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黄州是不乏水的,几千年来水的流动和孕育,不仅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灵性与生机,而且带来了丰富的文化。水与文化的相互交融,演绎出一段又一段人文历史。一座湖泊以其独到的风姿,让古城处处浸润在水的生机里,让人们尽情地饱览珍奇秀美的风光,何况这湖的名称与苏轼有关,与许多民间传说有关,此湖就是遗爱湖。
午后阳光很炽热,静若处子的遗爱湖公园游客依然很多,这是一座没有围墙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开放式的园林公园。街上川流不息的车辆与静谧的公园构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遗爱湖坐落在东郊的老城和新城之间,原本是毗连的东湖、西湖、菱湖组成的2.93平方公里水面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里被定为开发休闲区。给这个湖泊重新命名时,采用了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的一位从事苏轼文学研究教授饶学刚的建议,取苏东坡《遗爱亭记》中的“遗爱”两字,给这三湖命名为“遗爱湖”。以遗爱湖为主题打建的遗爱湖公园,其范围在新港大道以西,赤壁大道以南,黄州大道和东坡大道以东,共围合的6.5平方公里的水域和陆地面积。公园的景点有遗爱清风、临皋春晓、东坡问稼、一蓑烟雨、琴岛望月、红梅傲雪、幽兰芳径、江柳摇村、水韵荷香、大洲竹影、霜叶松风、平湖归雁十二个景点,又根据地形分为五个风景区:东坡文化休闲区、文化商业休闲区、竹园生态休闲区、原生态自然保护区、市民户外运动游乐区。其中东坡文化休闲区包括遗爱清风、临皋春晓、东坡问稼、一蓑烟雨、琴岛望月、红梅傲雪等六个景区。文化商业休闲区包括包括江柳摇村、幽兰芳径两个景区。竹园生态休闲区包含大洲竹影、水韵荷香两个景区。原生态自然保护区有霜叶松风景区。市民户外运动游乐区有平湖归雁景区。
沿着赤壁大道我们在人行道上行走,抬头望去,有四块石雕映入眼帘。在这些巨型石雕中,其中三块是根据苏轼的“一词二赋”,即《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意境雕刻而成,第四幅雕刻的是苏东坡草书的《黄州寒食诗帖》。石雕《前赤壁赋》中取的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诗中的场景。《后赤壁赋》中是根据“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来雕刻场景,左上角的是“羽衣蹁跹”的道人,右边是那只“横江东来”的孤鹤,一幅孤鹤道士的梦幻之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念奴娇·赤壁怀古》石雕中取“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等场景作为展示的画面。这几块石雕穿越历史的时空,艺术地再现了苏轼诗中所描述的镜像。
站在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石刻前,我们默默端详着苏轼的行书代表作。这首诗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的二首五言诗,诗中将人生感叹写得苍凉惆怅,表达了他那时孤寂悲苦的心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写得气势奔放,起伏跌宕,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中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笔端,点画线条的变化,出人意料,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大小布局合理,疏密得当,轻重适宜,宽窄有序,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堪称奇特。《寒食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佳作。有评论家认为《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在中国书法史上各领风骚,是行书的三块里程碑。如今《黄州寒食诗贴》真迹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据说此贴的复制品仅只有10件,大部分被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国家博物馆珍藏。1975年前后,喜爱东坡的日本友人山上次郎花巨资买下了台北展厅中的最后一幅复制品。1985年11月2日,山上次郎率日本“东坡参观访问团”来到黄州东坡赤壁,出于对苏轼的景仰和对东坡赤壁的钟情,他将其高价购买的《寒食帖》卷轴复制品捐赠给东坡赤壁管理处,这幅复制品目前是中国大陆唯一的珍品。此刻这块石雕书法作品向我们展示了苏轼笔酣墨饱、神充气足、恣肆跌宕的手迹,让我们感受他当年生活困顿、心境悲凉的凄苦。
