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镇,处处浸润在水的生机里。纵横交错的水系,滋养着江南的鱼米之乡。多少年来,彰显出水镇水乡特有的人文风情,人们品味着她醉人的秀美:长江蜿蜒而过,带来异乡的风土人情,融入这座古镇。湖泊清澈见底,鱼虾种类繁多,让古镇的饮食文化久负盛名。塘堰随处可见,映照江南城乡特有的玲珑剔透。古镇有着“百湖之市”美称,属于丘陵滨湖地区,是有名的水乡。长江犹如一根飘带,在古城边飘过,其在境内的流程77.5公里,大大小小的湖泊如梁子湖、鸭儿湖、三山湖、花马湖、洋澜湖、梧桐湖、南碛湖、红莲湖等约155座,这些湖泊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古镇的版图上。
港汊密布、湖网纵横、水域辽阔。得天独厚的资源,使古镇成为淡水鱼的盛产基地,特别是武昌鱼,这张淡水鱼名片,留下了许多佳话;湖中水生植物丰富,古镇亦是有名的红莲、白莲“莲之乡”;湖水灌溉农田,素有“粮仓”的美称。辽阔的水域、丰富的物产,秀丽的景色,历代文人来此吟诗作画,更有吴王孙权在此建都,这些让古镇又多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江湖相连,便利了水运,但是湖水随着江水涨落,水涝灾害犹多,给百姓生活又带来了痛苦。
人与自然的搏斗贯穿着人类的历史,在自然面前,人类感到力量的渺小,这时便想借助于神的力量与自然抗争,借助神的庇护抵抗自然灾害的破坏,人类对神的信仰也更虔诚了。水乡敬重的有水神。在我国古文化神话系统中,水神崇拜是中国民族信仰的重要内容,水神是传承最广、影响最大的神祗。如水仙、水伯、水君、水母、龙王、共工等,此外,还有长江之神奇相,黄河之神冰夷,蜀江之神李冰,都是人们崇拜的水神。古镇人们信奉的是水神晏公。
晏公为神有五种说法,即晏戍仔“死而为神”、“孝子为神”、朱元璋“敕封为神”、妈祖“收伏为神”、许天师“点化为神”。晏公是水上保护神,传说晏公姓晏名文辉,字戍仔,为元初江西临江府清江镇人。他生得浓眉虬髯,面如黑漆,嫉恶如仇。以人才应选入官,为文锦局堂长。因为生病,告官回乡,登舟后不久奄然而逝。一月后到达家乡,开棺后不见尸体,人们认为他已升仙,于是立庙祭祀。据说他常常在江河湖泊中显灵,保护人们。其事迹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上有记载。
祭祀晏公最初只是在江西民间进行,属于江西民间水神,后因为朝廷的推崇而在神州大地流行开来。据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年与张士诚大战时,委派徐达与张士诚对战,但是徐达屡战不利。于是朱元璋亲自扮作商贾率领冯胜等人驰援。当他们顺流而下时,碰上江风大作,船被吹翻。朱元璋心中十分惊恐,祈求神灵保佑。忽然他看见一位穿着红袍的人,将他们的船拖到岸边。朱元璋问那红衣人:“请问是何方神祗?”穿红袍者回答:“我是晏公。”朱元璋心中十分感激,急忙跪拜。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又听说晏公帮助沿江的百姓以烤猪为诱饵,擒获了毁坏江堤的猪婆龙(即扬子鳄)。于是,封晏公为“神霄王府晏公都督大元帅”、“掌管河道显灵平浪侯”,并且昭告天下,立庙祀之。此后,晏公便从民间祭祀的神灵,成为朝廷推崇祭拜的神灵了。
古镇的人们亦是对晏公显灵笃信无疑。晏公是平定风浪,保障江河行船顺利,保护渔民生命安全的保护神。古镇百姓在很多津梁渡口都建庙祭祀。《武昌县志》记载:“晏公庙在县南一百三十里,为马八里会所,粤匪之乱,乡里举办团练,设局于此地,方得保障焉”。这座有文字记载的晏公庙估计建于明朝,是现在黄石市下辖的大冶金牛镇的那个晏公庙,因晏公庙得名的还有旁边的晏公村。在古镇瓜圻塘西南角有一座晏公庙,庙的规模较小,座落在一片稻田中间,周围留有一片空地,不远处有一座亭子,石桌石椅,一条送水沟半围着,旁边一条乡村公路通向旁边的村子。这座晏公庙的规模较小,庙内供奉的晏公,神情庄重肃穆,有没有烧完的新香插在香炉里,门有锁,但是没锁上,大约是方便方圆十几里的信众来此上香。
晏公原本是民间兴起,朝廷推崇的保护百姓水上神灵,后被道教纳入。如今信奉晏公的信众很多,每当渔民开湖捕鱼,或商贾行船,都要进晏公庙烧香叩拜,祈求一切顺利。打渔归来或航运归来也要进庙拜谢。很多善男信女也会进庙祭祀,祈求在水上作业或航行的亲人平安丰达。船工若是在水上遇到风波汹涌,信众也会对天叩拜,口中念着晏公,祈求庇护。在水乡,除了渔业和水上航运外,采藕、摘莲等与水有关的活动,也都寻求晏公的保护。
晏公庙远远没有佛教寺庙的恢弘气势,它大多建在乡村的水边,偏僻、冷清,没有檀香弥漫、木鱼声声、青灯古佛的神秘,没有其他古刹香火鼎盛、热闹异常的场面,但是它供奉的晏公,却带给一方百姓心灵的慰籍,供给一方百姓的精神需求,接受一方民众心灵的朝拜。水神晏公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水文化,也丰富了中华民族信仰文化。
2015-12-21