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袁海淼的头像

袁海淼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13
分享

凤山往事

  虽然只是匆匆过客,但留下的记忆都美好的。

我于2007—2011年在凤山工作,因为工作上的缘故,在凤山我结识了不少朋友,对凤山人的脾气秉性还是相当了解的,许是县城太小的缘故,或是处在大山深处的缘故,凤山人非常好客,乐于交朋友,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外地人,他们特别尊重,或许出于对我们不远千里来广西工作感到敬佩,又或者是我们能从千里外来凤山工作,从侧面说明凤山的知名度,算是对凤山的一种肯定的缘故。

而在我来凤山之前,凤山也似乎早已为我准备给了一个惊喜,因为在凤山,我遇到了两个云南老乡,这几乎在那个年代不大可能碰到的事情。在云南,一直都流传着一句老话,“云南人是家乡宝”,一般而言,云南人是不愿走出云南到外地谋生的。这也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得到充分验证。

我大学的毕业时候,就业前景已大不如从前。我读大学前,大中专生都是国家分配,而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政策发生了变化,从以前的国家包分配变成“双向选择”,即可以选择自主就业,也可以等待国家分配,而等待国家分配自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国家分配一般都是偏远的乡镇,最好的结果就是偏远的县城,而作为生源地云南籍的毕业生,在广西等待分配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广西,用人单位也是通过双选会进行招聘的。但在我毕业的时候,同校的很多云南籍学生即使在广西可以就业情况下,也纷纷选择回家乡等待分配或就业。其中我的一个上一届师兄,在老家苦苦等待了两年才等到分配,与我同班的大理兄弟林在回云南后三年才找到合适的工作。

许是家庭较困难的缘故,我则不敢奢望回云南等待分配,而是抓住一切机会,抱着试试看看的想法,在学校参加在双选会,在双选会上,我看了几家单位,最后被现在的部门选中,就来到河池参加工作了。而在凤山的两位云南老乡,一个是因为参军来到广西。大家都知道,参军是由不得自己选择的。而另一个是因为读的是旅游专业,毕业时正值凤山大搞旅游开发,机缘巧合来到凤山工作。就这样在我来凤山工作后,我们在凤山相遇了。

我和消防的老乡帆认识,还有点戏剧性。在我的部门,因为防灾减灾的缘故,一年四季都在跟政府办打交道,时间一长,大家渐渐熟络起来,县府办的一个哥们对我说:“消防大队的头是你老乡,有机会介绍你们认识一下”。说实话,当时还颇为期待,能够在异地他乡见到老乡,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事情。古人说:“人生三喜: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虽然算不上是他乡遇故知,但终究是同一种文化渊源,似乎比故知还令人期待的。但等了好久,许那个哥们是县领导的秘书,工作太繁忙的缘故,终究是没等待他介绍的机会。不过我们还是在县广场相识了。

那是2009年5月12日,防灾减灾的日子,各单位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在广场摆摊设点,开展科普宣传,为了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那一年我们将“神秘”武器——人工影响天气火箭架和教练弹来出来展示,说是神秘其实也算不上神秘,只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见过罢了,而我们的这一举动,确实有点“轰动”效应,一时间惊艳全场。我依然记得,展览的时候,广场上四面八方的群众蜂拥而至,似乎怕慢了就错过这场精彩的展览,甚至一些参加科普的人员也都围拢上来。而在这些人中就有我的老乡帆潘,当他进入我的视野,我一眼就看出来,他就是我老乡,因为云南人的印象在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他身穿两杠一星的消防军服,在消防队,只有两个职位是两杠一星的,那就是队长和指导员。

于是,我笑着凑了上去。半开玩笑地说:“听说你是我老乡 ” 被我这么突兀地一问,他脸上露出了半信半疑的神色。好像在说,你怎么知道我们是老乡呢。但还是笑着回应了一句:“你也是云南的。”帆这样说,我更加肯定他是我云南老乡了,于是十分友好的说。“是的,我家是云南富源的。”就这样我们认识了。

