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碧刚
岁月荏苒,时光如梭。不知不觉间,又到了我该发牢骚的时候了。我还是那句话,谁影响了我,我就致敬谁。
实践不断证明,自古三秦多才俊!然而,在三秦文学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谁是楷模?谁是丰碑?谁是标杆?谁是最美奋斗者?我想,业界良心都知道。个人认为,除了柳青先生之外,路遥先生的文学写作无疑是另一道靓丽的风景。
路遥先生作为20世纪中国文坛最有影响力的陕西作家之一,在我看来,主要是因为,在饥饿、屈辱和苦难的日子里,他以文学作品的方式帮助我们认识到了爱情、友情、亲情的价值和意义,让我们真正理解了关于文学和人生、关于生命和生活的朴素辩证关系。
提及路遥先生,实际上,我并不认识他,也不打算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其人其作。我只是因为近日朋友圈里偶然看到了这样一条短消息——关于纪念中国当代作家路遥逝世3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出于对作家路遥先生的敬仰和念想,在这里,我只是以文字信息的形式,简短的表明下我的立场,即他对我的影响。
虽说,我与路遥先生都是黄土高原的儿子,同居住于黄土高原,但却没有机会和他约见,也不知道去哪里才能找到他,更甭提与路遥先生说过话了。或许是,由于交通不便。或许是,彼此相隔甚远。或许是,其他方面原因导致。总之一句话,有生之年,我恐怕是,只有探访其故里的机缘了,而无法面对面地与他交流互动,诸如,谈谈文学,谈谈艺术,谈谈感想,等等。
小时候嘛!我并不知道文学创作是什么,只是对文学作品有点好奇而已。那个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路遥先生的名气是非常大的,而且知道,他是一位“了不起”的陕西本土作家。听村子里的大人们说,路遥先生的作品平实、细腻、富有感情。更重要的是,有些小说常通过收音机连续播出。时常,村子里的大人们围绕着路遥先生的写作议论纷纷,尤其是空闲的时候,你一言,我一语,他一评,那个气氛啊,跟个研讨会似的。
如果说是我认识路遥先生,那得要从家喻户晓的收音机和1984年在全国公开上映的《人生》这部电影说起。或许吧,这是我唯一能够认识路遥先生的渠道。
记忆中的孩提时代,无论是,乡间小路,田间地头,还是,农家小院,人头攒动,随身携带着收音机四处游荡早已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习惯,因为随时随地都可以接收到里面的信息。不!应该说是,可以接收到来自远方或者外界的信息。那个年代,听收音机原本不是我的个人爱好,更不是我的兴趣主打。然而,在长辈们的带领下,我也开始喜欢上了这个东西。
至于看电影,说句心里话,我从小到大看电影的机会并不是很多。由于祖辈们长期居住在农村,再加上,家庭经济困难而没有工具车,交通不是很便利,因而,去县城影院的机会不多。大凡能够看到电影基本上都是某村、某家,拟过婚事、丧事。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可能,那就是,全国公开上映的电影。当遇到本村演电影时,对于我来说,就会节省很多脚力,当遇到邻村演电影时,就要行步几百米甚至更多,方能实现梦想。比如说,路遥先生撰写的小说《人生》这部电影,我就是当天晚上冒雨徒步赶到邻村看的,途中的艰辛至今难忘。
是啊,人生旅途是短暂的!而路遥先生的文学作品却是感人的!简单的说,精神是富足的!生命力是顽强的!像一股清澈见底的山泉,深远地影响了那个年代的人们,还有平凡的我。
(写于2022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