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袁海淼的头像

袁海淼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4/27
分享

春风又绿环村岭

听老辈人说,岭善村曾经是个山环水绕,绿树成荫,颇有诗情画意的好地方,尤其是那连绵起伏的环村岭上一片片松林,四季长青常绿,生意盎然,格外抢眼。尤其是在春天,满山遍野杜鹃花开,东一簇,西一群,红彤彤的,盛是美丽壮观。若是在清明节前后,行走在其间,还能听到清明酒醉的鸟鸣声,似乎又为这片的美丽的土地披上了神秘的外纱。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种颇具神秘色彩的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没几年的时间就慢慢的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回想起来,岭善村的这一代和上一代人,都有相当大的责任,说是罪魁祸首也不为过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俗语在那个时代仿佛成了岭善人讨生活一成不变的真理。

村民马不停歇的向山上、向水中要粮食坐吃山空”也就是必然的结果宝贝消失了,山还会美吗?这个反问也成为了后来岭善人常挂在嘴边的话语,惋惜之意溢言于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岭善村的这代人,毫无例外的都听从父母的安排,在放学或是放假时候,或是去山上砍柴以节约煤炭开支,或是收拾落叶以增加地里的农肥以减少化肥等农用肥等开支,或是到河里、湖里中捞鱼,减少肉类食品开支,他们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围绕开支消费着这里的美。

他们父辈们则一年四季都在干这些活,毕竟都分田到户后要节省家中生活开支,又要保障地里的庄稼长得好,也只能靠伸手向山上要、从水中拿了,这一切看似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却是在不知不觉中,对这片美丽的热土进行蚕食鲸吞的破坏。更有甚者,毁林开荒、填造田一时间你争我抢,忙得不亦乐乎”,一片片山林在这些无知的拓荒者面前倒下了,粮食产量因土地的增加而提高,但他们却不知道,这些都这片美丽热土流出的最后一点血,哺育了他们无知,牺牲了自己。

很快,水少了,原先风调雨顺的岭善村,变成干旱、大风、冰雹等灾害频发多发易发的灾害严重村。干旱、大风、冰雹侵蚀岭善人赖以生产的耕地,成片的农作物在灾害面前扑倒在地里,狼狈不堪,一些村民的瓦房也被冰雹砸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曾经粮产富足的岭善村民只能依靠政府的救济粮过活了。

面对此情此景,岭善人开始思考了,但愚昧的他们哪里知道,这是大自然对他们无知的行为予以的最为有力的报复。然而,他们迷信的认为得罪了天上的神仙,那时烧香拜佛、祈祷风调雨顺成为岭善村一道最刺眼的风景线。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些个泥菩萨哪能保佑岭善村来年风调雨顺呢?来年照样是个灾荒年。

幸运的是,尽管岭善偏远,但改革开放的福音还是从外面传来了,一些年轻人走出岭善村出外务工,靠吃救济粮的局面才有所缓解。后来,生态专家和气候专家来到岭善村考察气候变迁,道出了灾害频发的原因,生态失衡。这个科学结论,无疑让岭善人张目结舌,后悔不已。然而,事已至此,后悔也还不回曾经的绿水青山。

来了第一书记

2012年3月的一天,岭善村头张灯结彩,喜庆得如同过年过节一般,村党支部书记王善舟、村会主任李为群正领着岭善村两委班子和一些村民代表举着五颜六色的小旗子等候在村口的道路两旁,像是等待重要人物的到来,等候现场锣鼓声此起披伏增添了不少节日的气氛。但这一切在有心人眼里,和那不远处一道道荒凉的山坡形成鲜明对比,心中难免又添几分哀伤。

不多时,不远处的公路上一辆黑色帕萨特公务轿车正向村口缓缓驶来,人群里顿时炸了锅。

“来了,你们快看。”说话间,车子已渐渐驶入人群,并在人群中间停了下来。

从车上下来四个人,支部书记王善舟、村主任李为群三步并作两步的迎来上去欢迎,热烈欢迎的声更是响彻云霄,像海浪一样,一浪接一浪,起伏不

杨书记,欢迎到岭善村来指导工作。王善舟书记毕恭毕敬的说道。

善舟、乡亲们这是国家林业局派驻我们村的第一书记郝青山,郝书记可是个大能人啊!学历高,能力强,是国家林业局年轻后备干部,今后大家要积极配合他的工作,把我们村的脱贫工作做好,争取实现整村脱贫。

县林业局张福强局长,这次郝书记能到我们村来工作,张福强局长可不少做工作

位想必大家都认识了,他是县里的笔杆子,县委办副主任李来顺,今天他受县委的委托,来我们村指导扶贫工作”。镇党委书记一一向王善舟他们作了介绍。

杨书记,今年你可是第一次来我们村,不如我们到村里面走走看看,多多给我们一些建议和指导。王善舟书记十分恭敬和谦虚的说道。

好,去看看杨顺群书记兴奋的说道。

一行人朝着村委大楼方向走去,时不时,杨顺群书记还叮嘱村党支部书记王善舟

善舟,我看村里面还有很多的瓦房,这些瓦房年代久远,安全令人担忧,你们今年要抓住扶贫机会,做好相关工作,让群众住上安全有保障的住房

好的,书记,你说的我们一定照办王善舟李为群异口同声的回道。

还有,现在已经到了春耕时节,要注意抓好农业生产,同时,还要注意预防农业灾害。杨顺群继续说道。

不多时,他们就来到了村委大楼,在村委大楼前,杨顺群书记看了看那不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岭,颇感忧伤

你们看,那不远处的山岭,以前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风景独好,但现如今都成什么样子了,光秃秃,真是太难看了,为这件事,县乡不少干部都受到了责任追究,教训深刻啊!这些年来,县乡党委也想修复生态,但苦于没有技术、资金、人才支撑,现在好了,国家林业局给我们派来了郝书记,你们要齐心协力,把这里的生态修复抓起来。

在村委大楼会议室,杨顺群书记正式宣读了郝青山的任命决定,并做了强调讲话,郝青山也作表态发言,表示要珍惜机会,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书写了扶贫工作新篇章。

第二天,郝青山来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消息在岭善村不胫而走,村民们开始议论纷纷。这不,中午时分,村东边的大榕树下,一些村民正围坐在那里,七嘴八舌谈论起来,话题自然是村里的头等大事,国家林业局派驻村里的第一书记郝青山了。村民李二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说道。

听说,郝书记是国家林业局派来的,是首都来的大干部,今后我们村脱贫致富就有指望了但立刻就遭到其他村民的责难。

郝青山看起来文绉绉的,像个书生,温文尔雅,挺和气的,不知道他能不能降住村委那几个老油条,那几个老家伙可是油滑更很李少雄颇为担忧地说。

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屁孩能懂什么,来我们村当第一书记,不知道是不是上面的人脑子进水了,还带领我们脱贫致富呢,我看悬乎得很。李二家嫂子王慧芬毫不客气的说道。

就你懂,人家能在国家林业局这样的大单位上班,怎么说也是重点大学的高材生,再怎么不济,我看也比你强百倍。二十七、八岁的何邵东接过王慧芬的话,愤愤不平地直接顶了过去。

王大爷若有所思,慢条斯理的开口说话了。

我看你们都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好,这些年,扶贫还见得少吗?又是给钱又是给物的,到头来,你们谁富了,要我看,还是别抱太大希望,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是啊!别看他现在精神头十足,到时还不知道要灰溜成什么样子,原来来的那些干部,哪个不是兴致勃勃的来,灰头土脸的回去,2008年咱们村来了新农村指导员,来的时候豪言壮语,说得比唱的都好听,好像只要他来了,我们村就来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但结果呢,走的时候哑然失声,连声招呼都没打,什么时候走的我们都不知道,真是让我们失望透顶了四十来岁的周顺风没好气的附和着。

还有一些村民,一副漫不经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嘴里虽然不说,但从他们的表情看得出是在等着看郝青山的笑话。正当大家聊得起劲的时候,突然,有人问

王老蔫呢?刚才还在这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遭啦,快走吧!这老头出了名的喜欢打小报告,他不会是去村部把我们的聊天告诉郝书记去了吧!一个村民急忙说道。

是的,村民们猜得一点也没有错,王老蔫确实去了村部,现在他正在郝青山办公室一本正经的汇报着刚才村民的谈话内容。说实话这王老蔫也不是什么好人,肚里肯定没有憋着好屁,他之所以跑去报告,是想看郝青山听到村民对他议论后那种反映,他喜欢看别人气呼呼的样子。是的,这种事情,他在村里面也没有少干,干这种事情他都上瘾了,也许他觉得这是他生活中不可缺的乐趣。前两年,一个刚刚选上的村干部,能力很强,还是个高中毕业生,就是由于他的挑拨离间,气的人家甩手不干了。

不过,这次让他失望了,人家郝青山听他说完后,并没有像他想象中的那个样子气急败坏。而是微微一笑,十分温和的说道:

谢谢你,老人家,我刚来,村民对我抱有期望,那是对我的信任,我感谢他们,村民对我持怀疑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我刚来什么事情都还没来得及做,但无论哪样,都是在给我加油鼓劲,我得感谢他们。

当然,这也是郝青山的真实想法,他来这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听了郝青山的话,王老蔫心有不甘说:

书记,这就完了,要不要找王善舟书记和李为群主任去教训一下那些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说什么呢!我感激他们还来不及,怎么能教训他们,他们敢讲真话非常好!快回去吧,现在是春耕季节,回去好好的抓农业生产,把生产抓好了才能吃饱饭。郝青山回道。

王老蔫摇晃着脑袋走出村委大楼,看得出,他十分不情愿离开这栋大楼,但也没有留下继续撺掇郝青山的理由。因为郝青山说得很明白了,对村民的议论他是感激的。让他想不明白的是每次都十分灵验,怎么在郝青山这里就不灵了呢。一路走,一路想,想着想着,他突然囔囔自语:郝青山这个人不简单,有肚量、有涵养,将来一定能干一番大事,跟着他干错不了

是的,郝青山后来在岭善村确实干了一件大事,这是后话。再说郝青山,来村里一个星期,也没有闲着,他在村委办公室没日没夜的、一丝不苟的看村里面的档案,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没有放过,那种认真劲头,就像是在迎接人生的一次大考。

时不时,他也会走出村委大楼,沿着村巷小道走走,算是课间”休息,见到村民,他会主动上去打招呼,看到别人需要帮忙,他也会主动上去帮一把,这个来自首都北京的高材生、村民眼中的大干部,一点架子也没有,平易近人,说话亲切和蔼,但绵中带刚,给村民留下很好的印象,也带来了不少信心。

