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东山的头像

东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8/14
分享

老家的缝纫机

秋日,买了条裤子有点长,遂去改衣店修裤脚。在缝纫机“哒哒哒”的欢唱里,我想起了老家的缝纫机。

儿时家贫,村里尚未通电,家里自然没有什么电器。就是不用电的自行车、挂钟也没有。除了屋内摆设的桌椅和木床,几乎家徒四壁。这样清贫的日子里,家里却突然添置了珍惜物件——缝纫机。

老家的缝纫机,是工农牌的。父亲操作很是熟练,他曾在大队部的缝纫组干过多年。父亲买来这台机子,是要做服装生意贴补家用。

乡亲们从村里的供销社买来布料,父亲细心量体。再用弯尺、粉饼等工具划好线。裁衣后就在缝纫机上缝合成衣。

那时的衣服样式简单,主要是学生装、中山装。布料也较单一,棉布、涤纶、的确良。父亲很忙碌,家人的衣服、乡邻的衣服和全家人的鞋垫都出自父亲之手。后来,母亲也学了缝纫机,帮着父亲缝制衣服。

母亲识字不多,但心灵手巧。母亲收集起裁剪下来的边角料,精心裁剪、缝合,转眼间就变成了一件件漂亮的用品。我家的茶杯罩、坐垫、小书包……都是母亲缝制的。

俗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父母的勤俭中,我们的衣服总是缝补及时。每次父母在缝纫机前忙活,我都守在一旁,望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听着“哒哒哒”的声音,感觉十分幸福。父母白天很忙碌,乡亲们的服装也要趁晚上赶做出来。很多时候,我夜晚一觉醒来,昏黄的油灯下,还能看到他们勤劳的身影。

我记忆最深的是读中学时,母亲给我赶制了一件军绿色的学生服,很是合身得体。后来,父亲还给我做了中山装、西服。在那个年代,这就是相当高档的服装了。

衣服穿久了,难免开线和破损,我就尝试着蹬机子缝补。虽不熟练,但能凑合着完成。我还用边角料缝制过鞋垫,虽然线跑得歪歪扭扭,间距大小不一,但很有成就感。

缝纫机闲下来的时候,我就收起机头,拼好盖板,把它当作学习桌。真可谓物尽其用了。

多年后,各家条件好起来,穿的衣服开始从商场买。加之一些人家多欠着加工费,衣服都穿了好几水了,加工费还不付。父母就决定停做服装加工生意。自此,我家的缝纫机就渐渐闲置起来。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偶尔还能见到母亲蹬机子缝缝补补。那“哒哒哒”的声音依然悦耳动听,就像永不过时的经典歌曲魅力不衰。

而今,每每看到墙角的缝纫机,眼前就浮现出父母勤劳做衣的身影。他们全心为乡亲们付出,任劳任怨,常让我心中涌动起满满的幸福!

岁月流金,时光不老。我家的缝纫机,虽已退居墙角,风光不再,却永久镌刻着青春的荣光,依然放射着独有的光芒,照亮岁月,熠熠生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