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袁海淼的头像

袁海淼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3/11
分享

崇山记忆

在逐渐远去的岁月里,崇山村是绕不过去的,之所以如是说,是因为在崇山村,我曾经经历过一次生死,也曾经历过放眼全国都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扶贫。

在2012年到2014年的两年时间里,我到崇山村做扶贫工作。我是哪一天去崇山的,现在已经不记得了。但我还清楚地记得,是当时村里的支部书记蒙振军开车来金城江接我去的。我因为出差错过了第一书记在乡里的报到时间,崇山村党支部书记蒙振军问时任乡党委书记梁志高同志,其他村都有第一书记了,我们的第一书记呢?乡党委书记说:你们的第一书记因出差在外,没能来报到。然而,蒙振军书记有心了,他悄悄记下了我电话号码,并在那个星期的周末开车来到金城江。当他来到金城江时,他才告诉我,否则我是不会让他来接我的。“袁书记,你家在哪里,我已经到金城江了”电话那边传来了蒙振军的声音。我说在万嘉颐园,你开导航就能找到的。不一会儿,蒙振军就到我家了,那是我第一次见蒙振军,一个中年男子,个子不高,脸部微微有点黝黑,眉毛粗中有淡,留着不长不短的头发,身体稍显肥胖,说话很糙,声音还特别大,我想在村里做书记,得有这样的架势,否则,村民大概是不会听的。记得当时,好像还有一个年轻小伙子和他一起来,那小伙子叫蒙程庚,说起话来有点不太齐整,像是怕生的缘故,不过,后来他说话还是比较利索的,也许是因为跟蒙振军久了,受到了不少影响的缘故。

我与他们一边聊着闲天,一边收拾东西,当一切都准备就绪,我们就前往崇山村里了。一路无话,我尽力思索着,崇山村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和我老家的村一样吗?不,应该不是那样的,都说我们河池是山区,喀斯特地貌,石山比较多,而我老家虽然也是山区,但大多是土山,尽管海拔高了点,但种起庄稼来,一样有好的收成,那应该和我以前担任新农村指导员住过的村一样吧!我默默地试探着,像是在问自己。但事实证明,崇山村的真面目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崇山村真的很远,不是因为距离远,而是因为路弯弯曲曲,开车行驶起来都让人感觉很远,很远,很远。汽车快速行驶在金都二级公路上,半个多小时后,我们到了下坳镇,汽车缓缓驶入二级公路右边的一个路口。据说,那是进入崇山村最近的一条乡村路了。然而,说是最近,走起来却很远,汽车费力地缓缓向上行驶,几乎同步行没有二致。汽车在茫茫的大山里行驶着,时而上坡,时而下坡,时而左拐,时而右拐,旋转得让我昏昏欲睡,但我却不敢睡,因为在这条乡村路上,总有一边是悬崖峭壁,我担心蒙振军也被转昏了。我死死盯住前面的路,但越是盯着就越觉得远。我回头看了看坐在后排的蒙程庚,这家伙早已进入梦乡,时不时还发出呼噜声。“这小子,心真大”我不假思索地说了一句。然而,蒙振军书记似乎从我这句话听出了异样。赶紧安慰我,“没有关系的,袁书记,你也睡一会儿吧!这条路,我一年起码走百来次。”他虽然这么说,但我还是不敢放松。没事的,我不困,你注意开车就行。就这样,又过了一个半小时,我终于看见前方有村庄了,我以为那就是崇山村,高兴地喊起来,“终于到了”,然而,这次我又错了,只听见蒙振军说,“那是隆麻村,离我们村不远了。”看着慢慢地、慢慢地远去的隆麻村,车子又一次来到渺无人烟无人烟的大山里,我开始怀疑蒙振军的话了。不过,蒙振军似乎对我的怀疑早有察觉,“袁书记,要不停车休息一下。”蒙振军“做贼心虚”般地说道。我本想下车缓口气的,但见天色已逐渐暗淡下来,就打消了此念头。还是走吧!天黑了路更不好走,蒙振军没有坚持,而是继续开车行驶。不知道又过了多久,汽车终于进入崇山界了。此时,后面的蒙程庚不知是什么时候醒来的,突然开心地叫起来,“到了,到了,转个弯就到我们村了”,他似乎是说给我听的,看得出,他也察觉到了我的不悦。虽然他的叫喊打断了我的思路,但我还是很高兴的,因为折腾了那么久,终于看到了希望。天黑前我们到了村里。

