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平常于往年,但在我,却又是不平常的,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七月,正值暑盛,酷热难耐。我结束了第二次支教的行程,修满了一线教学30年的教龄,进入了省作协会员的公示榜。一月三喜,更感盛夏的热情温度。
教了这么多年学,教的最多的是语文,最喜欢读的是小说和散文。有人说:“散文的温度,便是生活的温度。”散文是最普遍的,最真情的。我热爱生活,热爱散文,从中学时最爱读、爱写的就是散文。
写散文不易,发表更难。中学时,我也是文学爱好者,乐于热情写文。然而,热切投给校刊的文章一篇也没得老师青睐,就连中学的作文也从没得语文老师高分。那时,我自费订阅了《中学生报》《乡土报》,抽空把写好的小文章誊写在方格稿纸上,工整折叠装入信封,贴足邮票挂号投递出去。希望一次次如肥皂泡一样破裂,但我不灰心,仍执着读书、写作,梦想有一天我的文章能变成铅字。
读中师的时候,我的一篇作文得到文选老师陈叶颖的抬爱,作为范文在班上宣读,这竟激发了我勤奋读写的劲头。后来,陈老师推荐我进了文学社,在校刊《晨钟》发了几篇拙作。其间,也曾给一些报刊投过稿,但都泥牛入海。
工作后,念念不忘写作、投稿,但仍然没有作品发表。有句话说:“枪法再差,多放也可命中。”1995年,《莱芜日报》的编辑打电话到铁车中学,又经中学的老师捎来口信说要发表我的一篇文章,需要再誊写一遍。于是,我赶紧找出底稿,铺开稿纸,工整抄写了一遍,匆忙赶到三里外的邮政所寄出。几天后,《莱芜日报》发表了我的处女作《雪桃基地芳香飘》一文,让我激动不已。此后,不断有作品发表和获奖,很多领导、老师也让我帮忙写单位、个人的材料,我成了一个小写家。
在家乡,我渐渐有了一些成果,但所有的发文都是自我奋斗的结果。没有导师,没有指引,也没有文友切磋,更不知怎样加入作家协会开阔视野、提升水平。粗略翻检报刊,倘早有心、有意的话,1995年,我就已达到了市级作协的入会标准。至1997年底,在省、市级报刊发文已有20多篇,或已达到省作协会员的入会条件。
对名利的淡泊和见识的孤陋,影响了自己的提升和发展。直到2011年元月,我才从别人那里知道了进作协的事。于是提交作品,自是顺利入会,成为了市级作协会员,圆了小小的作家梦想。
囹于教育的狭小圈子,我文学上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后来,我辑了一本个人散文集,赠亲送友中与陈文中、郝效德、张期鹏、孟兆印等大家有了交集,让我开阔了眼界,提升了格局。我毛遂自荐,提交了省作协会员的申报材料,顺利通过公示和批准入会。到了省级平台,算是作家了吧。
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圈子,结交的人决定着眼界和格局。自熟识了出了书的名家,就勾起了我出书的夙愿,我决定出版一本原创的个人散文集,向更高的平台奋进。就在梦想里,我甄选了百余篇旧作,集成了《月出东山》一书,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勇气创造奇迹。追梦是辛苦的,奋斗是有值的。梦想不怕小,只要执着奋进,一定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