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邵伟的头像

邵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6/28
分享

那年端午

那年我7岁,到了上学年龄,选择在端午节前三天离开了位于新村6列2号的保姆奶奶家,和那一排7列的整齐的老房子。

家乡把端午叫“耽误”,我曾问保姆奶奶为什么有这么个节日,奶奶说:是古代有个皇帝耽误了一个大臣的意见,大臣生气就投江自尽,所以,过这个节就是告诉大家凡事都要紧凑,尽量不要耽误。我又问为什么“耽误”了要吃粽子?奶奶说:包粽子麻烦,不像蒸一锅米饭那么简单,想吃得等着,饿的人也得等着。把事情耽误了的人,还能痛快吃上饭?

当时,我就这么信着。

保姆奶奶给了我一把捆绑在一起的艾草和桃枝,那是爷爷提前准备好的。她说:回家浸到水盆子里,到“耽误”早晨太阳升起之前挂到大门上。

这是我第一次正视艾草,也是第一次亲近它的味道。只是这个味道带上了离别的滋味,我拿着它们跑步回家,不争气的眼泪一直流着、流着。以至于我现在嗅到艾草的味道,脑海里就会想起那天我的奔跑。

家是陌生也是熟悉的。我家与保姆奶奶家距离不足300米,我时常两边住,只是平日里哥姐两人白天寄送在姥娘家,由舅舅帮忙照看,晚上父母得去离家差不多10里路远的姥娘家接他俩,并且有了我之后,哥哥就到上小学的年龄了,父母分身乏术,我主要由保姆奶奶照看。

“耽误”节的早晨,我是在一阵箬叶与糯米、红枣混合的香气里醒来的。母亲包好并煮熟了一铁锅的三角粽子。她把我家那口两边带耳的铁锅端到屋里的方桌上,掀开锅盖,垫着厚毛巾,先把那块平整光滑的大青石块搬出来,再用筷子把承载大青石的铝箅子挑出来,再把锅倾斜一下,把锅里煮粽子的水倒出一些,随后就是用拇指和食指拉住翘起来的箬叶末梢,把滚烫的粽子放进大瓷盘里晾着。

那是前一天的晚上,母亲坐在饭桌前,用提前泡好的糯米和温水泡洗好的红枣,煮好的箬叶包出来的。这也是我第一次完整认真地看母亲包粽子。这些三角粽母亲是不用线绳捆绑的,她把两片箬叶重叠,右手往里弯出一个锥形,左手扣住结合处,右手往锥底放一粒红枣,上面加一层依旧浸在水里的糯米,再放两粒红枣,再填一层糯米。然后四指并拢抄起些泡糯米的水浇在上面,把糯米冲平整、冲紧实,左手往下握牢椎体中心,右手把上面的箬叶包下来,再从中间转一个圈,余下的箬叶还很长,她就把这些越来越细的末梢弯一个小圈,套到上面结合部的一个角上,稍稍拉紧,整理一下,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母亲在锅底放一个铝箅子,再把它们错落平铺到上去,一层层码起来。最上面再放一个铝箅子,压上母亲去河边捡来洗净,在家里常年存着的那块青石,放到炉灶上,加满水盖紧锅盖,开始煮。

这一年是我们搬家到南宿舍区的第二年,因为北宿舍区正在盖楼房,我们只等楼房竣工就搬回去,所以,在南宿舍这边家家都在没有门的厨房里做饭,没处存煤炭也没法用液化气灶,只能烧柴来制作一日三餐。粽子是凌晨开始煮的,母亲说得煮3个小时以上。母亲还说,“耽误”节早晨的粽子一定要吃热的,预示一年都平安。至于几点开始煮,中途谁去添柴谁去看火候,我是不知道的。

“耽误”的早晨,饭桌上一定是有煮熟的热鸡蛋。以前在北宿舍区,母亲在厨房旁边垒了一个小鸡窝,养着四五只母鸡,家里不缺鸡蛋,那时我回家,母亲给我煮一个,热热地敲开一点点皮,就满室飘香。搬家后,没地方养鸡,母亲把鸡都送给了亲戚。买来的鸡蛋缺少香味,同样也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蘸着白糖吃了一只粽子,皱着眉头和母亲说:不好吃。母亲很惊讶,问为什么。我说太糯。母亲一时没明白我的意思。

揣着鸡蛋,带着几分不高兴,穿上父亲去上海为我买的水红色,裙摆绣满白色小星星的新裙子,悻悻地走到厂区大院门口。每家每户门上插的艾草和桃枝的气息刺激着我的泪腺。我想哭,想保姆奶奶和爷爷,想奶奶的邻居我喊娘娘的一家人。娘娘家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娘娘的丈夫我喊爷,也就是伯父的意思。爷是汽车司机,常出差,能买到很多外地的食材。箬叶也是爷教我们说的,其实日常里大家都叫“粽叶”。娘娘贤惠又亲切,奶奶家过节从来不包粽子,都是娘娘包了送过去。而且娘娘知道我不爱吃纯糯米的粽子,都会单独包几个掺上大米的粽子给我吃,我稀罕那种质地有点硬的口感。娘娘还会包几个红糖大黄米粽子,裹粽子的是一种叫“菠萝叶”的叶子,和箬叶不一样的香味。打开之后,红糖把整个粽子染成好看的深红色,咬一口甜香入心。那时,娘娘家有一本连环画,名字我忘记了,但是,画面上有南方小朋友吃的饭团,画家把饭团画成黑色,我常想象那就是南方的红糖粽子。于是,每年我都会提前跑到娘娘家和娘娘说一定包红糖粽子。就在我将要离开奶奶家的前夕,我也和娘娘说过这个要求,娘娘答应了,让我“耽误”节一定去她家吃。

