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整理旧物,不经意间看到捐赠证书和纪念册。随手一翻,竟泛起心底爱的波澜。
我的故乡在那偏远的山村,父母一生务农,与土地感情笃深,分外珍爱一丝一缕、一粥一饭。父母勤劳节俭、忠厚善良、尊老爱亲、友善乡邻。家里有客人来或是忙年过节,父亲都主动下厨。别人家有困难,父母即便拮据也都是热情相助。父母克勤克俭,给我们兄弟三人盖了瓦房,操心成家,还在城里帮买了三套楼房,七十多岁的人了还坚持种着6亩山地贴补子女。他们常教育我要心存爱心,勤俭持家,忠善处世。父母帮衬亲朋、周济乡邻的热忱善举,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耳染目睹中懂得了尊老爱幼,懂得了正确对待长者的批评教育,懂得了勤俭持家,懂得了如何做一个忠厚和善的人……
父母很忙,天天累于六口之家的生计,难得空闲,但他们对我的教育却不曾放松,对做人要求尤为严格。深切记得读初中的时候,有一天,父亲风尘仆仆从外地回来,一进家门就叫过我来严肃地问:“你今天去鲁村、草埠(沂源县的村镇)了吗?”这话问的我一头雾水。
“我没去。”
“说实话!”父亲严厉地说。
“我真的没去。”我委屈地要哭出声来。
母亲也觉事大,紧张地说:“孩子,有事要勇敢说,敢做敢当。”
我虽然很敬畏父亲,但印象中,父亲从没有这么严厉,也从没这么对我。我不禁难受地哭出声来。父亲没有劝慰,仍然严肃地说:“回来的路上,听说咱庄男孩子在路上截女孩子!”这事情很严重,父亲冤枉了我,在我的泪花里还撂下话:“好好做人,要是不创正,我揍死你!”这就是父母给我的家教,至今铭记于心,做人做事不敢逾矩!
父亲一生勤苦,八岁就没了母爱,从小吃够了苦、受够了难。为了生计,当过民师,干过缝纫,后来在我母亲的支持下干乡医,从事的都是为乡亲们服务的活。父亲吃苦耐劳,待人温和,乡亲们有求必应,有叫必到。不管风雨,不论寒暑,不分早晚,待人没有温差,收费公道,童叟无欺。有时,病人就在我家中诊治、输液,赶上饭时如同家人。同村的大叔,脑患重疾,缺少人手照料,痛苦不堪。父亲舍家撇业,自费陪护他去泰安八十八医院顺利做了开颅手术……父母就这样慈善待人,救死扶伤,资助款物,亲朋好友至今多有借款未还。即便我家几近揭不开锅的时候,他们也从不催要。这就是父母的温度,感化着我待人接物不敢冷漠!
我成家的时候,父亲专门送给了我“勤俭持家,忠善处世”八个字。我才知道,这是我们的家风家训。简单的八个字,饱含了祖辈的厚望,指引着我修身齐家、安身立命!奋斗了许多年,不料中年时家遇突变。在我最困难、最痛苦的时候,父母极力支持我在城里购房,慷慨拿出了他们的养老钱帮着我付清了房款。年近七十岁的老人爱子之情,爱子之切,令我动容,没齿难忘!
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家。”父母的言行对我影响深远,他们忠善的品格、质朴的言行、宽厚的格局已深深脉动于我的血脉,推动我做父母那样的人——做人做事让人感到温暖,感到热忱,感到忠善:学生感冒发烧,我端上姜汤面条;学生衣单家寒,我送上棉衣鞋袜……爱生如子、言传身教中,教全了小学所有的学科,第二批学生中出了莱芜理科状元,数十名学生步我后尘站在了三只讲台为国育才;关爱孤残,救助生命中,事迹荣登中国文明网和教育部全国“育人精彩瞬间”;勤学奋进、大爱奉献中,两次支教,五次无偿献血,多次外地送家教公益报告,带队学生游学草原、沙漠,开智启勇。而今,我已年过半百,依然坚守教学一线,有教无类,不懈育才。儿子秉承家风,好学上进,品学兼优,以班级第一名的成绩保送进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读研深造。
“勤俭持家,忠善处世。”简单朴实的话语,兴家强国的家风,春风化雨,爱意恒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