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邵伟的头像

邵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28
分享

亲情豆腐箱

“开箱取宝喽!”儿时每年的除夕夜,伴随着妈妈清脆的一声喊,我家的压轴大菜——酸甜豆腐箱就上桌了。

家乡博山有一句俗话:吃了博山饭,围着天下转。就是说这个地方对吃喝的讲究多,民间会做饭的高手多。而豆腐箱作为博山四大名菜(豆腐箱、清汆丸子、酥炸春卷、酥鱼锅)之一,魅力不可小觑。还有其自身吉祥寓意的地域化传承,更使得它成为博山人春节的必备菜品,成为了留在博山土著人舌尖上,春节美食的记忆。

70年代,家家都不富裕,但是我家这个豆腐箱里,还真的是有“宝贝”,这些“宝贝”都是平时难以吃到的好东西。先看豆腐箱馅子的配料:白莲藕、肥瘦相间的肉、水发笋片、海米、木耳、嫩嫩的香椿芽。那时肉是凭票购买,自然是稀罕的很,笋片是那种叫玉兰片的嫩笋干,一般是装在门市部的玻璃大瓶子里,平时根本不舍得买,海米、木耳需要找亲戚购买,而且这些食材价格高,爸爸把它们妥当地收藏好,只等这顿年夜饭。独一份的鲜香椿芽就不是每家都有的了。那时没有冰箱,不能把春天摘下的香椿芽冷冻保鲜,只能在自己种的问题上动脑筋。妈妈为了保障这顿年夜饭里大餐的味道,特意在两个花盆里栽种了香椿芽小树苗,每年一入秋,妈妈就把小树苗移到室内,火炉子升起来之后,再把花盆移到离炉子近的位置,并且用塑料布把花盆罩起来,观察塑料布上自凝的小水珠,发现水珠少了,就趁中午暖和的时候揭开小口浇透水,通通风,还得注意挪动它们保持光照。在她精心的养护下,这两棵香椿树苗也不负众望,总能在腊月里吐出几缕黄中透绿的小芽儿供我们采食,虽然只是少少的几根枝叶,也让邻居们羡慕不已。把这些食材除海米外,都切成细细的丁,加入酱油、盐调好味道,再把这些“宝贝”藏进豆腐箱里。海米是整只地放在馅子最上面的。

豆腐箱顾名思义,就是把豆腐做成一个个5厘米长、2厘米宽的长方形,炸至金黄色,顺着长边切一刀做盖子,这个盖子留下另一长边连着箱子身,再用铁丝弯成的特制工具,把豆腐块里面挖空,然后把好吃的馅子装进去,码在盘里,用大火蒸熟。再热起油锅,加入葱姜蒜爆香,点入米醋少许(或者放西红柿半个),放冰糖微微化开后加入酱油、盐,期间把焯过水的油菜叶子、木耳放进去,加入清汤,水淀粉勾芡,香菜均匀地洒在豆腐箱上,趁热把这酸甜咸香又晶莹透亮的浓汁倒在上面,才算完工。吃得时候,把箱盖开启,汤匙舀起汤汁浇入馅里,咬一口,有莲藕的糯、有笋片的脆、有肉的香,入口不等细细咀嚼,就匆忙咽下,烫得只吐舌头。

豆腐箱都是按照人头做的,我家5口人加爷爷和姥爷共7人,妈妈就做10个,爷爷和姥爷每人2个,还有一个放在盘里等到大年初一再吃,寓意年年有余。而爸爸妈妈分别吃的那2个,一定是馅子装的最少的。

此后结婚生子,每年春节妈妈还是把做好的豆腐箱送到家里。其实,在博山流行的口味,豆腐箱里是不放香椿芽的,只是我们被母爱养育的口感总觉得不放几缕进去,就缺少了些味道。

妈妈越来越老,日子越来越好,春节期间不忍心看她忙碌,都是早早的从酒店定制几份年菜给她和爸爸,而那充满香椿芽口感的豆腐箱,虽然年年回味,却真的没时间动手去做了。

有时沉思妈妈这句“开箱取宝”,这个“箱子”里不但封存着只属于这个家庭的饮食往事,更封存着浓郁的母爱,封存着那些尊老爱幼的美好家风、那些无怨无悔的辛劳付出、那些寻常日子里不竭的智慧……

品咂饱含着家的符号的色香味,品出的是生活的醇香,是亲情的质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