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余道勇的头像

余道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5/27
分享

门前一片竹子林

 

小区门前一片竹子林,是我心中最好的风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中国古代文人对竹子的赞叹,在奢侈的肉与清瘦的竹之间做选择,宁可放弃对物质的食欲,也要追求一个精神的清新境界。

小时候,当从课本上读到这一句诗句,我便开始喜欢上了竹子。老家的土屋背后,也是一片竹子林,那是生产队的资产。竹子林的春天很是热闹,人们到竹林里挖笋子,碗口大的楠竹笋,挖起来后被放置在生产队的坝子上,大小搭配成一堆堆,分到每家每户,成为农家餐桌上的美味。没有挖掉的那一部分笋子,就长成参天的楠竹,补充到那一片翠绿的竹林里,使得我们的小村庄掩映在青山绿林之间。夏天到了,微风吹拂,竹林婆娑的叶子发出沙沙的声音,伴着近处小山包上的松涛阵阵,成为故乡夏夜的美景。

竹林的竹笋好吃,是我儿时的美味佳肴,竹笋吵腊肉的香味和竹笋煮酸菜的脆嫩,让我们幼小的味蕾享受了着竹林的恩赐。但小时候的调皮男娃儿,也正是因为有这一片竹林,吃尽了苦头。我们的小学,就安排在生产队的仓库里面,一个老师教着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几十个学生,那竹梢就顺手成为老师手中的教鞭,只要我们不听话,家长就从那竹林里扯下一枝竹枝条,去掉竹叶,送到老师手里,我们的屁股和手心因此就会饱受一顿竹鞭的滋味。但我们心里一点也不会怨恨父母和老师,在竹鞭的啸声中,我们背会了唐诗宋词,我们诵读了井冈山翠竹,我们在竹林的旁边慢慢长大,进入中学、大学,成为城市里的一只蜗牛。

时光荏苒,星移斗转。我们从农村人变成城市人,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蜗居宿舍到城市小区,我们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我们在城市的钢筋混凝土丛林中穿行,享受着城市小区安宁的日子。我们不再用竹鞭去教育我们的孩子和学生,他们早已被各种培训班、兴趣班填满了他们的生活。但我仍然想念那一片竹林。那片竹林,既有手心的刺痛,也是成长的摇篮。

但我一直没有忘记屋后那一片竹林。有意无意间,我把家从城市中心的小区搬迁到了城市郊外,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去寻找一片宁静而空旷的空间。小区位于郊区,出小区的公路边是一片山林,山林里林木丛生,有山毛榉,也有天竺桂,更有趣的是,其间夹杂着大量的竹子。竹子个头高,如鹤立鸡群般,将大半个身子挺在丛林之上——如其说它是一片杂木林,不如说它就是一片竹子林。

门前一片竹子林,这使我感到十分的惬意。每天出门,我便迎着那一片竹林欢歌,向着他们致意挥手,微风拂过,竹竿颔首,微微笑意,心情随之一阵舒畅。想起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虽非深林,也无琴瑟,但明月与清风总是相是相伴相随。谁说生活不美妙呢?在有一片竹林相伴的小区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梦想中,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安宁幸福。这真是造化!

春日里,我期待着什么?哦,对了,有竹必有笋。一日一日,我不见竹笋的影子,正当我百思不解之时,突然间,在某个春夏之交的早上,我便得意地发现,丛林间,一枝又一枝,带着翠翠的嫩尖儿,披着麻褐色的外套,如地底下冒出的精灵,又如千万支蓄势待发的火箭,那竹笋就象没得商量的顽皮娃儿,叠立在一片丛林之上。那麻褐色的笋衣,依次从根部到中部、再到顶部,一层层脱落掉,露出青翠的竹子本色,然后展开枝丫,吐出翠叶。这个时节,正是立夏和小满时节。待到冬天到来的时候,郊区的野外时常有雪花飘过,这是城市中心难得见到的美丽——那些竹叶上、茎杆上,便裹着一层晶莹剔透的薄冰,象一个个苗条的姑娘戴上了银饰,在风中凌乱地起舞!

夏夜的竹林边,聚起不少的小区居民。他们拿着蒲扇,坐在小凳上,透过那片依依竹林,看城市上空被照得通体透亮的那团红云,看夏夜银河星系里被银河分隔开的牛郎与织女,笑谈家长里短的小故事,吹嘘着这几年生活的伟大变迁,畅想着未来十五年、甚至三十年后的愿景:到那个时候,我们的高铁是不是通了,娃儿是不是成家了,家庭飞机是不是普及了?......嘿嘿,这种日子,还真过得!

也许,在新时代的引领和建设中,我们不再需要在“食有肉”与“居有竹”之间进行不二选择,我们完全可以二者兼而有之,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那一份向往和期许,一定会随着中国梦一起腾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