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小说《请喊我潘若云》有感
潘若云何许人?乃行走于梁爽笔下的人物是也(小说选刊2019年3期《请喊我潘若云》)。她又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位老人——张大妈不同意女儿的婚事,气愤地说,别喊我妈!——大爷斜跨背包,手牵老伴从体验馆背出来满背包的养生品!——刘二叔突发脑梗,一儿一女远在千里之外打工,是邻居及时把他送到医院,得到了救治。
这是篇小小说,构思精巧,言之有物,寓意深刻的好作品,它揭示了社会比较关注的话题;——老人的养老人问题和被养的问题。首先说潘若云的情感变化:想当年她是站在师大的讲台上的人,退休后,老伴在时,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们每次回家,她总会说,“年轻人要好好拼事业,你们优秀,妈妈脸上才有光”;后来,孩子果真出息了,儿子拼到国外,女儿是行业精英,老伴去世后,她过着寡居的生活,她突发中风,是邻居把她送到医院得到及时救治,潘若云在电话里对她的妹妹说,“养个有出息的孩子,不如养个孝顺的孩子,我两个孩子都有出息又能怎样?一个只在过节时打打电话,另一个只会给我钱……”;当女儿给患者做完手术赶到医院,她已经清醒过来,并且告诫女儿:“请喊我潘若云。”她对女儿没有及时赶来,没做思考,只是发泄。
这时,女儿也有反思:“潘若云说得没错,对于我和弟弟来说,相较于金钱,时间显得更为奢侈。我们不知道被谁绑架上了战车,在时间的囚笼里只能不断前行,不敢转弯,更别提掉头。”
的确,我们现在视乎忙碌起来了,在奔往小康的路上,亦或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奔波劳碌,以至忽略了老屋里的老人。因此,社会各界、尤其是媒体便呼吁:常回家看看。好像炎黄子孙已经忘了“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没有回家看望老人,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心理装着老人的事情,却没有时间回家照看老人;另一种是有闲余时间,但心理没有装着老人的事情。小说所揭示的是头一种情况,既年轻人如何对待不能在跟前照顾的老人的养老问题,及老人应该怎样理解年轻人的忙碌,这个平衡点找准了,一家人便和谐了幸福了,老人高兴了,儿孙轻松了。
其实,我们当下的老人是幸福的,最起码吃的用的以及就医与三十年前是没法比的。在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儿女倒是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老人,或者与老人一起居住;但是,如果老人有了大病,儿女有钱为老人长时间住院医治吗?或者医院能医治现在这些疑难病症吗?得这样说,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的进程日新月异,带来了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加大了压力。尤其是年轻人面临的压力,他们为了分享现代化所带来的红利,得加班加点的拼命工作。因此,他们便无暇陪伴老人。换句直白的话;若你的子女总是守在你身旁,他用啥来给你高品质的生活,用啥来让你住的舒服、吃的丰盛、玩的开心呢;与其不然,你又要说孩子没有出息了。这便是人性的贪婪,贪婪心把孩子的出息和孝顺给扭曲了。
这种贪婪,表现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追求生命的长度上,以及对这种贪婪的维护上,当今社会表现的尤为突出。珍惜生命本无可厚非,若到了偏执地步,便不足取了。就像“潘若云”钟情于保健品,视保健品为不老的神品。小说的结尾是这样描述的——“……当要嘱咐血压药时,看到潘若云头歪向一边,正好靠在一摞高高的保健品药盒上。鲜红的药盒全都没有开封,在潘若云满头白发的咉下,鲜亮而刺眼。”这样的结尾颇耐人寻味,表面是“潘若云”崇尚保健品,与保健品形影不离,实则是揭露当前的保健品林林总总、五花八门,说它成灾都不为过。
“潘若云”,请不要对你的儿女说那句冰冷的话“请喊我潘若云”,太伤孩子们的心了,因为他们不是不孝,只是没有时间对你事无巨细的照顾;请不要拒绝女儿给你备下降压药,只有科学地照料自己,你才会健康;请不要执迷保健品了,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药,更没有长生不老的“仙丹”“灵散”。只有正确的面对人生,保持良好的心态,科学的面对疾病,你的生活才会保质保量。
最后还要说,老年人也要体谅年轻人的苦衷,就像文中描述的那样“上了战车”,他们真的很累,而且是身心俱惫,这些不用赘述。日子过起来要让它有滋有味,才是我们追求的老年生活。您说对吗,“潘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