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袁波的头像

袁波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7/17
分享

代客先生

            代客先生

 

在家乡,每逢谁家婚丧嫁娶,上梁竖柱以及大事小情,总要摆席宴客,总要有个人拨开众人,把写着谁倒酒谁端盘子谁洗碗的忙工单的大块红纸(丧葬用白纸),贴在外墙显眼的地方,然后他转过身来双手抱拳,亮开嗓子:“各位高人贵客、老少爷们!某人代表东家谢过各位啦……”就像现在的公司开业领导的剪裁。至此,一桩事情(乡亲管办酒席叫办事情)就算正式启动。

不能称谓领导,因为代客先生没那权柄。他充其量是这两天在屋里院外、席间灶厨、车前马后吵嚷着为东家代客,替东家摆布事情的人。这时,有与先生同辈份的东家,便说起诨话:“从今儿个起,咱家就交给你个儿年轻人了……”还没等他说完,先生搭话了:“是啊。说起来不怕诸位笑话,是咱家少的不争气,还得我老人家出马——当家!”说笑间把皮球踢了回去,讨先生的便宜可没那么容易。因为能当先生需要思维敏捷,口齿矫健。按老乡的话说是说话赶到有劲,能齁得住人。

为了叙事方便才称谓代客先生,其实乡邻都直呼其姓,如张先生李先生的叫着。我的叔叔排行老七,乡邻便称他七先生。从记事时起,我为有能当先生的七叔叔而感到荣光和自豪。一入冬农闲时节,婚嫁就多了起来,便是我七叔忙碌的日子。只见他脚蹬反毛皮鞋,就像踏着风火轮;这里喊水缸干了——他呼唤二柱子哪儿去了!那里叫道“压轿的”童子不下车啦——他赶过来抱起孩子哄道,跟爷爷吃肉丸子去喽!就这样,他哪叫哪到,里里外外,吆五喝六不跌劲儿的忙。就像这两天的日出日落、风霜雪雨都听他掌管似的。

并不是所有人家的事情都要先生亲力亲为。一般来说都要置办两天,头一天安排好忙工,那忙工单上分工明确,各操家什,各持兵刃,各司其职;灶房的师傅更不用先生督阵,一切都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先生只要招呼好东家的南来北往的亲戚朋友,做好代客先生便是。只是有那处事小气,邻里关系不好的人家办事情,就要代客先生费尽心事,考量着办——采购菜的车回来了,得先生点着名往下搬;菜还没切完人不见了,得先生到牌桌前说上好话;尤其是娘家陪送的物件凉在娶亲车上没人搬,是多么没情面的事体啊,这便需要先生提前点名,做到早为之用。这都是应了那句“不刮春风,难得夏雨。”你不帮人家,人亦不帮你;你到人家不出力,人亦能看你的笑话。都是互相帮衬。

不过,七先生遇到没有人缘的东家(这里不便说出名讳,只能用东家一词),他自有一套方法。首先,他的开场白之前,他教给东家一套恭迎街坊邻居的之辞,譬如说,……老理儿说的好不刮春风,难得秋雨;我今天能得乡亲施雨布园,全是众乡亲对我的担待……这样一来,自然一团和气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嘛,况且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乡邻。如果还有偷懒耍滑的,七先生便不客气啦,拿出家长的派头,没办法人家辈分在哪儿。他虽然是亦庄亦谐的喝骂,依然能让你颜面尽失,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因此,干起活计谁也不敢马糊,免得七先生往下骂出更难听的话来。都记着先生的口头语,“帮人就是帮自己。”长此下来还真就纠偏绳正了呢。有外村来的人,无不羡慕我们村的淳朴,和睦,仁爱的民风。

代客先生远不是支支嘴,分派活计那么简单。那时村里没有摆宴席的场所,谁家办事情只能借助左邻右舍的堂屋摆桌设宴,一波十来桌,一场事情总得几波才能完成。记得是后街的春来结婚,媳妇是大来村的,虽然离我们村有十多里地,那天的娘家客依然占满了八桌。来人一多,就怕有“八杆子打不到”的亲戚寻畔闹事,大喜的日子近亲近邻谁能找茬扫兴呢。那天娘家客大部分都吃饱喝足了,独有一桌还有三人酒战正酣。他们不只是恋桌,还鄙视旁边等待坐席的妇女孩子,拎着不打弯的舌头吐出污言秽语,冲到不饶人的人自然反唇相向。一时间婚宴成了脱口表演,都极尽可能的搜来能让对方愤怒的词汇。在脱口表演即将升为武术表演之时,七先生来了。他可以喝退本村的乡邻,却不能对娘家客粗口。哪知三位对他的好言劝慰听不进去,并叫嚷,七先生能喝一碗酒,算是赔礼才能息事。话说到这儿了,先生只好端起装了一斤酒的大海碗,一饮而进;那三位呈着酒后之勇干了杯中酒,有心再比高低,无奈醉然而眠……你瞧,代客先生的酒量,亦要超凡出众。

前几年回老家,见到我的七叔叔——七先生已经七十多了,不过还是声若洪钟,面似红铜,身体硬朗。我跟他说,代客的差事真好,能让七叔叔返老还童啊。他忙说,早就张罗不动啦。他看四下没人,跟我低语说了几句,意思是如今的事情没有以前古朴了,为了收礼金变着法儿找事办置酒席。他懒得张罗啦。

跟老人家的交谈,我联想到如今时兴的词“底线”——这是一个代客先生对古朴民风的操守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