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喻必钧的头像

喻必钧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30
分享

德林先生

我记住德林先生已快四十年了,与他相互认识却不过才五年时间,哪怕我与德林先生老家是屋挨屋的邻居 。

德林先生从民办教师岗位上走出小村庄、成为公家人的时候,我刚满四岁。我记住德林先生,就是因他考上师范后,录取通知书送到他家的那一天开始的。

在我懵懂不清的幼儿记忆里,对那一天的经历是特别的印象深刻。那日的黄昏时分,他家里齐聚着一大屋子人,是为向德林先生的父亲道喜而来,庆贺他家又出了一个公家人。

幼小的我不知公家人是干什么的,我只想跟随去收拢晾晒棉花的父亲去禾场上玩耍。父亲在忙碌,我步履蹒跚地偷偷推着父亲的独轮车,独自在禾场打着转转玩。不料矮小笨拙的我推不转独轮车,一个趔趄后独轮车歪倒了,我本能地扬手往身后一扒拉,左手触碰到禾场边电线杆上一根没收拾好而垂落着带电的高压线,强大的电流瞬间就把我弹倒,我便昏死了过去。

年轻的父亲吓得六神无主,他惊慌无措地直往德林先生家奔去,一路反复狂叫着德林先生二哥的名字,请他赶快来救命,德林先生的二哥是村里的电工。

好在颇有经验的邻居大爷也在禾场上,他在电工叔叔没赶到禾场前,把翻着白眼舌头都伸出嘴外躺在地上的我,抱着紧紧抵靠在禾场旁队屋的杉木大门上。直到德林先生二哥赶过来后,我才晃晃悠悠地收回舌头慢慢地苏醒。为了记住这死里逃生的故事,我顺便记住了那天的参照日——德林先生跳出农门之时。

德林先生的大名,是在他读完师范后的一系列风云际遇伊始,慢慢在小村庄里传播开来的。他的励志史,如一座在小村庄高高耸立的灯塔,在混沌的天空散发着璀璨的光芒,激发着小村庄一代代有志向的年轻人奋发上进,指引着后来者追寻他的足迹,终是走出了那个困厄几辈人的贫瘠方寸之地,星散四方,激扬于四海内外。

由于他在师范学校就读时,靠一支生花妙笔所泼墨而就的赫名,毕业后直接分配到了市教育局办公室。这在八十年代清新的社会风气中,也是不多见的现象。两个月后,德林先生为市长作了一篇向首个教师节献礼的讲话稿,市长认真阅览后欣赏不已,一纸调令把德林先生招入麾下,入职市政府文卫办公室。政府大院内的文卫办,在县级诸侯中,不亚于古代的翰林院,给他腾出办公桌位置的前任同事,后来官居副厅领导。

德林先生对当官不上心,但他对学识上的孜孜追求,让他三年后又一次在政府大院令人侧目踮望。那年的成人高考,他出乎意外而情理之中地考了个荆州第一湖北第三,国内顶尖大学任由他选。可惜当时市政府缺少精通文墨的可塑才俊,如果放行德林先生后,难以招到合适的人选来填补空缺。市政府好言挽留,还为他弄了个指标,放他在职读省委党校函授班留住了他。

后来,醉心于文学创作的德林先生,无暇顾及官场上的迎来送往,申请调换到颇为清净的群众艺术馆,潜心在诗词歌赋里畅想遨游。谁知半年不到,市委准备开办机关报,四处搜罗秉笔高人。谭龙晾必屠龙手,说美更须解美人,熟悉他的市委领导又是一纸调令,直接下达到德林先生的办公桌前,让他立马上岗着手肇创报刊。

在报社十几年主笔日子,德林先生应该是最惬意的。报社经他之手而成立,发展,壮大。他用天马行空的文字在有型而无边的报刊板面上挥斥方遒,他深邃的思想和悲悯的情怀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拥趸,他文人的风骨和精神得到充分的展现,他文人的豪迈与洒脱得到淋漓尽致的释放。他的锦绣文章传阅于大江南北,数百万字的散文诗歌屡屡刊登转载于国内顶尖大刊上。这些斐然成绩奠定了他的江湖地位,他众望所归地被推认为家乡文坛执牛耳者。

直到2003年,国务院下达统一命令取消县市级报刊,年富力强的德林先生才调职于市文联主席。在一次春节期间的采访会上,德林先生被南方某大型企业的掌舵人相中,他辞去备受旁人钦羡的公家单位,受邀到家乡明星企业家的大型企业内任企业文化推广人。