接着我们进入东坡文化休闲区的遗爱清风景点。走在宽敞的景区主干道,映入眼帘的是苏轼的塑像,雕像高达八米,髯须飘飘清癯的东坡背山面城,脚踏浪头一展“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这是目前国内最高的苏轼雕像。地面上苏东坡的生平纪事及文字用地雕的方式凸显出来,文化地再现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地雕后面是苏东坡纪念馆,这座仿古建筑红窗白墙、清凌方正,以“东坡廉政文化”为主线,借助实物、图片、雕塑、壁画等于现代声光电技术结合,艺术而形象地再现了苏东坡伟大而坎坷的一生,这座纪念馆也是湖北省唯一的一座苏东坡纪念馆。
纪念馆背后便是遗爱湖公园最高的地方,苏轼笔下的遗爱亭重建在此。登临飞檐翘角的遗爱亭,临窗远眺,湖面开阔清澈,似一块碧玉翡翠镶嵌在城中,多少年来这座湖泊默默立在长江边,记录着岁月的更替,目送年年月月似曾相识的江水东流。俯首低瞰,沿湖而建的木质长廊,园内一条条蜿蜒的小径,高低错落的树木郁郁葱葱。喷泉、浮雕、楼亭、栈道,绿色草坪、阳光沙滩、水幕影院、滨湖风情吧、生态走廊、竹林幽径,像一幅画卷在眼前展开……
联想苏轼。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谪黄州为团练副使。当时黄州太守是江苏东海人徐君猷,徐君猷一向仰慕苏轼才华,对苏轼敬重有加,两人很快成了朋友,常常诗酒相酬。他们常常相约去城南安国寺,在竹间亭中品诗论话,说古道今。元丰五年(1082),黄州太守徐君猷罢任去湖南任职,安国寺和尚继连以苏轼、太守二人经常游饮的竹间小亭请名,苏轼取名为“遗爱亭”。徐君猷罢任时,恰值眉山人巢谷(字元修)来黄州,于雪堂(苏轼的家)作馆,教授苏轼的儿子苏迈、苏过。巢谷通过苏轼与徐君猷相识,徐君猷请其为遗爱亭作记,苏轼认为巢谷才来黄州不久,对徐君猷不太了解,于是代巢谷而作。文中苏轼对“遗爱”做了诠释:“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夫君子循理而动,理穷而止,应物而作,物去而复,夫何赫赫名之有哉!”。苏轼赞扬徐君猷为政清廉,对无为而治的思想有所肯定:“东海徐公君猷,以朝散郎为黄州,未尝怒也,而民不犯;未尝察也,而吏不欺;终日无事,啸咏而已。”这篇《遗爱亭记代巢元修》寥寥数字,以亭记人,太守与亭浑然一体,一个深得百姓拥戴的地方官员为官一方的吏治作风跃然纸上。苏轼认为有才华的人无论到何处,虽然没有显赫的名声,但他离去之后老百姓都会想着他,这就是“留下仁爱”,这种仁爱也是苏轼宣扬的“遗爱”精神。当年安国寺的竹间小亭“遗爱亭”早不复存在,而湖边这座“遗爱亭”作为新的载体让我们缅怀徐公为官之道与苏轼的“遗爱”情怀。不是么?苏轼称道的这种遗爱精神,能使人类亲睦友好、和善真诚、幸福快乐,能让事物更加美好、人们心灵更加高尚。遗爱湖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城市或自然的景观,而是展现千百年来一座名城的历史文化,以及这些文化给人们造就的精神家园。
沿着曲折的湖岸线行走,湖边栈道上有对对年轻人拍摄结婚照,有中年舞者在栈道上跳舞录像,草坪上撑着伞躺着的少女,树林间练声的年轻人,沙滩上嬉闹的孩子,石桌石凳上休憩的老人,林中啁啾的鸟声,湖上飞翔的鸥鸟,水面倒映的垂柳、楼房,与淡蓝天空飘移的云朵,在一湖泓水的衬托下相互辉映,美丽极了。今天的湖水也特别清澈碧绿,平静得如同一面镜子,微风掠过,漾起涟漪,自是一幅幅温馨和谐自然的画面。
再往前,过苏公堤,俯瞰左边的荷池,荷叶展开如伞盖,擎起的阴凉下鱼儿体态轻盈,欢快地游动。粉红的荷花开成娇羞的模样,蜻蜓伫立其上,又恋恋不舍飞往另一朵荷花,微微颤动嫩荷花杆惊动水中的鱼,刹那间鱼儿游向深水。有莲蓬头如变形的荷叶,边缘隆起,大大的,圆圆的,立于水面,非常诱人。也有刚刚出水的荷苞,点缀其间,增添了几份别样的景致,岸边婀娜多姿的垂柳轻拂水面,“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柳丝绦”的描述恰如其分。右边如镜的湖水倒映出半岛的别致,远眺湖岸,绿荫如带,柳丝垂垂坠入水中,似少女洗发,轻柔素雅,楚楚动人。忽然鸥鸟划过水面,荡漾的水纹宛如揉皱了的水彩画、少女眼中的一泓流波,让人感到潋滟如诗的浪漫情怀。
太阳在西沉,西方天空中晚霞若有若无,一片祥和宁静,夕阳下遗爱湖的美景更是让人看不够。这座以山、水、竹、树、路、桥、亭、滩、民居等要素人工组合的自然景观湖,如同一幅韵味无穷的水彩画,独特而美丽。漫步湖边,几份闲淡与清雅,幽静与旷达。是啊!遗爱湖是田园的、雅致的、自然的,更是人文的。东坡居士的“遗爱”精神,古城用一座湖做了最好的诠释,在这里,爱是涌动的一湖碧水,是飘散为早间丝丝缕缕的薄雾,是绽放成一池洁净的荷花,是一个城市流动的岁月。在这里人类的灵魂得到陶冶、熏陶、感染与净化,从而让人心灵纯朴、心怀博大。
“遗爱” 让湖水有了哲学的思考,使这里的一草一木获得了新的生命,使游览这里的人们灵魂得到净化。遗爱湖是文学的,没有激昂的文字、没有冗长的章节,却有着诗一般的韵律,画一样的色彩,散文般的气质,小说般的故事。遗爱湖是音乐的,没有流泻的音符,没有动人的节拍,她本身是一首天籁之曲,鸟的啁啾,鱼儿的唼喋,鸥鸟的盘旋,她是流淌在百姓心间的乐音,质朴、自然、真切。遗爱湖是民间的,没有高深的哲理、没有繁杂的论证,却有着微风拂柳的律动,如小家碧玉,真情挚爱、纯朴自然、和谐宁静。
……
若干年后,遗爱湖便又成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