有时,他也会去村干部家坐坐,跟村干聊聊村里面的事情,比如,产业发展、道路建设等。一句话,这个星期以来,郝青山在村里面过得还算充实,给村民留下了好印象。

一时间,这个干部踏实、亲切、和蔼,各种好评迎面而来。也许是因为为人低调的缘故,这些好的评价似乎让郝青山也有些惭愧,但也让颇感高兴,高兴的不是村民对他的评价,而是他觉得他与村民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调研路上

    郝青山原本以为看完村里面的档案,听了村干部的情况介绍就了解村里的情况了,但接下来的事情,让他这个首都来的干部瞠目结舌,深深的感受到,要了解真实情况,光埋头看文件档案是,听村干部说也是不行的,还得深入调研。

2012年6月上旬的一天上午,郝青山正在电脑前写《岭善村20122017年全村产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他已经谋划了好长一段时间,也写了好长一段时间,但一直觉得不怎么满意。正当郝青山陷入冥思苦想之时。一对夫妻匆匆忙忙闯进郝青山的办公室

郝书记,你好!我是岭善村榕树屯村民林发荣。林发荣客气说道。

哦,林发荣,我知道,王书记和李主任也在我面前提到过你,你们家的情况我也从村里面的档案里看到一些。请问你今天来……没等郝青山说完,林发荣便打断了郝青山,急不可待说:

我们家一直都很困难,还有两个小孩在上学,一个上初中,一个上高中,负担重在村里面是出了名的,去年我们申请危房改造指标政府没批给咱,今年我家又申请了,政府还是没批给咱,还有就是村里面有小孩上高中的,都可以得到低保,但我家也一直没有得到,我们想低保一个月就二百来块钱,也就不计较了。但危房改造是大事,款项好几万,顶的上我一年的打工的收入了,所以专程从外地跑回来问问,怎么今年我们家又没有得到呢?

你们家,不是条件还不错吗?村里面的档案也记录有到你们家的情况,村干部也都这么说,怎么你也用申请危房改造吗?

林发荣听郝青山说完,脸上明显呈现出不愉快的神色,但林发荣还是比较理智,他知道自己是来求别人办事的,况且听说郝青山为人随和,也许是不了解真实情况。所以,他耐着性子继续说:

“书记,你去过榕树屯吗?看过我家的房子吗?”

连两个问号,让郝青山脸上有辣辣的感觉他意识到也许村里面的档案有问题,村干部的说的也未必就是真的。因此,他十分和蔼的说:

你们屯我去过,但你们家确实没有去过,难道情况跟上面讲的有出入?

是的,书记,我们家是榕树屯最困难的一户,家里的房子十分破烂,也怪我们没有本事。林发荣略带惭愧说道。

那好,反正今天我也有空,那我们去你家看看,如果真如你所说,看看还有什么补救办法。郝青山和颜悦色的说道

说走就走,郝青山和林发荣夫妻快步向榕树屯走去,真是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大跳。情况确实如林发荣所说,他们家的房子真的是全屯最老最差的,房子是瓦房,第一层是泥砖砌成,第二层仅仅用塑料来包裹了。而他堂哥林发强更是气的不得了。十分生气:

书记,我这个堂弟人就是老实,你看看,今年全村得到危房改造指标的,哪个不是跟村干部沾亲带故的,或者关系较好的。郝青山听完后,颇感问题严重,但还是淡淡说:

发强大哥,话不能乱说

书记,是真的

正当林发强要继续说下去的时候,林发荣急忙扯了一下林发强的衣角,示意林发强不要再说了。但林发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你怕什么,让我说嘛

郝青山也向林发荣摆了摆手,示意让林发强继续说。

不信你可以去调查,比如李平贵家,就是我们村书记王善舟的小舅子,王喜强就是村主任李为群的姨夫……”

林发强如数家珍般的向郝青山介绍着2012全村危房改造指标户跟村干部的关系。郝青山听完林发强的话,敏锐的察觉到问题好像不是一般的严重,是十分的严重,但为了维护村委面子,他也不便在这种场合说太多,而是安慰了一下林发荣两兄弟

发荣哥、发强哥,你们放心,下午我就开会,了解一下情况,最迟三五天给你们答复。

那一天下午,村委会议室,村两委班子成员接到郝青山的电话后,匆匆忙忙赶到村委会议室,找位置坐了下来。见人都齐了,郝青山极不客气的说:

现在开会,今天,召集大家来,主要讨论一下我们村的危房改造问题……

村主任李为群还以为郝青山是担心危房改造任务完不成,没等郝青山说完,抢先说:

郝书记,我们村危房改造指标已经公布了,有一些农户在指标公布之前,已经在建设了,年底完成改造应该没有悬念

郝青山跟没有听到似的,板脸孔继续说:

前些天我到一些屯调研,有村民向我反映,今年得到危房改造指标的,大多数都是村干部的亲戚或朋友,我想问一下大家,这是不是真的?

听郝青山这么一说,王善舟、李为群两人脸上白一阵青一阵,那种急促不安的情绪直接写在脸上,不用说肯定是有问题的,但老油条毕竟就是老油条,王善舟还是故作镇定说:

书记,你听谁说的,都是没影的事,可不要受人蛊惑,破坏了班子的团结啊

郝青山一反柔弱书生的常态,恶狠狠的问道

真的吗?

仅仅这三个字,王善舟、李为群和黎秋萍都不由自主的低下了头。看到这一切,几乎毫无疑问,林发强反映的情况是真实存在的,郝青山感到问题愈发严重,自己刚上任才三个月,村里面就出现优亲厚友问题,这可不是小事啊!但郝青山知道整人”不是他的目的,犯了错误,也要给人改正的机会,他来这里的是为了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因此,他缓和一下语气,继续说道。

现在问题也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如果你们在这次危房改造中的的确确存在优亲厚友问题,那就主动交代问题,做好书面检查,经我签字后,上报给镇纪委,如果不交代,到时群众反映县纪委,那谁也保不了你们,也不要怪我没提醒你们,另外,对确实存在优亲厚友情况的,你们要及时做好工作,将指标让出来调整给其他急需改造的困难群众,减轻此事造成的不良影响

言下之意,是各位不要心存侥幸,要老老实实的交代问题。几位村干部听了,皆不由得毛骨悚然,颇感畏惧,心中的敬重之情油然而生,这个白面书生真不是摆设,有几把刷子,今后要小心才行。

会后三天,村干部在危房改造中,自己的优亲厚友的事写成书面材料,并将书面检查材料一并报给了郝青山。郝青山认真看了那些材料,其中村支书王善舟、村主任李为群确实存在优亲厚友的问题,而村妇女主任黎秋萍虽然在危房改造中,给自己的亲戚拿到指标提供了一些帮助,但她那户亲戚确实也是村里面比较贫困的一户,比林发荣好不了多少,其他村干部也在这过程中为自己的朋友提供了帮助,但他们提供帮助的那几户,家庭情况比较差,算不上优亲厚友。郝青山在他们的材料上十分中肯的签署了自己的意见。并让村党支部书王善舟将材料报到镇纪委,对郝青山的举动,王善舟颇为感动,打死他也不相信郝青山会让在那个时候让他把材料报给镇纪委。见王善舟有些迟疑,郝青山说:

快拿去吧!用人不疑问,疑人不用,相信经过这件事情,你们都会有新的认识,今后你们要主动把好友情关、亲戚关、纪律关,真心实意的为群众办事

王善舟感动得老泪纵横,只差要跪下来表达感激之情了,颇为激动地说:

谢谢你,郝书记,我知道你让我把材料报上去的意思,是让我们有更多自首坦白情节,以减轻处分

半个月后,镇纪委关于王善舟等同志违纪问题的通报下来了,通报上写道

岭善村支部书记王善舟、村主任李为群两位村干部在2012年危房改造项目中存在优亲厚友问题,但他们主动交代问题,而且主动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自觉将落实给亲戚的指标调整出来,避免了不良影响,鉴于他们有自首情节,未造成不良影响,给予警告处分;黎秋萍、温绍全两位村干部存在优亲厚友问题,但有自首情节,同时,他们提供帮助的贫困户确实存在建房困难问题,免于处分。希望岭善村全体村干部……

事情告一段落,后来,村委将让出来的两个指标分别给了林发荣和温绍魁,算是给群众一个交代。不过这件事情给郝青山不少感触,他感到,要了解真实情况,不能老是坐在办公室,而应该多到群众家去走走,去山岭上看看,古语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恭行

6月下旬,郝青山开始在全村开展调研,他手里拿着本厚厚的笔记本,每到都一户,都一边问、一边听、一边写,认真得就如同一个小学生。没几天,他那本子里面已经写满了不少群众的所思、所想,同时也写上了他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看到郝青山如此亲民村民们都非常感动,也十分心疼,他们想,郝青山是北京来的干部,走惯了城市的柏油马路,走在我们这山间曲曲折折的泥巴小路,真是难为他了。村民李自强看见郝青山来了,主动迎上去,十分感动地说:

书记,要了解什么,打个电话给我就行,你这样跑,太辛苦了。

但郝青山乐呵呵的笑着说:

没事的,就当时锻炼身体了,在北京的时候,想走路还没有那么多机会,现在有了,不得好好珍惜啊!

还有一些屯长真心为郝青山着想,背着郝青山去动员本屯的群众,轮流去村委,接受郝青山调研,他们想这样郝青山就可以少走路了。这事让郝青山知道后及时制止了。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郝青山觉得在自己办公室,村民放不开,有些话不敢讲,况且他也想看看村民的生活情况,如果村民来村部接受他调研,他就无法看到这些,那这种蜻蜓点水、走过场的调研还有什么意思呢。

7月上旬的一天下午,郝青山刚进办公室,正准备带上笔记本出去调研走访。村民王贵喜匆匆闯了进来,和郝青山撞了个正着。

“什么事,这样火急火燎的!”

也许是这一撞真把郝青山给撞疼了,郝青山气呼呼的说道。

“书记,我……

见王贵喜支支吾吾,郝青山突然感到自己的刚才的态度不大友好,于是缓和了一下语气。

“别急,有什么事,慢慢说。”

“书记,我是王家屯的王贵喜,我们屯长安排我来接受你调研的,你有要问的,尽管开口,我保证一五……

没等王贵喜说完,郝青山就打断王贵喜的话,气急败坏地问:

“你说什么,你们屯长安排你来的,真是岂有此理!”

