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尽失的四月,我和毕淑娟大姐邂逅在莱城区“小学情境作文”现场会上。惊讶,欣喜,问候,话别。瞬间,那如烟往事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1988年秋,我踏进了莱芜师范的大门,一切都那么新奇,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青春的激情鼓胀起文学梦想的翅膀,在那个弥漫着诗意的校园,大姐在几位老师的倡导下奔走、鼓号,挑起了文学社的大旗,把我们几个招到了麾下。
隆重的文学社成立大会后,我们便忙起了组稿、选稿、刻板、印刷的工作。我们没有编辑部,笔墨纸砚也得自备。忙活了个把月,《晨钟》创刊号新鲜出炉:封面设计为柳枝间燕子飘逸;封二是刘文晨校长“晨钟长鸣,将唤来一个又一个莱芜师范文学青年的春天”的题词;内文只有30页。当这期散发着浓浓墨香的校刊送到师生手中的时候,受到了他们广泛一致的好评。这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在编委碰头会上,大姐分析了形势,提出了要求:不干则已,干就干好!大姐就是这么一个要强的人。
斗转星移,转眼迎来了明媚的春天。我们编委在大姐的领导下又赶出了第二期的《晨钟》,稿件质量也有了提高,内文也扩到40多页。编委有了明确分工,我负责八八级6个班的组稿、选稿。我一没根基二无经验,内心甚是惶恐。大姐是个热心人,她帮我在各班建了文学小组,保证稿源;又给我讲泰戈尔、鲁迅,谈文学话人生,鼓励我多读书,勤写作。我有空也常去向她请教,她总是耐心地帮助我,把我当成一个小弟弟,解开我心头那一个个的结。
辛苦劳作了几个月,我们编辑部有了投稿箱,而编辑部的牌子依然无处可挂,我们只好周末凑在教室里审稿。大姐为此大伤脑筋,有时也在我们面前发发牢骚。我们也陪着气愤。她看我们这样,又反过来宽慰大家,给我们鼓劲。她在一首诗中写道:“轻诵低吟情感困扰的愁结/ 不也是一种潇洒的自由?”
大姐又是个拼搏者。中师生活有喜有忧,有笑有泪。她竟然长发一甩当了班长,引起了校园大地震。余波中她“依然拼命/ 将那亭亭乎海拔一米有七的身躯/ 硬硬地塞进/ 纷杂的无可奈何的人生里。”她有欢欣,也有孤独,她常踱在汶河多情的沙滩上,聆听风之歌,经受雨之浴。她成熟、上进,记得她那时还参加了自学考试,不让分分秒秒虚度。而今,大姐已荣誉等身,省教学能手、十佳青年教师的桂冠,她受之无愧!
从《晨钟》创刊到1990年的4月,我们出了5期凝聚着大姐智慧和心血的校刊。我订成一册,留做永久的纪念。到了6月,大姐实习完毕,送我一个笔记本,挥挥洒洒书上了烫满金辉的祝福:“荡漾/ 心底的涌泉/ 化作夕阳如烟/ 烫满金辉的祝福/ 又何止今日明天。”
分别是痛苦的,相聚是短暂的,而那段友情却是永恒的!它常让我想起曾经奋斗的日子,想起那关于大姐和编辑部的幕幕往事,让我反思,催我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