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与重庆市南川区交界的大山深处,有一座山峰叫“石头姑娘”。
道真县音乐人潘三哥是我的文友,他创作的歌曲《石头姑娘》如怨如诉、如泣如慕,让我很受感染。受潘三哥邀请,我决定去一睹石头姑娘的芳姿。潘三哥说,石头姑娘背后是一曲凄美的爱情故事,说的是一个村姑日夜期盼远征的恋人,最后坐化成石的传说。在绵绵大山之中,石头姑娘无法走出深山,只能站在高高的山巅,向着重庆方向远望,却始终等不到恋人的归来。
道真县是贵州省最北端的一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东汉时期西南名儒尹珍(字道真)的故乡,道真县名即是尹珍的名字。这里以前不通高速公路,而现在,银白高速穿境而过,通乡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道真县城到贵阳有三百多公里,而到重庆主城区也只有一百多公里,到南川城区只有七十多公里。由于同处于大娄山脉北缘,道真与重庆南部区县的交流相当频繁。
绿色静静地铺展在大地上,远望就像是一层地毯,大大小小的山梁纵横起伏,白云飘荡,缠绕在村庄与山体之间。
汽车行驶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一路向石头姑娘山上驶去。这里海拔一千五百米,是道真县与南川区交界的地方。
我们哼着《石头姑娘》的歌儿,与石头姑娘进行亲密的接触。她亿万斯年地伫立在那儿,纹丝不动,犹如一尊少妇的雕像,盘着发髻,神情凝重,昂首远眺,不带一丝笑容,似乎在期盼着什么。她远眺的方向,千山万壑之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村落,一览无余。也许,在这里,石头姑娘除了对恋人的期盼,还有一种对山外的想象和向往吧!
然而,山路弯弯,路途遥远,想走出这大山谈何容易?石头姑娘每天以泪洗面,独自伤感,最后只能与山同寿,化身为石,永远地融入了大自然之中。
我真心希望石头姑娘能够绽开一点点笑容!
正当我们沉浸在对往事的无限想象时,我们看到山间的村头村边上,一排排黑色椭圆形的大棚整齐的排列着,像是蔬菜大棚,但一般的蔬菜大棚是白色透明的啊,这些棚子为什么是黑色的呢?
潘三哥说:那是香菇大棚。正好,那儿有三株上千年的金丝楠,去看看!
从石头姑娘山上往下,海拔下降五六百米。这里是道真县平模镇兴宝村大坝组。古老的仡佬族村寨,大多还是木质吊脚楼,三株高大的金丝楠,呈三角形分布在村子周围。金丝楠是名贵树种,也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一般生长在生态良好的高山地区。对金丝楠的赞叹还没有结束,我就被那些正在采香菇的碎语声给吸引住了。
村边的坡地上,拱形的香菇大棚有序而错落地排列着,因势而建。正是香菇采收季节。我走近一个大棚门前,一股菌丝气味和香菇的清香交织在一起,扑鼻而来。一位三四十岁的大姐正穿梭在菌架之间,一朵朵饱满圆润的香菇在她的手上摘落到竹框里。
见有人来,大姐笑着打招呼,我连忙用手机拍下了她采摘香菇的身影。
我问,可以进来不,需要消毒不?
她说,不用的,这茬是第二批了,菌丝已经成型了,不怕。
我问,这是你家大棚吗?
她说,不是的,这是邓双权家的,我是来“打工”的。
原来她只是邓双权家里聘请的工人,每天工资一百元,随时结账。她告诉我,由于小孩子要读书,不能外出打工,现在村里大多数人家都种香菇,她就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挣钱了。一年四季都是香菇采摘季,只要勤快,每天都有事做,相当于在家门口就业,一个月有两千多块钱的纯收入呢。
我说,那你“老板”呢?
她往村口一指,一个汉子正扛着一筐香菇,走在路上。
我上前与那个汉子握手,他的手粗糙而有劲,脸膛晒成了古铜色,方正的下巴像是山峰的棱角,刚毅、有型。
他说,他叫邓双权,是香菇专业种植户,种香菇已经三年多了。
邓双权是兴宝村小坝组的组长,三年前,他只能去外地做泥工挣钱养家,风雨飘零。前几年,道真县大力发展香菇产业,实施“菜县菇乡”计划,鼓励村民加盟合作社,政府扶持香菇基础设施建设,公司提供菌棒和负责香菇回收,合作户负责管理和采收。政策好,他决定回乡发展产业。
他动员大坝组的村民兄弟组建互助组,共组织了7户人家,筹资百余万元,用于建设香菇大棚。政府解决了用电和水的问题,道真同辉食用菌公司提供菌棒和技术指导,实时收购成品鲜菇,并对每个大棚予以二万元资金补贴,一年就回来了本钱,第二年就实现了纯收益。那些没有进入互助组从事香菇种植的,也可以从务工中获得收益。
他给我算了一笔账:他家有四个大棚,每个大棚可以放置一万个已消毒并接过种的菌棒。每年他从同辉公司以每个4元的价格购买菌棒,每个菌棒每年可以产菌菇2市斤左右,按鲜菇每斤5.5元左右自售或被公司回购,每个菌棒可获毛利6-7元,再除去管理成本、劳务成本,每个菌棒可实现净利润3元。四个大棚有4万个菌棒,每年的净收益可达十一二万。
据悉,近年来,道真县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食用菌等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带动了大山深处农民增收。光是参与合作的农户就建了三四千个菇棚,年产值达4亿多元,带动3万余人增收致富,仡佬山乡农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邓双权说着,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说:“这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结果。真的是要感谢党和政府的扶持,让我们大山深处过去靠刨地瓜、种玉米过日子,到现在靠市场、种香菇来发展产业,收成硬是翻了几倍哟!”
一个朴实的农民,说出“产业振兴”的道理,让我倍感新奇。
抬头仰望那高高的石头姑娘,在云雾之间若隐若现,似乎正朝着我们微笑;村边的三株金丝楠古树,数百年来屹立着,顽强地生长着,微风吹过,似乎在向我们颔首致意。他们共同见证着这古老的村落所发生的时代之变——也许,你今天的餐桌上,就有邓双权们亲手摘下的那一朵香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