下海后的德林先生,从企业内刊编辑起步,至经理,总监,副总裁,一步一个台阶再次证明了他的超凡实力。企业挣扎的残酷让德林先生阅尽了人间悲欢,他的能力游刃有余,可他骨子里的不羁却促使他不愿忍受社会上流传千年的陈规陋习,他热爱自由,喜好纵情山水,留恋大自然馈赠的淳朴大美。

于是,德林先生又辞职了。他准备歇身于太湖边,专注文学创作与徒步旅游,做个但求书中无穷乐、洗净耳边是非声的闲散隐者。

能者多劳碌,德林先生的隐退还是掩藏不住他的光芒。太湖边的书屋里,慕名而来的求贤者还是敲开了他的大门,请他出山为一家准上市公司作品牌顾问。盛情难却的他玩转两手活,在职场上为公司作做品牌策划,准备迎接上市的钟声;在生活中,他还是手不释卷、勤步勤笔,一篇篇行云流水般的灵动散文,在他的笃笃脚步和涓涓笔尖下流淌而生,见端于富庶之地的名堂大报上。直到公司上市,他才功成身退,携妻前往新加坡与儿孙一家人团聚,远离了国内的繁华。

德林先生一生礼贤下士,交友广阔。我与德林先生交往,是微信盛起后相识于家乡小村庄的乡亲微信群里。卑微如尘的我,一般是不在微信群里冒泡的,那里是成功人士的舞台,他们有底气在群里畅所欲言,而我,安心当个听众。

德林先生热情奔放,爱与人谈天论地,无所禁忌。大到国际政治历史,小至街头乡间哩语,他都能信手拈来,如教科书般侃侃而谈。最让我惊叹的是一次群里闲聊中,几位小伙伴争论起中国周边的敌友形势,慢慢形成了立场分明的辩论两派,一番激烈的唇枪舌战后,谁也没依据说服对方,有人开始求助于德林先生。

德林先生晚餐后正在小区散步,得信后问明由来,便开始一边散步一边在群里语音讲解。他从东面的朝鲜开始,围着中国的版图一圈讲到隔海相望的菲律宾,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十几个邻国的恩怨情仇史,被他诙谐通俗的语言点点入微、讲解的鱼清水白。一个多小时的现场直播,七百多条语音信息,在微信群里从来无人打断过,可见当时的盛况是如何了得!几个正在路上开车的大款老乡、恰好在酒桌上应酬的商业精英,都是推却了应急公干,停止了燎心的行程,专门驻足歇筷,致志聆听这此生难遇的讲座。连同那些同车同桌的朋友们,也被德林先生精彩的讲演和渊博的学识折服,顺带着夸赞起带给他们饕餮精神盛宴的老乡们。

那一天我下班早,正在跟孩子辅导作业,和一旁的母亲一起,三人一起围坐在手机旁,一字不漏地听完了他的讲演。不识字的母亲听完后发了一通让我侧目的感慨:德林幺叔讲的比电视上百家讲坛的故事说的有味多了!我这个没文化的老太婆都听得懂,还没有插播广告!

德林先生的大哥是我姨父,可能是因为这层关系,有一回他专门私信于我,探问我为什么不爱在群里发言?他说年轻人不应该把自己困禁在命运里,无论生活如何,都要让自己阳光活泼,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

我对德林先生的看法不置可否,认为一生优渥无虞的他,是难以体会出社会底层我的生活窘境的。当时三十好几的我还沉浮在温饱之间,生活的艰难让我没兴趣参与那些热闹的闲聊。出于他对我关心的尊重与感谢,我还是认真回复了他一条信息表达我的心境。恰恰就是这段互答的信息,如我黑暗雨夜的一束闪电,点醒了我,也照亮了我,让我与德林先生产生了不是师生胜似师生的情份。

我以前就一直很仰慕他的文学成就,这次与他近距离交流,不想让他觉得我是个只识土里刨食的短浅之人。一番搜肠刮肚地准备后,我拼凑了一段自认还拿得出手的文字信息回复他:我们这个家乡群就是一个小社会,三教九流都有,四面八方都在。我们这些从小玩到大的人就好像都在爬家乡的南岳山。虽说都是从山脚下开始向上攀登,但有人起步早,体力好,眼界宽,找到上山的途径,很快登上了山之巅。有的人体力不支,眼光狭隘,迷途于密林中,或是留恋于风景之处。还有些人只顾追寻前人留下的足迹,劳力费神的折腾,可殊不知山道无形,早已改弦易辙,只得徘徊在叉路之间。但闻山巅之人临江远眺,挥斥方遒,山腰的人静静聆听,默默无语。偶尔也会有遥相呼应,但绝不会引亢高歌。直到他们会当临顶时,才会仰天长啸。虽然大家都小心翼翼地维护这脆弱的从发小就开始培养起来的友谊,但大家都知道群里已有了阶级,早已不在同一平面上,就如鲁迅回故乡见到闰土时的情形一样。经济实力使发小间产生了巨大的落差,需仰视才见。很难再因有一个话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所以有些不相熟的话题在群里讨论,不太有发言的欲望。幸好有您一个德高望重、又在传经布道的长者,一直默默地蔽佑着我们若即若离的乡情,以至于那脆弱的乡情没分崩离析。但大家都在,不信您看一发红包,马上就被抢光了。所以在群里,大多数都愿意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听成功者分享他们的经验,等候不期而遇的红包再现。

