营微文化》的定位是草根文学爱好者作品展示平台,写的是生活,是经历,是担当。它以真实打动人,以身边人为写作对象,接地气,吸引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拿起搁置多年的笔,重温文学梦。

在东微的影响下,各县区类似的公众号应运而生,原创作品铺天盖地,朋友圈里的相关内容应接不暇。这个时期,东微已经提高了门槛,郝立霞的本意是希望大家冷静下来,注重提高写作水平,不能和人家说的那样“天天制造文字垃圾”。并且她想尽办法搜罗写作方法,分享一些常见的错别字及语句,提醒大家避免一些明显的、不必要的错误。

可是,表现欲强的文友,只想着发出来就好,所以只要拒稿,便去其他地方凑热闹。踏实的文友,坚守东微,几年下来写作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郝立霞调侃,她鸡蛋里挑骨头的水平越来越高。而有文友说,郝立霞一对一的校对沟通,每一次都像让他洗了个澡,清清爽爽。

还记得前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家居东城的连襟发来几张照片,是 关于“东营微文化作者交流会暨2019年年会”上的。

那端发问:有你的东营微文化主编吗?

我回复:是的,郝立霞。

那端又问:郝立霞么,哪个是?

我回复:正在拍照的,我的主编。

我多年的轮番轰炸和潜移默化显现了效果,《东营微文化》已经深入我身边人心中,无可替代。

几度春秋,几度风雨。激情已逝,繁花落尽,一切终究归于平淡。曾经的热闹过后,被视为一种现象的东微,遭受过一次次冲击的东微,推出的作品却越来越有意义,也越来越成熟。

东微这几年,写作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大家都能看得到。郝立霞个人呢?今年五月份,她悄默声地加入了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友把新发展的会员名单发群里,大家才知道。我私信恭喜,并问为啥保密工作做得这么好。郝立霞说:“在省级刊物发文,是偶然,是幸运,入省作协更是幸运。没什么好说的啊。”

虽然有人对省作协表示不屑,但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加入的。对写者来说,只有在省级公开刊物发表作品达到一定数量才可能。我之前听说从事编辑工作的也可以申请,后来得知,郝立霞以编辑身份申请过,可是上边根本不承认。编辑可以申报,但需有中级以上职称。如此看来,自2018年下半年,郝立霞倡导大家投纸媒以来,她自己也在悄悄发力,只是很少外露。

她那么高调地敬畏文字,高调地晒平台获得的荣誉,却如此低调地对待个人取得的成绩。这印证了她说过的:大家成就了东微,成就着东微,所有的认可和荣誉都是给予大家的,应该广而告之。

主编郝立霞秉承“写好自己的故事,写好身边人的故事,写好家乡的故事”,坚守着这座圣洁的家园,纯粹而执着,怎不让人佩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