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牧龙
我的老家小而有名,水泊梁山就是我的故里。
梁山巍巍,黄河奔流,把我的故乡打扮的格外出彩。我就出生在黄河南岸的小村庄。由于依河而居,这些自然形成的村落就像藤蔓上的葫芦,一河为藤,散落在河阳。村落的名字也以岔河而命名,形成了一溜十八岔河的自然景观。
我曾经不止一次对异乡人吹嘘道,我老家的居住环境非常有特色。每个人家占据一块土地,然后夯土成高台,然后在高台上建房屋。没有规划,没有约束,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修筑自己的家园。东一家西一家,错落无致,高低不平,好像无数个小岛。
这个自然形成的小村落里,留下我童年的欢乐和少年时的求索,承载了家人的期望和我无尽的相思。
一,跑百命
在老家,每年正月十六的一种风俗活动叫跑百命,有的地方又称为跑百病。
跑百命分为两个部分,且在不同的活动场所完成。
一是村北奶奶庙,要围着奶奶庙正转三圈,倒转三圈,然后磕头祈愿。
二是要在离奶奶庙最近的十字路口,烧一堆篝火,人们围着火堆,烤手烤足烤身体各部位,我觉得这和其他民族的篝火舞有一比。
时钟刚敲了十二响,夜空依旧乌漆嘛黑,就有人起床穿衣,带着香,贡品,然后再薅一堆柴火带着,去村北奶奶庙去跑百命。
漫天星斗,北风犀利,初春的夜晚出奇的冷,本以为自己来的是最早的,谁曾想,转过村口,奶奶庙前早已被灯笼团团围绕。路上的灯笼也稀稀落落,好像一条长龙,给北方的冬夜带来活力和生机。
烛光摇曳,泰山老奶奶的神祉被许多红绸缎包裹,前面摆着蜡烛,贡品。有胆子大的,探头进去,仔细打量着这位家乡的庇护神。我觉得她不像神仙,慈眉善目,端庄优雅,更像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奶奶,默默的站在村子北方,保护着附近的乡邻和四处漂泊的游子,我觉得她会从枕头下拿好吃的给我,也会叮嘱我外出漂泊会有无尽艰辛…
人越来越多,都排着队等着转圈。
十字路口的篝火已熊熊点燃,好多人围着火堆,烤着身体,嘴里念念有词,烤烤腚,不生病,烤烤腿,长得美,烤烤手,不冻手…
晚到的人再把带来的柴火添加进去,火势越旺,象征着人们的生活红红火火,兴旺发达,这堆薪薪篝火一直燃烧到天明。
跑百命不但人可以参与,家畜也可以参与。有的人家牵着牛,抱着鸡去跑百命,也有的牵着羊拉着狗。有一年我就是骑着毛驴参与了跑百命活动,这样象征着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家乡的跑百命,除了表达出乡邻祈愿自己及家人身体健康、益寿延年、六畜兴旺的美好愿景之外,我觉得这也和闻鸡起舞,晨起锻炼的运动思想不谋而合。
二,炒料豆
二月二,龙抬头。
家家户户炒黄豆。
你一把,我一把,
剩下这把喂蚂蚱。
蚂蚱撑得伸了腿,
喜得小孩咧着嘴。
这是在我的家乡流传很广的一首童谣。每到农历二月二这一天,我们这一带农家便要炒黄豆,我们这地方称之为“料豆”。
传说这一习俗跟秃尾巴老李的故事有关。
玉皇大帝嫌秃尾巴老李私自给山东老家降雨,一怒之下将它压在山下,扬言除非金豆子开花,才能让老李抬头。山东百姓听说后,便设法把黄豆放在锅里炒爆开花,哄得玉帝放了老李。所以就有了现在的“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在这一天,平常的黄豆成了别具风味的乡土小吃,令人大饱口福。
还没进二月门,家家户户就用水浸上黄豆。
