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袁宏森的头像

袁宏森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17
分享

烤鸭

常人工作外的一日三顿,若不是公务在身与居家必需,估计大多数时候都以简洁、便捷而作为第一要素。尤其在小点的城市,方便更显得重要。常人一日三顿,十有七八是在自家厨房生炊烟做的。但也有常食街头巷尾烟火之时之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颇有内涵。

街头巷尾的烟火速食,最大众的莫过于熟食摊的烤鸭。

烤鸭在小城品种繁多,有著名的京派烤鸭,其售卖价格很高,估计只有很小康人家才会常享用;有省内的二线品牌,在周边一些城市也小有名气,其价格口感均尚可;剩下的是地方派的,均为周边乡下人土法制作而成,最大特点是价格亲民,口味大众化。

伯牙和钟子期以音乐为友情的象征,烤鸭也可以作为友情的象征。

十多年前走上工作岗位前很长一段时间,从不吃烤鸭。后来吃上了这个是因为一个同事的熏陶。那时在一个临近城市工作,与一同事之间关系很要好。他的家乡在安徽的北部,从小在矿上长大,那里一日三顿均以馒头面条为主食,而这类面食是必须要佐餐菜肴,才不至于很干素难以下咽的。所以,从前在一起共事时,常见他买此食物并一起分享,后来就以此互请客,再后来因为工作发展,各自道别后多年没了音讯。再再后来得知他已在省城定居却基本上很难联系上,但因这个特殊的菜肴而留下的友情,则是铭记心间常浮现。

烤鸭有着人品好的意蕴。

街头巷尾的各家摊点,别看他们卖的是烤鸭,其实卖的更是一个人的好人品,没人品则丢生意。有一年在小城里一处菜市,有两个摊点,因为方便的原因,好几次在一个摊点连续买,后来有次,中午时分路过常买的这个摊点,摊点前有好几个人,出于礼貌排队的缘故,店主却将自己安排留到最后再称重调配,且爱理不理。至此后,就转至于隔壁一摊点常买了。

隔壁摊点这店主,做生意也精明,其实平时买的次数也是极少,但这店主为人随和,只要是某天早晨没买菜情况下,中午从他摊点经过,哪怕只买十元左右,他必定都会赠送两三元的配菜。这时买烤鸭已不再是单纯的一桩买卖,而是演化成了人与人之间人品的互相展示,店主这精明里是想让顾客记住他买卖的超值,也是他为人友好的一种象征。

烤鸭也是对低下人品的直白表态。

前段时间有天晚上,已经是八点多,去一个小区内商业街的烤鸭店,打算买十元左右的烤鸭,店主是位女的,说明了要多少钱的,她拿出快一整只,示意剩下这点了。要么全部拿去,要不就不卖了。如此这刹那,回答了一下:不要了,谢谢。到家之后想起这几个字:趁人之危。晚上这个时间,所有商店菜市基本已打烊,且这时生火做饭又会花去很长时间。此时,让一个人花上三十来元,买接近于一整只的熟食去吃完一顿晚饭,既是让别人浪费,又让别人觉得这样毫无趣味。自然,也不会有后续的买卖与友好了。

据说烤鸭在制作过程中,有的道德欠佳之店家,会添加进很多非常规调料,这种调料对人的味觉有食之成瘾作用,当然这是街头巷尾的一些观点,少有权威进行论证过。但同样更进一步反映两个深层含义:店主以此用来留住顾客表示好客;店主这种做法有失道德且违法。

从一只充满香气与可口的熟鸭子这里,从一道佐餐的菜肴开始,没有呱呱叫非得让别人知道的表扬与批评,有的却是各色各样的人品。

在这一只只熟鸭子身上忽然间看得更明白,原来古人提倡的道德,已不是书本上那一行行整齐的诗句那样简单,它早驾驭在了世间万物、万事之上,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平凡世界里的人与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