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余道勇的头像

余道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6/30
分享

芙蓉江畔话忠信

贵州的道真县与重庆的南川区虽属不同省市,但山川相缪,人文相似,一直都是我钟情热爱的地方。我虽然住在重庆的南川,但我也多次前往道真县访问或游历。

大凡人与人之间、地与地之间,也许最让人割舍不掉的因素,除了血缘就是地缘、人缘关系。南川与道真的地缘关系,来自于同一山脉山系。《道真县志》记载:“道真境内山脉属大娄山系的中支和东支余脉,分别于县西北和县东南入境……大娄山脉中支由金佛山马脑城东北向,经尖山子于县西北入境。”《南川区志》记载:“境内山脉属大娄山系,主要有金佛山、柏枝山、箐顶山。”而两地的人缘关系,则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的尹珍先师。道真县名即是以尹珍(字道真)之名字来命名的,而南川亦是尹珍开堂讲学、传道授业的地方,道真有尹珍大道、尹珍广场,南川有尹子祠公园、尹子雕像,他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共同纪念着尹珍先师。这是南川与道真共同的人文鼻祖。

因此,我对道真总是充满了一种亲切之感!受道真县作协的邀请,我与众多的作家朋友一起,得以深入到道真县忠信镇,深入到芙蓉江畔的大山深处探秘,去亲身感受新时代背景下忠信镇的山水风光和乡村发展,也算是我期盼已久和乐而为之的事情。

我曾自驾去游历道真县的美景,因为道真人说:“要想身体好,多往道真路。”这个广告很吸引眼球和心灵。有一次我就经过了忠信镇区。当时就对忠信这个地名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大凡一个地方的名字,总是有一些来历,或以山形或以水域,或以某种故事传说所反映的精神来命名。忠信者,忠诚信实,或忠贞守信。此地命名忠信镇,总应该有一个原由的。比如道真县之名,是以东汉大孺尹珍名字命名的。一个地方的名字总是能够反映这个地方的一些文化或风土人情的,那么忠信这个名字有什么样的来历呢?

翻阅《忠信镇志》和《道真县志》,得知忠信镇所在地曾经隶属于古代之真州、正安州,后隶属于正安县,1941年国民政府设立道真县,此地属于道真县。新成立的道真县实行区联保制,现忠信镇所辖区域为道真县第二区水石脚联保,其时并无“忠信”之名。1942年道真县实行新县制,废除区联保建制,新设忠信乡,始有“忠信”之名。说明,“忠信”这个地名是建乡时所取,并非古地名。

然而,当时人们在道真建县之初,为何于此地取名“忠信”呢?由于掌握的资料较少,县志里也无记载,我不得而知。但忠信人说,忠信就是忠诚信实、忠贞守信的意思。道真县是人文深厚之地,取名必然经过各种考量,要么沿用前地名,要么取一个能够反映其人文或地情的名字,绝对不可能随便起用一个毫不相干的名字。

我们不妨来一个大胆的猜想,是不是忠信镇的历史上存在“忠贞守信”“忠诚信实”一类的典故或传说呢。

广东省有一个与“忠信”同名的镇,即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忠信镇,是广东四大名镇之一,是广东历史文化名镇。广东省之忠信镇,其命名来自于明崇祯年间一个姓牟的知州的故事。牟知州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忠诚守信,不欺黎民,深受百姓爱戴。在连平州府的仪门上,刻有“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几个大字。为了彰显这种“忠诚信实”的精神,经报请朝廷同意,将此地命名为“忠信”。

但这与道真的忠信镇怎么能扯上关系?

道真县之忠信镇境内有“牟家坪”。据《道真县志》记载,牟姓为道真县近三百个姓氏中排名前三十五位的大姓之一。据《连平州志》记载,明朝崇祯年间的广东连平州牟姓知州即是贵州人氏,其“牟”之姓与忠信镇牟家坪之“牟”有无关联?这实在已无从考证。广东省之忠信镇命名比道真之忠信镇命名早了三百余年,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在1942年命名乡镇时,有民国文人考证到广东的牟知州或许与本地牟姓有某种关系?比如说牟知州就是道真县忠信镇人氏呢?如果有某种关系,那么在取乡名时,将“水石脚”这个名称更名为“忠信乡”,以示民风之“忠诚信实”精神,则是也有可能。

如此联想,实为牵强附会,权当闲聊话题!无论如何,位于大山深处的忠信镇,这颗芙蓉江畔的明珠,正在萌发着勃勃生机,乡村振兴、基础设施、文化旅游、乡村产业正在借着新时代的东风,扬帆起航。不论是红春窝的千亩烤烟,还是石笋村的玉白菜奇观,也不论是芙蓉江边的挂壁公路,还是明星村的红黑榜议事制度,都映射出忠信之地、忠信之魂,名副其实!

