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牧龙
一
安徽是华中地区最小的省份,以前耳闻到安徽除了徽商、贞节牌坊外。安徽给我的还有浓厚的徽墨、宣纸、歙砚、桐城派散文。
安徽就是一副水墨丹青,恬淡而雅致。
安徽地处南北交界,淮河、长江将安徽一分为三:淮河以北,风情同于河南、山东,长江以南又是典型的江南情调,而夹在江淮之间的合肥,风青水秀、汇集了南北的钟灵秀气,所以合肥在我看来,她显得很儒雅、很谦恭、很有情调。
二,合肥女人
合肥之肥,应该是丰腴、富足的意思。
所以生在合肥的女子,身材匀称,体态丰满,丰臀肥乳蜂腰者居多。走在合肥的大街上,很少能看到骨感的女人,一般都充满着丰足肥沃之美。
在中国游离的大军中,安徽人喜欢去的地方是上海、北京和广州之类的大都市为主,他们相信地大才物博,才有更多的事情做。安徽女子一般做保姆的多,尤其做乳母的多,这个多半和徽女形体好,奶水足有关系,在上海就很流行找安徽女子做乳母。
合肥女子皮肤较好,白皙而光洁,神态安然,步履悠悠,完全没有东部沿海和珠三角的人们之忙碌,之急躁。合肥女人无论工作者还是上街购物者,都是悠哉悠哉,不急不缓,再加上天生丽质,衣着得体,所以很是令人羡慕。
我觉得合肥之美,大多归功于满大街美丽、丰腴又悠然自得的女人。
合肥女子大多都很受看。我觉得是自然环境的原因,水、土、文化、生活节奏。合肥地处皖中,气候温润多雨,林木茂密,自然环境很好;当地饮食习惯兼南蓄北,多以时令鲜蔬为主,麦子的直爽、大米的清朗,五谷杂粮滋养了健康的身躯。再加上商业不是那么紧张而生活气息又醇厚,才有了满大街合肥人的安闲自得,才有了承载历史的宣纸、歙砚,才有了满大街美貌的徽女。
三,大将,张辽
三月的皖中,细雨横斜,草长莺飞。
踏着地上的积水,不知不觉我走到了逍遥津。整个逍遥津水雾弥漫,人也很稀少。。。我漫无目的的往里走,却看到一个指示牌:张辽墓。
莫非是三国的张辽,莫非是那个张文远?
于是,顺着小路我径直往张辽墓方向走。。。
到了一个对立竖着的立柱门楼,我还以为是一个装饰性建筑,但是看风格,确实像墓地。原来这就是张辽的墓。
门楼为典型的东汉时期的建筑风格,古朴而典雅,飞檐短而规整,完全没有大唐和明清建筑的飞檐之凌厉。甬道两面匍匐着六尊兽,两侧各有三尊狮、虎、羊石兽,甬道前方是一个碑亭,高起地面有两米左右。石阶分两节十二级,共二十四级。
张文远的墓碑是我所见过的墓碑当中最奇特的一个。碑分五层,底座为正方形青石板。托付碑身的一个石板上赫然浮雕着两个怪兽,像龙又不是龙,我觉得好像大鲵。我对中国丧葬文化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这估计是龙。汉代风格的龙。碑身为方基圆柱,碑顶上刻“魏故都亭侯张辽之墓”九个大篆。
一根圆柱,代表了张辽的一生,顶天立地,功德圆满。
亭后就是张辽的衣冠冢,封土而成,四周青石砌就。墓地虽然小,但很规整,四周青松翠柏,芳草青青。在春天的细雨下显得格外肃穆,格外安静。
我知道这就是张辽了,那个《三国演义》中威震逍遥津的张辽,那个后来被尊奉为都亭侯的张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身高约1.75米。使一把大刀,武功高强,又谋略过人,有着武将少有的突出的语言才能。先从吕布,后从曹操,多有战功,赤壁战后,张辽率二千余骑打败孙权军十万,威震逍遥津,名扬天下。后张辽被吴将丁奉以箭射其腰,不治身亡,官封魏都亭侯。
三国之中,我最喜欢张辽。文武全才,心地善良,从董卓,从吕布,从曹操,辗转反侧,虽然几易其主,但是都是尽职尽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大将之大,不是官级,而是胸怀坦荡,落落大度,有能量,有气度,方能称的上大将风范。
张辽已逝,长眠后土。这漫天的大雨,算是我对故人的祭拜吧。
四,三河古镇
三河古镇。
这个在我游离了两次,一边行走,一边构思的小镇。竟然在十四年的岁月中,一点也没有被冲淡。。。
弯弯蛐蛐的小街,古朴的明清故居。
悠闲的小镇的人们,望着从各地聚拢来的男男女女,眼里没有一点差异。这就是三河古镇,从建立就一直经历着外地人云集的小镇。
所谓三河,是指三条小河在这里汇集、交叉。人们在这里停靠,歇息,做饭、准备给养。久而久之,这里便形成了村落,成了经济、贸易中心。
中国好多城镇的成型基本和三河古镇同出一辙。
小镇不大,约有十公里左右的古建筑,中间间杂着一些新修的店铺。一条青石板路,将米铺、饭馆、理发店、木匠铺、百货店、寺庙、民居串联起来。这里有硕大的榆树、桑树和柳树,生长的枝繁叶茂,阴翳避日。成群的鸟儿在这里安家落户。这里有土鸡、咸鱼、风干的菜蔬。这里有朴实的村妇、老汉、也有貌美的少女。
三河镇的美,是水带给了小镇的灵性,水中鱼,岸边柳,你可以载着小舟,品着香茗,提着鸟笼,哼着小曲,尽情的去享受着水乡风光。
我曾经在一户农家餐馆吃了一餐午饭,要了一个炒河蚌,烧土鸡。店里是两个老人打理,吃饭的人也很少。土鸡烧制的一般般,但是河蚌用干辣椒炒过后,味道却是出奇的棒,非常脆,非常嫩,以至于我认为是芦笋。
大街上,当地居民沿街晒晒太阳,打打牌,摘摘菜,生活的非常悠闲,非常田园。
三河古镇,我一直觉得可以信手就写的很好,可三年的岁月悠悠而过,十四年的岁月悠悠而过。黑瓦白墙,散发着香醇气息的三河古镇,我又不知道怎么动手把她编织的更鲜活!