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寨子,大概有四十来户人家,是崇山村的村部所在地,当然,蒙振军和蒙程庚家也在这里。在寨子西北角有一栋两层高的小楼,这就是村委会,只见楼顶的上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沐浴着霞光在空中高高飘扬,看到此景,我虽然感到很累,但还是挺高兴的,因为那面高扬的红旗,让我感觉这个村的党组织建设要比我想象的好得多。是的,根据我后来看到的情况,这个村的党组织建设确实较比其他一些村的党组织建设要好得多,村党支部书记蒙振军在村里很有威望,也特别受群众支持和拥护。晚上,我在蒙振军家住下了,蒙振军跟我说:“你来我们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乡领导特别重视,他们明天还要来村里调研,你也准备一下吧!”我说:“好的,那你把村里的情况跟我说一下。”于是,我们摆起了龙门阵,一聊就是两个多小时。根据蒙振军的叙述,我对崇山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顷刻间,我感到身上的担子突然重了很多,压力也增加了不少。崇山村是一个瑶族村,全村400多户2000多人,分布在三十多个自然村,几乎所有的自然村都处在大山的环绕中,所以尚有60%以上自然村都没有通公路,而与通路相比,更为紧迫的是生活用水,在这方圆一两公里的茫茫大山之里,崇山村几代人几乎耗尽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能找到水源,生活用水全靠老天爷的恩赐。

第二天,我和蒙振军早早起来,先是收拾了一下村部,然后就逐一给党员和村民代表打电话。因为那一天是乡里来传达我的任命的日子。大概11时许,一辆黑色轿车到达村部,我和蒙振军迎了上去,从车上下来三个人,一个是副乡长,也是我们村的包村领导,一个是乡里的扶贫助理,还有一个司机(不要)。蒙振军逐一给我介绍,我一一跟他们握手,言不由衷地说了几句客套话。我们一边走一边聊天。很快,我们进入会议室,只见40多个平方的会议室已经挤满了人,而主席台上,分别有我们几个人的名字,我们依次坐下。顷刻间,全场安静了下来。现在开会,会场里响起蒙振军雄浑有力的声音。同志们,今天我们有幸迎来了市里选派到我们村的党组织第一书记……大约三十多分钟,会议结束了。

崇山村人真的很有趣,他们率真,说话直来直去,有些话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有些好笑。时至中午,我和蒙振军简单吃了点中午饭,就开始下屯走访了。正如蒙振军所言,崇山村真的很大,半天下来,我们也只是完成一个屯的走访任务,不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效率太低,而是因为我们大部分时间都耗在路上了。不过这第一天的走访还真是耐人寻味,走访中,各种奇葩的要求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提不出来的,还有些问题提得让人啼笑皆非,也许是山里人都习惯说话直来直去的缘故。我们第一天走访的是崇山村的龙学屯,龙学屯位于崇山西北部,距离村部大有7公里(距乡道1.5公里),那时,龙学屯还没有通公路,我们只能步行1.5公里,走在半山腰的羊肠小道上,我几乎每走一步都要死死地抓住路边的草木,否则一个不小心就会掉下去,而村里的人则和我不大一样,他们几乎都能飞快的走过那条让人胆颤心惊的羊肠小路。蒙振军为了照顾我,所以走得慢了些。大概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到达龙学屯,龙学屯有十来户人家,村民的住房几乎都是依山而建的,大抵是因为在那里确实找不到一块平地的缘故。有的建在山腰,有的建在石头丛里,有的立在大树底下,但大多是木板包裹着的瓦房,并且不少房屋都不同程度有点歪斜,似乎只要一阵大风吹来就会倒下去一般。我们顺道走进小路左边的第一家,这是一家单人户。见我们进屋,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赶紧站了起来招呼我们坐下,目不转睛地上下打量着我,看得我有些不自在。我赶紧说:“大哥,我是村里的第一书记,今天到你家走访,是想要了解一下你家的情况和帮扶需求的。”同时,蒙振军书记也十分郑重地向他介绍了我。渐渐地,我们熟络起来,而他也比我们刚进门时大胆了许多,说起话来也就更直接了。他跟我说:“袁书记,你也看到了,我们村真的很穷,就我来说,都四十多岁了,还是个单身汉,这日子真不好过,你们做扶贫工作,能不能帮扶一个媳妇给我。”听他说完,我几乎要笑喷出来。然而,见他一本正经的样子,我终于还是忍住了。于是笑着说道:“你倒是很直接,不过婚姻讲究自由,安排一个媳妇给你,似乎不合法,也不合理,但给你介绍对象还是可以的,前提是要富起来才可以的。”这一户的要求固然让我觉得好笑,但似乎好笑又好气的还在后面。就在我们走访第四家的时候,这家的女人竟然跟我说:“听说你是从市里带来了很多的钱,能不能把钱给我们分了,大不了到时也分你一份。”听她这么一说完,我觉得有点愤怒但似乎又觉得好笑,本想当场发火,但见她说得有声有色,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就忍住了。而是笑着对她说,大嫂,你的笑话讲得一点都不好笑,钱我是没有带来,但国家确实给予贫困村很多优惠政策,只要你们努力干,好日子一定会有的。我们继续走访……类似帮扶一个媳妇和分钱要求也还有,不过,也许是因为前面的走访已经听到过类似的要求,所以我也没觉得好笑了。当然,还有一户也非常有特点,似乎有些蛮横不讲理了,也许是因为他刚喝了几杯酒的缘故,话说得特别横。他说要么给钱,要么给他建房,否则就让我们好看,我忍着性子跟他解释了小半天,他才没有继续跟我们胡闹下去。