滚圆的豆粒从水中捞出。伴上精盐,五香面或者撒上白糖,如果爱吃辣的,你不妨撒上些辣椒面。洗净,晾干,然后看它们在油锅里跳动吧。
炒料豆大多在夜的氛围里进行的,伴着忽明忽暗的柴火,黄豆在母亲的手下左右跳跃,沙沙作响。这一夜是无论如何也睡不着的。等得眼皮直打架,也不愿离开,终于偎在灶边,打起盹来。但听到一声“出锅了----”却也一挺身起来,不管黄豆是否从土里筛出来,便伸手抓起便吃,“有土,等筛出来晾凉了再吃”,母亲半嗔怪半疼爱地说。
一直吃得土粒、豆粒辨不清滋味为止。渴得抓起水瓢便喝,这时,母亲劈手夺了:不想活了?吃了一肚子料豆,再灌一肚子凉水,不“穿鞭杆”才怪呢!就这样,再等母亲烧开水喝了才睡。
声声清脆,悠悠豆香,伴随着我走出了故乡。
三,祈雨
老白毛两腿耷拉在我家门口的井口上,几个人牢牢的抓住她的双臂,生怕她掉到井里去。她呼天抢地,嘴里念念有词。一大群人围着看热闹。这个场景是七十年代老家祈雨的一个场面。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老百姓的福气。如果哪一年赶上天气大旱,庄稼将会大面积减产甚至颗粒无收。我的乡邻,还会用这种古老的方式去祈求上天,普降甘霖,来浇灌他们赖以为命的庄稼。
祈雨以老白毛为中心,然后需要四人背负笸箩,几个人拎着水桶,然后再找些孩子拿着柳条。我一般会被选做背负笸箩,这个差事报酬最多,可以得到一根脆麻花。
几个人用木板抬着老白毛,去我家门口的井上去哭井。龙王是司雨之神,传说我家门口的井可以直通东海,所以去井边哭述是和龙王最便捷的通话方式。
我和其他几个背负笸箩的孩子紧跟老白毛后面,拎水桶的人用水瓢不停的向我们泼水,拿柳条的人们不停的用柳条抽打我们背负的笸箩,有时候也故意去抽打我赤裸的脊背,用水瓢泼向我,来报以前曾被我欺负过的仇恨。这样噼里啪啦的响声和泼在笸箩上的水滴,好像是下大雨一样,非常形象。
我一直对巫术很好奇。从钟敬文先生编撰的中国民俗一书中,湘西赶尸术,蛊术都让我觉得极其神秘。只是我觉得,童年时的祈雨更像是一场游戏,让我觉得非常快乐。不光是自己在队伍里背负笸箩,上窜下跳,被水泼的浑身净湿,玩的不亦乐乎,更大的收获还有活动结束后的能得到的一根完整的,又脆又香的大麻花。
咯嘣酥脆,无限香甜。
四,写春联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八岁的我趴在桌子前,挥毫泼墨,为邻居书写一幅幅春联,稚嫩的笔迹饱含少年的激情,看起来倒也有几分味道。
我行走在姥姥家的村子里,挨家挨户看他们贴的对联。书法飘逸而老道,一看就是资深的书法家或者是饱读私塾的老人所写。隶书如蚕,古朴含蓄,行书潇洒奔放,笔走龙蛇,楷书笔如刀锋,庄严规整。一付付春联墨香四溢,气度非凡。我被这些春联深深吸引,我觉得写这些春联的人肯定是诗书等身,满腹经纶的智者。以至于每年春节后去姥姥家附近看春联,成了我少年时期趣事之一。
我所在的村子,能写春联的人很少,一到春节,求人写春联成了一大难事。
腊月二十九,已经有好多邻居都贴上了春联。鲜红的春联把岁月斑驳的门板装点的分外喜庆。由于写春联一直都排不上号,直到大年三十下午都没能贴上,姐姐一次一次的跑到邻居家催促。
我决定斗胆一试。于是我去春花家代销点买了毛笔,墨汁,红纸,又拉了一个桌子。在己家院子里,伴着冬日的暖阳和飘荡在天际的年味,挥毫而就,写下了我人生中第一副春联。
春风杨柳鸣金马,瑞雪梅花兆玉堂。
歪歪斜斜的笔迹,铁黑铁黑的颜色,红彤彤的纸张,承载了少年的希翼和梦想。
每到春节,都会有邻居登门找我帮忙写春联,我也找了字帖,勤加练习,以期让自己的字迹更工整一些,更像样一些。
