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苑祝标的头像

苑祝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3/30
分享

溪流潺潺

一条小小的溪流,看似并不起眼,而大自然却赋予了它独特的生命,它可能是勤奋的,也许是艰辛的。

它淙淙地流淌,叮叮咚咚、潺潺缓缓,一路路流过了山川,流过了草地,流过了树林,一直流向远方。

但当一次次叩问水中的顽石时,它曾经历过伤痕累累,但依然不改心中的理想,不停地奔向汹涌澎湃的海洋……

每当看到此情此景,我就想起了初中学习时一段关于“溪水与顽石”的故事,想起了师范时发表的第一首《溪水•顽石》的小诗,想起了许多恩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诲,不断激励我在工作和写作上接续奋斗、勤耕不辍……

记忆中的四十里铺中学母校有三排教室,一个门朝南的大门,两侧刻着古老的校训,教风正、学风浓,激励着一批批师生努力学习工作。

学校四周是小溪环绕,一年四季唱着欢快的歌谣,虽然没有围墙和栅栏,但未曾有一个学生出现过溺水事故。

那时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班主任王伟老师,他是1987年初中二年级时接管我班语文课的。他的满面春风、神采飞扬,以及“文人式”的清高和铮铮铁骨,给我印象极深。

他对品学兼优或家庭困难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十分关心。一次在初中三年级下学期时,我由于家庭条件不太好,一时不能按要求缴齐学费。王老师得知后,就及时向学校汇报,给我减免了一半的学杂费,至今我还记在心里,感激不尽。

王老师讲课时总喜欢引经据典,特别是讲古代的一些有趣的故事,看似东扯一句、西拉一句,实际上让人觉得他语言丰富、活泼风趣。讲到动情处,他常常滔滔不绝、手舞足蹈。

尤其他那深厚的文学功底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至于对我后来写作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因此,我初中时作文大都写得有血有肉,真实感人,常常被老师在课堂上当范文来读,惹得同学们羡慕嫉妒恨呀!

一天,王伟老师在上初三作文课时,为了鼓励同学们顽强拼搏、冲刺中考,就讲了一个富有启发、具有情怀的励志故事。

内容大致是说:“从前有一条小溪流,不畏惧一块在水中无理挡道的顽石,一次又一次地克服重重困难,永不停歇地去追求大海,直到实现心中的理想抱负……”

他的话语不长,但却很有哲理、引人深思。多年以后,我都一直清楚地记得这个故事的内容,它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向美好生活前行。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9年8月,我以全区第四名的总成绩考入了一所师范学校,圆了我儿时的教师梦。

时光总是像流水一样,悄无声息地流淌着。那是1991年我读师范的最后一学年了。

记得教我文选与写作课的是王传勋老师,他总是戴着一副金边眼镜,每次上课迈着小方步,夹着一些大大小小的讲义。

他是一个知识渊博、言语不多、非常典型的“老学究”,曾编辑出版过《中小学语文用表》《知识用表》等多套语文方面的专著。后来,他由于教学成绩突出,由县城师范学校调到了市里一所大专院校。

有一次,他在写作课上布置了一项作业:“请同学们结合学习和生活,自由撰写一首新体诗歌,要求内容具有真情实感,不少于10行,题目自拟。”

于是,我趴在课桌上,思忖再三,脑海里便逐渐浮现出我初中时的语文老师王伟来。他所讲的那个“溪水与顽石”故事,一直还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就这样,我一边回忆着初中语文王老师讲述的故事内容,一边写下了《溪水•顽石》这首诗:

“很久很久以前/小小的溪水中/有一块顽石/不耐烦地 立于水中央/挺横 挺横/把溪水阻挡//溪水 哗哗——哗哗——/不停地流淌/尽管 尽管困难重重/依然在拼搏反抗//头一阵,被石激成滔天波浪/紧接着,一阵又一阵/还是飞溅身亡……/虽然 虽然如此/溪水仍一如既往……//花开花又落/一年复一年/终于有一天/顽石伤痕累累/只好 只好低头转向//溪水依旧 依旧/永不改心中的理想/不停地 不停地/奔向 奔向那/汹涌澎湃的海洋……”

第二天,王传勋老师在课堂上范读了一些同学撰写的诗歌,其中就有我的这首小诗。

后来,王老师对一些诗句进行了润色修改,并推荐给甘肃兰州的《少年文史报》,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发表的样报,真是喜从天降!

