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湖北黄梅,人们自然会想到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的黄梅戏发源于黄梅。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来自于民间。这采茶歌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着观众。在这古老神奇的土地上,黄梅的另一朵艺术奇葩黄梅挑花,同样以它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人间四月天,在碧草青青的美妙中,在鸟鸣啁啾的生动里,市民协艺术家代表团一行前往黄梅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徜徉在展览大厅里,驻足在一幅幅挑花作品前,我们惊叹、欣喜、陶醉在这艺术的海洋里。与极具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州民间花样剪纸一样,黄梅挑花作为记录和传承荆楚文化国宝级的“活化石”,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如果说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四大名绣是大家闺秀的话,那么黄梅挑花就是小家碧玉。
地处鸡鸣三省的黄梅人在长江平原上种棉花,纺线织布。一匹匹土布,被染成耐脏的蓝色或黑色,一根根针,一缕缕线,心灵手巧的妇女们以简洁稚朴的十字交叉针法,将生活艺术地再现在她们的作品里。或许她们不知道心灵的放逐,生活中的她们太忙碌,但无论是青春靓丽的少女,还是丰韵犹存的中年妇女,抑或是满脸皱纹的婆婆,她们都将心中对世界美好的愿望与追求融进图案,一针一线地绣进作品。不是么?少男少女情笃初开,赠送定情礼物,那些手帕、鞋垫、腰带、头巾就是最好的信物。孩子出生时,那些鞋帽、肚兜、枕头、涎围、抱裙都是最好的贺礼。男娶女嫁的婚礼上,那些门帘、帐沿、枕巾、头巾、被面、桌帏等又是最好的嫁妆。葬礼中,逝者生前用过的挑花用品作为陪葬品,以及白布上用青线挑的万寿花,又寄托着生者对逝者的哀思。
来源于生活的黄梅挑花,又艺术地用于生活。最初的挑花只是为了对衣服或物品易破的地方加固,农家妇女们选择十字交叉针法在衣物上绣出各种图案,让那些衣物既美观又实用。无论是最初的实用绣品还是发展到现在的装饰绣品,黄梅挑花每一件绣品无不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它以古朴简洁抽象的美艺术地再现生活。如同中国画一样,它着重于写意,构图大胆,图形千变万化,题材包罗万象。经过黄梅人的代代传承,黄梅挑花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技艺,于2006年5月20日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938年黄梅挑花作品《凤追凤》方巾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首次走出国门。1949年湖北省美术创作室派人挑选出《凤追凤》图案的方巾赴波兰参展,获得波兰的奖牌和奖金。之后一系列的殊荣使黄梅获得湖北省文化厅授予的“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黄梅挑花的针法虽然是十字交叉针法,但是与现在广泛流行来源于欧洲的十字锈不同。十字绣色彩艳丽,形象逼真,并且作为艺术装饰品观赏,而黄梅挑花古朴夸张,稚拙清新,是居家过日子的实用物品。
一半在绣品里,一半在心中,黄梅人将美艺术地再现于真实生活,用一针一线绣出对生活的热爱向往与追求,用灵巧的双手浇灌着黄梅挑花这朵艺术奇葩。
201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