晚上7点钟左右,我们完成走访回到村部。想起一天的走访,村民提出的要求固然让我觉得好笑又好气,有些要求还让我难以理解。但一想到他们住着的,在风中瑟瑟颤抖的房屋,我似乎明白了,明白了他们缘何会提出那样过分的要求。一个四十多岁男人一直没有结婚,那将会是多么煎熬的日子;一个七口之家,就挤在一个四五十平方的破屋里,那又是怎样的让人难以忍受!一个六口之家,就靠家中男人那点微薄的收入,那日子将会艰难何种地步,我简直不敢想下去,我怕我继续想下去晚上会失眠的。不过,我知道,所有的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尽快让他们脱贫致富。

转眼间,一个多月时间过去了,而我们也顺利完成了走访任务。至此,我对崇山的情况基本上已经了然于胸。归纳起来就是一个字—“穷”,究其深层次原因,那就是路不通、缺水和没有产业带动。为此,我赶紧组织研究,制定道路建设、水柜建设和产业发展计划。为了让计划切合实际,我还专门找到了有关部门的,咨询了解崇山村的土壤、气候、地理等情况,并以此为指导进行科学规划道路建设、产业发展和水柜建设。当我将写好的发展规划送到乡里返回村里的时候,一场灾难悄悄降临。记得那是一个晴天,也是蒙振军支书孙女满42天之日,太阳懒散地在天上自东向西游走,时而射出刺眼的光芒,时而躲在乌云堆里睡懒觉,让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压抑感和凄凉感。不知何故,与我同行的蒙振军书记在那一天也感到极不舒服。据他说,那一天他总觉得有些不大对劲,但又说不出。这也许这就是事故的前兆,而我们却全然不知。车子吃力地向上爬行,就在车子行驶到一个拐弯处时,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向右边的悬崖冲了出去,只觉得我的身体不停地上下抖动,头不断地碰撞着车的顶篷,蒙振军几乎也一样,不过,他嘴里不停的叫喊着,完了,完了,这次真的完了。而我则没有那么慌张,除了头痛得有点厉害外,似乎跟没有发生事故一般。就在车子还在继续下滑并接近绝壁的时候,一棵碗口粗的小树掐住了就要掉下去的小轿车。我赶紧轻轻推开车门爬了出来,而此时的蒙振军好像也镇定了下来,身体忽左忽右地转动,好像是在找极其重要的东西,我赶紧说:别找了,赶紧下来。他才拖着肥胖的身体往车外爬,我本想帮助他的,但见车子时不时还在摇晃,所以就只能眼眼睁睁看着他吃力的往外爬了。当他从车里爬出来的时候,我才感觉到右眼有些涩涩的,似乎有黏糊糊的液体不断地渗进去。我下意识地摸了一下,当看到手中的血迹时,我才知道我的眉角处有鲜血流出来。我们扶着悬崖上的草木艰难地往上爬,大约十来分钟,我爬到了公路上,而公路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多出了几十个人,在他们的帮助下,蒙振军才十分艰难的爬了上来。我们刚爬上来,就被几个不大认识的村民用摩托车送去了卫生院,经过检查,我们都无大碍,只是有点轻微脑震荡。而乡里面的领导也不知道是怎么得到的消息的,纷纷跑来看望我们。见我们安然无事,也就各自忙碌去了。事故发生后,一些和我要好的朋友跟我说,让我以此为借口,申请调回单位上班,实话实说,我当时还真是有点动摇,但当蒙振军说跟我有生死之交时,我就为我的动摇感到可耻了,于是就打消了回市里上班的念头。我想毕竟人家一个农村书记都有这样的觉悟,把死亡看得那么轻松,说得如此洒脱。何况是我,一个受党和国家教育培养多年的干部呢?而自那件事故之后我和蒙振军的关系就更铁了。