这是我发表的第一首纸质版的诗歌啊!老师、同学和一些知心朋友得知消息后,给予我很多的鼓励和关怀,使我在师范那个学生时代就与文学等结下了不解之缘。

“风乍起,吹皱一春水。”在王传勋老师的精心辅导下,到1992年7月师范毕业时,我撰写的《乡夜》《晨曲》等6篇文章或诗歌相继见诸报端。

往事如烟,一晃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溪水与顽石”的励志故事,一直影响着我。

我把第一首诗歌《溪水•顽石》也珍藏于心,作为我的励志警言。因为我不论是处在顺境还是逆境里,都是它不断地激励着我为工作、为生活、为追求而不懈奋斗。

1992年8月,我登上了讲台,真正成了一名乡村教书匠、麦田守望者。寒来暑往,风霜雨雪,从教三十年来,我迎来了一茬学生,又送走了一茬学生。我很庆幸,也很欣慰,自己能够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许多年来,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早已串成我人生的记忆之珠,陪伴我慢慢老去……

曾记得六年级时,和同学们的第一次见面,我复述了那一段关于“溪水与顽石”的故事。同学们静静地听着,让我非常感动。王金灿同学在《我眼中的语文老师》中这样写道——

见到语文老师的第一面,我就感到他勤勉善良、和蔼可亲。他工作很有责任心,上课认真负责,对学生生活十分关心。但他就是有一个缺点:唠叨,很唠叨,非常唠叨!

在第一次上课时,他一边侃侃而谈,一边唾沫星子横飞。那一刻我才明白:最可怕的不是老师的“唠叨”,而是唾沫星子“喷”到你的脸上。从那以后,我们都提防着老师的“飞沫”,对他“敬而远之”。

后来,我知道是老师的牙齿出了一些问题。但不管是上什么课,他总能东拉一句、西扯一句,给你丰富的课堂知识,信息量让人满满的,我一直乐此不疲地认真听讲。就这样,一节课、两节课地过去了。

给我印象难忘的是语文老师的一双眼睛,那是他最吸引我的地方。虽然老师长得很普通,一张方块脸,被近视镜压得塌塌的鼻子,还有那惹人“烦”的嘴,但是他那一双“贼溜溜”的眼睛,上课时望来望去,观察着不注意听讲的学生,我看了不由得心中发笑......

作文本上交以后,王同学在里面夹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童言无忌,苑老师别生气!”我看了以后,会心地笑起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时的王金灿是我所带六年级班的班长,平时父母感情不和,多由父亲照料。但该生性格沉着稳重,每次考试总是班级第一,养成了独立自主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可谓是班主任的“好助手”。

“王家女儿志气高,金子品德人夸好。灿若星光分外明,全面发展样样行。”这是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我,给她写的寒假期末评语。

在平常的学习中,我结合这个同学的家庭情况,和她父亲约定,让老师和家长一起尽量给予她多一点关怀和教育,让她感受到亲情和温暖,保持健康稳定地成长。于是,师生间便结成了和谐平等的情感。

为“一首诗”,我始终没有放弃写作的爱好,不忘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们习作。

曾记得四年级时,给同学们所教的一次特别的习作课,让他们逐渐爱上了写作文。

那次,我让同学们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习作。按照以往教学习惯,老师先找一些优秀范文来读给大家听,再让学生根据平时生活情况,结合范例引导学生列提纲、打腹稿,最后去誊抄在作文本上。

回忆平时的作文训练,常常看到一些学生,因为不会选材或选材不新颖、不典型,而眉头紧锁、抓耳挠腮,为写作文而犯愁。

可这次,我却是一反常态,直接带领同学们到校园里去观察,并要求大家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由家长陪着,去留意一下田野或小溪的变化,并把它们记下来。

结果,大部分同学都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能较好地选择一些花草、鸟鱼等素材来描写春天的情景,直接克服了课堂上“无米下锅”的窘境。

其中有十几位同学,由于观察深入、细致,善于动脑思考,不仅能很好地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来着笔,而且感情真挚、主题鲜明,写出的文章别有一番情味。

李自豪同学在《多彩的春天》中通过“对话”的形式,抓住大自然中的小草、桃花、杜鹃、小鸟儿等几个“小朋友”,以点带面、突出特点,告诉我们春天是多姿多彩的!一起来看看:

“你猜春天是什么颜色的?来,听一听大自然里的小朋友们,谈论得多么热闹!小草弟弟说:春天是绿油油的,它把我装扮成碧绿的了。桃花妹妹说:不对!不对!春天是粉色的,它把我的脸涂上胭脂了。杜鹃姐姐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啊!春天是红红的,太阳出来我立刻红光满面哟!小鸟儿被它们吵醒了说:你们说得都不全对啊!春天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我还做了一个五颜六色的梦呢。”

啊,春天在哪里?它就在同学们稚嫩而又天真的笔下。看!班长孙姝怡写的:“春天像什么?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像什么?像母亲慈爱的手,轻轻地抚过我的脸颊。春天像什么?像一群活蹦乱跳的孩子,有孩子的地方,就有美丽的春天!”多么有韵味、有哲理啊!

