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罗城已有一段时间,然而,不知道何故,总是怀念在罗城气象局的那段日子,怀念罗城的同事们。
我是2016年底去罗城的,在去罗城的时候,和其他县局一样,随着气象业务的发展,监测网络的完善,服务需求的增多,人事矛盾日渐突出。但回想起来,我是幸运的,也是备受鼓舞和启发的。因为在罗城的日子,由于同事们的团结协作,人事矛盾并没有制约到事业的发展。
罗城五年,我们在全市气象系统率先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炮点建设,率先完成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工作,多次荣获市级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或个人等荣誉,2021年出色完成自治区气象局党组考评的党建“一支部一品牌”创建工作。尤其是,我们每一年在系统内的年度目标考评等级都是优秀,我可以自豪地说,这在别人眼里无疑就是一个传奇。2016年我们拿下了年度目标考核特别优秀的最好成绩,2018年还获得特别贡献奖。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弥足珍贵,究其原因,是源自于快乐莫如奋斗的精神感召;源自于我们的团结协作,任劳任怨,不推诿扯皮的工作作风;源自于我们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源自于我们“舍小家,顾大家”的家国情怀。
罗城局编制8人,外聘2人。我在罗城的五年,受招录专业限制,基本处于不满编的状态。从人数上看,实在是少得有些可怜。在罗城,基本上所有的单位都是专岗专人专职,而我们的财务、办公室、执法都是由业务人员和领导班子分别兼任的,尽管人少,但事不少,除本部门工作外,县委政府部署的中心工作也一一承担,更不必说是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党和国家的重大工作安排了。
近些年来,气候变化异常,气象部门一年四季都处于紧张的状态中,忙于应对复杂多变的天气过程。而汛前和汛期则是气象部门最繁忙的时候。罗城县毗邻桂西北的暴雨中心—融水县,也是强降雨天气喜欢光顾的地方,所以,相对而言,汛期气象服务工作任务则更加艰巨。但在罗城的五年,我看到激动人心的场景,因为我的同事们几乎都是“拼命三郎”,工作很给力,配合得也相当默契,让颇感温暖,深受启发,亲身体验到团结对一个单位的重要,对推动工作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
一
汛前,我们通常要开展仪器巡检,这是既定的动作,巡检并不复杂,主要任务除草除尘、检查线路、仪器运行测试等,但点多面广,仪器多,时间紧等,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感到心力交瘁,人手紧张,恨不得一个人当成两个人甚至三个人用,恨不得一天当做两天甚至三天来干。
在罗城,我们有一个国家一般气象站,俗称观测场,里面布设有南方天气现象所有要素的监测仪器,30多个乡镇气象自动站,也称区域自动站,141套气象大喇叭,2个标准化人影作业炮点,1个烟炉人影作业点,这些仪器在汛期到来前,都要一一检查一遍。回想起来,在巡检上,虽然,我们已然抓得很紧,但由于路程的远近不同,基本上每天只能完成一两个站的巡检,如果离县城近点,兴许可完成3个站的巡检。
对于大家而言,巡检的日子说无疑是煎熬的,但也是快乐的。每年汛前,我们都是一上班就出发,晚上八九点才能回到局里,但从来没有人因此抱怨过,因为我们都知道,仪器巡检是事关重大,马虎不得,不可不上心用心;因为我们都知道,选择了气象,就选择了与日月为伍,与黑夜为伴。在往返县城—乡下的巡检路上,我们依旧热情高涨,天南海北的聊着闲天,似乎根本没注意到蜿蜒曲折的道路给我们带来的眩晕感;似乎早将小心翼翼地放下、立起风杆撤换测风仪的艰辛抛到了九霄云外,似乎早将身体被野草划伤后有如锥心刺骨般的疼痛抛诸脑后。我从来不知道,在那样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我们还有那样好的雅致,火一样熊熊燃烧的激情,但我现在明白了,那是因为我们受快乐莫如奋斗精神的感召,是因为我们有对事业的高度认同。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去年的汛期并不像我们预测的那样如期而到来,而是提前了,这打乱了我们的巡检计划。当河池市已有两县(区)出现暴雨的时,我和我的局长都慌了,不得不加快巡检步伐,然而,我两都犯难了。正常的巡检速度已属难得,再加快似乎有点难为情,那将牺牲同事们更多的休息时间,我们于心不忍。但当加快巡检的部署在会上公布时,我们收获了一份有如金子般沉甸甸的感动,因为就连两个外聘人员都主动作了表态,而他们提出的建议就是起得再早一点,回来得再晚一点,只要检查的时候,还能看得见,就坚决不往回赶,简单质朴的话语掷地有声,不是豪言壮语,却比豪言壮语更实用管用得多。