说起老乡帆,他在凤山的能量还是挺大的,这缘于他为人处世的老练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听说,他的一次抢险任务还上了中央电视台,能在这个偏僻小县上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广播节目,那可不是一般的喜事。说实话,中央电视台这种大媒体,别说是一个科级干部,就是县长、书记要上,那都是近乎奢望的事,而我的老乡帆上了,这焉能不让我为之佩服和自豪呢。交往时间一长,他给我的工作带来了不少便利。因他帮忙协调,我们与各部门的联系就更加紧密了,一些灾害防御重点单位,诸如凤大、恒大等酒店装了气象电子显示屏,有时时滚动更新的气象信息,他们的防灾减灾就更加如鱼得水了,而对我们而言,拓展了专业气象服务领域,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成绩。

除工作上的关系,我们三个云南同乡,也经常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尤其是夏天的夜晚,天气炎热,长夜漫漫,远离金城江的我则更加对聚会乐此不疲,因为相对于白天,一个人的夜晚则更加孤独。酒过三旬,睡意正浓,孤独纵然再嚣张,也得乖乖举手投降。说起来,这也算是在凤山孤独的夜晚最恰当的安排了。聚会的时候,我聊得最多的自然云南与广西的不同,这就是人的天性,总喜欢拿自己的家乡跟其他地方相比较,尤其是跟现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相比。许是认识水平有限的缘故,比来比去,还是没能比不出个“一二三四五六”,孰高孰低,孰优孰劣。慢慢地,我们也就对此失去了兴趣。而在后来的聚会中,我们时不时转换话题,诸如孩子的教育,而对于孩子教育,实话说我是没有发言权的,因为那时我还没有孩子。但许是争强好胜的缘故,即便如此,我也能从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总结出个“子、丑、寅、卯”。再如在凤山发生的新鲜事等。当然,许是男人的天性,但凡男人聚在一起,少不了要聊到女人的,有时聊家里的女人,有时聊外面的女人,但最多的是明星和县城的靓女。不过,你不要多想,千万别把我们当成“文人骚客”。我们聊这些不过是过一下嘴瘾,酒一上头,我们就各自散去,回家睡觉了。

气象服务是立业宗旨,拓展专业气象服务始终是我们一如既往的事。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旅游气象服务成为我拓展专业气象服务的首选,因为我的另一位老乡宁在旅游局工作,这为我打开旅游气象服务大门提供了便利。当然这也是县委政府希望的事,因为在景区增加气象服务内容,可以提升内涵,打造更完美的旅游服务体系,同时也利于景区的自然灾害防御。因为宁的缘故,我们在三门门海景区安装了气象电子显示频和区域自动站,成为旅游气象服务的样板。那时,省(区)市之间、地市之间的气象工作交流还是比较频繁的。许是都想一睹“三门海”庐山真面目,但凡是来河池考察旅游气象服务的,毫无例外的都选择三门海景区。那时,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得以时常光顾三门海。

三门海确是与众不同,对于不熟悉它的人而言,似乎心中都会有不少疑问,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凤山分明是内陆,哪里来的海。但它却有一个耀眼的名字“三门海”。刚听说的时候,我也曾觉得奇怪,甚至认为这是凤山人给自己脸上贴金,但后来了解到实际情况,我才明白,这个名称其实再恰当不过了。三门海是一个天坑群,由大大小小七个天坑组成,呈北斗七星状。天坑群本是壮观靓丽的风景,对很多北方人而言更是如此,但三门海与其他天坑群似乎还有更加亮眼、更加吸引人眼球的区别。因为其中有三个天坑互联互通,一条碧绿的江水从中间穿流而过,成为进出天坑的天然纽带。说到这里,也许你心中兴许还有些疑问,因为这好像也跟海攀不上关系的。对头,仅仅如此,确实跟大海扯不上半毛钱的关系。不过,这水也不是一般的水,因为它和海水一样,有潮汐潮落;许是进入天坑后视野有些狭窄的缘故,坑里江水和海水一样,有着湛蓝的颜色。这样它就跟海攀上了关系。