也许是因为那次事故,也许是因为乡里领导看到我真扶贫的决心。当时,我们村的发展规划报到乡里没多久得到了批复,同意我们村建设三条村级公路,同时给予全村20户危旧房改造指标,这些与去年相比整整翻了一倍多。同时,龙平、龙紧、龙岩、山香、毛草的5处集中水柜建设也在我的反复汇报和沟通中得到解决。更让人喜出望外的是在那一年,我们村还获得了中央彩票公积金项目支持,发展资金整整150万元,这对崇山村而言,是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是从来没有过的大事、喜事。有了资金的支持,崇山村的发展就如鱼得水了。接下来就是动手做的事了。为抓好发展规划,我们按照片区管理原则建立责任制,村“两委”对全村发展负总责,各片区干部对本片区项目建设负主要责任。之后,各种项目按预定计划陆续开工。但还是碰到不少问题,尤其是道路建设问题比较多,一方面建设资金本不充足,另一方面大石山区公路建设难度非常大,几乎建设一段都要在半山腰进行开挖。因此,动员群众出工出力无疑成为当时道路建设最难啃的硬骨头,为了让群众心甘情愿地出工出力,我和村“两委”的干部几乎每天起早贪黑,忙着动员群众,有时我们也会主动投入到道路建设一线,与群众一道出工出力。村“两委”干部轮流到道路建设工地上带领群众出工逐渐成为一种不成文的制度。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士气也旺盛起来,道路建设的难题总算被攻克了。当年,我们的所有项目都按时按量完成,完成率在全乡排名第一。我想我们能取得那样的成绩,是因为有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我感恩他们,感恩他们在关键时刻能够齐心协力,攻克难题。

也许是因为我们任务完成得比较及时,第二年,乡里对我们村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又给了我们村一条村级道路的建设任务,至此,道路建设覆盖了全村所有的屯,而危房改造指标再次翻了一番,消除茅草树皮房屋的任务基本达成。而产业方面,更多是在种植技术培训方面给予倾斜。随着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的增加,村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当然,这是后话。

扶贫先扶智。当各种项目建设步入正轨后,我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教育和剩余劳动力输出上来。崇山村虽然地域广阔,但大多是石山,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抓好劳动力输出,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脱贫致富的又一重要途径。但村“两委”也十分清楚认识到,崇山村绝大多数青年文化水平都比较低,实现转移就业难度异乎寻常地大。为了抓好此项工作,村“两委”决定分两步走。一是我和蒙振军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安排群众就业。二是主动对接有关部门抓好职业技能培训,让村民掌握一到两项技术以利于就业。有些事情,说起来真是很巧,干起来自然也就顺风顺水了。我学车的时教练就是市职业学院的教师,我把想法通过电话跟他说了,也许是因为他本人来自农村,对农村非常同情的缘故,他跟我表示愿意帮忙。但更为凑巧的是当时市职业学院也在积极响应市委政府的号召,组织技能培训下乡。就这样,为期两周的劳动技能培训在崇山村举办,全村共有200余青壮劳动力参加了培训,培训的内容也相当广泛,比如电焊、摩修、保育、护理、电子等。经过培训后,一些青年纷纷走出大山,在一些大中型城市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然而,我敏锐地意识到,从全村2000多人口的实际出发,这还远远不够,全村还可以输出更多的劳动力。为了推动此项工作,我建议在春节期间组织召开返乡人员座谈会,分享外出务工心得体会,为外出务工加油鼓劲。我的建议得到村“两委”的支持。2012年年底,一场外出务工人员座谈会在崇山村部会议室举行。座谈会上,40多位青年分享了外出务工的心得体会,这让不少群众惊讶不已,尤其当他们听到外出务工前后收入对比时,更让不少人有了外出务工的欲望和冲动。看到他们惊讶的表情,我暗自窃喜,似乎看到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正如我期待的一样,2013年,村里外出务工的人数成倍增长,我想那是因为他们受到了启发的缘故。我不无感慨的说道:“对于动员群众外出务这件事来说,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现身说法最直接最有效。”

