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牧龙的头像

徐牧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7/08
分享

大运河,长又长

徐牧龙

1.

第一次到济宁来,时间为谷雨时节。

细雨蒙蒙,随风乱舞,我顺着大运河的古河道,一路步行。雨不大,我没带伞,我是来济宁讨账的。从火车站到我要去的地方,徒步最近最便捷的路就是顺着大运河的河道走,走到运河折弯向西的时候就是我所需到达的地方。

大运河非常安静而肥美。说其肥,是当时的河水比较浓稠,呈乳白色,散发着澡堂子里肥皂水的味道,和我老家的大运河不是一个模样。

两岸垂柳低垂,修葺的很齐整,若干个下水道好像大运河的支流一样从两边不停地流淌至河道里,这就是肥皂水气味的来源。

踩着地上的积水,我的布鞋里面早已湿透,湿滑滑和地面的泥水一般无二。一道铁索桥横亘在河道上空,造型独特,顶端有星月凌空,非常具有民族特色。河西岸,一座古朴的寺院静立在春雨之中,前有牌坊,后有山门,雕梁画栋,飞檐走壁。山门紧闭,中间树立着几道粗壮的栅栏,透过栅栏,依稀可以看到里面的场景。寺院内部造型规整而紧凑,廊桥楼阁,相互掩映,真真是很恢宏

的一座庙宇。牌匾上三个大字古拙醇厚,“清真寺”。

我这哪里是来讨账,分明是在细雨中漫步,来欣赏大运河两岸美景的。

寻找欠债人未果,打电话又说其明天可见。于是我又折返到“清真寺”附近游走。走街串巷,我进入了“竹竿巷”,这是一条因大运河而兴起的商业街,大运河的兴盛带动了它的繁荣,两边店铺古色古香,各具特色,有各种竹编木编,洋铁皮,瓷器铺,米面粮油,笔墨纸砚,古董杂玩,五金百货,特色小吃。极像一个文化中心,又像一个江湖道场,还像一个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杂货铺。车来车往,人流如水,充满了生机盎然的市井气息。

我选了一个饭馆来食。饭馆门口挂有一旗,上面写“糁”字,我说老板来碗糁(shen)汤,老板笑呵呵地说,你是外地人吧!

原来此字读“sa”,是鲁西南当地的方言读音。糁汤源于回民的一种饮食,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滋补性强,好像汤中人参,故称之为米之参,这也是“糁”字的来历。在济宁城区,四分之一的地方住着回民兄弟,尤其是竹竿巷附近,更是回民的聚集地。

汤为母鸡汤,加麦仁,配合多种香料熬制数个小时以上,汤色浓郁,略带黏稠,在碗里打一个鸡蛋,用鸡汤冲开,撒上芫荽,姜末,麻油,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糁汤就完成了。搭配刚出锅的酥油饼,瞬间就唤醒清晨的味蕾,呷一口肉汤,吃一口酥软的油饼,那种味道,温暖全身。济宁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糁汤馆,足可证明济宁人对这种肉汤有多喜爱。

竹竿巷西端路北,开着一家鸡糁汤馆,确切地说,应该叫鸡丝糁汤。我每次经过必去这家店里,喝一碗糁汤,吃一碟酥油饼。

这家糁汤有别于其他家的地方,在于他家的汤更浓稠,不像其他家的汤比较稀薄。一碗稠乎乎的汤,上面撒上翠绿的芫荽,再加上一撮细若发丝的鸡肉,淋上麻油,喷香扑鼻,汤鲜味美,麻油的香气夺人,鸡丝弹性丝滑,很有嚼劲,吃一碗神清气爽,通体舒畅。

糁汤起源于西域,在济宁大地上发扬光大,之后,又影响了黄河与淮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有的地方加以改良,融进了当地人的生活。比如河南夏邑,江苏徐州,安徽宿州的肉汤,搭配油条吃。比如临沂的猪糁,搭配着煎饼吃,既有传承又有发展,为当地人所喜闻乐道。

我喝着滚烫香浓的糁汤,不知不觉落脚在了大运河的西岸,在这里落地生根,成了活脱脱的济宁人。

2.

一条河应该有它的源头,和一个它要到达的地方。但是我不知道大运河的两个端点哪是出发,哪里又是到达?