听郝青山这么严肃地一问,王贵喜感到自己闯祸了,但他不知道究竟哪错了,他好心好意来接受调研,是为了郝书记不那样辛苦,但他没有想到的是,郝书记竟然发这么大的火,这让他局促不安,同时也感到十分恐惧。

见王贵喜忐忑不安的样子,郝青山意识自己的行为太过火了,于是和颜悦色地说:

“对不住了,王老哥,刚才是我不好,不应该冲你发火,这次来接受我调研的,除了你还有谁?

“还有我们的王招弟、王来顺……”王贵喜一五一十的说道,那认真的样子,就像是在回答学校老师的问话一般。

“你回去吧,顺便通知他们也回去,回头我会去你们屯调研的。”

见郝青山这么一说,王贵喜就如获得大赦一般,赶紧小跑着走出郝青山的办公室,拔腿就向村委大院门口奔去。

那天,王贵喜走后,郝青山就去王家屯屯长王长喜家,许是早已得到消息的缘故,见郝青山一进门,王长喜就显得十分不自在起来,心里七上八下,他担心郝书记会狠狠的批评他,其实王长喜猜得一点都没错,郝青山原本想打算好好教育一下屯长他的,但转念一想,觉得王长喜也是好意,可能是怕自己辛苦才这么干的,于是也转换工作思路。

“长喜哥,谢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你这样做不好,村民来我办公室他们哪里放得开,哪里敢讲真话,况且,那样我也了解不到他们的真实生活情况,看不到他们的住房情况啊!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听郝青山这么亲切地说,王长喜七上八下的心落了下来。赶紧说:

“书记,我错了,你说的我都理解了,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干这傻事了。”

王长喜得知郝书记发火后,他心里十分忐忑,他想过郝青山跟他谈话的场景。他觉得,郝青山会像村书记一样对他的行为进行严肃批评或者对他破口大骂,因为以前,他也不少被村书记批评,问题严重的时候,也被骂过几次的。这次郝书记都发火了,说明问题应该是非常严重的,被骂也不是不可能的,但他转念一想,觉得郝书记是北京来的干部,应该不会直接骂他的,但严肃批评应该是少不了的。但他万万没想到,郝书记不仅没有骂他,而且与他的谈话语气和蔼,就向是征询意见一样,让他感到舒服,但整个谈话,话语绵中带钢,也有批评的意思,这让他心悦诚服,顿时,对郝青山多了几份敬意。

一个多月走村串户的调研,让郝青山受益不浅,他在驻村日记里写道:来村已有4月有余,我过得最充实的应该是6月下旬到8月上旬,在这两个左右的时间里,黑了,身体壮实了,收获了不少感动,我感激群众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随着调研的深入我对村里面的群众更加了解了,那是我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结果,虽然有些辛苦,却是幸福

郝书记要上山了,山上的路可不好走,不像村里的泥泞小路,你快去去劝劝他

8月中旬的一天中午,村民李石强跑到村主任李为群家十分着急的说。

是的,郝青山已经在去环村岭的路上了。那天早上,郝青山洗漱完,背上提前准备好的旅行包,穿上登山鞋,拿着定位测量仪和那本厚厚的笔记本去登山了。

原来,经过前段时间的深入调研,郝青山了解到,一些村民想在山岭上种果树,那样既可以美化山川,也可以有收入。郝青山觉得村民的想法很好很现实,也有创意,跟他当初的想法不谋而合,跟镇政府的意见也一致,但他想要在山上种果树,起码要修一条上山的公路,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这连绵缠绕几公里的大山到底有多少面积,需要多少投资,更适宜种什么样的果树,这连串问题,只有上山实际调查才答案的我们党从来重视调查研究,作为有五年党龄的优秀共产党党员,郝青山不可能不知道的。毛主席老人家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所以,做了必要的准备他一早就上山了。

山路真的不好走,不仅路面坑坑洼洼,有些地方根本就没有路。他一边走一边测量拔海高度、坡度等,测量完后,还在本子上做了记录,就像一个科学家在执行一项野外科考项目一样认真。正当郝青山忙得正酣时,他的电话响了。

郝书记,你在哪里呢?我去村委找你,没有找到你”。电话那边响起了李为群的声音。

我在岭上,有什么事回去说,我还忙着呢。郝青山毫无掩饰的

没有什么事,就是你去岭上,怎么也不叫我们呢,一起上去也有个照应”。

“我见你们这段时间也比较忙,所以就没有叫你们,过几天我还要上来,有些事情还要跟你们一起商量一下,到时一起上来吧电话里,郝青山和李为群这样聊着。

挂了电话,郝青山继续他的行程。这一天,郝青山走了十几公里的山路,这可能是他有生以来走得最长的一段山路,回来的时候已经晚上八点多钟了,这一天把他累得够呛,全身的肌肉都在做无声的抗议。但他心里很高兴,因为他今天掌握了一些数据,基本上勾勒出上山下山的公路,那就是从村东进,从村南出,形成一个240度的环路,基本上覆盖了整个环村岭,下山前,他还专门取了土样他想知道这个山岭适合种哪种水果。因为,他知道水果种植可不是闹着玩的,必须尊重科学,才能有收成,否则就会南橘北枳

第二天一大早,郝青山顾不上昨天山上忙碌后的疲劳就去了县里,因为他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这片土地究竟适合种什么水果,经过昨天的观察,他也越来越觉得这片看似荒芜的山岭就是他大展拳脚的地方。

丹源县水果局办公室,办秘书小梁接待了他,一听说他说国家林业局派出的第一书记,秘书小梁不敢怠慢,带他去见局长了。

黄局长,这是国家林业局派驻岭善村的第一书记郝青山,他今天来就是想了解一下岭善村那片山岭适合种什么水果,你看还把土都给带来了,还有各个坡段的拔海高度也带来了。小梁向局长介绍说。

好的,你把这些土拿到县水土检测中心去检测一下,等结果出来后,结合土质情况把适宜种植的水果通过电告诉郝书记,不要让郝书记来回跑。黄局长向秘书小梁吩咐道。

办完事,郝青山马不停蹄的返回村里,一到村里,昨天他上山的事情就在全村传开了。

有人说:这个郝书记,看上去白白净净,显十分柔弱,但那么艰难的山路也能走,还真是不简单”。

也有一些人说:郝书记可能要在岭上搞大项目,我们村有盼头了,要不然他上去干什么。

这个我知道,郝书记要在上面搞风能开发,你看山那么高,风那么大,搞风电最好不过了

“别吹了,你又不是郝书记肚里的蛔虫,你怎么知道?村民你一句,我一句的谈论着。

听到这些,郝青山只是微微一笑,因为他知道现在还不能跟大伙说摊牌的时候,他还要继续调研,弄好规划后,条件成熟时再告诉大伙。

没过几天,郝青山办完手边的事,他又上山了,不过这次,不光是他去了,村委几个干部和村里面一些年龄微长村民也跟着上去了。这次,约他们一起上山,郝青山是想了解各个屯对环村岭上荒山的使用权分布情况。同时,他还想了解大家对开发这片荒山的想法,毕竟岭善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发展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如何开发?他们的意见也至关重要。在岭上,他们一边走,一边指东指西说着话,而郝青山则一本正经记录,在笔记本上他勾勒出各个屯荒山使用权边界,通过勾勒边界图,郝青山基本上知道这片荒山的面积,足足有7000亩,像岭善村这样的近户的大村平均下来每户都5亩左右的使用权,他更加觉得岭善村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地方。

不知不觉,已是傍晚,他们匆匆下山,到了村委,他们顾不上回家吃放,在村委他们每人吃了点方便面,就开始讨论了,讨论的主题当然是如何开发岭上的荒山了。

大家七嘴八舌,各有各的考虑,各有各的看法,似乎也都有一定的道理,郝青山认真的作记录。讨论好长一段时间,也没有讨论出要种什么。村上的一些老人谭贵平说:

岭上原本一片片红松,还有随处可见野生的杜鹃花。现在松树基本上是没有了,杜鹃花也只是零零散散,不成气候,早没有了昔日的风采,还是种松树的,修复生态的好

其实,老人们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从杨顺群书记送他来村时在村委办公楼前的感慨和前些时间的调研中,郝青山已经知道,岭善村原本是个风水宝地,就是因为生态的严重破坏,才沦为今天全镇数一数二的贫困村。但是,村干部不愿意了,先是支书王善舟责难。

修复生态我没有意见,但现在是市场经济年代,种植松树,经济价值短期内难于体现出来,那我们村还会想继续穷下去,还是发展经济林,既可以绿化荒山,也可以搞活经济,一举双得。

紧接着,村主任李为群接着发难。

“还是王书记的意见好,现在正处在准精脱贫阶段,自然要把脱贫作为第一要务来抓。”

“你们说发展经济林,那发展哪种经济林呢?现在水果的市场行情怎样?有没有销路,不要到时水果出来了,却卖不出去,那不是白费力气吗?

王家屯屯长王长喜颇为担忧的问道。

大家你一句,我一言地继续发言……

但最后还是没有任何结果。

当然,郝青山也是倾向于发展经济林的,因为,他的主要任务是来扶贫的,如果仅仅修复生态,要搞活村里面的经济,短期内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尽管这次没有讨论什么结果,但大家绿化荒山的意愿是一致。至于要种什么,还要等水果局的鉴定结论,因为那份结更有科学依据。

转眼就要到了国庆节,但上次拿去鉴定的土壤还没有结果,这让郝青山颇为着急的,但他知道,这种事情也不是三五天能够出结果的,起码也得一两个月,因此他也没有催问。而他本人,因为离家太远,也没有打算回北京过节。有些事情,真是无巧不成书,水果局的秘书小梁其实也是岭善村人,前几年毕业于祖国西南某林业院校,毕业后就在县水果局上班了。对本村荒山野岭也是痛心疾首,上次郝青山去水果局,小梁之所以那么热情,而且还带他去见他们局长,不仅是出于工作职责,也是有点私心,就是不想让本村的荒山继续荒下去。

说起来也是幸运,幸好郝青山没有回北京过节,不然产业规划就要延迟了。因为国庆节期间,小梁回村来了,他带回了土壤检测报告10月2日的上午,郝青山正在埋头写东西,这是他多年以来的习惯。

喂,郝书记,你还在村里面吗?我是县水果局秘书小梁,上次你拿给我们的检测的土质报告我拿回来了。电话那响起了秘书小梁的声音。

你在哪里,我过来拿就好了郝青山在电话里客气说道。

不用了,我家就在村委附近,我很快就到了。”说完小梁挂了电话。

郝青山刚放下电话,小梁已经到了村部,手里还拿着一本厚厚材料。看到小梁进来,郝青山欣喜若狂,迫不及待的从小梁手里拿过报告,忘乎所以的翻了起来

这个报告的内容非常详细,适合种植的水果全部都列了出来,而且还以表格的方式对各种水果的行情进行了对比,十分具有参考价值。小梁见状,觉得有些尴尬,就简单介绍了报告的内容。