在关注外出务工的同时,我始终没有忘记关注教育。一有空闲,我就会去村小学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当然,由于我们村是深度贫困村,我也非常关注村里贫困大学生。为了能够帮助他们,我经常跟省城的同学联系,时不时还发一些照片给他们,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山区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而我的那些同学也格外上心。在我任职的两年时间里,他们多次组织朋友到村举办捐赠活动,按学校学生人头数给同学们捐赠了书包、课外读物、冬衣、棉被等生活学习用品,尤其是冬衣和棉被,让学生和家长们感动不已。一些特别困难的学生,还收到不少现金资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一个在职研究生班的同学,还通过自己的关系,为乡里弄得两个贫困大学生资助指标。而我也利用装修自己住房的机会,动员那些建材商为乡里那些即将入学的大学生捐款。粗略估计,在我任职的两年时间里,社会各界为村小学和乡里面的贫困大学生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共计8万元左右。虽然当初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也曾感到困难重重,甚至还埋怨过自己。但每当我看到那些可怜的孩子领着好人赠与的衣物,笑着跑回宿舍和教室的时候,当我看到那些贫困大学生高高兴兴的领着建材商提供的助学金说声谢谢的时候,我就感到特别心安,也感到特别高兴,特别有成就感。

在崇山村,除了扶贫,我还看到和参与了很多有趣的事。崇山村是瑶族聚集村,瑶族人喜欢歌舞,几乎人人都是唱歌跳舞的好苗子,天生的歌唱家和跳舞高手。他们只要随口一唱,那清脆明亮声音,几乎在一两里的地方都能听到;而相对唱歌而言,崇山村人的舞也跳得不错,尤其是他们特有的民族舞,只要有鼓声伴奏,他们就能紧跟鼓音节奏舞动起来,那舞姿一点都不比电视里的画面逊色。让人看了,几乎都会感到惊讶不已,同时也会怀疑他们曾受过专业训练。在我担任第一书记的时候,从崇山村已经走出两个著名的歌唱家,她们分别是蒙鹂君和蒙小燕。其中,蒙鹂君比较出名,据说她的歌声已经漂洋过海了,因为她个人对国家的贡献还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不过,相比较起来,蒙小燕的名声虽然小了很多,但我更喜欢听蒙小燕唱歌。因为蒙小燕比较接地气,她每年都会在恰当的时候也就是在“祝著节”那一天回村,给村民带来一两首纯瑶族语的歌曲,如果村民还未尽兴,她还会再给村民们唱;如果你足够有幸,而且她的朋友也有空,她还会邀请她的朋友一起来,那阵仗可就盛大的多了,节目也就丰富得多了。据说,“祝著节”是纪念瑶族始祖母密洛陀的日子,这个节日对于瑶族同胞而言意义非常重大,是如同春节一样盛大的节日。在“祝著节”那天,崇山村都会举办庆祝活动,不仅可以听到蒙鹂君和蒙小燕甜美的歌声,还能看到瑶族同胞喜欢的游戏,如斗鸡、斗鸟、射努、打陀螺等,当然,还能看到瑶族铜鼓舞,只是种类不大齐全。如果更加幸运一点,受到金秀瑶族人的邀请,欣赏到的鼓舞就会齐全一些。瑶族的鼓舞有长鼓舞、铜鼓舞、师公舞等,这些鼓舞各具特色,皆以鼓点为号起舞,既有反映瑶族历史传承的,也有体现瑶族民族性格的,还有寄托民族美好愿望的。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长鼓舞,长鼓舞又分为大、中、长三种类别,其中,大长鼓舞最为有名,舞蹈时,时而鼓声"嘭--啪啪",时而男女同声高歌,时而鼓、歌、舞交织为一体,场面蔚为壮观,也许是因为这个节目更加集中反映了瑶族同胞爱唱爱蹦的活泼浪漫的火辣性格,伴着它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轨迹逐渐成为瑶族同胞最喜爱的节目。除了歌舞庆祝外,在“祝著节”那天。我们还能品尝到瑶族同胞特有的美食,诸如玉米糊、甜酒、腊肉、糍粑、水血肠等,其中,水血肠最有特色,虽然吃起来有些狼狈,但味道鲜美、口齿留香,令人回味无穷。

转眼间,七年的时间已经过去,虽然在过去七年多时间里,我也曾因为村里面的邀请去过崇山,但崇山始终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不仅仅是因为我曾在崇山战斗过,更因为崇山瑶族同胞的热情好客和不惧艰难战天斗地的民族性格时不时的在深深吸引着我,还因为崇山人始终待我如亲人,任期满后,崇山人对我说的那句临别赠言:“袁书记,崇山永远是你的家,欢迎随时回家”时刻在我耳边回响。我想,以后如时间允许,我还会去崇山看一看的。现在,崇山已经脱贫了,我想村民的生活水平已非昔日可比,而“祝著节”作为瑶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将会崇山发扬光大。我愿如下次去崇山,我能看到如同金秀瑶族同胞举办的,一样隆重“祝著节”盛会。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