乘坐游船进入天坑群,进门出门就如同历经三个昼夜一样,三个白天黑夜在这短暂的30分钟为你呈现,而岩洞上的石头长得奇形怪状,最形象地莫过于开国元帅LB半边脸,尤其是眉毛简直就是一个模型雕刻出来的一般。不过之所以说是半边,那是因为这只有进去的时候才能看见,出来的时候如果导游不提醒你,也不为你照明,你也不回头看,你根本不可看到的。时过境迁,长得像其他事物的石头有些记不得了,但在我印象中似乎还狮马等动物的石头形象,也有不少长得像神魔的石头。进入天坑,我们能看到在石壁上有不少植物,尤以兰花最为抢眼,当然,导游也会主动为你介绍的,因为那兰花可不是一般的兰花,都是一些名贵品种,兰花中的贵族,贵族中的贵族,傲然于石壁,细小的嫩叶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渺小直视苍穹、叫板上苍,似乎又比其他植被多几份傲气。我想这就是兰,虽然不壮硕,但天生傲骨。既不群居,更不随地而生,要生也生在险峻处,生在幽静处。如果福气不小,巧遇开花季,那将又一是道美丽的风景。记得有一次,一个朋友来三门海,看到石壁上的兰花,跟我说,这么好的兰花,怎么没有人惦记呢?我笑着说:“如果嫌命太长,尽管来试试。”朋友顿觉惭愧,回应道。“我也是开个玩笑而已,你何必说的那么认真。”虽然说的是玩笑话,但我说的无疑是真的,因为水有多深,至今还没有人知道,兴许知道,那也不可能公布的,再者,石壁陡峭,根本无立足之地。纵是有电视剧里特种兵的神通,我想要摘得那些兰也是不大可能的事。

除了三个互联互通的天坑可以乘船进入外,其他的天坑也在2009年年底的时候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因为,随着凤山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公司又开发了上山步道。我因维修自动站的缘故,曾不止一次走过这上山步道,通过步道进入天坑群。天坑内草木葳蕤,纵然是夏天,也极其凉爽,越往高处越是这样,也越让人期待。而最美的当属春天,因为春天里,野花盛开,亮丽无比。至于那一缕缕绿,咱广西从来不缺,一年四季走到哪都有,所以我没有感觉有多新奇,不过绿是大自然的底色,绿荫所至,怡悦所至。在步道上,最令我陶醉的是步道的中间部位,在那里,下我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让我顿时有如高山流水的酣畅淋漓感,上有斜顷入云天的巍巍雄峰为我遮阳蔽日,仿佛所有的美好感受都在步入中间段那一刻汇聚而来。可惜,不是天天能来。但我也不贪心,因为有幸来,既是工作,也是散心,已经是一举两得美差了。

说到旅游,自然绕不美食,三门海的油鱼是凤山的一绝。朋友,看到这里,千万别以为我不小心弄了个错别字上来了,因为此油鱼,非彼鱿鱼,此鱼因为能炒出油来而得名。来山门海旅游,如果不吃油鱼,那是意味着,你算是白来了。记得,我曾经在山门海接待过一个来考察旅游气象服务的一个北方领导,饭桌上,那位领导风趣地说:“凤山人很幸福,住在世界地质公园里,吃着全天然的绿色食品,尤其是这油鱼,那简直就是一绝,香脆甘甜,很可口,是我吃过的最好的绿色食品。”

在凤山,除了我的两个老乡,和我关系最好的是高哥和凌兄了。

高哥酒量好,和他三个同姓兄弟被称为“凤山四小龙”。其实,这样的称谓还是挺形象的,一则是他们都姓“龙”;二则是酒量好,都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听说,在饭桌上,只要有他四人在,喝酒几乎是所向披靡的;要是真有个吧不识货的,非要挑战他们的“权威”,那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结果是要有多惨就有多惨。