“好好好,我正看着呢。”听见小梁的介绍,郝青山头也没有抬,只是简单的回了句,就继续看报告了。

书记,你先忙,我回去了。听小梁这么一说,他才若有所悟的说道:

别急,听说你也是岭善人,正好我想跟聊一下这里的情况。

这两个林学院高材生,也许都是学林的,也许出于共同的目标,都想改变岭善出一份力,他聊的很投机,从中午一直聊到下午,都不愿跑开话题,也没有停下来喘口气的样子,时近旁晚

书记,要不去我家吃个便饭,我们继续聊。小梁说道。

搁在平时,郝青山一定会拒绝的,但这次不一样。他还想继续和小梁一下以便把村里的情况吃得更透彻一些。吃饭的时候,他们聊的也还是岭上荒山绿化的事,除考虑到小梁父母的感受,跑开话题,回应点其他方面的事外。不知不觉又是几个小时,一看手机,快十点了,郝青山才兴犹未尽的回了村委。

第二天,小梁到村委和郝青山打了招呼,就匆匆回县城了。而郝青山又开始忙碌了。他打算整理一下这段时间的调研材料以及和小梁的交谈内容。尽快把《岭善村20122017年的产业发展规划》弄出来。

规划讨论

转眼已到了十月下旬,经过郝青山近半个多月夜以继日、埋头苦干的工作,《岭善村20122017年产业发展规划》跃然纸上。

10月底的一天,岭善村委狭小的会议室挤满二、三十人,郝青山正在为大家解读岭善村20122017年产业发展规划。这次会议是岭善村2012年第一次由村委班子和各屯屯长参加的会议,主题当然就是学习讨论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解读完后,郝青山强调指出:刚才,大家也听了规划的解读,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感想,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不要紧,今天的会议仅仅是开了个头,关于我们村的产业规划,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大家回到屯后,要认真组织全屯的群众的学习,并做好意见和建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发挥好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确保每一户每一人的意见和建议都能够如实的反映上来。

这次会议以后,全村开始忙碌了,尤其是各个屯的屯长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但他们还是挺兴奋的,因为这是他们担任屯长以来第一次参与和组织这种重大事项的讨论,在此之前一是没有类似的重大事项,二是村里面大大小小的事情,虽然有时也开个会,但基本上也就是走个过场,最后都是支书、主任说了算,他们的意见不是被忽略掉,就是被当做错误的看法被枪毙掉,说起来,他们其实也挺无辜、挺无奈的,当个屯长大多像是花瓶的花,是个摆设,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只有执行的份,至于决策基本无份。这次就不一样了,郝青山让他们当家做主,而且是当一个屯的家,这份责任和信任无疑是崇高的,备受鼓舞和令人振奋的。

的确这些平时看起来能力和素质都不起眼的屯长们,一旦肩负了任务,就像是神灵附体一般,表现出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这是郝青山想看到的,但却是他没有想到的,他想这个应该是被重视激发出力量。

一些大点屯,屯长还进行分组,将全屯分成若干个组,设召集人,由召集人组织讨论。小一点的屯,屯长就直接组织讨论。还有一些小屯,屯长考虑正值秋收季节,就挨家挨户的宣传和征集意见。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有各的做法,但都有一定的道理。

时不时,郝青山也会组织村委班子到各个屯去看看,了解一下规划讨论情况,打听一下村民对这种议事方式看法和意见。深入到屯里,郝青山才知道,大家对在荒山上种沃柑赞同,对这种议事方式表示非常满意。一些村民动情的

都活了这么大岁数,参加这种大事讨论还是第一次,更难得是我们还能发表意见,屯长还说我们反映的这些意见和建议,书记你都能够看到,这让我们真的很是感动,当家做主不是套话,而是真真实实的事情。

不过,郝青山也听到不同的声音,那就是一些村民希望在岭顶划出相当一部分面积修复原有生态,也就是种植松树,培育野生杜娟花。这个想法郝青山也曾想过,村里面的一些老人也曾提过,但考虑到有相当的大的阻力,也就没有写进规划。听到这些,郝青山由衷的感到高兴,因为他深深的感受到,村民的积极性正在被调动起来了,村民的智慧也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也让郝青山感到岭善村的未来将无比的美好。

 经过近十来天的分屯讨论,岭善村又迎来了第二次大讨论了,不过这次,需要讨论的内容已经相当少了。因为,通过上一轮的分屯分组讨论,对规划提出的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农户+专业合作社运行模式以及大面积种沃柑,修环山路、灌溉水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的内容都是十分满意的,至于为什么要搞这些项目,规划中也讲得十分清楚。仅仅就是在山顶上划出3000多亩的面积修复原有生态持不同意见。当然,郝青山也倾向于在这种意见,他是学林学的,对原生态情有独钟,如果能够保证村民脱贫的基础上,他更愿意看到原有生态得到修复,这一点应该是每一个林学者和从林人员与生俱来的美好夙愿。因此,在村屯干部集中讨论会议上,郝青山略带煽情的说:

在山顶上修复原有生态是一种智慧,体现岭善村民既要,也要的美好愿望,是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有机融合。虽然,这样做大家的经济林使用权会少一些,但有利于美化我们岭善村,这无疑是一个双赢双丰收的格局,想想在那春暖花开的季节,山顶上开满杜鹃花,那将是一副多么美丽和壮观的图景,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我们沃柑的销售,你们想想,沃柑成熟在冬季,销售却在冬春季节,如果在销售的时候,大庄买卖做成后,还有些剩余,这美丽的杜鹃花是不是可以吸引更多的零散客户。

看得出,这番话是经过深思熟虑后讲出来的,出发点是让村民尤其是村干接受修复山顶原有生态的意见,把”的经济价值也体现出来了,充分表达出他本人是支持在山顶上修复原有生态的意见。听郝青山说完,一些刚刚开始持反对意见的村干部开始动摇,他们觉得郝青山说得在理,也表示支持。对持反对意见的村民,他们表示会做好思想工作。

经过两次激烈的大讨论后,郝青山结合村民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后,报给了县委第一书记办和县扶贫办,希望得到县委和政府的支持。书记办和扶贫办均表示,该规划是目前收到的发展目标清晰、措施鲜明、实施路径明了、资料详实、论证有力,是一个切实可行产业规划。但也表示,县扶贫资金少,而且本规划涉及多个部门,能不能实施还要进入会议讨论才能确定。

其实,这个结果,也在郝青山的预料之中,丹源县是全国深度贫困县,在全省贫困县排名靠前,全县财政收入还不到一个亿,让县里面拿出那么多资金实施该项目,确实有点难。再说,国家给贫困村安排后盾单位,不就是想让后盾单位出钱出力吗?郝青山想还是回娘家去要点支持。

娘家来人

小郝回来了,郝青山一走进国家林业局大院,就碰到准备外出办事的张处长。

是的,张处长,我回来找杨司长汇报点工作。郝青山回道。

你来的真巧,杨司长在办公室,你去快点去吧!晚了,说不起定他还要开会呢”张处长极为关切说道。

在杨司长办公室,郝青山向杨司长汇报近9个月的扶贫工作情况,重点报告了《岭善村20122017年产业发展规划》,杨司长认真听,不时还在产业规划上用笔勾画着,似乎也在思考如何推动规划实施。

青山,这么长时间在农村工作,你辛苦了,听了你们做的规划,说实话,规划写得很好,内容详实,论证有力,运行模式也十分新颖独到,民主讨论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智慧,但规划涉及多个部门,我们需要开会研究,最迟一两个星期就会有结果。你也好久没有回来了,回家看看父母,等这边有结果,你在下去吧!听得出,杨司长是在给他放几天假

郝青山感激的说:谢谢司长

这么长时间没有回来,郝青山确实非常想念他的父母,跟杨司长说了声再见,就匆匆回家了。

一进门,父母就迎了上来,父亲接下他肩上的包,母亲拉着他的手,喉咙都哽咽了

孩子,走了这么长时间,爸爸妈妈都很想念你,在农村工作,一定很累,很辛苦吧!快坐下来休息一下,妈妈给你做你最爱吃的

见到父母,郝青山感到心里暖烘烘的,一股热流在心里上下乱串。想想在村里的生活。家里真好”,这是郝青山这次回家的最大感受,以前上下班前,父母都做好饭菜等他,他都习惯了,也没有感觉有多好,而下乡的这段时间,他几乎每天不是泡面就是面条,吃得都有些反胃了。除了参加县镇的扶贫工作会议,不是在贫困户家,在荒岭上调研,走的都是山间泥巴路、石子路,到现在他都不知道当时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在家,郝青山跟父母聊起村里的事情,还说要种4000沃柑,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看着儿子黑的脸,闻着他还有泥土气息的衣服,一阵一阵心酸悄悄的袭来,眼里泪花闪烁,似乎不经意间就要流淌出来一般。但他们是高兴因为知道他们孩子出息了,长大了,越来越有责任心了。

再说,杨司长那边也没有闲着,他知道选派干部下村扶贫是中央开展扶贫的新举措,必须全力以赴,尽心竭力的把工作做好,这是光荣而重大的政治任务。因此,他急忙把《岭善村20122017年产业发展规划》报告给局领导。局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认为:

生态修复是林业部门的职责所在,岭善村将绿化荒山和扶贫有机结合起来,找到绿化与扶贫工作的结合点,是发挥林业部门优势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明智之举,必须给予大力支持。局领导决定统筹150万元资金,支持岭善村扶贫开发工作。并决定,派杨司长到丹源县协调环山路、灌溉水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点等配套项目建设。

听到这个消息,郝青山有点喜出望外,他原本想,回来找后援单位,估计也就是捐点钱,给点树种,顶多不会超过十来万。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娘家这次非常大方,出手阔绰给了他,不,是给了岭善村那么大的支持,更让郝青山意外的是,娘家”还派出杨司长这种重量级的人物到县里去协调,这让郝青山倍受鼓舞,也十分感动,也特感有面子。说实话,在此之前,他还担心去县里找相关部门会碰钉子,现在他知道这个担心是多余的。他意识到,一场针对岭善的扶贫大餐已开席,而吃席正是岭善村近二千多户村民。

