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来天峨已有二个多月。在来天峨的时候,天峨县委组织给我安排了三户结对帮扶户。
结对后,我本想早点去看看他们的,一则是虽然结对了,但我还没有和他们见过面,作为他们的帮扶联系人,结对帮扶已有月余,没见过自己的脱贫联系户,心里总是感觉有些不对劲,广西防贫APP各种数据都是通过电话了解而填写的;二则是乡村振兴正在抓紧实施,据我掌握的情况,认真程度一点也不逊色精准扶贫,如果有幸被检查到,帮扶户说没有见过帮扶联系人,那无疑将是非常尴尬的事。然而,自从罗城来天峨以来,天气时好时坏,作为防汛减灾的决策依据部门—气象局,应对天气变化是基本职责。为此,一直抽不出时间去看我的结对帮扶户。
上星期四,天气晴朗,而我的同事小王正好有适龄学生需要劝返,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们一行三人结伴去三堡乡拉马村。说起来,在天峨县,三堡乡不是最远的,但确是最远的乡镇之一。因为在天峨县最远的是更新乡,去一趟更新来回需要七个多小时,一天的时间几乎全耗在路上。三堡乡距县城七十四公里,来回一趟五个小时。
上午九点,我们准时从单位出发。一出县城,就是连绵不绝的青山,汽车盘山而行,时而上坡,时而下坡,时而左转,时而右转,就像一只迷途的羔羊,在这大山深处不停地打转。正值盛夏,一路上,山峰青翠欲滴,野山盛开,就像电视荧屏一样,在我眼前接憧而来,又一闪而过。我本不习惯坐车的,尤其是在这蜿蜒曲折的乡村道路上,但我却没有眩晕感,反而多了几份怡悦,我想这大抵是因为这一路上的美丽风景。
汽车一路狂奔,穿山过岭,不知不觉我们已来到了燕子洞,看着有些熟悉,但我却不敢肯定,于是问了身边的同事小王,那是燕子洞吗?是的,那就是燕子洞。燕子洞景区我曾来过,不过那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但较之前,现在的燕子洞已然面目全非,放眼望去,景区内停车场、住宿区规划整齐,布局完美,坐落于江畔,极富诗情画意。在我的记忆里燕子洞是没有停车场的,住宿也是民用房屋。我想在这茫茫苍山碧水之间,燕子洞景区能有今天这样翻天覆地地变化,应该是生态扶贫的结果。车子继续前行,转过一道弯,越过一道岭,我们来到布柳河大桥,一条碧绿江水从远方缓缓流来,穿过桥底,又缓缓流向远方,顷间,我仿佛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像这碧绿的江水,总是停不下四处奔波的脚步。
大约又过了半个小时,我们来到了坡结乡。一进入坡结乡地面,一股沁人心脾茶香迎面扑来。我正感诧异,耳旁便响起了贵哥的声音。“袁副,这就是坡结乡,盛产野生红茶”。“哦,原来如此”。我一边回应,一边翻阅手机,在网上浏览起坡结乡野生红茶来。原来,这坡结野生红茶还颇有讲究的,不仅茶树年代久远,而且制作工艺也非常复杂,光是茶叶的采摘也非常有讲究,因采摘季节的不同,茶也有了也高低贵贱之分,当然,档次最高的当属头道茶,因在清明前采摘,也称清明茶或明前茶、谷雨茶。茶的制作要经历凉—晒—炒—揉—烘—发酵—凉等过程。听说,坡结野生茶茶汁味鲜醇厚,清香爽口,能消除疲劳,醒脑顺气,降火消躁,也能养胃养颜,延年益寿。这番说辞,倒也不奇怪,虽然我不精于茶道,许是茶的功效使然,但凡茶都是如此说的。不过,我对坡结野生红茶还是颇为期待的,因为一进入坡结乡,我就闻到了茶香,这勾起了我品尝的欲望。我想以后碰到,一定好好品尝一番。贵哥则说,在天峨,要品尝坡结瑶山红茶,其实也不是难事,因为,经过精准扶贫,坡结逐渐发展成茶乡,在精准扶贫刚开始的几年,坡结种了五六百亩茶树,现在已经到了盛产期。