记得有一次高哥家有喜事,他邀我和他的一些朋友到家喝酒。这种场合,他那三个同姓兄弟肯定少不了。但在同一饭桌上,除了之前认识或面熟的,还有几个生面孔,但凤山人那么多,我也不可能全都认识,所以,也没有多想。但后来我才知道,那几个人是他的小学同学,离开凤山已有些年头。抛开伤身不说,一般而言,饭桌说最大的亮点就是“拼酒”了。更何况是喜事,划拳喝酒热闹一番,那也是少不了的事。刚开始的时候,高哥也是点到为止,喝的都小杯。然而,他那几个同学却不识趣,许是听了“凤山四小龙”的名声,想要检验一下,是否真如外界传言的那样神乎。所以,一场好戏就开场了。高哥酒量真不是吹的,他那几个同学一提议,他就连续跟他们连干了四个大杯,算是给他们一个下马威。四个大杯要让我来,我肯定是受不了的,但他那四个同学还勉强受得,不过,我仍然看得出,他们不过是出于维护面子的死扛了。因为,四个大杯下去,他们明显有醉意了。而其他“三条龙”也不可能做壁上观啊!于是,个对个的决战开始了,转眼间,四个大杯又下肚了,只见“四小龙”稳坐“钓鱼台”。但那四个同学则不停地跑厕所,几乎是每喝一杯都要跑。看他们的狼狈样,我怕整醉了麻烦,就急忙说道。“只要他们举手投降,那就算了。”我刚说完,那几个同学就歪歪扭扭来到桌前。许是听到了我话,找到了下台阶的时机,他们不约而同的说“投降,我们举手投降”。

高哥为人仗义,我们除了经常在一起吃饭喝酒外,他也帮了我不少忙的。有一次局里要办一个气象台法人证,我去编办好几次,结果呢?要么找不到人,要么找到人,却办不了,因为他们认为有气象局法人证了,就没有必要再办气象台的法人证。但我们的上级部门一定要办,听说,其他县也找熟人才办得的。于是,我请高哥帮忙沟通。别说,高哥还真管用。经过他沟通,编办同意给我们办了。高哥老家在乡下,如果周末我不回金城江,碰巧他也回乡下的话,他也会邀我去他老家玩耍。乡下,最吸引人的就是空气和土货了。每次去他乡下老家,我都能享受土鸡、土鸭、土鱼等美味,加上是用干竹子为燃料烹制的,还有淡淡的竹香味,更是令我胃口大开,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广西多竹,什么类别的都有,而以此相反,云南的竹子少的可怜,在农村用干竹子生火做饭就很常见了。

凌兄是石油公司的,因为雷电监管的缘故,我和他相识并成了很好的朋友。许是年龄相仿的缘故,又或是我们共同兴趣爱好的缘故。我喜欢在一起玩耍,经常在夏天下午下班后相约去鸳鸯泉游泳,跟我们一起去的还有我的同事方。鸳鸯泉没有神秘的故事,不是因为有鸳鸯而得名,而是因为这里有两个泉眼,泉水一清一浊,美其名曰:“鸳鸯泉”。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不知道的人难免会想入非非。夏季是火热的,但鸳鸯泉带来的感受却是极其凉爽的,鸳鸯泉的水出奇冰冷,纵然是在夏季,我们也不敢连续在水里待很长时间,经常是下去泡三五分钟,又回岸上休息一下,每次去那里游泳都要这样下去上来这样反复好几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尽兴,才能彻底消除弥漫在身边,作用在身上的暑气,让自己觉得轻松舒服。