2012年12月上旬的一天,杨司长、郝青山出现在县委书记的办公室。

书记,你好,受国家林业局领导指派,今天来向报告国家林业局驻点扶贫情况。《岭善村20122017年产业发展规划》经我局党组会议讨论,认为规划把扶贫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林业部门优势,是一个生态修复与扶贫双赢的规划,因此,局里面已决定统筹150万元资金用于该规划实施,但环山公里、灌溉水柜和人工影响天气基地规划项目涉及到交通、水利、气象等部门,我局与他们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也不好直接出面协调,因此,希望县里面给予支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齐心协推动规划的内容付诸实施。杨司长谦虚诚恳说道。

杨司长,你好,首先,非常感谢国家林业局对我县扶贫工作所作的贡献,《岭善村20122017年产业发展规划》县委已开专题会研究过,也征求了河口镇的意见,一致认为该规划是在摸清村情、充分了解村民意愿基础上,结合扶贫工作实际制定出的规划,是一个实施可能性较高、扶贫潜力价值较大的规划。实话说,我们原本打算近期就向国家林业局汇报,争取国家林业局支持,在河口镇打造一个扶贫的样本工程,以此推动全县的产业扶贫工作,没有想到,国家林业局跟我们想到一块了。对你提出的三个配套项目,我们也打算安排相应的资金予以实施,这个规划也已复印给县相关部门。同时,也希望国家林业局在今后继续给我们更大的支持,推动我县扶贫工作迈上新台阶。袁书记也把县里面的意见作了介绍。

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走出书记办公室,郝青山感到精神振奋,如果在此之前,他还有些忧虑的话,那就是担心县里面没有配套资金支持,那么环山公路、水柜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这些基础项目就要落空,如果那样,整个产业规划将受到不小的冲击,甚至要寿终正寝。而此时此刻,他仿佛觉得丹源县城的空气似乎都比往日清新了许多,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这是他下乡扶贫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县委书记,给他的感觉是,书记为人和气、待人诚恳,对于扶贫攻坚工作格外重视。他意识到,县委之所以重视他编写《岭善村20122017年产业发展规划》,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国家林业局派出的第一书记,更重要是他负责编写的规划,立足实际,既反映了村民的所思所想,也考虑到生态修复,更重要的是连市场供给也给考虑进去了,水果局的那份详细的报告不仅分析土壤宜种果树,更是分析了市场行情。

通过这次接触,他才知道,县委对岭善村的扶贫工作非常重视,一是准备跟国家林业局对接,寻求国家林业局的支持,二是就本县能够实施的配套项目也有了打算。对于扶贫工作,很多人的感受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些想法要付诸实施,一般还是很难的,就资金和技术两大难题就够呛。郝青山原本也是这样想的,但现在他不这样认为了,上级部门决定支持与否,关键看规划、方案是否有实施价值和可能性。

绿色之光升起

2013年1月8日,可能对大多数人而言,就是一个极平凡而普通的日子,但岭善人而言,是一个天大的好日子。因为这一天,县里和镇里有几位重要人物来到岭善村,他们是县委副书记王成达和县林业局、气象局、水利局、交通局、河口镇的主要领导,他们给岭善人带来脱贫攻坚的福音。

上午10时许,在岭善村村委会议室里,县委王成达副书记、河口镇领导和县林业、气象、水利、交通局的领导以及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郝青山在主席台上就座,台下还挤满了岭善村全体村干和村民代表数十人。正当台下群众悄悄议论今天会议主题的时候,王副书记开口说话了,王副书记说: 

今天在这里召开会议,是受国家林业局和县委的委托,来宣布一个重大决定,经研究,为推动岭善村整村脱贫攻坚工作,国家林业局决定统筹150万元资金,县委决定统筹200万元资金支持《岭善村20122017年产业发展规划》实施。

听到这一好消息,台下倾间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不少村民激动得忘乎所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眼里还噙着泪花,激动之情溢言于表,是的,他们太激动了,等这一刻,他们等得有些久了。在他们的记忆里,以前扶贫都是送点钱送物,修水柜、修道路、架电线,但就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没有这样大的力度。郝青山搞调研、开展规划讨论那时,其实他们心里也犯嘀咕,这么大的项目,每一子项目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去哪里找钱来做,唯一的希望就是他们知道郝青山是国家林业局派来的,也许真有能耐弄来资金,正是怀揣着这一点仅有的希望,他们才热心参与讨论。见此状,王副书记顿一下,深表理解的摆了一下手,示意大家停止鼓掌,但大伙好像没有看见一样,继续一个劲的鼓掌,大概过了四、五分钟,大伙才回过神。王副书记继续说:

对岭善村获得国家资金支持我代表县委表示祝贺,县委之所以选择在岭善村打造生态扶贫样本,是因为上有国家加强生态建设的大背景,下有岭善村7000亩的荒山需要绿化,也有岭善村近二千户的村民要脱贫致富奔小康,可能大家也听到了一句顺口溜丹源脱贫看河口、河口脱贫看岭善。这句顺口溜真实反映了岭善村脱贫攻坚的难度,规划项目涉及单位要顾全大局,抓紧做好项目实施方案,尽快实施,林业局要会同水果局做好果苗的选购工作,岭善村委也积极行动起来,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鼓励群众出力出钱,竭尽全力组织规划实施。

会后,王副书记一行人在郝青山的陪同下,进屯入户检查了岭善村2012年以来的扶贫工作情况,就匆匆赶往其他乡镇检查扶贫了。

下午,郝青山组织召开村屯干部会议,会议具体部署了规划实施准备工作,要求各屯迅速行动起来,原有的荒山使用权不变,按照每亩70110株的要求提前挖好坑,坑的规模是50CM*50CM*50CM,待果苗进村后,土壤湿润就后迅速种下去,同时在公路尚未修通的情况下,为确保果苗用水,建议大家用人挑马托的方式运水上山。看得出,这些部署充分考虑到当前岭善村实施规划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虽然方法了点,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也只能如此。时不待我,只争朝夕,郝青山要求屯队长们回去后马上部署,明天就要见到行动;村干部要按照村委主导片区负责制的原则,督促各屯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郝青山人将联系有关部门开展沃柑种植技术培训。

今天,亲耳听到县委的决定,各屯的屯长们都异常的兴奋,他们真切的感到他们的幸福生活就要来临,因此,他们没有顾得上疲惫,回到屯里后,他们顶星戴月,挨家挨户去做动员了。

第二天,环村岭上热闹起来,这个曾经一度被岭善人抛弃的地方,一个曾经一度荒凉的地方,一下子迎来了许多客人”,而这些“客人正是不甘贫困落后的岭善人,他们挥舞着手中的铁锹,挥汗如雨,大有拼命三郎的架势,大有不破穷根誓不休的万丈豪情,一个劲的挖坑。尽管这活很苦,但是他们一点也不觉得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挖的不是普通的坑,而是金坑银坑,不久的将来种下的是摇钱树,不是普通的树;而那曲曲折折的山路上,马队托着水正蹄疾步稳的向山上迈进,好像这些马儿也成了先知先觉的圣人,懂得岭善村要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般,要为岭善作贡献了,所以,迈步起来也特别起劲,它们高昂着头,一个劲的往山上赶,好像他们托的不是水,而是村民浇灌幸福的心血。就这样干十来天,环村岭上百万多个沃柑坑就挖好了。看到这些,郝青山倍感欢欣鼓舞,他深深的感受到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也深切感受到岭善人誓死挖掉穷根的决心和勇气。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尽快安排技术培训,确保种一株活一株,种一株丰收一株,他深深的知道,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无比光荣的责任,凝集的不仅仅是群众的心血和汗水,也凝集着县委和国家林业局的对岭善人的关怀。为了这件事,前不久郝青山已跟县水果局联系了。

2013年2月5日,郝青山接到县水果局张福强局长的通知,说2月10日,市县有关专家将莅临岭善村开展沃柑种植技术培训,要求村里面做好组织工作。听到这个消息,郝青山如释重负,心情格外的顺畅。说句实话,近段时间以来,他深感压力不小,自从他请求县水果局派专家到村里面开展技术培训到现在,已经有二十来天,眼看春耕季节就要到了,如果技术跟不上,那可就要出大事了。

接到通知后,郝青山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告诉村委干部,要求村委干部按照片区负责制,及时做好组织动员工作。但是,令郝青山没有想到的是,他辛辛苦苦联系到的技术培训项目,一些群众却没有把它当一回事,其中,也不乏一些冷言冷语。

有人说种了一辈子的地,种树和种庄稼能有什么区别,还用得着培训吗?要我们看啊!真是多余。

还有人说:他们就知道坐办公室,还专家呢,他们种过一天地吗?

技术培训的质疑声不仅严重影响了郝青山的心情,更像是一场瘟疫,也感染到村里面想参加技术培训的人。虽然,村民的想法让郝青山猝不及防,但他觉得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真正在一线从事实践的,也的的确确是这些心里犯嘀咕的村民。因此,他觉得也没有什么好计较的,当然他也没有时间去计较,为改变村民的想法,他开始马不停蹄的去做工作,每到一户,他都精心准备,用科技兴国兴家的事例开展说服教育。别说,他的工作是奏效的,一些村民经过他的劝说,还真的有不小的改变,尤其是村上的一位老大爷,还说要通过村广播发表感言,给村民参加培训打打气。

2月10日,岭善村2013年沃柑种植技术培训如期举行。那一天,岭善村委办公楼前坐满了近两千人,他们正在聚精会神的聆听市县专家讲解沃柑种植技术。专家从如何种、怎么施肥、怎样防病害虫以及如何收几个方面给村民进行讲解,大量的种植技术信息迎面扑来,应有尽有,一些村民还做了笔记,还有一些村民还用手机拍照,十分认真。看到这些,郝青山倍感欣慰,他知道村民的认真意味着就是丰收希望,意味着就是岭善村脱贫的大事前景可期。

培训结束后,一些村民感慨万千,说道:

真是不听不知道,听了还真是有味道,小小的沃柑种植竟然有那么大的学问。

而说这些话的人,正是那些对技术培训有对抗情绪的人。听到村民对培训的反响,郝青山感到,沃柑种植是岭善村的大事,技术问题不是一场培训就可以解决的,有必要继续做好跟进培训,因此,他拷贝了专家的培训材料

建一个岭善村沃柑种植技术交流qq群,并将培训材料发到群里,让群众继续做好学习。

别说,这个群还真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不仅满足了群众间相互交流信息的需求,在后来的信息上报处置中还真发挥了消息树指令枪的作用。