五,淮南炖土鸡
我经常游历在淮南及周边。
淮南的饮食已经区别于其他地方的饮食,和江南有别,和江北两样,我觉得和淮扬菜有很多相似之处。我很喜欢吃淮南的炖土鸡。味道独特,非常值得一吃。
淮南炖鸡和北方炖鸡不同,北方炖鸡里面多加蘑菇,青椒,粉条,而淮南炖鸡里面配菜为芦笋片,干菜。
热气腾腾的一盆炖鸡,汤色浓郁,鸡肉鲜美,肉质细嫩却略有嚼头,入味八分,越吃越有味,再加上里面鲜嫩的笋片,我觉得非常适合我的口味。
北方炖鸡,多用黄酱,讲究的是酱香浓郁,用酱味去除掉鸡的腥味。所以鸡块油亮,味道浑厚。淮南炖鸡不同,是用高汤的鲜味,芦笋的清香去除掉鸡的腥味,所以淮南的炖鸡汤色清亮,鸡肉清香。可以一边吃肉,一边喝汤。我觉得这大有裨益。
我喜欢食鸡肉。这些年,让我能记得住有在聊城吃的一家炒鸡,酱味十足;济南岔路街附近吃的蒙阴光棍鸡,麻辣鲜香;济宁一个农家乐做的白芷炒鸡,中草药味浓郁;滨州一家炖鸡店的炖鸡,一半是鸡肉,一半是蘑菇。各有特色,给我印象最深,确是淮南炖鸡。
六,安庆印象
我来到了安庆。
安徽的得名来自安徽境内的两个地名,安庆和徽州。
晚清的安庆军械所是中国热武器制造业的最早源地,徽州的商人游历世界各地,成为徽文化的代表。这两个地方,我只去了安庆。
车沿着江堤左转右拐,经过一个寺庙,庙两侧很多做黄杨木雕的店铺,大大小小的木雕形态各异,寺庙、老店、黑瓦、黄杨,伴着钟磬之声,香烟之气,使得安庆很古朴、很安然。。。
我下榻的地方临着江堤,三楼的阳台和堤岸平齐,我住的是四楼,透过窗户,整个江体尽收眼底。在没来安庆之前,我只是在南京看到过长江,并且是在飞驰的列车的车厢里。乳白色的水体宽大而广袤,和安庆的江体一般无二,于是匆匆洗了把脸就登上了江堤,江堤有两米高,多处为精石砌就,不远处就留一道门,很象古代的城墙。江堤也平坦宽阔。安庆的人们在冬日的斜阳下充分享受着长江带来的恩赐。
近水边,好多网高挑在空中,落下水面,一会再抬起,便有几尾鱼跳跃其中,一天下来收获也算丰厚。网上来的鱼除了自己吃外,大多数鱼分开成小盆,直接兜售给散步的人们,五元一小盆,十元一大盆,很象我在青岛海边看到的捕鱼者一样,售卖物品不是按斤,而是按盆,鱼虾混杂,大约不等,颇有些原始的味道。在我的心目中,商人是非常精细于毫厘之间,万贯家财起于点滴的勤劳和计算,但是在这个以徽商名扬江湖的安庆,论堆而沽却是也体现了安庆人的淳朴和豪爽。。。。
夜渐近,江风很大,整个安庆灯烛相耀,显得十分平和和安详。
我们一行人从大街上转来转去,不曾想竟转到安庆军械所附近的一个餐馆就餐。品着徽文化特色的美味,看着安庆大街上如织的人们,心里不禁涌起一些思乡的情绪来。
掐指一算,我已经离开家乡十年之久了。
七
徽之厚重,不可估量。
安徽更深层次的东西我也读不懂,也只能说这些是对安徽的皮毛印象吧。诸如在潜山购买风干的鸭子被司机给丢在淮南客商仓库;在蚌埠寂寥的雨中坐车到处溜达,在火车站和当地的小痞子动手撕打;还有在潘集被误解的客商扣留软禁;还有广德的纠纷,误入敬亭山,雨中登九华山等事。我还会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述说。
之所以想起写安徽,其实是怀念我那四支被遗落在淮南的风干鸭子。到嘴的鸭子又飞了!当我动手想写安徽鸭子的时候,满脑子飘来的却是灰色的瓦、白色的墙,幽幽古镇,土鸡飘香和满大街美貌的合肥女人。转了好多圈却写不到我的风干鸭子。
写不到 ,我也就不写了,并不是每个事情都要有个结尾的 。
没有结尾也就预示着无限的延续,发展、进步,我觉得安徽也会如此,进步,发展,无限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