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笔写点东西,每个人都有经历。所谓“写”,并非单指以文字呈现。写生、写意便是明证。
我们自有天性,牙牙学语时就喜欢拿块坷垃,砸块碳棒甚或卷紧树叶墙上乱画。谁家的墙上没被涂鸦过呢?学了a o e就一发不可收拾,线杆上、粉墙上都留有才子的大作——“×××大坏蛋”。
自从上了三年级,就不得不时常硬了头皮给老师写那搜肠刮肚的作文。即便如此困窘,还是常被老师责备“写不出点东西!”
想来也是,我的作文一直不好,就是现在也写不出华丽的篇章,更奢谈什么新意。就这么半死不活地煎熬着,后来竟对文字有了些许情致,试着写点东西,竟有豆腐块见诸报端。
见报的多了,别人就想当然地认为我有点才气。给他人作嫁衣、为单位写总结的活倏地多起来。后来,讲话稿也挤进来。我这才明白,原来有那么多人不爱写点东西!
写东西是清苦的。写自己的东西可长可短,意到笔随;给别人写东西是临时抓夫,时间紧,任务重,又没有亲历,写起来骨骨节节,费神费力,真是一种痛苦。
写,就写自己感兴趣的;写,就写自己亲历的;写,就写真心萌动的。写着写着,竟有了十几万字的稿子,遴选了部分集成文集,算是一个小结。
很想,再如从前:晚风,灯下,速写。不知是懒了,还是忙了,写散文越来越少了,似乎嗅觉钝了,心性淡了。
第一次支教回来后,肩上压了新闻宣传的重担。写散文随意惯了,写新闻很是拘谨,似乎我手不是写的我心。虽然我知道它比散文还真实,但我总感觉没有了情怀也就缺失了畅意。
赫拉克里特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话是那么深奥。要是说“人不可能一次同时踏进两条河流”还好理解些。散文的小溪临时是难得徜徉了,新闻的大河也只有蹚进了。
新闻很不好写:一要真实,二要及时,三要简明。写好新闻要有政治家的嗅觉、外交家的嘴巴、军事家的身手。一言以蔽之,就是眼疾手快。写了一段时间,我感觉新闻就是动抢——抢时间、抢镜头、抢版面,一旦抢不上,新闻也就成了“旧闻”。
学校有宣传任务,每年发市级20篇。这任务从未完成过。我“自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这任务对我很重:一来我是外行,二来我与媒体少有交往。重任在肩,只有迎难而上。先搞外交牵线搭桥,再挖内潜顺势而为。一开始,新闻写不好。我的拼劲上来了:不会写,学;没时间,挤。我不管白天黑夜,像雷达一样不住扫描,有价值的信息就及时予以捕获。暑期集中学习时,我抓住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时机发了第一篇新闻稿,至此拉开了新学年新闻宣传的序幕。
前些日子,市领导来校调研工作,我全程陪同。领导离校还在去他校的路上,我就将稿子发了出去抢了头条。共建单位来校交流四节课时间,第三节时我就把稿子发了出去。人马未动,宣传先行。新闻做到这份上,不发也难了。对身边小事搭一眼就能瞄出它的新闻价值来。学校新开发校本课程,我马上想到了一年级新生。刚入学两个月的小孩子在老师精心指导下诵读《弟子规》,这不就是特色?这样的新闻不发才怪。
10月14日那天,新闻宣传创了新纪录:同期《鲁中晨刊》两篇稿子宣传了学校。这纪录没保持多久又有了突破:同一天两份兄妹报纸两篇稿子宣传学校!这惊讶未过,我的一篇新闻稿竟有五家媒体(莱芜日报、市教育局网站、市城乡一体化网站、高新区网站、市广播电台)几乎同期播报!
刷新成绩的背后是艰辛。我两个月超额完成了全年宣传任务,迄今发文50多篇次。没人知道我多忙,多累。我同老师一样教着语文课,又同别人不一样——管着150多名小记者,兼着抹桌子、扫当门,接电话、下通知,写汇报、发稿子的似乎永远也干不完的活。
工作有轻重,稿子有缓急。稍宽松的稿子是下午通知,明早即用。如消防安全“四个能力”现场会、一年级家长会的讲话稿均是如此。“无邪教校园”迎检可没这么多时间——十二点接通知,下午三点领导就进校园。我只有边啃馒头边学文件边敲键盘的份儿。
即便如此,也还做得不够。然新闻创新太难,新闻要一本正经。新闻只是一种信息的速递,要以中立的态度作基准,内容创新实属不易,形式创新可以尝试。我试着摸起了数码相机。照得不好,但图文形式还是可以的:文不好,图补;图不好,文补。图文相得,谓之图文并茂。文字还好写,真不行发给编辑,他们自会润色;图片不好做,逆光不行,暗光太差,抢不好镜头就出不了好效果。我非专业,相机也非专业,就算是半斤对八两吧。照张好照片也不易。相机电池一直没给换新,到了关键镜头时相机常没电。有篇很好的稿子,版都做好了,可惜老照片不行,一放大就虚,只好撤版。
那几天,我心痛不已,心血算是白费了。至今想起,仍是扼腕。它警示我凡事要做到精致,细节决定成败。网站发照片可能容易些,没有太多的要求。只要体现主题、画面清晰就行。上市局网站费了很多心思,原先参加培训的说“不会”,不知是真的不会还是不愿费心。一旦着了新闻宣传的道,就绝没有干完的活。没办法,别人不做自己做。多次电话联系,不耻上问,还是操作失败。虚心求教于方家,他们说得云山雾罩:要有编辑器啦,要有技术支撑啦……总之,我做不了。
老天垂顾执着的人。一个风寒的下午,市局领导外接孩子。我立马跑出校门把他请进来现场指导。几分钟的面授,一扫连日的愁云。当天我就顺利上传了图文,开始了网络、报刊“双飞”的旅程。
这旅程并不畅意,得早出晚归,两头不见太阳。我“朝七晚六”工作制,每天在校从没少于10个小时。课余写稿头晕眼花,小记者改稿一做就是半天。稿子要紧催,版面要协调,迎检要到位,上课要出彩……我恨不能长出三头六臂忙个昏天黑地。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空着肚子赶稿子习以为常。这付出很尴尬——想想一年啥事也找不到头上的人,上完课啥事也没有,逍遥自在似神仙;这付出很无奈——工作总得有人干,成绩总得有人刷新。
为文先做人,所谓文如其人;为师先育人,所谓百年树人。透彻了这些,也就通透了工作,通透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