有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办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就在我们抓紧实施新部署,热火朝天干起来的时候,短期预报显示,未来三天全市将迎来一次降雨天气过程,这次降雨过程的到来,无疑是汛期正式来临的宣言书,眼瞅着汛期就要到眼前,要用3天的时间完成余下12个站的巡检任务,每天必须完成4个站以上的巡检。乡下路远,除非身长翅膀,否则,一天完成四个站的任务,那无疑是比登天都还困难的事。
怎么办,大伙都十分着急,两个外聘人员急得团团转,而我和我局长似乎也不镇定,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的讨论为巡检支招。关键时刻,还是局长转得快些,办事老道有办法,他说,分组吧!人手不够就找两个临时工帮忙,说干就干,决定后,我和局长在第一时间分别带两个组下乡巡检,区域自动站的巡检最难的莫过于风向、风速,放下、立起风杆都颇费人力,而风向、风速也是最容易出问题,因为风杆容易进老鼠,一旦有老鼠进去,传输线必然受到破坏,这种事我也是在去年巡检仪器的时候才知道的。
头两天,我的巡检还是相当顺利的,每组每天都完成了2个站的巡检,而最后一天,局长那组就遇到了麻烦,他们检查天河区域站的时候,该站的风向、风速出了问题,起初并不知道什么原因,只知道放下风杆前,数据还是正常的,检查完后反而没有了数据,这可把他们急坏了,不得不再次将风杆放下,查找原因,找来找去,最后发现竟然是老鼠使得坏,因为他们发现风杆里有老鼠窝,只是没见到老鼠,也许是在他们进场的时候有动静,老鼠早已逃之夭夭。检查前,之所以有数据,是因为线还没有完全断开,找到原因后,接线并不是什么难题,立杆就费劲了,但大家并没有怨言,只是象征性地骂了几句老鼠,算是为自己,也是为单位出了口恶气。
第二天傍晚,降雨天气如期而至,而我们则提前十来个小时完成了巡检,排除了仪器故障。回想起巡检路上的艰辛,看到取得工作成效,我们每个人心理美滋滋的,就如同得到吃了蜂蜜一般。
二
如果说汛前巡检是煎熬的,那汛期服务无疑就是难熬的。汛期服务,尤其是有天气过程的时候,那才是最要命的事。
在有天气过程的时候,业务员24小时值班,而领导则要靠前指挥,工作内容是看云图、雷达回波、各站监测实况以及区、市气象台的指导预报,组织天气会商,并根据监测实况、预报结论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和监测实况等。内容不算多,但值班的时候眼睛一刻都不敢离开计算机,即使是上卫生间,也要打开广西气象APP,死死盯住,否则稍不留神,就可能造成迟报或漏报。就预测预报员而言,漏报、迟报都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因为一个迟报或漏报,都可能误了防减灾时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长时间盯着计算机,疲劳是不言而喻的,白班尚好些,至少还有其他同事陪伴,夜班就难熬了,疲劳且不说,就那场景也是不好受的,空荡荡的监测预警中心,除了业务员自己,就是一排连着监测设备的计算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死死地盯着冰冷的计算机,没有至高无上的信仰,没有对事业的无限忠诚,那对业务员来说,无疑就是一场灾难。然而,幸运的是我们有一支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队伍,不仅迟报、漏报没有发生过,就连叫苦叫累的情绪话我都没有听到过。
我清楚的记得,在罗城五年,几乎每次天气过程,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都会打电话来要数据,有时是白天,有时是夜里,尽管电话来得不是时候,经常不对业务系统自动统计上报的时间,但我们的业务员没有一个懈怠过,他们近乎虔诚地对待每一个数据,认真统计上报,从来没有因为疲劳而稍有迟疑。
我从来不知道,我们的业务人员这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动力究竟来自哪里?因为虽然在气象部门工作已有些年头,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做管理工作的,没有在一线做过服务工作。但2019年夏季,我下乡扶贫,雨贫困化的一次对话,让我明白他们自始至终坚守岗位动力来源。
记得那是一个周末的上午,我下乡收集产业奖补材料,看到我的贫困户种植的黄瓜,长势喜人,收成可观,而在同一带地块,土地肥瘦差不多,但其他家的黄瓜则没有他家的喜人,我因而十分好奇,就带带着疑惑问了我的贫困户。
