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余道勇的头像

余道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27
分享

刀光剑影龙崖城

从南川城往东约四十公里,有马脑山。马脑山上有一座古城遗址,名叫龙崖城。

马脑山坐落于金佛山东麓,海拔1400米,最高峰达1700米,植被丰富,有草原,有瀑流,高崖林壑,风景优美。这里自古就是川黔要冲,处于川黔茶盐古道的交界处,越过马脑山,过小河场,就是贵州道真地界。

在这里,最有名的当数龙崖城,也叫龙岩城、马脑城,是七百年前南宋抗蒙的战场。从南川城区去往贵州,这里茶盐古道是必经之地。

马脑山是龙崖城所在的那一座拔地而起、横亘在川黔要冲上的独立山峰。站在马嘴草原上仰视,它就像是一匹昂首嘶鸣的烈马,故名马脑山。它显得那么桀骜不驯,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马脑山西侧有一处山口,恰如马的颈部,是登攀马脑山顶的必经垭口,叫做马颈关。

沿着山间羊肠小道往上攀登,经马颈关,再往上攀爬数百级石阶,便可到达龙崖城。这里可望到山的两边,往南是贵州,群山绵延,视线开阔,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向北是重庆南川,远处的水井山、鸡公山、风吹山、窑湾、白庙、山王坪等山岭,历历在目;俯瞰眼底石板沟、鱼枧水库大坝、村落和马嘴草原上的房车和帐篷,尽收眼底。

站在马颈关口,如一身经百战的将军,手握宝剑,威风凛凛。这也许是雄关的气场使然,或是数百年来的战争遗响使然。曾几何时,攻守双方你争我夺,生命化作盾牌,鲜血洒满热土,而灵魂却永远厮守在雄关的天空中。这让每一个到达马颈关的人,感受到了一种壮烈的存在。远如七百多年前的宋蒙之战,近如一百多年的讨袁之战,再拉近到南川解放初期的剿匪之战,无不惊心动魄。

稍作歇息,再往马脑山顶,也就是龙崖城攀登。这需要些勇气和激情。两侧均是崖,一条山脊通往山顶,虽景色可观,可不得不小心翼翼。在山脊上行走百余米,即将再次拾级往马脑方向上山时,见左边有一石阶,沿石阶而下,有一平台,平台左边临崖,右边则有一绝壁,高约三米半、宽约四米。壁上刻有四寸见方阴刻正楷字,记载的是南宋末年马脑城抗蒙战事,现代学者称它为“龙崖城摩崖记功碑”。碑文记录的是宋开庆元年(1259年)初宋军在此击败蒙古大军的战功。

回到主路,拾级而上,先稍缓,后则陡,转过之字形步道,见山顶上有一石寨门,脚下石阶如天梯般直达门前。吃力地爬到寨门处,门内别有洞天。寨门约一米宽、两米高,可容一人通过,均是块石垒成。门楣上并无字迹,而是在门顶穹壁上刻有三个字“蟠龙砦”,并有“黄帝纪元四千陆百一十一年癸丑岁建”字样。说明此寨门并非南宋抗蒙时筑城时所筑。根据黄帝纪元推算,应是1913年时所重修。

过得此门,天门洞开,门右前方连接一天然石板,长约四五米、宽约两三米。此时视野通透,这就是龙崖城居高临下的优势,可以俯瞰四周,洞察一切敌情。

门左边是一条临崖小路,犹见崖边城墙,有垛口、射击孔等设置。沿道往上攀登,则到达龙崖城纵深处。据最近考古发现,这条小路正是宋城城墙所在。现在发现的有城墙基石、观察瞭望台遗迹、排水沟、蓄水池、街道石板等设施,城墙依崖边而建,面积约3平方公里。只是,七百多年的风尘,早已把宋城淹没于地下两米左右的尘土中,山上杂木丛生,荒芜一片。

整个马脑山三面峭壁,一面通马颈关,居高临下,在古代冷兵器时代,易守难攻。难怪南宋朝廷下令在此建城,蒙古军队曾两次攻城不克,马脑城被誉为“南方第一屏障”。

据《四川通志》记载,“宋宝祐四年(1256年),上有旨,筑南郡四城,南平守臣史切举奉令城马脑山,四月丁卯而栽,六月丙寅而毕”。而现存于龙崖城门下石壁中的“龙崖城古摩崖碑”记载:“宋宝祐乙卯,上有旨城南平,越三年,守臣淮东都梁茆世雄……嘉平,奉捆令领郡寄。始至,鞑已及境。正月贼酋重兵攻城,二月再寇。诸将争击……贼败而退”字样。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夏天,蒙哥在距此两百公里外的重庆钓鱼城被炮击致死,蒙军被迫北撤。钓鱼城和龙崖城的顽强抵抗,扭转了宋蒙战局。所以钓鱼城与龙崖城在重庆抗蒙山城体系里被称为姊妹城。

岁月悠悠,荡涤了多少往事,不堪回首。城还是那城,山还是那山,逝去的刀光剑影,只能在我们的想象中铿锵作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