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裴家庄,偏远于济南二百多里外的东山中。每个周末,我都要挤时间领着孩子回家看看。
山村老家里,生活着年已九十的爷爷、已逾古稀的父母。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们很是勤苦,我曾多次劝他们进城安享晚年,但父母而今还舍不下浸满血汗、艰辛和欢乐的几亩薄田,依然躬耕不息。父母的勤苦哺育了我,父母的大爱熏陶了我,父母的言行成长了我。回望半生,最是那一桌一书的物力维艰磨砺出了我对故土、父母一生的不渝情怀!
古语说:“长子如父。”父亲是长子,母亲是长女,持家、处世,一生含辛茹苦。作为家中的长子,我深深体味到长子人世间的不易担当:吃苦耐劳养家、协调家族纷争、带头照顾老人、和睦邻里关系、教育子女成器……巨大的家庭压力和长年累月的辛勤劳作,晒黑了父母的皮肤,瘦弱了父母的身躯。
在山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活一个六口之家,辛苦可想而知。但父母从不抱怨,从不叫苦,起早贪黑,克勤克俭。为供我们上学,家里吃的连咸菜疙瘩都没有剩余。他们冬闲冒着严寒起条石,手背干裂,鲜血直流;秋收顶着炎热储备秸秆、檩条,汗流浃背,渍透衣衫……以瘦弱之躯、顽强之志,一砖一瓦为我们兄弟三人盖起了三套宅院,成立了家口。这就是我有担当的父母!依偎在这样的父母身边,虽苦犹甜!
人,总有一点幻想。自我上了几年学,课本、资料之类的书便有了几本。因为家贫,每天下午放学回家,我只能就着磨盘、门台等“石桌”上写作业、读书、做手工。屋内的那张带抽屉的高桌,轻易不用,一是椅子太矮,二是室内光线暗淡,还要尽量不用煤油灯以省开支。于是,我就常望着它们痴痴地想:有一张自己适合的书桌多好——没别的奢望,只求一张书桌,上面堆上一排书,闲暇时可以随手抽读一本或在桌上写写画画,该有多惬意。
这愿望直到上完了小学、读了中学、搬了新家,才从父亲那里争取到了那张很有些年头的高桌子。我倍加珍惜,轻轻抹去上面的积尘,把我纸箱里的书整整齐齐地排上桌面,两边用自制的铁丝架挤住。书上又横放几本词典之类,桌上平添几支笔、几张纸,又用玻璃压住几张字画,也别有一番情趣了。高桌子,给了我能力,给了我高度,更给了我梦想。在这桌子上,我完成了学业,写出了美文,加入了省作协。这桌,至今犹在,斑驳的桌面、纵深的裂痕、磨光的屉底,写满岁月的苦乐情怀。
我家算是小小的书香之家,父亲教过学后从医,我多少沾染了点书香。读书是最辛苦而又最有乐趣的事。印象中,父亲买的一本绘本让我如获至宝,百读不厌,如醉如痴。我一有空,就从抽屉里拿出来读。有时月光皎洁的夜里醒来,也想拿出来再读一遍。这本让我着迷的书叫《不来梅城的音乐家》。这本书让我读到了4只因年龄大而被各自主人嫌弃的动物的团结、智慧和快乐,让我鼓胀了梦想,学会了乐观。
受这本书的影响,我爱上了买书、读书,读时一边看一边圈点,有评析,有感悟,有疑问,有思索……苦在其中,乐在其中。在长期的读书生涯中,我感悟到一条真理,那就是“好读书,读好书”,“读而有专,读而有用”。我曾在一个寒假读完了《中国文学》《文学概论》等六大本书,做了五大本笔记;我曾在饭后茶余读完了四大名著,写下了万言读书笔记……一个个曾经的读书的故事难以表述。就这样读着读着,我成了区里的首届十大青年藏书家。
书是有力量的。我爱读书,家人也爱读书,孩子有空就捧读,慢慢地,我家获评了区首届十大书香家庭。书,给了我知识,给了我视野,更给了我人生的情怀,让我写出了自己的书。我深信,不爱书的人不是真读书的人,没有读书故事的人也不是真读书的人。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一桌,一书,是我的“家珍”;一生情愫,是我故乡老家的过往、念想和情怀。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看看老人,聊聊家常,全家团坐,子孙绕膝,孩子一声“爷爷奶奶,我爱你们”,瞬间萌化父母心。真情相传,家风永继,无疑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画面、最动人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