他说:“这要要感谢你们气象局”。他的回答无疑让我更加好奇了,因为在此之前,我及我的单位并没有给他过特殊服务,只是按照“老天爷”的指令按部就班的向发布天气预报而已。于是就带着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继续向他讨教。
“我的黄瓜长势好,收成多,是因为我是根据天气预报来施肥、除草、杀虫的,每当天气预报说有小雨的时候,我就会根据实际情况给我的瓜苗施肥,除草,这样施肥,肥料养分更容易被瓜苗吸收,但如果大雨天气则不行,因为那样会导致肥料养分流失,而当天气预报说要晴三五天的时候,如果有虫,我就打药杀虫。如果的晴的时间还长一点,我就提前准备浇灌用水”。他这么一说,他的瓜长势好,收成多确实跟我们有联系了。
“既然你知道这样做有利于提高产量,怎么告诉其他农户呢,让大家一起发财不好吗?”我继续问道
“我说了,但他们不听,可能需要你们权威部门来给他们上上课他们才会管用的。”他慌忙解释说。
在汛期,节假日值班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好不容易盼到一个节假日,谁不想在家休息,陪陪家人。然而,气象部门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一部分人必须做出牺牲,但我们的业务员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牺牲,节假日值班总能安排妥当。尤其是曾经的同事监测预警中心的主任小雷,不仅业务是一把好手,更难得的是她有觉悟,经常主动请缨承担节假日和重大天气过程的值班值守任务。在罗城五年,我清楚的记得,她是值班最多的业务员。
三
国家气象站仪器更换每两年一次。说起来,更换仪器既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一个体力活,有很多县局,因为把握不好,几乎都要依靠市局保障中心现场指导才能完成,而罗城局都是独立完成的。每逢仪器更换年,我们都会提前做准备。当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就动手更换了。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小小的观测场内,男男女女齐上阵,那场景,几分辛苦,几分甜美!记得每次登上风塔更换风速风向仪的都是局里最年轻的小伙子蒙泽,站在风塔上,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那滋味真真不好受,即便如此,我们却喜欢拿来找“乐子”,而蒙泽也不甘示弱,总是乐乐呵呵地说,那换你们上来啊!几乎所有人都在同一时间沉默了,但都继续着手中的活。
换风速风向仪不过小菜一碟,最难的是线缆和地温仪,线缆布在地沟槽里,每次更换都要翻开一块块沉重的水泥盖板,俯身打开线槽盒,割断捆线胶带,一一扯出污泥满身的线缆,然后换上新线缆,一一包扎,盖盒,再盖上水泥盖板。干完,我们才知道每个人全身上下星罗棋布般地布满了污泥,就如同是在泥坑里滚过一般,只有女同事还体面些,我们都知道那是因为男同事的体贴,只让她们做一些辅助的事情而已。
如果换线缆是体力活,那换地温无疑是针线活了,地温线有一段埋在土里,需要开挖,但挖也有讲究,需要拿捏好分寸,否则就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挖断线;二是耗时太久,错过换线时间。一旦错过,势必等下一个正点。刨线固然费周折,但从地温采集箱里拆、接线就更“委屈”了,矮矮小小的地温采集箱内,布满了比发丝稍粗点的地温线,拆、接线的地温线,眼尖手利自然只是基本功,最要紧的操作人必须态度谦卑,否则,很难顺心如意。在拆、接的时候,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姿势,但地温采集箱太矮太小,躺卧跪趴几乎是最有利姿势。每次,当负责拆、接线的同事准备做上述动作的时候,其他同事都会拿着螺丝刀、扳手等工具围着拢过来,但都在同一时间都屏住了呼吸,聚精会神的盯着小小的地温采集箱,都格外小心,生怕一出气就会把细细的线、小小的螺丝吹跑一般,又好像采集箱内有奇珍异宝,生怕一不留神就会飞走一般。只有当完成这项颇为艰难的工作任务时,大家才会如释重负,狠狠吸上一口气,露出开心的笑脸。
当然,换仪器也并非全是“难为情”的事,比如换降水、日照仪等就简单些,可以有“尊严”的站着换,虽然也要佝偻着身体拆、接线,但比起拆、接地温线,姿势要优雅许多,身体也好受得许多。换仪器的日子是“窘迫”的,但也是妙趣横生和有意义的。
现在,我已经调到天峨县气象局工作了,在来之前,我曾了解过天峨局的过往,知道天峨局面临着不少困难,但在我来天峨之后,我了解到,天峨局年轻人多,是全市气象系统是最有朝气和活力县局。因此,我深信,只要用好在罗城工作时攒下来的经验,推动工作创新,努力团结好新的同事们,再大的困难也会被克服。我深信,在不久的将来,天峨局也能如罗城局一般,书写出不平凡的成绩。(202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