说实在话,
我不是想让自己登堂入室,成为书法大家。我只是想克服困难,解决一下找不到人写春联的尴尬局面而已。
五,故乡的呱嗒
呱嗒是我童年的一道美味,表现好的奖励,生病时的补品,农忙时节的犒劳。
白面调糊,调制成不稀不稠的一小盆,里面加上葱花,精盐。锅淋上油,烧热,然后把面浆缓缓倒入,均匀的覆盖在锅底一层。火苗乎乎,油滋啦滋啦的响,一股面香混合着葱花的味道飘荡着整个厨房。
一面煎好,把锅一颠,呱嗒凌空翻一个个,然后再煎另一面。金黄色的呱嗒散发着诱人的光泽,酥而不散,黄而不黑,厚薄均匀,造型规整,葱花均匀而色彩翠绿,呱嗒透亮而不油腻,这就是上层之作。
小时候,每每身体不适,蔫头蔫脑。母亲都会下厨,调糊,生火,制作一张喷喷香的呱嗒吃,有的时候还会打一个鸡蛋在面糊里。这种普通的食物参杂了母亲的感情,成了祛除百病的灵丹妙药,吃了呱嗒,身体就会很快好起来。
其实呱嗒的种类有很多。可以加荠菜,香椿,菠菜,韭菜,槐花,辣椒,萝卜,不一样的蔬菜造就不一样的风味。不过,我只喜欢母亲制作的加了些许葱花的呱嗒。我觉得那才是世上最正宗,最醇香的呱嗒。
六,我的学校叫联中
联中,是联合中学的简称,就像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一样。
中秋节前后,黄河进入汛期。水会漫过围堤,直接把十八个岔河浸泡在一片汪洋的黄水里。我的学校也会在黄水中浸泡数月。
水退去,为了修缮校舍,学校要求每个学生捐献二斤玉米。校长把我们集中到了操场,按村分类进行登记。马岔河滴学生站到这边来,于是,哗啦啦的站出来几十人。王石楼的同学站到这边来,哗啦啦几十人便站出来。徐岔河滴站到这边来,于是,我自己孤零零的站了出来。校长很诧异的问,怎么就你一个人?
这个时候,我读初二。
乡下孩子苦读的很多,我算是其中一个。但也有骁勇善斗的人,经常打架斗殴,很有梁山好汉的遗风,我也是其中之一。小时候我身手敏捷,出手又快又狠。我曾在学校前面麦子地里大战宋氏兄弟,一场打斗,把宋氏兄弟两个打的头破血流。从此以后,我就是出了名的坏学生。我在这所学校里苦读数年,终于薅住一根稻草到外面求学发展。
七,搬迁
村子搬迁的计划早在八十年代就有过规划,但是一直都没有实施。期间,也曾对村落进行了修缮,用土把村子里的坑坑洼洼的地方都填平,道路也抬高,每家高台间的缝隙也进行填充。原来几百个小岛,后来变成了一片大陆。乡邻从岛主变成了村民,一个个仍然和睦相处,和谐共生。
二零二一年,许多岔河都搬离了故土。红瓦青砖,树木篱笆都夷为平地。这个明末建村的六百年小村落,也永远的封印在一片黄土之下。
三种谷子穗头长,
梁山为王数宋江。
武松打虎景阳冈,
一口大刀扈三娘。
四种高粱叶儿稀,
三国猛将数张飞。
当阳桥头喝一声,
吓退曹兵救太子。
这悠扬的梁山夯歌,和我的祖辈父辈,兄弟姐妹,我的族人,朋友,老师,同学,还有一起光着屁股长大的同龄人,永远的烙在这片叫做岔河的黄土上。
八
日子过的出奇的快。
这些承载着无限乐趣的节日,美食,琐事,这些印上故乡的标记的校舍,歌谣,情绪。犹如一坛坛豆腐乳,经年发酵,香气四溢。
我时常翻看我以前拍摄的图片。枣树,香椿,土屋,院落。
老家就像一杯茶,在氤氲的记忆中慢慢冲泡、回味。老家就像一幅画,在跑百命,祈雨玩乐过往中找寻足迹。老家是一首歌,有着悠扬的打夯号子和牙牙童谣。老家是一首诗,书写着生命的善良质朴,日升日落。
我的故乡啊,你才是医治我心灵的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