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书桂的头像

王书桂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3/20
分享

杏花雨里带春回

杏花雨里带春回(原创)

 

杏树是一种非常顽韧的树,有着超强生命力。将杏树与其它果树杂植在一起,要不了多久,它会比别的树高出一头,树枝也显得茁壮、遒劲。

到了秋天,杏树落叶较晚,季节已踏进冬天门槛,杏树仍然枝繁叶茂,只是叶子的颜色绿中泛黄,且迎风有声。几次强大寒流过后,那些叶子被不情愿扫落下来,每片叶子里照旧盈满水分,没有枯焦干瘪的形状。

许多乔木,冬天属休眠期,杏树却没有休眠迹象,叶子落净后,它们的枝干反而更加莹润,褐色枝干上散发着一种油脂,进入寒冬腊月,枝丫上萌发出一个个凸起,开始花雷的孕育。纵然到了寒风刺骨的时节,仍看不到收敛迹象,这的确让人诧异。

俗话讲:“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的,其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人勤春早,树木也是如此!只有生命力顽强的树,才把四季都视作春天。

雨水是立春后的第二个节气,杏花开于桃李之先,并先于叶开放,花瓣白色或稍带红晕,是“万紫千红春意闹”的前奏。如遇暖冬,杏花开的更早一些。今年辛丑年,公园里的杏树,正月十二便开始绽放,给新春佳节增添了诸多节日气氛。

盛开时的杏花,艳态娇姿,繁花丽色,胭脂万点,占尽春风。和煦暖阳中观赏杏花,则会被感染,美好的情愫会油然而生。

杏花有变色的特点,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随着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浓渐渐转淡,到谢落时就成雪白一片。“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咏杏五绝》,他观杏花透辟入里,描摹的非常传神。

宋徽宗有首杏花诗,虽含脂粉气,却不失为性情之作。“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新样靓装,艳溢香融,羞煞蕊珠宫女。”

杏树是古老的花木,公元前数百年问世的《管子》中就有记载。从这一点上看,杏树至少在我国已有二三千年的栽培历史。其种植范围之广,遍布中国各地。

现在中亚国家和东亚一些国家也有杏树栽培,据考证,这是通过丝绸之路传过去的。

《庄子》一书中,杏树是具有神圣气息的。作为孔夫子讲学的杏坛,应该是在一片杏林中建造的讲坛。《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杏林”作为中医界的别称,由来已久。

据晋代葛洪所著《神仙传》记载,三国时期有位名医叫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号称“建安三神医”。

董奉少年学医,信奉道教,曾任侯官县小吏,晚年到庐山下隐居。董奉医道高超,为当地百姓诊病疗疾,从不索取报酬,只有一个要求:让病愈者在山坡上栽植杏树五棵。此去经年,庐山一带杏树多达十万余株。

董奉以拯救苍生为己任,每到杏熟之际,以杏换得粮食,用来抒困生活艰辛及老弱贫病之人。作为名医,董奉深谙《黄帝内经》中“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养生之道,将杏入药,同百草为伍,为人疗疾,可谓煞费苦心。

   “杏林”故事千载流传,久而久之,“杏林”一词便成为中医界的誉称和中华传统医学的代名词,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

古人对杏花厚爱有加,上至皇帝、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均爱观赏并颂有诗赋歌谣。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写道:“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杏花除了装点环境,有一定经济价值,是可待价而沽的。

古人将杏花称为“中医之花”,味苦、性温、无毒,常用来治疗痤疮、祛斑,且具有中医美容之功效。

杏花美,杏子甜。杏子是常见水果之一,营养极为丰富,杏性温热,适合代谢速度慢、贫血、四肢冰凉的虚寒体质之人食用;患有受风、肺结核、痰咳、浮肿等病症者,经常食用杏大有裨益。

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杏仙,本相为杏树。亦仙亦妖,给漫漫取经路带来了几分野趣及诗情画意。

杏仙倾慕唐僧,“尽有仰高之情,圣僧岂可无俯就之意”,吟歌伴舞。后因唐僧徒弟寻来,与众妖一同散去。

    杏花被称为二月花神,有多种传说。有些地方流传的是燧人氏,他教人取枣杏之火煮食。还有的地方以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为杏花花神。安禄山之乱平息后,唐玄宗想移葬杨贵妃,看见马嵬坡下有一林杏花,因此,后人称杨玉环为杏花花神。

杏花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为:少女的慕情、娇羞、疑惑。以杏象征幸福。因为杏与 “幸”谐音,表示“有幸”。《易经》“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阴阳两仪结合繁衍其昌,然而还暗示了有幸(杏)成梅(媒)的意思。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杏树是生生不息的树,杏花是烂漫和自由的象征。“梅莟苍香蹈雪来,杏花雨里带春回”。杏花紧步腊梅倩影,浸透着冰心雪魂,烈火蒸霞一般,开得流光溢彩。春天来了,杏花带雨,杏林春满,鲜花次第开放,草长莺飞,春意盎然,时令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万木勃发的季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