转眼到了春耕季节,天公还算作美,郝青山去环村岭上实地察看了一下,岭上泥土湿润,而里也有不少积水,郝青山知道,必须抢抓有利时机,把果苗种下去。他通过QQ群或电话通知村民了。这一次,村民表现都很积极,也没有借春耕农忙搪塞,他们就像当初上山挖坑一样,非常卖力,干得特别起劲,并按照专家传授的技术把果苗种了下去。看到环村岭种下的百万多兜沃柑果苗,郝青山感到,这一年多来的辛苦是值得的,村民的积极表现是他想看到的,种下的果苗更是他渴望看到的,他似乎看到了来年的春天,这个地方将脱胎换骨,变成一片绿意盎然,果花飘香的好地方。更让他高兴的是,环山路、灌溉水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项目也逐步开工,村民们按照村委部署自觉出工出力,兼顾了农业生产,项目进展十分顺利,相信用不了二、三个月的时间,这些项目将大功告成。正如他当初的料想的那样,这些项目在6月底前全部完成。这着实让郝青山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

气象局的本事

话说,自从果苗种下去后,郝青山和岭善村沃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技术骨干们若无其他事情,隔三差五都会去环村岭上去看看,此时此刻的他们,就如同是在哺育婴儿的母亲,不同是母亲收获的是茁壮成长起来的孩子,而他们收获的将是一颗颗茁壮成长起来的沃柑树。

每一次上山,他们都会拍一些照片,给村民们发个微信,与村民分享。给县里的专家发个E-mail,请专家帮忙看一下果苗的叶、茎是否正常,长势是否良好。好在老天爷”还是挺给力给面子的。自果苗种下到7月中旬,岭善村一直都是风调雨顺,用村民的话来说就是今年老天爷脾气变好了,果苗长势特别喜人,这让岭善人欢欣鼓舞,他们深深的意识到脱贫致富已经不远了。然而,他们没有想到或者说是不愿想到的是,老天爷的脸说变就变,它哪里管你会不会因此不高兴。

2013年7月28日,郝青山的手机收到县气象局发来的天气预报信息,平时也会准点收到气象信息,但是这次收到的,不仅仅是预报信息,还有灾害预警信息,说得具体就是冰雹灾害预警信息,岭善村有冰雹灾害,郝青山是知道的,而且他还知道冰雹灾害还不小,在他进驻岭善村时就听村民们说起过,这也是他要在这里建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的根本原因所在。虽说是早有准备,但郝青山的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正当他要给丹源县气象局打电话时,一些村民已经火急火燎的来到村委办公楼,而他的手机也在响个不停,不用看是都知道是村民们打电话或发短信来了,内容不外乎就是有冰雹,咱们种的沃柑该怎么办。来到村委的村民一个个就是像是热锅里的蚂蚁,脸上写满焦急与不安。看到焦急不安的村民,郝青山故作镇定的说:

乡亲们,大家不要着急,县委已经在村里面建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我想这个问题,县象局应该有办法。郝青山这么一说,村民脸上的焦急之色明显少很多,但是他们心里依然犯嘀咕,囔囔自语的说道:气象局真有这么大本事,能跟老天爷对着干。”不过,尽管他们不十分愿意相信气象局,不过这是唯一的指望了。

,是气象局吗?我是岭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根据你们的天气预报信息,我们这里今天晚上可能有冰雹灾害,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应对一下吗?郝青山在电话里说道。

哦,就这个事啊!我们有办法的,我们局长已经作了安排,准备亲自带队去你们岭善村作业呢电话那边一个年轻的小姑娘说道。

但郝青山还是有些不放心,他继续说:

那你们这个作业效果好吗?能不能完全消除冰雹灾害呢?

这个就不好说了,一般而言,经过作业都能有效的防止灾害发生,即使不能完全消除冰雹灾害,也能够把灾害损失降到最小。

那就好郝青山回道

挂了电话,郝青山迫不及待的给村民发短信、打电话,把气象局要干预天气的事情告诉了大家,因为他要安抚一下焦急不安的村民

那一天下午,青山知道县气象局张应民局长要来,早早赶到岭善村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他去那里不是要去恭候局长的大驾,而是出于好奇想知道气象局是怎样干预天气的,同时,他知道沃柑这种靠天吃饭的活计,天灾是最可怕的,既然气象部门能够干预天气过程,多学一点对沃柑种植没有坏处。

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当他赶到岭善村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时,院内火箭架上已经填满了四枚火箭弹,一切早已准备就绪,而人影作业基地办公楼门口前,几个中年汉子,正悠闲的着天,他们聊得自然是今晚的天气过程。郝青山走了上去,说道:

你们好!我是岭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你们是气象局来这里搞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吗?

你好!是的,这是我们张应民局长。他们中一个人给郝青山介绍道。

张局长好!今天我来这里,是看看你们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另外,也想学一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知识,希望局长多指导。郝青山客气的说道。

很高兴认识你,别这样说,郝书记,帮忙倒是没有什么可以帮的,你看我们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至于学习嘛!一起进步。

就这样他们开始攀谈起来,从人工影响天气的历史谈起,他们谈到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效果和人工影响天气的未来发展。真是隔行如隔山,张应民局长说得天花乱坠,而郝青山听得如堕五里云雾,似懂非懂。但他还是尽一切可能去理解领悟。正当他们聊得正起劲之时,张局长的电话响了。

是市局的作业指令到了,张局长说了一句就开始作业了。

局长熟练的按下按钮,紧接着的一声嘭的一声巨响,火箭弹喷射着火焰向着夜空飞去。就这样又作业了三次,四枚火箭弹全部发射到夜空。伴随着飞出去的火箭弹,哗啦啦的雨水从夜空落下,张局长借助手电在院内看了看,又走出院内,到四周看了看,对郝青山说

冰雹灾害可能基本消除,即使有点冰雹,也不会超过黄豆粒大

听张局长这么一说,郝青山心中悬着的石头落地了,但他知道,村民们心中还悬着块大大的石头,必须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

第二天,正如张应民局长所料,村民们确实是发现了少量的米粒大小的冰雹,而环村岭上也有点,不过数量极少,不注意查找,几乎难以看见。当村民上山看到自己的果苗没有受到影响,他们就放心了。但他们知道,这一次,他们之所以能够避开灾害,完全是气象局的功劳。他们感慨万千,原来气象局真的有这么大的本事。他们原本以为,气象局就是搞点天气预报,消灾灭难这种事,气象局哪能呢?就连郝青山也不敢相信,一场看似来势汹汹的冰雹灾害就这样简单嗖、嗖、嗖,嘭、嘭、嘭的几声就被化解了,他原本想,就算是气象局有本事,也只能是减轻损失而已,没有想到是化解。这件事情让郝青山和村民们觉得,应该重新认识气象局,应该高度重视气象科技的运用。而一些喜欢热闹的村民,更是嚷着要给气象局送锦旗,但郝青山觉得,现在中央八项规定刚印发,给气象局送锦旗不好,但他也不好说道什么,毕竟那是村民对气象局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意。为此他专门打电话给县气象局张局长表达了村民的要送锦旗的意愿,但张局长还是拒绝了。这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让村民大开眼界,感受到气象局的本事。但他们哪里知道,气象局的本事还不至这些。

话说那场冰雹灾害过后,老天爷继续发,从7月底到8月下旬后,岭上村是滴雨未降。这可把岭善人和郝青山愁得上了火,这么多果树,该怎么办,水柜积水眼看就快用完了,如果老天爷再不开恩”,今年以来的努力将化为乌有。为了此事,郝青山给气象局电话,但张局长说,要有天气过程,才能实施人工影响天气,增加降水,这个郝青山也是知道的,气象局不是万能的,增加降水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行,在跟张局长聊天的时候,他就已知道了。但他为何多此一问,想是太着急的缘故。村民们也是隔三差五的跑到村委来找郝青山,让郝青山赶快想办法。当时,郝青山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实在不行,就运水水上山,虽然那只是杯水车薪,但也不适为一种办法。8月底的一天,气象局张局长来电话了

郝书记,现在有一个降雨过程经过我县,你们种了那么多果树,天旱了那么久,我们想去开展人影作业,增加降水,为你们排忧解难

张局长,真是太好了,等了那么久,终于等到了,非常感谢你们”。郝青山在电话里说道。

当天下午,还是张局长亲自带队到岭善村来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这次作业效果相当明显,全镇降雨量增加10毫米,降雨过程从原本的中雨升格为大雨,正是这场大雨过程,极大的满足了果树的用水需求,缓解了村民和郝青山的燃眉之急。这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让村民再次大开眼界,原来气象局不仅能消除冰雹,还能增加降水,他们形象的把气象局比喻成龙王爷。郝青山接过话说道。

气象局的本事还不只这些呢,单是天气预报信息,用好了,也能够给我们带来帮助,就说天气预报中的降雨量大小,也可以为我们施肥决策提供参考,在给果树施肥时,如果降雨量太大,可能导致肥源流失,如果太小,则不利果树吸收,必须把握一定的分寸

这些都是郝青山在跟张局长交流时了解到或是自己琢磨出来的。这次,村民们说什么都要求给龙王爷写一封感谢信,这次,郝青山没有反对,他觉得感谢信没有锦旗那么招摇,就亲自拟写了一封感谢信。而张局长也没有拒绝。

经过这两次与气象局的亲密接触,郝青山和村们都深刻的感受到气象局的神奇魅力,都有与气象局开展合作的愿望。为了达成这一愿望,郝青山组织村委干部去县里与气象局领导班子进行沟通,把村民们的愿望跟气象局领导作了汇报,气象局长王凯高度重视,当天就把他们的愿望上报到市气象局。市气象局领导经过研究决定:

主动回应群众需求,努力为人民服务是气象部门立业的宗旨,既然河口镇岭善村有这种需求,那就安排资金,做好对接,搞好服务

10月底的一天,岭善村与气象局在岭善村委会议室签订了合作协议,说是合作,其实就是气象局给予岭善村无私的帮助。根据协议,气象局在岭善村建设预警大喇叭4套,定时发布气象信息,收集沃柑种植技术、灾害、病虫害防御技术资料,分期发布,建设小气候仪一套,通过电子监控了解果苗生长情况,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消除冰雹、增加降雨。

看到这份名为合作,实为单方面给予帮助的协议,郝青山和村民都感动不已。因为,通过协议他们将会享受到一份气象为农服务免费大餐,而餐桌上写满了果树成长的安全保障。同时,他们也气象局的本事和能力也更加确信无疑了

网络也是助手

忙里时如水,不经意间,已到了2015年。经过郝青山和岭善村沃柑种植专业合作社年来的精心呵护,加上天公作美和丹源县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岭善村迎来了第一次大丰收。

