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袁海淼的头像

袁海淼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1/16
分享

再去都隆

就我而言,真是不敢想象,会再次来到都隆村,因为那既不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也不是我工作过的地方,更不是我记忆深刻的地方,说实话,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就如同路过的千山万水一样,几乎没有多少记忆。

记得那次去都隆,还是十年前的事。那时我在都安县崇山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因为市委组织部组织的一次第一书记座谈会在天峨召开,我有幸来天峨,并随队考察了都隆村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记忆中都隆村新农村建设确实搞得比较好,人气很旺,场面热火朝天,让我心生敬意,我敬那里的群众,敬那里的村干部,敬联系他们的后援单位,因为是他们的共同努力,才让都隆发展那么好。在那个被群山簇拥着的山村村部所在地,农户几乎是清一色的二层楼房,而更为喜人的是每家每户的楼顶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在村部,我还看见一些在城区才能见到的运动休闲设施,这让我为之眼前一亮,颇感诧异,说实话,那时精准扶贫刚刚起步,在我驻的崇山村,别说休闲设施,就连农户的房子几乎都是泥瓦房,同时还少量茅草房。不过,我心知肚明,都隆村的发展得益于一个实力雄厚的后援单位——住建厅,得益有一个坚强的村委班子,有项目和资金的支持,有领头羊的示范作用,一个村的发展总能走上快车道的,这也是当时对农村发展的普遍认知。记得,当时村里的女书记在介绍情况时,激情昂扬,龙飞蛇舞,一看就知道是个大能人,因为在一线做扶贫的缘故,我有幸见过不少村干部,但在市委领导面前说话有底气的,语言流畅自如的,还真是不多见。都隆村的产业主要是百香果,据说百香果对生存环境要求不高,不择地,随处可种,而更重要的是种植技术含量低,对于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村民来说,也算是一种福音。

然而,今年的工作变动,我来天峨上班,饶是如此,我也没有想到会去都隆村,因为我连当时随队考察的村名都忘记了,如果不是看到村委大楼援建单位的名称,我根本不会想起都隆村,我曾来过。更何况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大抵不会那么凑巧去都隆的,尽管我们在乡下有自动站需要维护,但自动站设置技术规范要求的,不是每个村都有的,都隆有自动站是在平时的工作中知道的,但我也没有想到都隆就是我曾经考察过的村。

那是上个月一个工作日,我接到上级的电话,说都隆自动站已有时间没有上线了,自动站没有上线,那可不是小事,若换在主汛期,对于我们而言,那可是天塌地陷的大事,所幸当时旱情愈发严重,全县普遍没有降水,而预报也没有降水天气过程。自动站维护这事原本不归我管,但原来分管的同事下乡担任第一书记了,这事就归自然由我分管了。接到通知后,我马上组织力量去修复。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车子缓缓进入都隆村,眼前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记忆里有些零散的碎片,陌生的是眼前的一切好像不曾和我记忆有任何联系,大抵是因为我们这里的山水都极其相似的缘故。

车子在村部左侧停下,我一行三人来不及左顾右盼,径直走向村部大楼后面的自动站,当来到自动站前,我有些傻眼了,只见自动站内杂草丛生,杂草几乎与雨量筒同高,而四周也有些零散的树木将这个四五个平方米的自动站笼罩成一片阴凉地,这让我不由得心生怒气。于是转向随行的同事贵哥和蒲哥,责备道:“你们都不做维护的啊!草长这么深都没人管。”贵哥见我如此,于是跟我解释道:“上个月刚维护过,草长得太快。”贵哥没有说谎,南方的气候适合草木生长,半个月的时间,草都能盖过膝盖,这种现象在南方是司空见惯的。虽然有些生气,但我仿佛知道了自动站不上线的原因,因为自动站的供电是太阳能板,有遮挡,太阳板吸收日照不足,自然供电就成了问题,不上线也就在情理之中。于是,我和蒲哥拿起镰刀割草,而贵哥则直接打开百叶箱检查线路、接头等,检查结果是蓄电池没有电,线路一切正常。这跟我预感一致,于是我们加快除草修枝进度,大约十来分钟后,我用手机打开APP,都隆自动站有数据了,再对比周边自动站的数据,我可以肯定数据值是准确的。

本来,贵哥和蒲哥都建议直接回去的,但我说:“工作忙,来一次不容易,等一下,看数据是否正常传输了,若正常传输,我们再回去也不迟。”闲来无事,我和贵哥在村部瞎溜达,而蒲哥则去说要去看他的远房姑妈。当我抬头看到村部大楼上的援建单位。

“嘿,这个地方我来过”。我兴奋地说道。

“你没有来过”。而贵哥则十分肯定地说。当然,贵哥的说法也是有理由的,若工作上的原因,我确实没有来过这里。

“不,我来过,那是一二年的事了,当时市里面的第一书记座谈会在天峨召开,我随队考察过这里,这个村的产业是百香果,当时村的书记是个女的,很有能耐……”

我正说得起劲,不知何时,蒲哥和他表哥已经来到我们身边,表哥接过我的话说道:

“是的,当时是个女书记,我们村种植的确实是百香果”。当一切对上去的时候,我反而觉得有些冷了,起初的兴奋劲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的无影无踪。因为,对比十年前的热闹场景,我做梦都不会想到今天的都隆村会这么冷清,在村部这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几乎没见过行人。于是,我带着疑惑问表哥:

“这里的人都去哪了?”

表哥说:“都外出打工了”。

“那还种百香果吗?”我接着问道。似乎觉得这个村不种百香果有些可惜。

“种是种,不过都是老人在护理”。……显然,表哥说的都是真的,但我却无法因为他的解释而消除冷冰冰的感觉。

在回城的路上,我沉默了,因为记忆中的热闹场景不见了。因为那让人难以忘怀的,让我们一线扶贫干部倍感欣慰、倍感自豪的,村民的一张张笑脸,我在第二次来都隆的时候没有见到。

对于农民群众而言,收入固然重要,富裕固然要固牢,但守着自己的家乡热土地,用自己的双手让家乡更美,让家乡更富岂不更好的事。我想农民群众应该是这样想的,至少作为农村长大的人,我是这样想的。但农民缘何不愿留在家乡发展,说白了,还是产业的问题。此刻,我仿佛对乡村振兴于农民农村的重要性更加理解了,乡村振兴无疑是要让乡村更美,更富。

都隆村有自己的产业,但产业的根基还不牢固,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不然怎么会留不住村民呢?我想和都隆村是有缘的,不然也不会再次来都隆,但两次来的感觉却截然不同,就像两辆朝东西各自奔去的火车,一次让我心生敬意,一次让我感觉寒冷。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没有人是旁观者,作为一个公职人员,更应该有所作为,为了那美好的一幕再次呈现,我想我会结合自己的工作,为乡村振兴献言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我也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都隆村能焕发生机,再现第一次来时的热闹喜人场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