我从老家梁山到达过杭州,我又从扬州到达过东昌府。

大运河是一条没有流向的河,和其他河流不一样,别的河流是自西向东,或者自东向西。而大运河是自北向南,又由南向北。

我站在八里庙的大运河桥上看这一河清水,始终辨别不出她向哪个方向流淌。在我眼里,她出奇的静,从未有过波澜起伏,风吹水面,只是阵阵涟漪,就像母亲的脾气一样,温顺而柔和。

大运河连接两江三河四湖,贯通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串联了太湖,高邮湖,洪泽湖,微山湖;连接吴楚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燕赵文化,京都文化,长度达到了一千七百九十四公里。对于促进民族文化,民族团结和民族繁荣起到非凡的历史作用。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的邗沟挖掘,连通了长江和淮河水系,是吴王夫差为了攻打齐国而为之。东汉末年,曹操又先后开凿了白沟和平虏渠,连通了黄河和海河水系。隋朝时,隋炀帝又疏浚和拓宽长江以南的古河道,江南河段成型,连通长江与钱塘江水系。至此,一个河流在历史长卷中横空出世,楚楚动人,一条水系在中国的版图上横亘南北,盈盈而立。

襟两江而带四湖,控三河而引多个流域,成为中国东部连接南北的一条重要的运输大动脉。

她兼收并蓄,包容互惠,多元一体,以其广阔的胸怀接纳两岸支流,自成一派。

3.

我曾经多次去往聊城。

聊城古称东昌府,是大运河纽带上的一颗明珠。

聊城商业的兴盛始于大运河的开凿,隋炀帝为了江南的琼花,连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水系。其中聊城就处于通济渠中,东昌府名嘈一时。当年运河墙帆密集,商旅往返匆忙,北方的木料、南方的竹料,米粮都是经由这条河来进行运输。现在老运河仍然从聊城市内流过,和济宁城区的河道一样,水体宽不过十米,被约束在灰色的石块砌成的河道中,由于聊城正倾力打造“江北水城”的形象,所以水道整修的很清洁。

河道旁边有一座山陕会馆。在此之前,就听朋友说,在山东境内,如果想看原汁原味的古建筑,一个是孔庙,一个是“山陕会馆”。我在会馆前看运河时候,天空很晴朗,没有一丝云彩,等我移步进入会馆门之时,狂风大作,飞砂走石。进步院中,两侧的古槐枝干飘摇,枯枝几乎要落下来,地上的落叶飞舞起来,弥漫着整个院落…进入正殿,这里供奉的是陕西的神祉---忠义和财源的化身:关羽关云长。关羽塑像魁梧、二目微闭,左关平、右周仓,由于室内光线很暗,看不清介绍的文字和材质。右殿里供奉的是赵公明,抱如意,托元宝,和财神画上的一般无二,左殿供奉的是“文曲星”,都是民间极其推崇的神灵。北方香火不如南方兴盛,扬州的大明寺香火就非常好。

转到左边的园子,大风依然。大大小小的几百樽避水兽,整齐地摆放在院子里,有的是古代文物,有的是现在的雕凿,都是大运河文化的见证。

出馆时抬头再看,原来门楼是一个戏台,古色古香,设计精巧,伴着风声,依稀可以听到清朝的京胡正拉得有板有眼,两侧厢房里的山西、陕西籍的商人正品味着悠扬的国粹。大运河里,帆樯云集,他们从江南运来的茶叶、大米、竹料,又开始卸船了吧。

山陕会馆始建于乾隆八年,由山门、钟鼓楼、戏楼、看楼、正殿、春秋阁组成,布局紧凑、结构精巧。我觉得当年的会馆和现在的商会应该是一个概念,比如浙江人在各地的商务会所,是当地人集会、住宿、商办的场所。

扬州的盐商住宅,船运码头,淮安的漕运总督衙门,南船北马处,济宁的竹竿巷商业街和清真寺,聊城的山陕会馆,这些建筑和事物的交汇,让一条河有了温度和活力。

4.

万艘龙舸绿丝间,

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

一千余里地无山。

我从淮安坐车到扬州去,所行的路就是伴随着大运河蜿蜒而行,路上车辆繁忙,河道里千帆竞发,熙熙攘攘,水陆并进。后来我查询资料才知道,这一段运河河道,就是古时候的邗沟段。

淮安是我很喜欢的城市,南为长江,北是黄河,中间这段淮河流经的城市,大多是兼南蓄北,属于文化的过渡地带,在这里你能吃到江南的美食,看到江南韵味的建筑,而口音又是北方爽朗厚重的味道,饮食又以米面参半,衣着打扮也和北方一般无二。