德林先生应该是看穿了我的小伎俩,他先是故作有点惊讶地称赞了我的文采,但并不赞同我的观点。他说思考问题要从原点开始,原点在哪里?原点就在自己心上,心态改变了,视觉里的颜色都会不一样的,生活也随之就会改变。他还鼓励我尝试着写作,把自己的内心思想释放出来,让自己轻松起来。

我记住了德林先生的善意教诲,慢慢开始打开心结,用一双掌握了二十几年锅铲把的手,尝试着抓住笔头开始信笔涂鸦,在朋友圈散发些豆腐小块文章。他作为家乡文坛上擎旗扛鼎的首席代表,有时会提点我一些写作技巧,多半是鼓励和肯定我。

此后的某一天,我随波入流地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带有对个人崇拜的鸡汤文章。德林先生偶尔看见后,与我用微信闲聊起来他的见解,并告诉我那些人平常难知的隐晦真相。我起初有点质疑,他又列举出我所知道的一系列事实,教我如何连贯起来,拼凑出大致完整的轮廓,这才使我豁然开朗。他教我不要崇拜个人,因为不知道崇拜对象的全部事实,容易受到蛊惑而先入为主。能展现在世人面前的英雄,大都是宣传下的结果,时代造就的英雄,那是因为时代的特殊机遇,很多历史上看似完璧无瑕的传奇人物,都是经不起沉淀之后抽丝剥茧的盘查挖掘。只要是人,都有正反两面,就会有缺点,迷信传言,可能会自我蒙蔽真相,盲目地崇拜下去后,骨头就伸不直了。对于那些风流人物,最多是崇敬他们的事迹,犯不着崇拜,否则,会迷失自我。

德林先生的思想令我醍醐灌顶,因此我对他的认识又深入了一个层面,特别是他能以简洁的寥寥数语,直白简明地说透问题实质,是了得的真学问。从我对有限的历史人物了解、和对身边一些口碑不错的乡贤的途说中,得出的结论都是深刻地印证了德林先生的主张。

不光是我对德林先生有如此感触,那年他回乡办退休手续,县城与他有旧的文化名流,几乎是争相互约地齐聚旧友农庄,专门为他接风。那场景,犹如致仕的阁老荣归故里。若不是他早已被众人认可,在这日新月异地年代,他曾经的官位是撑不起这样显赫的排场的。

德林先生最常见的朋友圈,就是晒各种旅行路途的照片和心路历程文章。作为一名资深驴行客,与其说他的脚步走遍每一个能产生美的地方,还不如说他的眼里尽是美。天空的云霞,荒郊的野花,林间的清泉,河滩的黄沙,平凡的路人,或是桌前的一杯清茶……世间万物林林总总,他都能品出常人未曾在意的美!他是在一路寻找美,发现美,见证美,传播美。正如他的诗歌《寻找》里低吟浅唱的那般——

如果不能与你在我深歌浅醉的旅途邂逅

我就还不能老去

我执拗地守护着生命里那残留的一抹青葱

在永恒的凋谢与瞬间的盛开之间

且行且觅 往返流连

我希望邂逅的你

其实是我全部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我是试图通过遇见你而遇见自己

找寻你而找寻我丢失的童年……

德林先生的文章,正如他的心境一样,像多情而羞涩的少女,似初爱而执着的少年。他用文字抒发着他的情怀,也镌刻着他做人的宗旨:偶有彗心写小品,绝无俗气见大官!他看透红尘纷争,挂冕归隐市井,不乏超人的智慧和勇气。三千年读史,字字句句不外乎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兜兜转转终归是诗酒田园。几多凡人难看透,或是看透了难以割舍这市侩的诱惑?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每一天,德林先生做到了!

昨日德林先生住院手术,发给我几张病床上的照片。我心里一紧张,才察觉到在无声无形中,他已常驻在我心里了。千里之外,我无法抽身前去探视,只有作此小文,聊表对德林先生的牵挂。

但愿一次次把拥有变成失去的他,这次能把一身的病痛彻底摒除,换回他清爽安逸的晚年。

祝福德林先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