在北方,这个节日的早晨是有些寒凉的,不适合穿裙子。我忍着凉意,小心地握着新裙子小小口袋里的鸡蛋,往奶奶家走去。可是,我却看到了让我更加悲伤的一幕。在通往奶奶家的路上,我看到奶奶推着一个竹子做的童车,车里坐着一个大眼睛的小姑娘。我赶紧跑过去问奶奶小妹妹是谁。奶奶说,妹妹叫小娥,我离开她之后,小娥的爸爸找她帮忙照看的。

我突然失控了。

在我的心里,奶奶是我自己的。我离开她回到家里,找不到自己爱吃的食物,睡不习惯板床,晚上闻不到奶奶的气息,我的孤独感在看到奶奶哄着小娥的时刻崩裂了。

通往奶奶家的路边是一道越走越高的墙,奶奶她们住的那7列平房,是在路基下面的。从第1列起到第7列逐渐增高,最高处有2米多。我就在路基上面走,奶奶推着童车在路基下面走,她一边走一边让我赶紧回家,别在路上逛。就在奶奶走到第4列的时候,我想起了奶奶的话,凡事不能耽误。那么我不想让奶奶看别的孩子的话也不能耽误,我得马上告诉她,我还得告诉她我想回她家继续跟她住。于是,我做出了一个至今后怕的事,我没有走台阶,而是直接从路基上跳落到了近1米半深的路面上。由于用力过大,我的右脸碰到了小路对面院子的土坯墙上,土坯内的石子把右边从眼角往下拉开了一道大口子。也许是这个缓冲,我没有摔倒在地,而是扶着墙站住了。我大声喊:奶奶,我要回家!

奶奶被我吓住了。她掏出小手绢堵着我的伤口,和闻声出来的邻居一起把我送回了父母家。母亲赶紧给我清洗上药,奶奶坚定地对我说:你开学前,我就和小娥的爸爸说好,我不看她了,你上学放学都会经过咱家门口,还是到奶奶家吃饭。我突然觉得伤口不疼了,奶奶还是我自己的奶奶。

晚上,母亲用艾草水再次给我清洗伤口,她说:“耽误”这天的艾草是一味最好的药,能驱五毒治百病。母亲还说,“耽误”节气就要学会尊重一切生灵和百草,因为这一天是他们快乐的日子。我听不太懂。“耽误”了的百草和生灵怎么会快乐?

那天,母亲对我说:保姆奶奶只有一个女儿嫁得远,爷爷是一位汽车维修工,家里不缺钱。但是,爷爷太忙碌,奶奶在家闲着没事,看孩子既能增加收入,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解闷。那时,母亲的月收入是29元,她支付我的保姆费是每月13元再加两包挂面。母亲说,60多岁的奶奶对我很尽心,因为我从小没吃过母乳,又不吃面条和饼干,她为了我吃饭操心费力,当我亲孙女一样,从6个月看到我7岁回家,6年没多要一分钱。现在我长大了,离开她,我不适应,她一定也不适应。我得学着体谅大人。我意识到了错误,也向母亲表态,明天就去道歉。但是躺到床上,我又想,今天是“耽误”节,我道歉最好别耽误。于是,我又爬起来让母亲拿上手电筒马上和我去奶奶家。母亲很纳闷,明天道歉怎么会耽误?我就把奶奶给讲的“耽误”节的意思讲了一遍。家里所有人都笑了!看着他们笑得直不起腰,我莫名其妙。姐姐忍着笑,把“耽误”节给我做了纠正,这是端午节,是纪念屈原大夫的……

我终于明白了方言中的“耽误”节,我也庆幸以后的我没有耽误孝敬保姆奶奶。从那时起,每当周末我都会回去看她。爷爷在我8岁那年突然去世,我也就常住在奶奶家里陪她。冬天,我会让父亲帮奶奶卸煤炭、晒煤饼,让父亲给她劈好一冬用的柴。母亲包了饺子蒸了馒头,我都会跑着给奶奶送。奶奶更是疼爱我,她履行自己的承诺,再也没看过别的孩子。她时常会在节日里给我2元钱,让我自己买零食吃。她知道我挑食,每个周末,她都会在抽屉里为我准备好爱吃的点心。

结婚生子后,我抱着儿子去看她,她高兴地说:可惜我抱不动孩子了,不然我就帮你看。奶奶记得我是在“耽误”节擦伤的脸,她总是嘱咐我,这一天,我最好用艾草洗一次脸,能消除疤痕,驱赶百病。我一直照做,从没耽误,也很神奇的没留下疤痕。

奶奶在一个冬天被女儿接去养老,我找不到她了。

直到199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打听到了她的墓地,那天,正是清明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