芙蓉江这个名字够美的了,如果有一个以“芙蓉江”为名的村庄,那就更美了。

芙蓉江是乌江一级支流,发源于绥阳,属长江水系。道真全境均在芙蓉江流域之内。芙蓉江,曾名水德江、涪江、小乌江,《明史.地理志》记载为芙蓉江,始有其名。

芙蓉江径流长度达230余公里,经正安、道真、彭水、武隆入乌江,其中道真县境内62公里。芙蓉江一路穿越山谷,奔越浅滩,弯曲蜿蜒,穿行在西南大山之间。

忠信镇全境被芙蓉江贯穿,镇域内芙蓉江长度达十多公里,把忠信镇分成东西两部分。芙蓉江像一根飘逸的绸带,系在忠信镇群山峻岭之间,给忠信的山水增添了无限的魅力。车行于忠信地域,群山连绵,沟壑纵横。三夏时节,晴雨天气交替,致使群山万壑之间,云雾缭绕,飘忽若神,美不胜收。

芙蓉江一路奔腾,在忠信镇境内桃花滩到团堡之间形成十里峡谷,称为“长岩十里峡”。十里峡谷中,有一个江边小村叫芙蓉江村,旧称“石缸内”。因芙蓉江至此如入石缸之内,故名。此地青山环抱,一面背山,一面临水,风光秀丽,水面如镜,土地肥沃,水清鱼肥。《道真县志》记载:“石缸内下游有桃花滩,银花飞溅,桃花盛开时节,鱼群冲波戏浪,衔尾蹦跳,令人悦目赏心,渔民结网以捕,收获常丰。”如果陶渊明再世,我想他一定会选择在此地隐居。在这里,沃土可以种粮,秀水可以垂钓,好一处世外桃源。

石缸内有两个仡佬族寨子,居住着三四十户仡佬族人家。然而,数年以前,这里不通公路,村民出行十分困难。在长峡左岸百多米高的岩壁上,只有一条绝壁小径,犹如天梯,人们只能沿着天梯一步一步攀爬,历经四五个小时才能到达忠信镇街上,去交换自己想要物品和山货。遇到生病等危急情况,只有靠人工抬担架翻越,稍不慎,就会导致坠落山崖的危险发生。

我们是幸运的,忠信人民也是幸运的。这次我们来了,不用翻山越岭,而是开着车子进入到石缸内的。据村民介绍,2019年5月30日,这是一个值得他们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一条通向村外的5公里挂壁公路通车了,这条路彻底解决了仡佬族村寨通向山外的出行问题,世外桃源向世界敞开了胸怀。

我们的车辆穿行在绝壁公路上,像是一条蠕虫钻到了岩壁的缝隙中。右侧的芙蓉江,平静地流淌在我们的脚下。两处仡佬族村寨,原来叫做芙蓉江村,现已经成为忠信镇石笋村的两个村民小组,叫做“寨子组”和“干沟”组。这样的村庄名字,保存着历史和人文的记忆,不像有的地方,合村并组后将某某组编为第几组,让人们对原始的村庄名字反而逐渐淡忘了。这是对乡村文化的漠视。

村民们都跑到村头来看热闹。他们有的包着头巾,有的抽着旱烟,在村头的路边欢迎我们这些从山外前来采风的不速之客。他们每一个人脸上都挂满了沧桑的皱纹,也挂满了欢欣的笑容!村民们把一大筐刚刚摘下来的枇杷放在路口,让我们只管吃。有人说,我们付点钱吧,就立即引来了他们的责怪:“只管吃,要什么钱哟!”仡佬同胞的热情,让我们倍感温暖!

寨子是贵州山区典型的吊脚楼式建筑,房屋多为木构架瓦房,以圆木搭架,木板为墙;人字形屋檐,以弧形斗隼托架屋顶。也有部分房屋下半部分是以青砖砌成,上半部分再叠以木架,但屋顶均是黑瓦木檐。房子中间为堂屋,侧面是住房和灶房,灶房一般都另开有侧门对外。

走进一位老大爷家的灶房,老大爷笑脸相迎,并不拦阻,完全没有警戒之意,不像城里的人,陌生人进屋就产生一种不容侵犯的威严。老大爷吧嗒吧嗒地用火机点着旱烟,问我抽不抽烟。那是用土烟叶卷起的烟卷,装在一个铜嘴的烟袋上,抽一口,滋滋作响,冒出很浓的烟雾。一位老大娘坐在土灶边,往灶里面添柴火。灶房的楼顶上,挂满了腊肉。老大爷说,老俩口都八十多岁了,从来没有看见这么多车子到村里来。老大娘也说,是啊,现在路通了,出去打工的儿女们就都回来得多了,他们可以开着车子回家来多看我们几次,逢年过节的,他们都能回来看我们,我是真没想到现在的生活变化这么大啊!