那一年冬天,环村岭上结满了黄橙橙的沃柑,初步估计全村产出沃柑将达到一万多吨,根据市场价估计,平均每户至少有4—5万元等的收入。看到这些,村民喜出望外,他们感到整村脱贫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他们信心满满,脸上写满成就感和幸福感。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为了沃柑的销售,郝青山已经操了不少心,当再看到村民对未来欢呼雀跃的表情时,郝青山感到肩上的担子似乎又重了许多。自果树刚挂果之时,他就在思考销售问题。一些消息报道,一些贫困村也种果,但产出后,销路却成了扶贫的道路上的拦路虎,着实给脱贫信心满满的干部和群众浇了一盆冰凉刺骨的冷水。

前车之鉴不可不防,为做好沃柑销售。从看到那则消息时起,郝青山就开始跑市场了,他利用周末,几乎跑遍全市的大大小超市和水果市场、批发市场,尽管这样,郝青山还是感叹时日苦短。有时,他还通过电话、微信、QQ联系外地的同学和朋友,让他们帮忙联系销售途径,幸好他那些同学对他这第一书记还是十分同情”的,也都出了不少力。毕竟郝青山知道,一万吨的沃柑要销售出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必须广开销路。经过他的努力,2015年岭善村沃柑的整体销售还是不错的。那一年年底,整车整车的沃柑从岭善村运往全国各地等大中小城市,给村民留下的是一匝匝厚厚的钞票。看到这些,岭善人都特别好奇,这些远方的经营商怎么就知道我们这里有沃柑呢?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这些都是郝青山帮忙联系的。

不经一番寒彻苦,哪得梅花香满园。但是,事情没有想象的那般顺利,尽管经过一些努力,岭善村的沃柑已经销售出万余吨,村民们也有了一笔丰厚的收入。但仍然还有三千多吨没有销路。该怎么办,成为岭善村沃柑种植专业合作社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那可是村民的心血和汗水,销售不出去,怎么向村民交待?郝青山着急了、村干部着急了、村民们着急了。眼看就要到春节了,怎么说也不能影响大家的心情啊!郝青山首先想到娘家,但他转念一想,就娘家人那百十来号人,就算肯帮忙,也就销售出一两千斤,对于三千多吨的预销售额就是九牛一毛。

怎么办、怎么办”。郝青山在办公室踱来踱去,囔囔自语的说道。突然,他灵机一动

嗨!我怎么把这事忘了郝青山似有所悟。

微信、QQ可以用来交流信息,那也应该可以用来销售啊!是的,在城市,网购网销已经是一种时,而在郝青山驻点的村或者说在广大农村地区,网购网销似乎还只是一种观念。郝青山把自己的想法跟村干和村民说了,但是一些村民还是不理解,心存疑虑,他们认为网络可以用来销售,有点不靠谱,网上来的钱保险吗?万一果卖出出去了,收不到钱怎么办?他们的担忧不是没有理由,因为网络诈骗确实也不少。但他们也没有其他办法,所以,也只能选择按照郝青山说的做了。那一天,全村近两千户都开通了微商,村民们还录制一段郝青山在果园里介绍沃柑果的小视频作为微商广告,为了及时了解销售信息郝青山要求村民每天上报销售数额。

经过半个多月的微商销售,全村又打一场销售的胜利仗,全村销售出沃柑一千六百多吨。不过,微商销售价格稍微低了一些,一些村民意见不小,但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村民也就只能认命了,毕竟在他们看来,总比卖不出要好得多。经过此事,村民对网络可以用销售已笃信无疑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岭善村的沃柑已经所剩无几,大部分农户认为,剩下的哪一点,卖不卖得出去,都没有关系了。一场销售的危机终于解除了,岭善人再次从科技发展中得到实惠,有了新的想法,想学习网络技术。

2016年春节,岭善村换了人间,这都得益于2015年的大丰收,各家各户准备的年货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一些高档的消费品也进入了岭善村,少数村民还在春节期间购买了家用小轿车,当然,最抢眼的是电视和冰箱,几乎各家各户都换上了清一色的50英寸液晶大彩电和双门大冰箱,以前那种大屁股电视机彻底在岭善村消失了。小件年货就更别提了,一些高档服饰、高档食品、高档家电在岭善村走俏。村民的餐桌上也添了不少新菜,鸡鸭鱼鹅应有尽有,一扫过去一碗猪肉,一锅鸡肉就过个年寒酸光景,更难得是村民还主动捐款组织文艺活动,若搁在过去,这种事情可想都不敢想,想也是白想,不是村民太抠,而是口袋里真没有几个钱。一些村上的老人感慨万千

活了这么大岁数,这样的年还是都头一次,这都得感谢岭上那五、六亩地的沃柑。

由于一直放心不下村民沃柑销售的事情,郝青山误了北归的列车,只好留在岭善村过年了,在春节期间,一些村民还邀请他去家里做客”,这次他没有拒绝,一则是一个太孤单,再则是他想亲自与村民分享这一个充分丰收喜悦的年。

郝青山亲眼目睹和感受了岭善村2016年花一般美好的春节,他由衷的感到高兴,村民们富了,这是他当初放弃都市生活选择来这里的初衷,也说明当初他选择以生态建设为抓手开展扶贫的正确性。但是他也逐渐意识到,岭善的沃柑已进入盛果期,传统的销售方式固然重要。但网络销售这种新手段也不可忽视,况且他也听说到了村民的抱怨,就是网络销售的价格低廉。因此他想必须加强管理,组建销售团队,强化产品包装,开展品质认证,使网络真正成为岭善村沃柑销售的重要渠道,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重要助手。

说干就干,在接下的日子,他不仅这样想,也这样做了,为此,他还在岭善村办了15期网络技术培训班,大批的村民经过网络技术培训,不仅在网络上推销沃柑,还在网络上购物,一些日用品,村民不用出门,快递小哥就送到家门口,既方便又实惠。随着时间的流逝,网购网销逐渐成为多数岭善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他们不无感慨:网络真是好,买卖都方便。

生态路一波三折

2016郝青山驻村的第四年,本来2014年他的任期就满了,可以回北京了。但岭善村民执意要把他留下来,还写了联名信,理由是沃柑护理离不开郝青山,他们还需要郝青山这样真心为民的好书记继续帮助他们,村们的殷切挽留之意,自然让郝青山感动不少。但在他心里,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还没有做,那就是环村岭顶上3000多亩的生态修复还没有完成,他知道当初将3000多亩生态修复工程写进产业发展规划,而上级部门对规划进行批复,就意味着他已经对此事立下了军令状,必须在他手里面完成,全须全尾,方显男儿本色。正是基于这些原因,他选择留了下来。

春节转眼就过完了,郝青山又开始忙碌了,除了继续指导村民做好沃柑的后续管理外,他把更多是心思花在环村岭顶上3000亩土地的生态修复和沃柑产业的延伸拓展上,具体就是一方面要抓紧实施岭顶3000亩荒山生态修复,另一方面就在沃柑产业的基础上,发展林下经济,尽地之力,增加村民收入。起初,他林下经济的发展一点都不担心,因为明眼人一眼都能看得出,在果园里种低矮植物或养点家禽,很快就能见到经济效益,村民们应该会举双手赞成。他担心是顶上3000亩的生态修复,因为无论是从当前还是长远看,村民们都不会得到太多经济利益,无利可图的事村民会答应吗?如果得不村民的支持,实施起来可就困难重重了。但一想到那份沉甸甸的军令状,他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春节刚过,郝青山就组织召开了村屯干部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布置岭顶生态修复和发展林下经济。会上,郝青山阐述了岭顶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分析了发展林下经济的形势和效益。村屯干部们听后,都非常兴奋,他们以为就这两件事情,利国利民,群众都会百分之百的赞成。就说林下经济吧!利益就摆在眼前,群众还能不答应,这事他们对群众充满信心。至于岭顶生态修复是规划里的内容,群众当时也参与了讨论,相信不会有什么问题。因此,他们表示立即组织本屯群众开展工作,争取在本村经济建设的考核卷上写下一份群众满意的答案。而对于岭顶生态修复他们也是信心满满,表示要书写一份属于本屯本村的生态建设荣誉的新篇章。

但是,这两项工作实施的中出现的问题证明了那只是郝青山和村屯干部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吧了。2月中旬的一天上午郝青山正赶往县城开会,他突然接到村里来的电话,是家湾屯顺强屯长打来的,屯长在电话那边不停的抱怨道。

郝书记,这个工作我干不了。听顺强这么一说,郝青山赶紧问

什么工作你干不了呢

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修复的事。

虽然对生态修复一事,郝青山已经做好了碰钉子的思想准备,但对林下经济也碰鼻子,确实郝青山猝不及防。但他还是安慰了一下顺强,让他冷静一下,开会回来再研究再讨论。刚挂顺强的电话,电话又响了,一看是榕树屯陈觉民屯长打来的,也跟屯长一样,都是抱怨同一件事情。那一天,郝青山还接到山脚、上山、下湾、烟柳和古榕屯等十多个屯屯长的电话,电话内容就像是一样,都是抱怨林下经济和生态修复做不了。郝青山感觉到事情有点严重,但他要在县城参加会议,不可能直接回去!

第三天下午,郝青山从县里面匆匆回来,顾不上旅途劳累,就组织村屯干部开会了。各屯的情况都不容乐观,对生态修复和林下经济群众都有不小的抵触情绪。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的只顾经济利益,有的嫌太累。

五、六亩的沃柑已经忙得够呛,还搞林下经济,怕是力不从心这是山上屯秦峰的原话。

“在山顶搞生态修复,既耗时又耗力耗钱,还不如把剩余的三千亩分了,再种点沃柑。”这是万家屯王顺昌的意见。

生态修复,那是政府的事,跟他们有什么关系,要修复,政府自己修复……

 屯长们汇报着各自掌握的情况。接下,到屯长们大吐口水了。

家湾屯杨顺强屯长最先“反水”。

我认为群众的说法没有错,搞生态修复就是瞎折腾。他毫不给情面地说道。

接着山脚、上山、下湾、烟柳和古榕屯长一阵炮轰,内容都是抱怨生态修复毫无意义。

这哪里是会场,简直就是抱怨宣泄场所,各种抱怨和质疑声就像废纸屑一样向郝青山飞面扑来。这些让郝青山感到从未有过的悲凉,想起这些年在这里尽心尽力的帮助群众的往事郝青山的心里凉飕飕的,就想被一阵北风肆虐过一般。去年,为了帮助村民销售沃柑,连春节都没能回北京过,而他们给予自己的报答,就是在自己需要他们理解和帮助的时候,给予了更多的不理解和不支持,回报更多冰冷刺骨的言语。想着想着,郝青山几乎要崩溃了。但他知道,男儿泪,不轻弹,他是这里党组织第一书记,因此,他克制了一下情绪,说道:情况我都知道了,今天就到这里吧!