我喜欢吃淮安的美食,状元巷的茶油炸糕,“南船北马”附近的卤鸭子,镇淮楼附近的鸭血粉丝汤,关天培故居附近的炸馓子,“胯下桥”附近的醉鱼,都是我之所爱。炸糕和炸馓子和我老家的以及东昌府的外形一样,只是这里人使用的是茶油,我老家和东昌府使用的是大豆油。

扬州城有好多私家园林。在中国,私家园林成规模且数量多的城市,除了都城外,一是苏州,一是扬州。有书记载:“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扬州的个园,何园,小盘古,逸圃,卢氏盐商住宅,珍园,冶春院等私家园林众多。我只从个园,何院附近走过,围着园林外围转了几遭,或者透过院墙的窗棂窥探一下园区的美景。只可惜我是远观而未接近。

扬州的广陵区我也是经常去的,这里有一个古商业街,里面除了林林总总的店铺外,还有许多古朴的民居。走街串巷,不经意之间,还会发现好多名人故居。朱自清,李长乐,王柏龄故居…扬州,乃藏龙卧虎之地。

扬州的民居和徽派建筑风格比较接近,也有骑马墙,只是使用的数量少,不像徽派建筑那样,一个面上,骑马墙重重叠叠塑造的那么繁琐。到了济宁,建筑就不见了骑马墙,飞檐也和扬州的不一样,变得粗壮而短,连廊也从淮安向北,逐渐减少,邳州以北,连廊就已经消失。济宁的东大寺房屋之间也有连廊,我觉得那是因为寺院内房屋之间捱得近,顺带建成而已,就像写书法家,最后顺带一笔,一挥而就。

5.

从我家到姥姥家,要经过一条长长的黄河大堤。天蒙蒙亮,我便随着母亲,奔行在土路上,一路向东,越过数个村庄,临近中午时,便到达一座船闸。母亲和我会坐在路边歇息片刻。

船闸有五层楼那么高,楼顶有硕大的五角星非常显眼,两侧是高高的水泥堤坝,长度约几公里,清凌凌的大运河水约束其间,船闸里,漂浮着几条大船。如果赶得巧,还可以看到大运河里的船通过船闸,驶入到黄河里面去。南边河水青青如碧玉,北面黄河涛涛,混浊如泥浆。船闸洞开,碧水流下,青黄两道水迅速地混合在了一起,像一对生死相托的恋人。清流浊流,成为我老家一道奇特的自然景观。

老家的人们,依水而居,天天在大运河里洗衣淘米,饮水灌溉。棒槌声声,米香四溢,整条大运河充满了人间温情。

6.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水滋养人,亦滋养草木,大运河两岸一年四季花开不断。

一片墨绿色上爬满了紫色的小花,那是野豌豆花,一片密密的黄色小花,那是密密蒿,一片斑斓的地锦,一片花红柳绿的阿拉伯婆婆纳,成群结片,蔚为壮观。适逢花期正盛,河风里便荡漾出一阵阵甜美香气。益母草,车前草,灰灰菜,苋菜,水芹菜,水菠菜,水葫芦,拉拉藤,白蒿,艾蒿,金银花都密密匝匝,在广阔的堤岸两旁恣意生长,一条运河,活脱脱就是一个野草野菜的部族。

运河两岸,还有非常多的树木,构树,桑树,更多还是柳树,从北京一直栽种到杭州。乾隆帝一首诗将两岸景色描写的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麦苗夹岸穗将作,柳叶笼荫絮已频。

最是蓬窗心惬处,雨晴绿野出耕人。

我每天上班下班,都会骑行穿过这条长长的水体。

母亲是个很传统的人,比较迷信,她认为我五行缺水,时常告诫我一定要选择有江河湖海的地方居住,哪怕是附近有一汪水坑也可以。时隔多年,我仔细品味,那不是迷信,而是老人对子女美好生活,安居乐业的一种期望。让她老人家值得安慰的是,大运河始终没离开过我,我在河岸边成长,沿着运河两岸工作、差旅。现在,我又在大运河西岸置房安家,靠水而居。

大运河容纳万物。溪流,雨水,泥土,草蔓,鱼虾,顽石沙砾;还有天空,云朵,风霜雨雪,孤帆轻舟,乡人旅客;还有生命中值得感怀,值得歌咏,值得流泪的过往。

她汩汩流淌,奔向我生命最深处。

大运河,长又长…

她串起了历史长卷,串起了朝代更迭,串起了南北经济,串起来各地美食,串起了诗词歌赋,串起了过往烟云,串起了亲情绵绵。

长,不仅是她的长度,还有她的博大胸怀、深厚文化,水利智慧和福及两岸的功劳。

她将陪伴人们的生活,走得更绵长,更久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