老大爷牙都快掉光了,但话语中充满着豪气,中气十足。他说他们每年可以收三千多斤苞谷、一千多斤红苕,喂两头大肥猪,每天都有肉吃。望着两位耄耋老人,他们那深深刻在脸上的皱纹,以及他们的朴实的话语,无不透露出对新生活的惬意和满足!

宁静的山寨,现在有许多游客过来玩耍、观光,给村寨带来了欢乐。小小的村落里,聚居着勤劳的人们。我发现,在这么偏远的小村子里,没有街道,没有小巷,但角角落落却十分的整洁卫生。房子中间的坝子上和房屋转角处,安静地竖立着几杆路灯。这个只有城镇里才有的照明设施,在这个古老村落里也安装起来了。可以想象,当夜幕降临,月光挥洒在美丽的芙蓉江上,而江边的古老村寨灯火通明,映照着清澈的江水,波光粼粼,水光接天——好一幅现代桃源景观图啊!

走进红春窝迎丰片区乡村建设示范点,我就被四周的景色迷住了。

从道真县城一路向东向北,盘山公路蜿蜒而上。经过土城大桥后,道路更加陡峭,海拔高度显示一路攀升,到红春窝这个地方的时候,海拔高度已达到一千米以上。由于海拔的提升,我们可以回望来时走过的山路和峡谷,远望四周高高的山体,一览众山小。

道真县城已被远远地遮挡在山的那一边,云顶山和将军岭气势如虹,横亘在我们的面前,与我们所在的红春窝处的群山对峙着。原来我们刚刚越过芙蓉江支流梅江的峡谷,从梅江西岸翻越到峡谷的东侧来了。

我们驻足于红春窝的公路边,这里恰似一个观景平台。往左侧远眺,云顶山上云雾笼罩,一片片白云飘荡在山顶,再远处,山峦起伏错落,象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铺展在大地上。前方和右侧,则是又一处巨大的山体,象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舰,游弋在绿色的海洋里。据村民介绍,右边那一条山脉叫做将军岭,是当年吴三桂屯兵之所。清朝初年,吴三桂因献山海关有功,被封为平西王,成为割据云贵一方的藩镇势力。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发动平藩之战,吴三桂打出“兴明讨虐”旗号,矛头直指清廷。吴三桂在将军岭驻扎军队,并在道真县插旗山一带遍插军旗,以壮声势。但无奈清军势大,吴三桂最终失败。

跳出历史的长河,我们回归现实。大山深处的忠信镇,乡村振兴,人民安居。让我们来认识一位大山里的产业带头人吧。

迎丰片区党支部韩书记是一位资深种烟人。他从事烤烟种植已有二十余年了,目前他们家的烤烟种植面积已有两百多亩。他告诉我们说,红春窝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没有污染,是种植烤烟的绝好地方,每年出产的烟质都在优良级别以上。

韩书记说,他承包了二百多亩土地来种烤烟,每亩地每年可收获优质烟叶250多斤,按每斤烟叶平均价格20元左右计算,亩产值达4-5千元以上。国家烟草定点收购,不愁销售,一年下来,有100多万元的毛收入。他指着旁边一排白墙黑瓦的房子说,那就是他的家。我看见,他家的房子虽然不是高楼,但整洁有序,门口有一块水泥坝子,上面停放一部小车和两部皮卡。

我不禁啧啧称奇,在这大山深处的一个农民之家,通过他勤劳的双手,物质生活水平完全不亚于一个城里人家。我说,那你两百多亩烤烟的管理,你管得过来吗。他说,他每天都要从村内或村外长期雇请二十多名工人,包吃包接送,每天每人100元工资,负责管理土地和烤烟,每年毛收入的一半都是用来支付民工工资的。农民工有了工资收入,生活也就有了保障,家庭条件也都越来越好。

红春窝属于忠信镇明星村。韩书记说,他们村里党员带头发展烤烟产业,八成人家都种植烤烟,收成都不错,没有资本发展烤烟的,也都可以从投工投劳中实现收益,足不出户就地打工。村里现在还发展了大棚蔬菜、红豆杉种植业,建起了村情陈列点、匠心亭、民俗文化长廊等。我们在文化长廊的木柱子上看到“黑十条”“红十条”字样,不甚明白。韩书记说,这是村民议事过程中发扬民主和自治功能所建立起来“红黑榜”制度。“黑十条”就是禁止事项,如果有违反的,即打入黑名单,并且进行适当的惩戒,接受村民监督,直到其改正为止;而“红十条”则是鼓励事项,发现村民有“红十条”所列行为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以弘扬正气。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然后是乡风文明。红春窝的人民,通过烤烟、生姜、红豆杉等产业,老百姓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而富裕起来的大山里的村民,更需要精神文明和优秀文化的滋养。这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勤劳朴实的人民,而人民回馈给大地的,是物质和文明的双丰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