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碧刚
这里有一种精神,让人魂牵梦绕。
这里有一种光亮,日久弥新,穿越时空。
这里有一个村落,它的名字叫杨家岭。
这里有一条狭窄的溪谷,1941年3月,曾经是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的地方。它就是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
这里有一处大礼堂,人们深情地称呼它为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王家坪大礼堂。
这里有一座佛塔,与山河长存、与日月同辉,它就是闻名遐迩、举世瞩目的宝塔山。有道是: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记载着这座城市的足迹和浓厚的、特殊的历史情怀,吸引着无数外地游客前来参观。
这里有一处革命旧址,它的名字叫枣园。枣园,是抗战时期中央领导人商议计策、召开会议的场所,也是伟人们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譬如,毛泽东同志旧居、朱德同志旧居、周恩来同志旧居、刘少奇同志旧居、任弼时同志旧居,非常具有历史纪念意义。
这里有一种“n”字符·造型的民居。它古老而淳朴,是祖辈们智慧的结晶和辛勤的酿造,老百姓管它们叫“土窑洞”。其体貌特征相对而言比较独特,凝重古朴,和谐美观,类似于穴居,堪称为建筑史上的奇葩。其建造特点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造价低廉,节约资源;冬暖夏凉,密封性能好;坚固、环保、防火、防噪音;与周围丘壑谐合融帖,浑然一体。远观其貌,宛若痴迷的歌,醉美的景,品味的酒。
这里有一首首节奏自由、形式灵活、悠扬醇厚、荡气回肠的信天游;一粒粒色泽红润、口感细腻、皮薄肉厚、味甜滋补的大红枣;一曲曲粗犷、奔放、豪情、苍凉、纯朴、吼得热火朝天、唱得高亢激昂的秦腔戏;一支支活泼欢快、英武潇洒、刚劲有力、振奋人心的腰鼓队。他们白羊肚手巾头上裹、红色的布带腰间缠……还有那个风格粗犷、场面宏大、节奏明快、乡土味浓郁的秧歌舞;和着热烈明快、委婉动听、旋律清晰、刚柔相济的唢呐调,吹得劲足气壮、心肺跌宕、痛快淋漓。
这里有许多近现代革命史遗留下来的红色记忆。譬如说,论持久战、游击战、地道战等一系列著名的、不朽的篇章,此乃抗战时期,毛主席在土窑洞里和煤油灯旁,一字一句谱写而成的重要文献。看着那一张张怀旧的照片,一架架昼夜转动不歇的纺线车,一组组巍巍而立的群雕……让我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了峥嵘岁月,回到了七十五年前的闭幕会上。
这是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重要讲话。
会议明确指出了,文艺创作必须要为人民大众服务,要为中国工农兵服务;要扎根于现实生活,并能以生活为沃土、为用之不竭之源泉。也明确表示了,文艺工作者要能深入敌后,要能深入基层;不可脱离实际,不可脱离群众。否则,作品将毫无意义、毫无生气。革命文艺界要展开文艺批评,要能进一步思考、探讨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唯物主义辨证论的科学实践,全面了解、学习社会,研究各阶级状况,进而丰富文艺创造。
这是内心与内心、灵魂与灵魂相互碰撞的重要讲话。
通过理论上的深化和思想上的认识、精神上的鼓舞和政治上的洗礼,最大程度地激活了红色基因,传播了红色革命文艺思想。在宣传教育和弘扬红色基因过程中,若滔滔不绝的江水,造就了不计其数的精忠报国,上演了无数位金戈铁马和英雄豪杰辈出。无疑,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蒸蒸日上,还有革命文艺创作事业的开疆拓土,夯实了基础,奉献了神奇的力量。
这是卓有成效、意义非凡的重要讲话。
使成千上万个仁人志士和众多的热血文艺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汇聚一堂,结成了抗战时期坚固的阵线。同志们带着满腔怒火与激情、革命与钢刀,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波澜壮阔地投入到抗战事业、解放事业中去。宛如激流勇进的干将与标兵,闻讯赶来、奔赴延安圣地,手持火炬进行传递,奔向爱国阵地最前沿。
这是鼓舞士气、增强信心的重要讲话。
它告知了“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要立场坚定,信念坚定,意志坚定,党性坚定;目标一致,步伐一致,口号一致,团结一致;端正志向,端正思想,端正态度,端正标准;批评教育,反复斗争,谦虚进步,积极改造;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奋勇向前,决不言弃。要始终保持并且坚持――神州大地共同的梦想,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事业就一定能够走向成功,直到春暖花开。
这是明确方向、展望未来的重要讲话。
它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未来的日子里,尤其是生存非常恶劣、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须要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坚韧不拔,奋发向上;开天辟地,前仆后继。依靠勤劳,依靠智慧,依靠勇敢,依靠创造,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投入到大生产、大跃进中去,投入到此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去,投入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建设中去,投入到为实现共产主义梦想而奋斗的宏伟蓝图中去。
正是这次斗志昂扬、激情澎湃的湘音演讲,奠基了韶山伟人的光辉历程和文艺丰碑。正是这次彻夜未眠的互动、交流与沟通,强化了爱国主义教育力度,筑成了更稳固的文艺界统一战线。正是这次扬眉吐气的号声嘹亮,曲谱了一篇又一篇可歌可泣、奔腾不息的时代华章。
它就像那灯塔一样!耀射着神州,照亮了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
犹如人类进步的指路明灯,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朝着正确的方向驰骋和翱翔,渐步入正轨,渐步入殿堂,走向了辉煌。使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思想进步人士奋勇前行,极大地活跃了陕甘宁边区群众精神文化及生活。此次会议的开展,对于后来党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和持续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肥沃而广阔的土壤中,使自由、民主、富强得到了生存和延续,高耸云端。
它就像那利剑一样!解决了当时革命文艺所面临的实际困惑,明确了其根本思路。
借共同理想与人类智慧,初步性解决了中国革命文艺所涉及到的相关历史问题,根基于积极的文艺探索和实践研究,总结出了丰富的宝贵经验。证实了中国革命文艺事业的必经之历程,从雏形到完善,从播种到繁衍,从迷茫到冲出迷茫,从裹足到挣脱形体枷锁,从黎明前的静悄悄到旭日东升。
啊!延安,一个贫瘠的黄土高原地区,然而,你却是指导我们事业、工作、学习的核心力量,是新长征路上我们须要有的精神食粮,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伟大精神支柱。为此,我们要阅读毛主席的书,认真聆听母亲讲述的话,做中国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做社会主义事业的践行者。
啊!延安,你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我要枕着你的名字入眠。请允许我将你的名字深深地刻印在心间,因为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要把学习上所带来的一切收获,作为新长征路上的起点――向前,向前,一步紧接着一步,继续向前。
啊!延安,你就是生命力顽强、旺盛和最具人气的文艺作品,我要静静地站立你的身旁,学会观赏;你就是庄严雄伟、厚实坚固、高耸入云、气势恢宏且有姿态的古城墙,我就是那座城墙上手持缨枪的坚守者;你就是一道靓丽的彩虹,我就是寻找那片天空的追随者;你就是永远不落的太阳,持久的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啊!延安,你的奔放,你的豪迈,你的激情,你的辉煌,你的骄傲,你的气魄,你的精神,你的脉搏,一定能够集聚无穷无尽的力量,顺着有绿色和有阳光的方向,指引着我们――奋勇前行。
啊!延安,一个神奇的地方,我们心目中永久的光芒。□
一一瑾以此作纪念·重温·传承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5月23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闭幕会作了重要的讲话。
(写于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