游水归来,再到厨大娘那里炒个小菜,来一大碗米饭,烧一锅肉沫雷公羹,再来一瓶冰冻啤酒,那日子真是爽到了极点。说实话,不怕别人笑话,现在想起来,我还有些流口水。雷公羹微苦,清凉可口,十分有味道,尤其是与病啤搭配,那简直就是一绝。

除了经常去游水,在凤山,我去得最多的地方是穿龙岩。穿龙岩位于县城的东南角,是一个硕大的岩洞,岩洞也是凤山各种文艺演出的天然剧场,在穿龙岩办演出,既不用看老天爷的脸,也不担心人的多少,因为那硕大的岩洞里,即使再多的人都能容得下,而老天爷即使不高兴来场暴雨也不要紧,因为它根本奈何不了观看的人群和演出的演员。不过,除了一些著名影星来凤山演出外。因为财力有限的缘故,凤山文工团很少在这里举办演出。在凤山穿龙岩,我曾有幸看了一场著名歌手海明威的演出。也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在2009年的时候,海明威受邀来凤山演出。而公家单位的工作人员几乎人手都一票,我因此得以看了那场至今为止第一次近距离现场观看的明星演出。即便如此,可能是缺乏文艺细胞的缘故,那场演出并没有给我留下多少美好记忆。

我常去穿龙岩,是因为穿龙岩空间大,非常凉爽,是除鸳鸯泉外最好的纳凉去处。夏天的时候,晚饭后,如果觉得热得难受,去穿龙岩避避暑,那也是十分快意的事。而且当时的穿龙岩因为很演出少的缘故,停车场出租给凤山的个体经营户办溜冰场了。我没有学过溜冰,但见到那帮溜冰好手在场上的潇洒英姿,心中不免有些羡慕。古人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有如羡慕他们,还不如自己上场表演,自己又不比别人少胳膊少腿的,一向好胜的我决定学习溜冰。说到溜冰,又不得不说我同事方,方其实挺有文艺细胞和运动细胞的,歌唱得特别好,被熟悉的人誉为“凤山张学友”而且书法也很好,一手钢笔小楷曾经在全区气象部门文艺比赛中斩获一等奖。另外,他爱运动,篮球、气排球、溜冰是他最擅长的运动。尤其是溜冰,在穿龙岩的溜冰场上几乎没有几个人可以和他相比,但也颇为好斗的,有点赌徒的样子,看见别人比他溜得快,就非要尽全力一搏把别人比下去,似乎在那溜冰场,他才是真正的角,至于其他人只能是他的陪衬。这种赌徒心理也害得他在后来的日子抬不起头,这是后话。

我学会溜冰,其实得感谢方。那时,在局里我和方是最年轻的,我比方大一岁。许是同年人,有共同的话题的缘故,下班后我们经常在一起玩耍。方溜冰溜得好,自然就成了我溜冰的老师了。溜冰讲究平衡,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摔得鼻青脸肿,我因为害怕影响形象,总是崛起屁股来学溜冰,直到稳定了,才慢慢挺直身体溜。所以几乎没有摔倒过。溜冰虽然看起来很难,但其实挺简单的,只要不害怕摔倒,一般一两个小时就能学会的,我学习溜冰只用了半个小时,摔了一跤,屁股摔得生疼,但也就是那么一会功夫,也就不觉得痛了。随着溜得次数多了,我有时也会和场内的年轻人一较高低,不过我并不在乎输赢,我只在乎溜冰时,那呼啸而过的风,因为那风让我觉得够爽,让我觉得酣畅淋漓,就像喝了冰冻可乐一般。

…………

凤山的日子逐渐远去,我也是在来天峨的时候,才去回忆在凤山的那段日子。才想起曾经的兄弟朋友。说起来,我似乎是有点善忘,似乎有点对不起在凤山的那帮好兄弟,对不住凤山的美丽风景。离开凤山后,也曾去过几次,但那都是七、八年前的事了。听说,现在的凤山县城,城区较前些年扩大了一倍。我想现在的凤山一定很美很美。因为我在那的时候,她已经很美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