大约又过了一个多小时,我终于抵达三堡乡,眼前的三堡乡十分狭小,就如同一个寨子一般,坐落在一座山的主峰上。许是坐车久了点的缘故,我显得有些急躁不安,于是就问身旁的贵哥。“贵哥,还要多久才能到拉马村”。“快了,大概十来分钟就可以到你的帮扶户家了”,显然贵哥早已熟门熟路,不过,这也不足为奇,因为贵哥是天峨本地人,他老家就在坡结乡,对这一带的熟悉程度如同熟悉自己的家一样,况且,他还是精准脱贫时我们单位派驻拉马村的包村干部。不过,贵哥还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因为连续降雨,去脱贫户家的路山体滑坡,处处受阻,其中有些地方受阻严重,我们不得不绕道行驶。大概中午十二点左右,我如愿到达我的帮扶联系户莫仁丰家,但我却吃了“闭门羹”,因为当贵哥跟我说起,这就是莫仁丰户的时候,我见莫仁丰家大门紧闭,屋檐下农用工具摆放整齐,好像有一段时间没有用过了,房前菜坪上零零散散散落杂草、树叶和淤泥,大概是雨后没有及时清扫的缘故。尽管如此,我还是下了车,走上去敲了敲门,并拉大嗓门喊了几声。显然我是做了无用功,因为房屋里根本没有人应我。这次贵哥着急了,笑着说:“没有在家咯,走吧!”“来一次不容易,能见一面尽量见一面。”我怀着歉意解释道。
莫仁安与莫仁丰都在龙艾屯,相距不超过一百米,很快我们就到了莫仁安家。当车子停放在莫仁安家屋前时,莫仁安透过二楼的窗户探出脑袋笑着对我们说:“来了,快上来坐。”其实,这声音,我还是相当熟悉的,在上个月,我与莫仁丰隔空对话了好几次,前天我们又通次一次电话。事情是这样的,上个月,市里要检查乡村振兴工作,而三堡乡政府因为莫仁安去年生病住院花费不少,要将其纳入动态监测户,但莫仁安不愿意,因为刚来,我倾向于支持莫仁安的想法。就莫仁安的家庭情况,儿子在西藏当兵,工资比内地高出很多,每月有四千多元,眼前的困难很快就能克服,况且他去年还申请了杉木砍伐,如果顺利,马上就八九万元的收入,纳入监测户,显然着急了些。不过,县林业局并没有给莫仁安开“后门”,而是让他规定地排队等候。我接手成为他的帮扶联系人后,莫仁安打电话给我,请我帮忙协调一下,我给林业局打了电话,林业局说的跟莫仁安说的一样。我想,既然是脱贫户,国家规定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就应该给予政策倾斜,在政策上照顾一下,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于是,我把我的想法跟信息员说了,请他让乡书记跟林业局沟通一下。结果是,莫仁安的杉木砍伐申请获得“特批”,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我径直走向二楼,跟迎下来的莫仁安撞了个正面。“莫哥,我是你的帮扶干部,我们在电话里聊过的。”说着,我们就像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般,相互挽着对方的肩上了二楼。莫哥性格开朗,精神十足,如果不是他掀开衣服让我看他手术后留下的疤痕,我根本看不是他曾经经历过一场生死一瞬间的大病,莫哥也很健谈,跟我说着家长里短,对政府在过去给予的帮助感恩涕零。在谈及他今年的打算时,他说,因身体尚未完全恢复,今年不出去务工了,要在家发展种养产业。我想这也很好,而对他说到的产业我也是认同的,大体都在政府的奖励范围内,属于市场紧俏的产品。而在谈及他儿子的时候,莫仁安脸上写满自豪,莫仁安的儿子很优秀,大学未毕业,就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了。听说,二年后,还可能留在部队,一方面是因为平时的表现好,吃得苦,另一方面是大学生,有文化,自然会得到部队重视的。说着,莫仁安站了起来,并在墙上的相框里向指认他的儿子,小伙子确实长得精神,足足比莫仁安高出一个头,而在同意相框里,还有几张照片,一张是新兵入伍的合影,另一张则是他儿子与一个中年男子的合影。而那个中年男子看上去面熟,就如同在什么地方见过一般,但又有些想不起来。见我疑惑,旁边的贵哥马上说,那是当时的县委陆书记。“哦,对,是陆书记”。