是呀!同学们真是慧眼识珠,纷纷找到了自己眼中、笔下的春天美丽可爱的样子。放歌春天,赞美家乡,真切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童心和童真,给人留下了一股股清新的泥土气息。

从这次“找春天”的习作故事中,师生共同体会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很多,关键的是看你会不会去认真观察,善于发现周围的人、事、物、景,并融入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从独特的角度抓住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加以叙述或描写,不断地坚持练笔,做生活的有心人。

一段故事一段情,一首小诗伴终生。两位王老师对我学习、工作的影响,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懂得:生活中也有“诗和远方”。

曾记得,一次学校午餐后看班时,我发给同学们一份试卷让他们做,有的小男生借机上厕所,磨磨蹭蹭不想做题。

为此,我专门写了一首《致上厕所的男孩》的打油诗,对调皮的男孩子进行提醒。同学们看到后,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小男孩也笑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开始认真做题。

后来,我在教学中有时利用诗歌或鼓励学生,有时批评鞭策一些学生,使他们懂得校园生活也有“诗和远方”。

2019年1月,我给四年级一班55名学生,每人“订制”了一首打油诗作为期末评语,相继被《新安晚报》《人民网安徽》《安徽青年报》等报道或转载。

比如,我写给品学兼优的班长孙姝怡同学:“一对虎牙真伶俐,班级管理有条理。勤奋好学争第一,希望之星孙姝怡。”

张子豪性格外向,比较调皮,我给予他这样的打油诗:“聪明脑袋太贪玩,成天脸上流满汗。若想将来成大器,勤奋学习不偷懒。”希望用这种幽默诙谐的方式鼓励他勤奋学习。

这些“打油诗”期末评语真情说优点,委婉道不足,字数不多却新颖别致,但展现了学生们的性格特点和综合表现。

学生们看到都很惊喜,在读小诗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我对他们的殷切教诲和良苦用心。

为“一首诗”,我们一直在路上。多年以后,许多恩师的谆谆教诲和“溪水与顽石”的写作故事,深深影响着我和我的学生们。部分学生的习作经我辅导后,在当地报刊上也发表了。

我在单位领导、同事、朋友和家人的关心帮助支持下,成为一名高级教师和党务工作者,走上单位管理层,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搭桥,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

我以“溪水顽石”作为我的网名,以“溪水红烛”作为微信公众号,时刻不忘“溪水为梦孜孜以求”的精神,先后在《中国教师报》《安徽青年报》《少年文史报》《西部散文选刊》《神州文学》《黄河文艺》等省内外多家报刊和网络媒体,发表诗歌、散文、新闻通讯、教学文章等1000余篇,获得各项荣誉称号和奖励达数十次。

再回首,我心依旧。初中带我语文的王伟老师、师范教我文选与写作的王传勋老师等许多恩师,犹如路灯照耀着我前行的路,就像太阳给了我寒冬的温暖,恰似春雨使饥渴的庄稼得到了身心的滋润。

多年的工作和生活阅历告诉我:读万卷书,让我读懂了恩师高尚的育人师德;行万里路,让我明白了恩师无私的大爱情怀。在坎坎坷坷的道路上,有了老师的指引就有了亮光;在跌跌撞撞的前行中,有了老师的引领就有了方向;在漫漫求索的旅途里,有了老师的教诲就有了真理的光芒。

看着一批批学生健康成长、振翅飞翔的样子,我内心充满了无比的自豪。我将永远坚守着一份信念、一份执着、一份热爱,做一名快乐幸福的人民老师,让梦想点亮乡村学生的心灵,使教育的百花园充满阳光和花香。

难忘“溪水与顽石”的一段故事,和以此内容而写就的一首小诗,真实记录了一种浓浓的师生情,激励我在追求教育事业和文学写作之路上不懈前行!

“溪流潺潺汇江河,水天蓝蓝共一色。顽猴声声啼不住,石路弯弯唱新歌。”这曾是我对“溪水顽石”的记录和注解,也曾陪伴着我不断成长。

此时此刻,我的眼前仿佛有一条永不停歇的小溪流,在叮叮咚咚地唱着心中的歌,不断地向前,向前,向前流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