接连好几天,郝青山把自己关在村委大院没有出门,一想起村民的抱怨,想到几个屯屯长的“反水”,他就来气那几天,他简直觉得那些带有抵触情绪的村民简直就是一帮小人”,是他郝青山“敌人”。但是,幸运的是理智战胜了感性,又过了几天,他想开了,他觉得也许应该站在群众的角度上想想,或者应该像刚来时那样,入户调研把问题的症结弄清楚。

不过这次他没有像上次那样普遍撒网,而是有针对性的调研,他先做通了十个屯屯长的工作。然后,逐一走访了带有抵触情绪的200来户村民,调研的结果反映出来的问题自然与屯长们反映的情况是一致的,他认真梳理和分析了一下,村民们产生问题的原因也就三条

他在驻村日记里写道:经过反复调研,村民不支持生态修复的原因有三:一是小富则安的心理在作怪;二是未能正确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三是未能正确处理间接利益与直接利益的关系。

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后,开始到群众家做工作了。经过深入与群众沟通交流,一些带有抵触情绪的群众开始理解和支持了。但是仍然还有部分群众固执己见,对生态修复不理解不支持。这次,没有生气看得出,在一次次挫折中他更加成熟了,他要做的是继续想办法,把群众的思想统一到村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也许有人会问,大部分群众都支持了,还折腾什么,那就干呗。郝青山也曾这样的想,但他转瞬之间,这种想法就消失了。因为,他明白发展林下经济只要大部分群众支持,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只要看见收入了,村民也就理解和支持了。但生态修复一事,则不是那样,只要有一户不愿意出工,其他愿意出工的村民就会受到影响

于是,郝青山又一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这次会议开得还是比较及时的,会上,一些屯长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设立生态文明建设奖,给拥护支持出工出力多的村民颁发荣誉证书”上山屯屯长王凤明的提议。

“请德高望重的人来村里做工作,比如从我们岭善出去的机关干部。”

“给支持生态建设的群众政策倾斜照顾。”

山脚、上山、下湾、烟柳等屯屯长也先后陈述了他们的意见。

紧接着,一向比较有经济头脑,被全村公认的聪明人古榕屯的屯长郑自立说开口说话了。

“我觉得,设立生态文明建设奖还可以,请人来做工作也行,但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要解决问题,关键看怎么修复,我觉得我们的修复方案是有问题的,至少还要补充,要让人们看到修复生态的经济利益,可能才

“你说的经济利益是什么?”

上山屯屯长打断郑自立的话,开口问到。而其他人也带着满腹的疑问看着郑自立。

郝青山见此情景,赶紧说“大家稍安勿躁,让郑屯长把话讲完。”

“可能才会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以前山上的原生态是松树和杜鹃花吗?现在修复也是种松树、培育杜鹃花,但我们可以转换一下,把松树改为红松,红松价值不菲,松果一斤能卖三、四十元,这样不就具有经济价值了吗?松树下还有野菌,价格也非常高昂,如果在不砍伐林木,保障林木的国家所有权得基础上,把使用权分给农户,以户为单位,他们岂有不支持的道理。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听到这里,郝青山深感自责,不是群众不支持,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没有做实做细,没有把生态修复与群众的利益结合起来。

会后,郝青山认真制定了《岭善村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和《岭善村林下经济发展方案》。在《岭善村生态修复实施方案》中,郝青山采纳了上山屯王凤明、下湾陈佐闲和古榕屯郑自立的意见。第三种意见没有采纳,因为他认为第三种意见虽然有利于推动工作,但对村民不公平,也给人留下支持村委就得实惠,不支持就靠边站的口实,也似乎有打击报复的嫌疑。

别说,这些从岭善走出去的干部,做思想工作还真是有一套,经过他们通宵达旦的游说”,村民彻底想通了,表示要支持村委搞好林下经济和生态修复。当他们再看到新的《岭善村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和《岭善村林下经济发展方案》时,他们乐开了花,因为方案里写满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岭顶的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统一种植红松和培植杜鹃花,村民对红松果和地上的野生菌享有经营权,这个诱惑确实不小。

20166月中旬,岭善村各家各户出工出力,在山顶上种下20000多兜红松,按照专家传授的技术,埋查了十几万株杜鹃花。当时,正值雨水季节,红松和杜鹃花成活率都非常高。8、9月以后,雨水较少,但不影响红松、杜鹃的成长,因为红松和杜鹃都是生命力强悍的植物,只要过了成活期,它就能顽强的生长。

看到这来之不易的成绩,郝青山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他要感谢那次会议,正是那次会议造就了今天的结果。如果不是那次会议古榕郑自立提出分配使用权的建议,也许现在生态修复还在无休无止的争论之中,也许……如果…………郝青山都不敢想下去。当然,他还要感谢那些回村做思想动员的干部们,没有他们的努力,村民们的思想也就没有那么快转变。总之,今天的一切来之人民,是人民群众身体力行造就的。

岭顶生态修复之路一波三折,郝青山在这个过程中碰得鼻青脸肿,他的想法在质疑声中逐渐完善,这一过程是艰辛的,也是痛苦的,但他认为是值得的,只有经过岁月的不断打磨,他才会有更高的领悟,也才能增强自身的本领,最终化茧成蝶。

他要感谢那些给他出难题的村民。正是他们一道道难题,让郝青山在考虑事情时,会想得更多,考虑得更周全。

真情乡愁割舍

    转眼间,已经到了20193月底话说这已经是郝青山驻村的第七个个年头,再半个月,他的第届任期就满了,只要接替的人一到,他就可以离开这里回北京了。这次,村民没有挽留他,他们知道,郝青山已经在这里和他们一起整整奋斗7个年了,而郝青山也从当初24岁的年轻小伙变成30岁的中年汉子,就算有一千个、万个不愿意他们也不好意思再要求郝青山留下来,因为他们觉得郝青山也应该考虑一下终身大事了。是的,为了岭善村发展,郝青山确实还是个单身汉,这些年,他不是想找,而是怕找了会影响村里面的工作。而对郝青山自己而言,他觉得应该做都做完了,留下来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尽管觉得没有留在这里的必要,但他心里却割舍不下这里的一切,这里有他的心血和汗水,有他收获的喜悦,也有群众给出难题时的苦闷,还有天天吃面条或泡面的苦难历程。但这一切在他看来都是无比珍贵的记忆。这里造就了他五年来的青春价值,给予了他价值不菲的回报,他觉得在这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成长,都在进步。带着这份难以割舍的情怀,郝青山在剩下的日子里,除了整理交接档案材料和收拾回京行装,他最常做的事就是到村民家去走走,去看看,村里面的那些老大爷、兄弟弟妹都是他的亲人,在他们中间他感到无比的亲切,当然也顺便和村民们道个别。他知道他这一走,再回来不知道将是何年何月,他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甚至渴望有朝一日还能再回来看看,就像离村的游子,即使走得再远,家园的味道永远都铭刻在心里。

有时,如果老天爷给面子,他也会去岭上去看看,虽然道路不像当初来的时候那么艰难,但路途遥远,走遍整个环村岭,也要一整天的时间,但他还是乐此不疲,要知道,那里才是他最难以割舍的地方,那里是他在岭善村扶贫的起点,也是在岭善村扶贫的最终落脚点。每次到岭上,他的心情都特别的怡悦。

站在岭上,岭下的村庄一览无余,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小洋楼,半遮半隐镶嵌在青山脚下,镶嵌在黄橙橙的冬麦地里,还有那一条条光滑的水泥路,犹如一条条巨龙,穿梭在村民的房前屋后。在他看来,那不是普通的民居,也不是普通的乡间硬化路,而是人民群众在精准扶贫中树起的一座座丰碑。这丰碑凝集着岭善人的心血和汗水,也凝集着郝青山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他眼里,那还是一幅画,画里蕴含着富与美的真切感受,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蕴含着岭善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现有生活的舒服享受,蕴含着岭善人与自然交相辉映的独有风韵。他自信的认为,这一页是岭善村史无前例的一页。

漫步在还有些矮小的松间、花丛中,阵阵春风伴着清明酒醉的鸟鸣声迎面袭来,他感觉仿佛穿越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在岭善人的记忆里,这种清新爽朗的感觉只有在那个时代才能体会到。但是他清楚的记得,他置身于2019年岭善村的春天里。如果要对比,岭善村那个远去的时代和现在有什么不同,郝青山想应该是的差别了。想想那个年代,环村岭确实也像现在一样,绿树成荫,山花灿烂,但人们的口袋干瘪瘪的,而现在,不仅花红树绿,更难得人们的口袋涨得鼓鼓的,在对比吃穿住行,郝青山想,富美岭善就得真的名副其实了。  

离别的日子还依约而来了,20194月中旬的一天,接替郝青山的第一书记到岗了。郝青山跟他交接后,背上行李走出村委办公楼,朝村口方向走去,他边走边回头看了看,不时还停了下来,看看两边的青山,他是真的舍不得这个曾经奋斗过的地方,舍不得这个曾经给他无限欢乐和信心,也给予他徘徊、痛苦的地方。当他走到村口时,郝青山顿时惊呆了,村口道路两旁挤满了前来送行的群众。

郝青山走来,人们一窝蜂的围了上来,争先巩后的跟郝青山握手道别,嘴里不停说着:郝书记,可不要忘了我们啊!要多回来看看,这里就是你的家,我们大家大门永远为你留着,一句句真诚质朴的话语,让郝青山感动得泪流满面。郝青山示意他们各自回去,不要相送了。但他们那里舍得,村口陈大爷紧紧握住郝青山手始终不肯放手,一边走亲切说:

青山,你就不要为难大家伙了,你这么一走,回来的时候不知是何年何月,就让我们再送送你吧

听老大爷这么一说,郝青山也就不在勉强了,他也想再看看乡亲们,这里不是他的家乡,却饱含浓浓家乡味道。

那一天,乡亲们一直把郝青山送到回城的公路上,看着他上了车,直到汽车远去,才不情愿的各自散去。而坐在车上的郝青山,也止不住往回看,他想再多看一眼,那些亲人一般的岭善人,多看一眼重新焕发盎然生机的岭善村,多看一眼环山岭的绿荫花海。直到车子远去,看不到乡亲们,看不到岭善村,他才十分不情愿的收回目光,才收回心思,并在心里默默的念道

别了,我可爱的亲人们,愿你们一切安好!”

“别了,岭善,愿你永远青春焕发,绿荫长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