说着,莫嫂那边午饭已经准备好,莫仁安邀我们一起吃午饭,我本是拒绝的。但莫仁安说,是不是嫌弃农村人?他这么问,我仿佛失去了拒绝的理由,因为如果再坚持下去,还真成了他口中的那种人了。莫仁安家的菜谱单,一碗腊肉,一盘瘦肉炒竹笋,一锅青菜汤,我们围着火炉旁吃。简单质朴,但很有温度,也很有味道,就腊肉的做法也跟我们平时的不一样,他家的腊肉是煮的,配上一碗蘸水,吃起来很有味道。瘦肉炒竹笋味道也很好,那竹笋很新鲜,许是刚从地里刨出来的,吃起来鲜嫩可口,青菜汤自然也很好。这禁不住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放的场景。
午饭后,我们继续走访,我的下一户是莫昌明,家在距王屯,本来离莫仁安家只有三五分钟的路程。但因道路受阻,我们只能绕道而行,去他家我们足足花了半个多小时。在莫昌明家,我没有如愿见到莫昌明,但见到他父亲莫文龙。莫文龙高龄九十,但精神出奇好,只是有点耳背,我们交谈有点困难。听说莫昌明残疾,家中一切事务全靠莫文龙老人操持,莫文龙俨然成为家中的顶梁柱。尽管莫文龙已经九十岁,但莫文龙持家有道,一家人的生活相对还是富足的。他的住房是二层小洋楼,从房屋的新旧角度审视,颇有年代感,大约是十年前的产物,想必在那时也是距王屯数一数二的建筑了。说起来,生活似乎对莫文龙不公平,按理说他那般年龄,早该休息养老了,然而他是不幸的,儿子身患残疾,儿媳不在,孙儿高职高专,家中事务全靠他自己。但他异常乐观,没有任何怨言,好像在他身上从来没有发生过不幸。
在他家猪栏里,我看见五六头百十来斤的肥猪。据他自己说,家里还养有10头黄牛,我没能看到,许放养在山里。这就是他一家人的全部产业。按照市场价,猪和牛合计有十来万的收入。我继续问他,对政府还有什么要求,老人乐呵呵的说:“低保、养老,孙儿高职补助等都有了,政府能帮助的已经全给帮了,我哪还有什么要求呢。”不过,对莫昌明家的情况,我却不敢想得那么乐观,毕竟莫文龙年事已高,得想个办法让他家有长期稳定的收入。老人似乎看出我的心事,反倒安慰起我来。“袁局,别担心,有政府无微不至的帮助,我们家能把日子过好,请政府放心,请你放心。”多么可爱的老人,让我敬意油然而生,这就质朴而善良的村民,这就是我的帮扶联系户。
…
大约下午两点,我完成了走访,驱车回县城。想起前些年遇到的贫困户,对比现在的联系户,我想是我是足够幸运的,因为我的三户联系户情况都很好,人也质朴善良,最让感动的是他们善解人意,理解我的难处。许是过分质朴、不愿炫耀的缘故,在问及收入的时候,他们总是遮遮掩掩,但对我说出的数据也表示认可。再联想到一路上的风景,在天峨下乡走访联系户其实挺享受的。
“妙手著文章,铁肩担道义。”我想,有了这层关系,今后不管是出于职责也好,出于“私心”也罢,一旦有时间,我都会去拉马村看我的联系户,和他们一起研究,解决问题,共话产业发展,共绘美好生活蓝图。我坚信相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干群齐心联动,他们的日子将更加红火。顷间,我仿佛看到了乡村振兴正在千乡万村热火朝天的实施,仿佛清晰看到村民喜逐颜开的画面,仿佛听到欢声笑语在青山绿海里荡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